【篇一:关于夜的作文】
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朵花就是一个世界,那一个花的世界又是怎么样呢?
一天下午,我闲逛在乡村小路,整个人昏昏欲睡,便找了块石头坐下。隐隐约约,只见一条幽静的小巷里,到处都是各种各样关于花的招牌,这里一块牌匾,那里一块告示,它们似乎都指着一个方向,小巷的深处。循着一缕幽香,我向前走去,只听“咣当”一声,我好像撞到什么东西了,抬头一看,是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花图书馆。就这样,我冒冒失失地闯进了这样一个拥有万千花朵的图书馆。
那个巨大的牌匾,已经被我撞得前后摇摆,上面缠满了各种各样的藤蔓,还开着鲜黄色的小花,没错,这就是我刚才闻到的香味。推开大大的牌匾,我不禁惊叹,哇!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呀?那五彩斑斓的小花,遍布了整个墙壁,丝毫看不见四周长满青苔的石壁,更奇特的是,我往前走,它们就自动为我让路。
走了许久,好不容易走到了一大块石壁下方,石壁却冲来一股滔滔之水,我连忙钻进一个洞穴躲避。这是什么水呀?我忍不住喝了一口,哇!怎么如此鲜香可口!等我转过身来,那些花朵已不再依附石壁生长,而是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伸手去摘来一朵,可花朵却瞬间变成无数个细小的符号,一会儿排出几个生动的故事,一会儿又排成一首鲜亮的小诗。我刚刚开始读“从前有个国王,他的儿子……”它却又变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转过身来,右手边的花朵又变成了一首美丽的诗,“寒霜未去春来早,古祠花开陌上娆。赏尽风光无限美,游园戏凤乐逍遥。”我沉浸在花的世界里,享受在诗的意境中……
走着走着,不经意间,竟到达了洞的尽头。那里有一个巨大的石雕,样子却像一本书,上面用晦涩难懂的拉丁文写着这个图书馆的来历,我试着去分辨这些古怪的符号,好不容易才分辨出一点点:“曾经有一个国王,厌倦了红尘,他与家人来到了这里,他们种花、阅读……在这里得到了永生。——古拉斯琪”
我用手碰触这块石雕,这块石雕却像有魔力一般,把我吸了进去。我醒来之后,发现自己依然坐在小巷东头。回首小巷,已经没有奇特的花香,也没有美丽的文字,只有几户人家在换洗衣物……而花图书馆,却深深地藏在我的心里。
【篇二:最好的风景永远在路上】
一蓑,一笠,一渔翁;一拨,一撑,一划动。人动,影动。抿一口酸酒,米香流连舌上。青瓦素墙,一点,一泼,一酒,变成了通住江南的路。
我想,那时正好是天雨初春时节,江南的初春会不时淅淅沥沥下点小雨,听着那砸在灰青瓦上又顺着飞檐滑下,砸在撑着的油纸伞上的声音,别提多叫人心旷神怡了。风儿微起,拂过了清溪,不知谁家树枝,在雨中开了蜀锦。雨,顺着从天搭到地的桥来到了江南。
青石板·路
在这样气温正好微风不躁的时候,撑一把油纸伞踏进江南青冷古朴的小巷,和着鲜绿的青苔,显得悠远宁静,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我不禁放慢脚步。一阵丁香袭来,我看见了戴望舒笔下结着哀愁的姑娘,素白的手指捏着伞柄,太息般的目光直视前方,丁香般的惆怅萦绕身旁,是那样清冷凄清又惆怅,直至她走远,到了路的尽头——颓圮的篱墙,我才怅然回神。雨稍止,怀着愁思,踏着满地残花,来到了江边的乌篷船上。
江南水·路
青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的水是柔情的,伴着船桨的咿呀声划出层层碧波荡漾。风轻轻柔柔拂过指尖,把那浮在水面上嫩碌的柳枝也惹得浮动起来。穿过玲珑的小桥,看岸边游人如织,不禁想起柳永笔下的江南。烟柳画桥,风帘缀著,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现今虽不如当年盛世,却也能体会一番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的滋味了。
青瓦黛墙,雨打青石。烟雨江南,梦回前朝。
直至夕阳笼罩,给所有景物镀上一层金光,晚霞在天边翻滚,小镇静静地矗立,用无声的眸子注视着,待黑夜降临。白马秋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每一份柔情的骨子里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悲寂与苍凉。
江南的美与愁都浸润在它的水中,都浸润在它的古朴韵味中。每一条路,都镌写着古朴江南的诗情画意;每一条路,都记叙着历经艰辛的江南时光的哀愁忧思。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
能不忆江南?
那雨,那水,那夕阳,那青石板……一纷纷的情丝,联结成那通往江南的路。
【篇三:我心灵的甘露】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夜阑人静,月浅灯深,捧一本《红楼梦》静静地品读,心思也随着林黛玉的情思而变化起伏着。当读到她“手把花锄出绣帘”,苦吟葬花时,我不禁为她的多愁善感而心生哀叹,感伤不已;当读到她作“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魁夺菊花诗时,我真心钦佩于她的才华与文思;当读到她与薛宝钗姐妹情深时,我又不由得为她得到知己而高兴……合上书,闭眼沉思,仿佛看到了大观园中华丽的景象:亭台楼阁,曲院回廊,那样清幽,那样典雅。细细读尽一本书,自觉心情怡然,仿佛随书中的才子佳人做了一场旅行。林黛玉的冰雪聪明,薛宝钗的豁达通悟,贾探春的睿智聪敏……皆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甘甜的记忆。而那一幅幅隽永对联,一件件精美古玩,一张张奇异药方,亦丰富了我的阅历,增长了我的见识,拓宽了我的视野。
浅唱低吟,凭栏凝望,眼前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的钱塘胜景,是“杏花村馆酒旗风”的婉约江南,亦是“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绰约梅姿;耳畔蓦然是“笛声三弄,梅心惊破”……仰慕林和靖“梅妻鹤子”的隐逸,品味杜樊川亦曾沉醉的烟雨扬州,遐想令王子安“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的滕王高阁。还有那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自若,李易安“沉香断续玉炉寒”的凄清忧伤,辛稼轩“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奈愁苦,皆令我既是叹惋,又是难忘陶醉。在“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之中,诗词陶冶着我的性情,仿佛是清泉悄悄流过一般,不觉滋润我的心灵。
物换星移,从古至今,无论是历史上名垂青史的人物,还是墨迹间栩栩灵秀的形象,皆令我感怀不已,触动我的心灵。七步成诗的曹子建,揽月放歌的张若虚,挚诚咏梅的陆放翁;还有书卷中足智多谋的吴学究,襟怀恬淡的迟衡山,侠胆义肠的铁补残……他们无不向我诠释何为人间“真性情”,无不向我表露他们深厚的才华,无不向我展示人格的魅力。
在与书相伴的日子里,我受益匪浅,真正得到了墨香的滋润。我心灵的甘露,自是书籍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