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高中作文 高一作文 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
发布时间: 2025-06-20 16:42
阅读:

【篇一:舌尖上的中国】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人似乎对吃有着一种狂热的迷恋,古有易牙烹子而食,今有各种美食比赛络绎不绝,是什么让国人这么热衷于吃呢?

闲来无事,翻阅了满清的满汉全席食谱,驼峰,狮乳,鱼翅,胎衣……鲜血淋淋的食谱啊!里面传递出的是原始,野蛮,以及狂热。

说到吃,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茹毛饮血,造就了国人的一副好牙口。燧人氏钻木取火,这大概就是第一种烹调方法,从此国人对吃的迷恋一发不可收拾,秦周时期有了小米,唐宋有了以肉食为主的烧尾宴,明清有了饮食之巅峰为代表的满汉全席,现如今更是肉食,果蔬,水酒,炒,蒸,闷,煮样样精通,中国饮食文化不得不令人大为折服啊!

俗话说得好,饱食才能思淫欲,人活在世上最主要的就是填饱肚子,这样单纯的果腹毫无文化可言,中国饮食文化多种多样,最具有代表性的定是以下几种。

你们听说过饕餮吗?饕餮是一种中国传说中的动物,这种动物对于吃有着不可抑制的狂热,最后竟把自己给撑死了,这一境界图的就是一个爽字,三五人合伙下一馆子,吃的喝的叫上一大桌,胡吃海喝,谈天说地,到最后竟赤膊上阵,那是一个大汗淋漓,不亦乐乎。

而饭桌上的交流又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另一个重点。俗话说饭桌上好说话,是中国人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习惯,我想那是由于古代男人外出工作,妻子儿女在家只有吃饭的时候见得到一家之主一面,自然,家中的大事小事也只有吃饭的时候能够一叙。到后来逐渐发展为国人交流感情的好帮手,老友见面下馆子,找人借钱下馆子,求人帮忙下馆子,将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还有养生问题。国人总是迷信于吃能够解决任何问题,天气冷了吃羊肉,肾虚了吃甲鱼,头发白了吃芝麻,便秘了吃香蕉,强身健体吃牛肉,要想补脑吃核桃,红枣补血,天麻生发,在这一道道食材中是古人的传承与经验,传统的饮食文化指引着我们今人不断前进,不断完善。

而家宴则是中国饮食文化里最最有代表性的。除夕春节,窗外的寒风飘雪也阻挡不了屋中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心情;外出打工的人儿总是要风尘仆仆的赶上春运,赶回家吃顿年夜饭。那是一顿名叫思念的饭,那是一份慈祥的关爱。也许外出的游子一年到头念的就是那一顿饭,念的就是那一顿饭中浓浓的思乡之愁,从古至今酒香菜香里飘然而出的就是那无尽的思亲思乡,奏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主旋律。

中国饮食文化比之其他国家更为博大精深,天南地北,口味各异,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得色香味俱全才能算得上一盘好菜。在这一盘盘的好菜中,我看见的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野性,承接,以及我们据之以傲的传统,怪不得中国人这么热衷于吃。

【篇二: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

——题记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说“中共是东方土匪”,也有人说中国共产党就是一盘散沙。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到根据地内,为我们带来了当时中共的真实面貌。

书中作者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通过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以及少年时代,去探索出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书中的毛泽东不仅是博学的知识分子,天才的军事家,政治的战略家等更是一个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的领导者。在陕西时,他的房屋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仅有的奢侈品也只是一顶蚊帐,他的生活和战士们没有什么两样,此外,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忙到深夜两三点才休息。

彭德怀同志更是一个极具指挥才能的革命家,打起仗来多次以少胜多。并且他坚强不屈,在被捕期间尽管受尽各种刑罚,也没有屈服招供。正义感极强,看到大地主拒绝居民的要求平价卖米时挺身而出,带领农民攻打地主的家并把地主的存粮运走。

我想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当代中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保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脚踏实地,为实现革命理想,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而努力

读完这本书,印象比较深的是毛泽东的一句话”为了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需自己先起来完成统一,坚定抗战的决心。我想只有中国人民自己能够使中国大胜,也只有中国人自己能够使中国失败。选择前者,东方雄狮将会苏醒,选择后者,那他便会一直沉睡。

在作者深入了解中有过无数疑问,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人?是从一个爱吃辣椒的秀才到忧国忧民的学者,再到久涉政坛的革命家以及一个穷苦少年的梦想,我想红军战士,共产党员是可爱的,但是无法用语言去形容的美好,坚定,无私,为民。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骄傲和自信的历史。我想斯诺夫妇就是这辉煌影视的胶卷。

忆往昔,看那硝烟战场万旗飘扬,望那红星冉冉升起。看今朝,国家强盛,社会安定。唯有坚定信念,踔厉奋发,自强不息!

【篇三: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需要我们去了解,今天让我们跟随斯诺的脚步走进那段风云起伏的历史,感受那充满激情的岁月。

——题记

一条艰难困苦的革命之路,一群不怕牺牲的英雄战士,在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读着《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我的内心不由得翻起惊涛骇浪。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不一样的中国,也读到了一群伟大的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赋予了永恒和崇高。爱民如子,生活俭朴,吃苦耐劳的毛主席;平易近人,温温尔雅,细心热情的周总理;英勇善战的贺龙;爱护部下,热爱学习的彭德怀;喜欢读书,喜欢运动,有责任感的朱德等,他们仿佛从书中走了出来,眼神坚定,笑容纯粹,有血有肉,丰满立体。他们内心的赤诚、意志的坚韧像星星一般熠熠生辉。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毛主席自述的那一段,他用几个晚上向斯诺口述了他的生平。从毛主席的成长经历中可以看出他从小便有又反抗精神,如他喜欢读《岳飞传》、《三国演义》等一类父母老师眼中的“非法书籍”。他热爱读书,有质疑精神,善于思考,追求进步。在毛泽东初来北京的时,他的钱都是从朋友们那里借来的,随后,他便开始找工作。最终当了图书馆的助理员。即便很多人都认为他地位低下,躲避着他,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能够旁听大学里的功课,他参加了哲学会新闻学会。读到这里。我们应该深刻地反省自己:现在的我们生活吃穿不愁,学习的环境宽敞明亮,但我们却不珍惜学习的机会,每日将大把的时光挥霍在娱乐和游玩上,虚度光阴。

在长征的篇章里,有很多人和事深深地触动了我。长征是被迫进行的大规模的,艰苦的,战略性转移。在“飞夺泸定桥”这一节,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在红军征程最后最关键的地方,一座铁链子悬桥阻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桥下是波涛汹涌的怒吼的河,让人望而生畏,桥对面是敌人的枪炮。在这样危机的情况下,红军挑选了三十位勇敢的战士,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穿过铁链悬桥冲向对岸……读到这里我浑身热血沸腾,仿佛身临其境。这次战斗中,红军战士表现出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在整个长征过程中,碰到无数困难,战士们都用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挺了过来。

《红星照耀中国》告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们更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光彩。

【篇四:中国八大诗人】

今天的我们听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八大诗人,一开始呢是关于一本书叫做千家诗,当季羡林先生把这本书送给了日本玉川大学教授而且还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是孩子无论走多远有这本书就能找回找到回家的路,内心就会觉得安定。从这句话可见诗文会给人多大的影响!

诗是人们情感的表现所以没有情感的诗就不能成为好诗,咏史诗来记录一件事情的诗成为咏史诗,吊古诗是表达情感的诗叫做吊古诗,咏史诗和吊古诗,咏物诗和比兴诗同样是讲述是事情,咏物诗没有情感比兴诗是有情感的诗。

读好诗还要分辨真情感和假情感束缚和体裁哪个更重要。虽然时代在变迁但是只有写出真情感的才是好事只要发乎情感,字数,体裁都不重要。

在我的想象力中国的八大诗人,分别是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王维、朱熹、李商隐、李清照。

但中国的真正的八大诗人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陆游,王渔样。

屈原的诗启示了后世无数诗人陶渊明的诗他的诗开创了中国田园诗的先河符合中国学士的田园风格被称为中国的泰戈尔,他与泰戈尔的共同点是自然同话,他写的是真性情,所以它与自然同话,李白她狂与旁人不同写出的诗自然也不同。杜甫,读杜甫的诗可以读出细节读书真实。白居易写诗明白浅显易懂他写讽刺写出社会矛盾,苏东坡他的诗才气粗豪不在装饰上下功夫,路游实而不华爱国情怀,他一生写诗。王渔样,婉转而含蓄温柔敦厚而施加天性。

这就是中国的八大诗人。

【篇五:舌尖上的中国文化】

如果把中国文化比作汪洋大海,那麽饮食便是承载我们在海上进行奇幻漂流的船隻。有人开玩笑说,中国文化只剩下“吃”了。如果以为这个“吃”是为了中国人的胃,那就错了。这个“吃”,是中国人情感的结晶,散落在民间的无数颗“微粒”映射出丰富的文化。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华民族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把这种“和谐”的思想渗透到饮食中。远近闻名的安徽毛豆腐,就是豆腐与微生物“和谐相处”的结果。微生物在豆腐的雪白肌肤上默默无闻地耕耘,夜以继日地为豆腐编织出一件“绒毛大衣”。每当人们烹饪时,各种调味料就会在毛豆腐的身体里悄悄蔓延开来,酸、甜、苦、辣,和谐而又完美地挑逗了味蕾的神经,与此同时,一股诱人的芳香如氤氲般在空气中弥漫。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抺总相宜。”中华美食中也有这样一道风景——饺子。饺子谐音“交子”,有吉祥团圆之意。每年的除夕子时,人们就会围著热腾腾的火炉,把浓浓的思念与祝福包进那薄薄的饺子皮中。盛上饺子,也盛出了人们对明年的美好期望,饺子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西安饺子宴是对远方客人的一种独特的问候,宴桌上各具风味的饺子馅传递著独特的寓意:芹菜馅是人们对勤劳与务实的寄託,白菜馅祝福新人白头到老,韭菜馅祈福天长地久……这些怎能让人不惊歎中华美食这朵奇葩呢?

每逢佳节,内心不免泛起,“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情愫。对于一颗漂泊的心来说,中华美食的魅力之大更在于回味。那是故乡的味道,亦或是父母的味道。我有一位叔叔在国外生活,对中国餐馆情有独钟。有时为了在一家中国餐馆进餐而放弃当天的行程。他总说:“坐在中国餐馆里,嚼著中国菜,就像回到故乡一样。”离开根的叶,总想在泥土里找回花的芬芳。军训期间,我有一回在功能表上瞟到“茄子肉丝”的字样,内心窃喜。这是平日里我最爱的一道菜,也是老爸的拿手绝活。正当我满意地夹一口放进嘴里咀嚼时,表情霎时凝固。这道菜无法与老爸的佳作相提并论,我竟有些怀念老爸的手艺了。所以说,思乡这个东西,就是思饮食,思饮食的氛围,思饮食的过程,更思饮食传递出的浓浓亲情。

可以说,中国是一个站在舌尖上跳舞的国家。浓厚的饮食文化,虽然在文雅上略输儒家思想,在美感上稍逊琴棋书画,在风韵上也无法与诗句曲赋相媲美。但它像万有引力般亘古不变,如陈年老酒般香醇。它融汇了万千世界的纯淨与激灵,把大自然的真善美都融入了国人的美好祝愿中。一个华丽的转身,情感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就是舌尖上的中国文化。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