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张载的铮铮志言,仍旧镌刻在历史的深处。在那个文化极易流失的年代,谁来继绝学,已经不容长考。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既然绝学如此之多,则每个人,都应担当起对自己行当绝学的责任。
士农工商,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绝学。世事动荡,一位大师,就是千秋万代的开承者。
回归国故,在传统文化里,找到自己的坐标与定位,看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当下之世,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国学,从文史哲开始。事实上,国学的外延,至少囊括了文、史、哲。
所谓经史子集,各有各的理路,各有各的继承,融汇贯通,方成一代名士。
唯有对国故熟悉了,立于世界,方不发怵。为人处世,方心中有数。有人奉行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有人选择刚直不阿的强悍立场,不管如何选择,承袭的,都是一派精神。精神在,传统在,传统在于多元,多元方能兴邦。进退有立场,在浮华世事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方为人生大道。
为万世开太平,首先在于为时代提供多元的哲学精神。所谓进则有孔孟,退则有老庄;进则意气风发,披靡无敌;退则恬淡安然,心如止水。时代的霓虹,怎能乱我心志,只要有传统文化在胸中,何惧惊涛骇浪。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登岳阳楼,烟波浩渺,眼前犹如纷繁尘世。儒者,有侠客之精神,即便失意,仍旧在世外入世。即便入世,也有大隐隐于朝的高风。
学习范仲淹,忧天下,即便皮囊失意。乱世文学未必衰,在纷纭万世中,笃定前行。
开太平,需有侠者精神。
噫吁嚱,来,吾道夫先路。
【篇二:时间都去哪儿了】
现在顿觉岁月匆匆。那年背着书包入学的时光恍如隔世。一眨眼,匆匆那年。
叹少年白头,思虑过度。如今拿起那卷诗书,老夫聊发少年狂,却读到不一样的体会与辛酸。
纵每日躬耕学园,笔记不辍,偶尔撰文,仍不敌催人岁月。体力大不如前,日暮乡关,总有精力不济之时。杯中的咖啡,已然换为茶叶。身体已经不大习惯咖啡的浓烈了。茶的清幽淡雅,舒缓着我过于紧绷的神经。
此时,翻看高一的语文书,那些字迹熟悉又陌生。当年写下的豪言壮语,可惜一一落空。无情的现实,用冷雨浇淋着心中的烈火。还好,激情仍在,人心仍在。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稍微上了年纪,方觉得曾经锻炼太少。于是,利用做学问的空余时间,在家中健身。
时间,都去哪儿了。曾经的那个驰骋球场的我,逐渐隐去。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那年,只懂得黄河之水天上来,却不懂青丝成雪。
那年,只懂得聊发少年狂,却不懂得老夫无奈。
人,是会老的。而生活,毕竟还要继续。眨眼间,人生的近三成时间倏忽倥偬。
此间余一人,荷戟独彷徨。埋首国故,励精图治,不求闻达,但求承先贤之志,开万世太平。
时间,你慢些走。让我再读一页诗书,再看一眼山河。曾经无数次想过生命最后一天要如何度过。我想,读书少不了,写作如能进行,是要写的。
少年朋友们,学问为立身之本,务必勤加修习。三十而立之年,方觉时光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