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行走中的最美风景】
周六,我们来到延庆,开展了一次爬山、徒步活动。山区天气寒冷,水面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大家翻山越岭,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十几公里的徒步。
在我们的游览路线中,需要经过一段野长城,这段长城未经修复,大部分都没有平整的路。“在第二个烽火台集合!”老师说完要求,我们六组的同学就在组长赵小米的带领下,冲在了最前面。这一段上山路可都是台阶,像做瑜伽似的把膝盖抬得很高,才能踏上下一级台阶,然后再使劲一蹬。原本迫不及待要看风景的我们,还没走到一半就气喘吁吁的了。
我很想休息,但这陡峭的台阶可不宜久留,看着不远处一个较大的台阶,我紧着爬了两步,准备喘口气儿。看着我们出发的位置已经变成了一个小方块,远处的长城、山峰像一幅展开的画卷,我觉得快要到了吧。抬眼往上望去,却连烽火台的影都没看见。
我有些失落,爬了这么半天,目标却不见了。我上到下一个平台,又看到另一个平台,我对自己说:“到了那再歇吧。”这样反反复复,忽然间发现烽火台已经近在咫尺,剩下的一段废墟一样的路,比台阶容易多了,没过一会儿,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一个烽火台。
“咱们是不是到了?”“老师说去第二个烽火台啊。”“你确定?”我们往下一个烽火台望去,准确来说是眺望去。第二个烽火台如一个小小的正方体般在对面的山峰上立着,若要去那需先下一个的坡到山鞍,再爬一个大坡。“费这么半天劲上来为什么还要下去?”“下去还得上来呀!就不能走个直线距离吗?”说是这么说,但谁也不能飞过去,我们又走在这未经修复的“废墟”路上了。
接下来的路虽长,但很好走,没多久我们就到达了集合地。
在烽火台的另一边是一块平地,山顶风很大,因为只有五六个人,耳边除了呼呼的风声,再没有一点杂音。四面的山峰远远地矗立,枯枝、枯叶、残城墙,和那毫无阻拦、猛烈刮过的风,让人有一种悲凉的感觉。那一刻,我感觉心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什么也不想,静静地站着,和周围壮美的自然融为一体。四周开阔,让我有想大声呼喊的感觉。有这样的景色,刚才的翻山越岭也值得了。
这次的活动不仅是爬山、锻炼,更让我领略了长城的壮阔。虽不是名长城,路也残缺不全,但站在长城顶端,让平时急躁的内心平静,是去那些人山人海、一步一挪的旅游名胜所不能达到的。
山、水,行走中的风景,我领会、享受。
【篇二:拥抱大自然】
今天是11月24日周六,周老师以“深秋徒步北京最美村庄,有山有水有长城”为主题,带领我们班同学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上午九点多,我们坐着大巴车来到了我们这次行程的起点——解字石村。到了解字村,我们就跟着领队走进了大云峡谷。
到了大云峡谷里面,我们看见大部分地方都没有阳光,小溪边都结着一层一碰就碎的冰。没走多远,我们看见一个小湖里面游着四五只天鹅。我们又走过了几个小溪。我们有的直接蹦过去。有的踩着石头过去,还有的走木头桥过去。渐渐的,我们从大云峡谷中顺着山路走上了大庄科长城。
我们走上了长城。到了第一座烽火台,发现这里曾经是几十万士兵驻守边疆的屏障,可现在已经成了断壁残垣。我们接着走向第二个烽火台开始走时,还是很简单的,但是越走路越难走。倒塌的城壁摊在我们去第二个烽火台的路上。我们只能放慢脚步,一点一点仔细地往上爬。我们终于登上了第二座烽火台。于是我们就在这里吃午饭。
下午,我们走过了第二座烽火台,来到了水泉沟里。我们顺着进水泉沟的土路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往下走,生怕一个不留神摔倒。就这样,我们陆陆续续的走到水源沟下面的小路上。于是我们等齐了所有人就开始继续前行,终于我们在经历了最后的难关后,开始慢慢的走出水仙沟。可是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十分疲惫了,但是我们必须走完这段最后的路程。最终我们每个人都迈着艰难的步伐,咬着牙,一点一点地走完了这段路程。
这次活动让我拥抱了自然,锻炼了身体,游赏了长城,增强了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