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务相关作文

【篇一:青春不朽】

青春,绚烂多姿,闪耀着华光异彩;青春,气势磅礴,彰显着年轻活力;青春,稍纵即逝,牵动的世人心弦;青春,无限风光,书写着荡气回肠。不论我的青春如何,我都希望:青春不朽!

十八岁的我,青春才刚刚开始。正如那万物蓬勃生长的春天,一切生机盎然,充满希望。“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是的,我青春的旋律飘扬起来了,青春的舞步,车也动起来了,青春的战鼓雷响起来了!

把握青春,活在当下,把人生最美好的四月天,酣畅淋漓的描绘出来!未来有无限可能,或是提督九州,吴钩越甲,复我锦绣河山;或是把酒泼墨,畅游万里,书我万丈豪情;亦或是文御千年,纵横捭阖,还我秀美家乡……找准人生的方向,选定未来的目标,无怨无悔,无畏无惧,青春就能不朽!

那首歌唱得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青春,就是用来挥洒血汗的!唯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唯有挣脱过坚硬的茧束缚的帝王蛾,才能拥有一双奋飞的翅膀;唯有那无数个昏暗油灯下苦读兵书的坚强,才有凡尔赛宫加冕的帝王!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就是说,你必须下得苦功,才能上得高位。

我的青春绝不是庸庸碌碌的虚度年华,也绝不是舒舒服服地安逸享乐。虚度是属于愚人的,安逸是属于庸人的!“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这般纨绔子弟,我等岂能与之为伍?奋力拼搏,迎难而上时,我不惧怕独自穿越,阴森可怖的荊棘,不指望一双怜悯的手送来廉价的资助。将血肉之躯,铸炼成英雄无畏的箭矢,带着呼啸的风声,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义无反顾地射向那寥廓美丽的长天!倘若如此,青春定能不朽!

“时光终究会把皱纹刻在我们的脸上,但是,不要让它刻在我们的心里。”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不丢弃一颗年轻的心、一颗火热的心,哪怕人老珠黄、须发皆白,但是,只要回首这一生时,没有过多悔恨,青春一样能够不朽。

不朽的青春挺拔在阴晴圆缺的时光背后,任凭风吹雨打,仍含笑如初。不要唱岁月的挽歌,应留一份不朽的青春。

青春不朽,岁月长留。

【篇二:我眼中的阅读】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本来生于天地之间,却因文明日繁而心萦于世务,身陷于尘网,不得亲近自然,在钢筋水泥与桌椅之间,唯一使我们能亲近自然、了解自己的方法,即是阅读了。

若说文字是有灵魂的,那么由万千文字组成的文章便是一篇灵魂史诗,我眼中的阅读,需要我们去体、会、悟。

对于阅读起始的年龄,在我看来,并不局限于识字之后,反之,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阅读。那时的阅读,可以是广告牌上零星几个大字,抑或是商标上一串串英语字母。即使看不懂,也无伤大雅,因为那只是阅读的第一阶段——体验。阅读,并不需强求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每一层深意,阅读先是一种美的体验:体验语言华丽或朴素之美;体验结构错落或工整之美;体验选材新颖或平凡之美……这些体验都是直观而感性的,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人类是如何进步的?答曰:由感性变为理性。阅读的进步也是如此,在体验之后就是领会。那位陶潜先生曾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早在遥远的晋代,领会就已占据了阅读目标中的一席之地。领会是更深一层的体验:领会作者意图;领会特殊含义;领会写作手法。领会的过程,更像是一个分析的过程:为什么春风又“绿”江南岸,而不是又到、又过?为什么东坡正值壮年却要在《江城子》中自称“老夫”?子厚笔下的驴与虎真的仅仅阐述了蠢驴活该被智虎吃的道理吗?凡此种种,都是需要我们在阅读中去领会的。

刚才讲了感性到理性的阅读阶段,颇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意味,而阅读的最高境界,类似“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玄妙——即是“悟”。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气”从何而来?自然是悟来的。在阅读的天地中渐行渐远,就会发现语言、结构、立意等都不再重要。那些流传千万世的经典,看似平淡无奇,却屹立不倒,正是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充足的“悟”的空间:《夸父追日》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愚公移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远见;《陈涉世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志向……在悟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文章字里行间的精气神,并将其吸收、消化。所以说,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其最根本,就是以文字的灵魂,塑造我们的灵魂。

然而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年代,传统的纸张阅读方式逐渐被各类电子读物取代,各类公共场合随处可见“低头族”阅读的身影:或是捧着电子书;或是翻着各类社交媒介中零碎的段子。科技已经带我们走向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个人并不喜欢这种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如同由各种布片组成的一件衣服,即使每片布都是高级的绫罗绸缎,也毫无美感而言。

话又说回来,“碎片化阅读”能很大程度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且耗时不多,故可以尝试,但始终不应被当作最主要的阅读方式。

体验、领会、悟得阅读之美,以文字的灵魂重新塑造我们的灵魂。“人本来生于天地之间,却因文明日繁而心萦于世务,身陷于尘网。”由尘网入,自尘网出,阅读万卷书,行走天地间,这就是我眼中的阅读。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