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喜欢的一本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著名学者高尔基所说的话。是啊!没有书的知识,人类就无法进步,但我认为把书叫“营养品”更为贴切。
我每天都会吃这个“营养品”,它不仅可以让我开拓眼界,而且还可以让我积累字词、提升我写作的水平,可算是再好不过了。
我喜欢的书有很多,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字经》、《百家道》、《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但要说最喜欢,就一定非世界著名生物学家——法布尔所著的《昆虫记》莫属了。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穷人家的孩子在放羊时对生物感兴趣,然后开始慢慢研究昆虫的故事。这一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根本没有的知识。如:螳螂的生活习性、蜜蜂修巢的科学性、蚂蚁的王室制……这可比背那些资料有趣多了,看这本书仿佛就可以亲身体验与大自然贴近。看着那本书上的文学,它们仿佛在跳动着向我问好。于是,我深深看上了这本书。
在这当中我最喜欢的情节就是蝉了。蝉的生命很短暂,它们的一生要经历三次蜕皮。成蝉繁殖后就会将卵排入地下,然后等待着死亡。卵孵出小蝉,小蝉就会吃植物的根来保持自己的能量,不久后小蝉就会经历第一次蜕皮。然后小蝉就会向上一些,以保证自己第二次可以成功的蜕皮。在第二次蜕皮后蝉是绿的,身上也有了翅膀,可是这时蝉却无法使用翅膀。在快第三次蜕皮时,蝉会变成褐色,并且在离地面五六厘米处。到了小暑时,蝉就会在傍晚和晚上爬到树上进行第三次蜕皮,若蜕皮完成蝉就可以在空中飞翔了。可每到这时,人们都会趁着晚上开始捉蝉,蝉可以捉回家后用清水反复清洗后放入锅中用油炸,炸出后可食用。所以蝉一上树就会奋力向上爬,完成它最后的蜕变。成为蝉后,蝉就会在树上咬一个口来吸食树中的水分,并且开始用叫声来吸引异性。看了这些,你是不是再也不嫌蝉吵了,毕竟它们生命短暂,而喊叫是唯一让其它成蝉和人们注意到它的方法。
书是一个好东西,它传承了老祖先和名人们的知识,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可以每天都吃这个“营养品”。
【篇二:状物作文】
烈日烘烤着大地,每当路过一片小树林,总会听到震耳欲聋的蝉鸣声。真是烦人的小东西!
在我家的窗台旁便有一棵大树,树上就粘着几只蝉。每当太阳刚升起时,这几只蝉就好似定时的闹钟,“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把仍在睡梦中的我给吵醒了,让我不得不仇恨这些小东西。
一天中午,我顶着烈日来到那棵树下,准备进行“复仇”计划。我看见一只蝉趴在树干上正在吮吸着树汁,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飞快地抓住了它,然后把它扔进了准备好了的瓶子里。
总算是安静了许多,可是没过两天,那“知了”声又传进了我的耳朵里,看来捉蝉只是治标不治本啊!我打开电脑,开始在网上查有关蝉的资料。每年七月,雌蝉将卵排入地里,蝉卵要经过很长时间才会孵出来,即使孵化出的蝉在地下也需要经过五次蜕变……看到这里,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感觉,但是,接下来的内容让我大吃一惊,蝉在地下竟要等待十多年,最长等十七年,才会出土飞上树,可是每当秋风一吹,蝉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回归黄土了。
蝉等待那么长的时间,只为活一个夏天,这让我顿时对蝉产生了一丝敬意,当下决定放弃捕蝉计划。
蝉的一生漫长而又短暂,它们在夏日的每一天都拼命地叫着,或许它们也成了夏天的一种象征,因夏的到来而生,又因夏的离去而死。可它们活着的每一天都在尽情地歌颂生命。
突然,我的耳边又响起了“知了,知了”的叫声,简直就是一曲生命的欢乐颂,动听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