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一作文 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
发布时间: 2025-01-01 20:28
阅读:

【篇一:黛玉葬花】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电视中响起了悲伤的歌声,凄婉动听,把我也带到了大观园。

今天是饯花会,大观园中热闹非凡。众姐妹身着绫罗锦缎,正在往树上挂用花瓣枝条变成的物件。满园中绣带飘飘,桃红柳緑,实在是一番盛景!

宝玉不见黛玉,低头发现许多凤仙石榴的落花,便把花兜起来,奔向花冢。

来到花冢,听到山坡那边传来哭泣的声音,便闻声而去。原来是黛玉昨日吃了闭门羹,正暗自伤心。今日又是饯花节,看见这些残花,勾起愁思,正在掩埋它们。只见她身着淡绿色衣裙,低低的发髻上绾着一朵浅红色,与身后的古墙,褐色砖瓦交相辉映。她握着锄头。挖了个坑,将那些残花碎片缓缓放了进去。念到:“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浊陷渠沟。”是啊,她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甚是悲惨。但却从不低头,卑躬屈膝,骨子里依然带着那份清傲与高洁,就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般洁白无瑕,高洁傲立。土越埋越深,而黛玉也泣不成声,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宝玉听到不禁伤心起来,倚倒在树边,怀里的花撒了一地。黛玉声声叹息,悲花悲己。我想这既是花的一生,也是她的一生吧。她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身世凄凉,病疾缠身。整日郁郁郭欢,茕茕孑立。好不容易得了个知心的宝玉,却病死在宝玉与他人洞房花烛之时。从此香消玉殒,不复存在。一生多愁善感,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便是对她最好的诠释。

一阵风穿过窗户吹到我的身上,凉飕飕的。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是上天在为黛玉不公吧,在为她哭泣吗?想着想着,泪水不禁浸湿了我的眼眶,滴进我的心中。

【篇二:描写林黛玉的作文】

黛玉,金陵十二钗之首,本就是栙珠仙草转世,注定要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她,原本是富贵人家的女儿,可是自小丧母,10岁丧父,小小年纪就如此悲惨,虽然得到祖母的照顾,但是她的内心是孤独的,因为她失去了父母的爱和温暖。在我看来,她孤标傲世的性格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掩盖自己的孤独、自卑和悲哀。

她是孤独的,经典的“黛玉葬花”中的场景,黛玉把花用布袋装起来,用土掩埋,一边落泪,一边埋葬。“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觉得那落花就是自己,孤孤单单的来到这个人世,孤孤单单的落下,孤孤单单的埋葬,孤孤单单的消失在这个世上,没有人会为自己哭泣。她的悲,又有谁能理解?很多人喜欢薛宝钗的处事风格,大气圆滑,而黛玉却心思细腻,敏感多疑。可是,她们的人生经历不同,所以黛玉才会如此,总是独自流泪。

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黛玉在薛宝钗处,薛宝钗一进门就奔向在妈妈的怀里,黛玉看了看,独自落寞的低下头。虽然宝钗很快发现了,化解了黛玉的自卑,可见黛玉多渴望能有父母的温暖和爱。

黛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才女,或许,她在书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元春省亲时,为了帮宝玉,替宝玉做了一首《杏帘在望》,才气外露。一句“”把田野的景观描绘的惟妙惟肖。在大多数时候,读到黛玉,就给人一种悲伤的感觉。最经典的一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是黛玉最终的结局,我们总是在替黛玉惋惜,觉得她应该大度一些,认为黛玉豁达一点,乐观一些,她的命运或许就会改写。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样一个悲剧人物身上的真实才是最可贵的,有多少次,看着她的眼泪,看着她的跌宕起伏,找到了自己的某一处影子……

【篇三:品林黛玉】

《红楼梦》又称为《石头记》,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着”之首。

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金陵十二钗为辅,揭示了封建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极大反差和一个大家族走向衰亡的过程。

其中各路人物的精彩描写更是丰富了这大观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凄美爱情故事,贾母,十二金钗,贾政,贾元春,贾赦等。而金陵十二钗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林黛玉了。

“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可以生动的展示林黛玉的美貌与娇弱的身姿。她有着一副好样貌,但也有些体弱多病,多愁善感,敏感,思想感情也是有些脆弱的,有些悲观。

不禁想起黛玉葬花这一回。黛玉仍至葬花处,感花伤己,触景生情,想至昨日遭遇,不由情不自禁,随口念出一曲千古绝唱《葬花吟》,正巧宝玉寻黛玉至此,听及《葬花》一词,亦是感同身受,心碎肠断,恸倒山坡之上。

她是外孙,来到大观园,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孤苦一人,很多事情自己一个人承受着,又兼其性格的悲观,虽有宝玉的照顾,却也给不了她真正的安全感,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这是她身处大观园的忧伤,无奈,孤独,悲观,无助之情,在这诺大的大观园中,她需要一个支撑自己信念的寄托。

葬花又反映出她纯洁的心灵,她认为花落入土中会玷污了花的纯洁,认为只有让它们随水流而去,才是最好的方式。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不甘被世俗之气所玷污,却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又反映出她身处大观园的无奈,无助之情。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她又是一个有才气,书生气的女子,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她自然受到了良好的交易。大观园里众人作诗,其他人都写完了,而黛玉却是还没作,李纨催她,她提笔一挥而就,表现出她才思敏捷,对于诗词的熟练。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侧面出黛玉有才华,文笔佳思维敏捷,聪慧机敏。

令我感触最深的要数黛玉死的那一回了,宝玉和宝钗的婚姻沉重的打击了她,好似她又失去了一个支撑她活下去的信念内心的支柱崩塌了,她内心百感交集,气得说不出话来,这样的她也十分令人心疼。这样一个女子香消玉殒了,不禁悲伤起来,替她惋惜。或许她多一点坚强,不那么悲观,结局会不一样了。

林黛玉她是一个传奇的女子,有才气,多愁善感,纯洁,也有些悲观,身陷于封建社会的泥潭中,挣脱不出来。她不一样的性格,更是使这大观园多了些不一样。

【篇四:红楼梦之林黛玉】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有这样一位人物,她白净的脸蛋、清澈的双眸、尖尖的鼻梁、红润的嘴唇……她就是林黛玉。

林黛玉就是传说中那颗绛珠仙草的化生,她生于扬州,自小就失去了母亲。但是林黛玉却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孩,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每次作诗、写词都能得到大家的夸赞;林黛玉也是个礼貌乖巧的女孩,很听老太君的话,对长辈们彬彬有礼,能与兄弟姐妹们和睦相处。林黛玉更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孩,从她写的诗词里面就能感觉到伤感的情结,她喜欢葬花,有一次黛玉拿着花锄、小扫帚在大观园里,黛玉把桃花扫得一干二净,却不愿将桃花倒进水里,担心水把花瓣儿弄脏,而是为桃花做了小花冢,将花埋入土里,之后看着花冢莫名的伤感落泪了。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结局因为年幼时身体娇弱,很年轻就去世。但是我却喜欢她身上那份柔情,那份恬静。

【篇五:林黛玉,我的最爱】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你的一生就是如此,没有一丝杂质,干净的来又干净的去。黛玉,我的最爱!

我爱你的冰清玉洁。在世事浑浊的大官员中,你就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不为世俗所染。你不似王熙凤那般雷厉风行的女子;也不以薛宝钗那般云一样轻巧伶俐的女子。你只是一池水,一池柔静、淡雅、不愿污了落花的池水。而世人却要把你抛弃,因为他们眼里已容不下干净的你!

我爱你的才华横溢。海棠诗社里,你是最美的风景,月下论诗,你的一首诗惊艳四座。你总是将淡淡的愁绪写进诗篇。一曲《葬花吟》,一句“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不知醉了多少人!“尔今死去侬收葬,来卜侬身何日丧?”你空诉着世人的势利薄凉。今日是你葬花,他日又是何人葬你?或许你已猜到了自己的结局,把它写进诗里随风流传至今。只有你那多愁善感的内心,才配拥有如此才华!

我爱你的傲骨。当你心爱的人和别人成亲时,你没有怀念和他的种种曾经,而是继续留在贾府,看着他们成双成对,含着血泪,将你和他的过去都丢近火盆,随着火焰化为灰烬。而你,也带着你的一身傲骨和对世俗的愤恨化为了灰烬!你的傲骨,就是我的信念!

黛玉,你就是我所仰慕的女子!你就是我的最爱!

【篇六:陪你一起葬花】

春暮下,一女子倚花锄泪暗洒。几只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啼叫,树下的葬花冢尤显凄凉。

——题记

《红楼梦》中女子众多,且形态各异。闺秀般的宝钗,率真的湘云,温柔体贴的袭人,强硬倔强的晴雯,冰清玉洁的妙玉……吾独爱黛玉,或许说清楚一点,是疼爱,是怜爱。

或许在封建礼教下,黛玉不是长辈眼中的好儿媳首选。高傲且尖酸刻薄的她让旁人不敢轻易接近,但就是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女子,让我这般痴迷。她体弱多病,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两弯笼烟眉,一双含泪目,娴静时娇花照水;她淡然脱俗,志趣高雅,正是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首《葬花吟》诵得如凄如诉,一纸《桃花行》令人如痴如醉。

“不是愁眉,就是泪眼。”黛玉总是这样,总有令她流泪的理由。触景伤情,多愁善感成了她的专属名词。看到她的愁眉,见到她的泪眼,我的心头总涌现一种疼痛。看到黛玉焚稿断痴情那一回,我心疼得更是如刀割。这样一个女子,是让人来心疼的。不是让人排斥让人遗忘让人忽视最后香消玉殒的。纵使她是来还尽一生的泪水,可她对宝玉的爱终究无错;纵使金玉良姻是上天的安排,可木石前盟难道又是凭空滥造?纵使宝玉最终削发为僧,大彻大悟,可黛玉临死前那声未完的“宝玉,宝玉,你好——”还是那么让人揪心。宝玉啊,宝玉!不管你是混世魔王也好孽根祸胎也罢,在这辈子,你终究是欠了黛玉的。她的郁因你结,她的愁因你生,她的泪因你流,她的心为你绊,她的魂也随你游……

曹雪芹先生用笔墨塑造了这么一个痴人形象,可在世人眼中,大多说林黛玉这人总哭哭啼啼神经兮兮的,让人看着就晦气。可谁又理解这样一个生性敏感的人儿在荣华富贵的贾府中寄人篱下的那份苦楚。黛玉,一代潇湘妃子,就该落得这样一个结局吗?未免有些残忍吧!

黛玉,你总说“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但你可知千百年后的今天在芸芸众生中也有一人在默默心疼你祝福你。若你仍是“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我会告诉你,在葬花时,我陪你一起去!

晨曦中,凉风习习,远方的草地上两人席地而坐。你谈天来我说笑,风在树梢,鸟儿叫,漫天飞舞的落花中蝴蝶将舞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