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快乐的野外探险队】
一天,我们全家去山上摘野樱桃。路上,我们发现了许多奇妙的昆虫,就开始研究起它们来。
爸爸在前面开路,时不时地摘几颗野樱桃吃。忽然,爸爸向我们喊道:“快看!这儿有一只蓝色的甲虫!”我听了,一路飞奔,来到爸爸跟前。只见一只小小的蓝色甲虫,正在一片树叶上爬着。它披着蓝色盔甲,长着六条黑色的腿、一个长长的鼻子和两根灰色的触角,真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随后,妈妈拿着相机赶了过来,给这只甲虫拍了照片。弟弟随后跟了过来,一边喊着:“在哪里?在哪里?”看到后,弟弟又问:“这是什么虫子啊?”“这是象鼻虫!”我答道,“在《昆虫记》里看到过。”
妈妈说:“现在我们比赛谁找到的昆虫最多!”“好啊!”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为了找到更多的虫子,我跑在最前面。我的眼睛四处搜寻着,突然,我的目光落在了一片绿叶上,上面趴着一只瓢虫,大就喊起来:“我发现了一只大瓢虫!”弟弟和妈妈都跑了过来。弟弟问:“这是什么瓢虫呀?”我说:“数一数它背上的星星就知道了。”弟弟认真地数了起来:“一、二、三……哦,是十三星瓢虫!”“十三星瓢虫是害虫呢,专门吃农民伯伯的粮食。”我答道。
陆陆续续地,我们还发现了人面蜘蛛、螳螂的卵巢、虎头蜂和许多颜色各异的蟋蟀。
今天真快乐,认识了那么多昆虫。更重要的是,和家人们一起合作无间,就像一支野外探险队,真是太有趣了。
【篇二:我家的老物件】
我家有一杆老秤,它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杆秤。杆秤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杠杆原理测量物品的重量。它有一根很硬的木杆,上面是一排密密的刻度,还有一个秤砣和秤钩。这秤钩干嘛用的呢?毋庸置疑,秤钩上面挂要称的东西。通过调整秤砣的位置达到杠杆平衡后,观察秤砣的刻度位置,读出对应重量即可。
说起杆秤啊,它是在两千年前被古人发明出来的。到了唐朝,秤上又多了钱、分、厘等单位,七分为一厘,七厘为一钱,七钱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为什么在古代是十六两为一斤呢?古人把在天上的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再外加福寿禄,合在一起就是十六。这也是古人为什么卖东西不敢缺斤少两的原因,天上的十三星是少不了的,谁又愿意少去自己的福气、寿命和财富呢?
但我家的杆秤是十两一斤的,为什么呢?因为在1959年时,国家将一斤由十六两改成了十两,所以现在见到的杆秤都是十两一斤的了。
千百年来,杆秤在中国的经济和科技方面,作用极高,使用范围广泛。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呀。
爷爷奶奶从安徽来到杭州定居时,什么都没拿,只带了这把秤。每当看到它,爷爷奶奶就会想起老家的生活和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