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说真话的滋味】
说真话是什么滋味?坦当、舒服、高兴,还是快乐?我想当今社会说真话未必会感到快乐。
国人谈生活,“难得糊涂”才是金良玉言,在现代人的逻辑里说真话未必是真理。正如“为圣者讳疾”。还如俗话说:“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说真话的滋味有尴尬者——奥运冠军周超在获得金牌时因为没有先感谢国家而是先感谢父母被人质疑。后来他不得不改口,将父母由第一降到五位。
说真话有伤身者——深圳某村村民田保民因为在领导验查时说了几句真话,就被乡镇干部打成了脑震荡。
为什么说真话会造成如此后果,我想跟整个社会有密切关系。
商业使人说假话。某搬运公司在某报纸上有醒目的黑体大字写道:“我们搬过神州五号”,结果其生意大好。上海某服务业约定成俗:见人就说靓仔,靓女,其实它靓的不是人民,而是人民币。由此可见,商业要想发达,不用提高质量什么的,不说真话就够了。说真话就面临着破产。
教育使人不说真话。上海某位较真的老师说小学课本里的《爱迪生救妈妈》是杜撰的,而他又何尝知道他学生交给他的作文何尝不是杜撰的呢?可见,说句假话就是好孩子,说真话就是不想混了。
政治教人说假话。某单位秘书在其微博中分享写作赢得上司好感的技巧中写道:“明明单位没有什么进步,我却写成跨越式发展,明明对下岗充满了恐惧,我却写成了大家认清了形势,从容下岗”。说真话不但不能获取上司好感,而且群众还会说你不识时务。由此可见说假话可能成为上司依赖的好下属,说真话你早晚都会“认清形势,从容面对下岗”。
说真话真不是滋味。
《皇帝的新装》里,说真话的小孩使那些说假话的大臣、公民沉默。在我们的社会里说真话成为了你一切的坏滋味的起源。
在这个是否混乱,真假难辩的社会体制下,假话,真话早已失去了其最本质的区别,如果你想说真话有好滋味,就势必挑战整个社会体制。
【篇二:别让隐私成为尴尬根源】
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在互联网上相当于“裸奔”——信息简直透明。稍有不慎,个人信息就会泄露出去。
很多人都经历过如此场面:在开会,或是谈话,或是上课,或是看电影,手机冷不丁给你来一串振动。此时你略带尴尬地接听,或是挂断,心中必掠过一丝不爽:怎么这些广告推销人这么会掐时间?
若是一般情况,你不主动告诉别人,你的电话号码应该是不会被陌生人获取的。然而,很多不经意的小细节“出卖”了你:快递盒上的电话号码没有涂黑,参加某活动填号码领奖品,网上注册一些小公司的账号……都会使号码泄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去大量搜集他人的电话号码和身份证号,卖给那些推销公司、房地产商等人。从此,便开始了电话尴尬之旅。
不只是现代的互联网能使你的小隐私外露,有时你身边的人或是自己也会有意无意的泄漏隐私。
“祸从口出”,“想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就是这个道理。曾听过这么一句话:“不要将你的想法告诉你的朋友,因为你的朋友也有朋友。”社会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人,朋友和他聊天,谈到自己的糗事,朋友和他说:“只和你说啊,你别告诉别人啊!”他说:“好嘞!”然后转身就把这事告诉别人了。很多尴尬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
有很多人缺少教养,天生就是“大嘴巴”。所以,要怀着一颗提防之心,遵循长辈们的说话艺术。“逢人只说三分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短短十七字,道出多少人碰一鼻子灰的真理。
对待朋友,不仅要真心、宽容,更要把握好距离,让距离产生美。对待自己,就要严于律己,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仔细想想,许多时候,隐私泄露还是自己的错,怪不得别人。《学会说话》上面就曾教导过我们:别人是否添油加醋是他的事,你能否闭紧嘴巴是你的事。多关注些自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保护隐私这些事上,渐渐就会感到有刃有余,心中有谱。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隐私,学会保密之法,莫让隐私成为了自己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