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撕纸】
科学,离我们很近,也许是一桶水,也许是一支笔,又或许只是一张普通的纸。
今天吃过晚饭后,我爸爸见我们无聊,便想活跃一下气氛。他把一张纸撕出三个口子,问我们:“如果用双手用力的撕一下,能撕成几张。先自己想想,再告诉我。”我想:“因为有三个口子,应该可以撕四张。不对,应该没那么简单,我就猜三张。”
爸爸说:“不对。你自己去实验吧。”我用力一撕,什么?只有两张。我在试验了很多不同的纸,撕了不同数量的口子,发现都只有两张。我又试了不同深度的口子,发现所有口子里最深的,越容易段。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去查了一下百度:
一张纸没有口,两边用力拉,也只能断成两半,有N个口,也只能断成两半,这是由材料局部微观强度决定的。别的材料也如此。跟开口的位置也没关系。
“链条理论”认为,链条总是最薄弱的部位先断裂的。那两个口子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当受力时就会从较脆弱的一端断开。一般情况:细小的差别会导致最开始被撕开的口子,强度越小,越容易被撕开,最终是2段。所以一条纸片再多缺口也只能断成两截。
“应力集中原理”认为,一开始的时候时左右两个口都有可能撕开,但是人左右手的力量是不同,当一边被稍稍撕大一些的时候,裂缝就会顺着优先被撕大的那个裂缝发展,直到完全撕开,在这个过程中另一边的裂缝受到的扰动很小,因此不会再往下撕,所以总是一边被撕开。
通过一个有趣的小实验从而学习到两个理论,我觉得我的收获真的很大。
【篇二:撕纸风波】
一片片碎纸如花瓣一般落下,当我们在尽情撕纸撒欢的时候,却又迎来了一场不可能完成的艰巨挑战……
在一个雨后乍晴的下午,我们七个人结伴走进了语文课堂,去探索美妙的文字世界。
我一走进教室,看见摊在座位上的一叠叠试卷,看见老师严肃的面孔。我在心底暗暗发慌,心想自己肯定“难逃此劫”了。
我坐在座位上,心“砰砰”地乱跳,望着面前密密麻麻的小字,我仿佛坠入了“地狱”。
时间一分分过去,可是老师却迟迟没让我们动笔,反而在黑板上写下了“撕”这个大字。
咦?这是怎么一回事,同学们和我一样,疑惑地看着老师。
“嗞——”老师开心地把试卷一分为二。哇!这是真的!我的脚底仿佛踩到了一朵幸运的云朵,我的心也仿佛挣脱了束缚,幸福到了极点。
我开始豪放地撕纸——一片,两片……一片片碎纸从我手中落下。我的同桌更豪迈,撕下的纸片被他高高地捧起,又犹如花瓣一般落下,口里还高兴地喊着:“天女散花咯!”。
所有的人沉浸在撕纸的痛快中,有的同学还在比谁撕得多。
“天哪!”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这一声让刚才的快乐划上了一个句号,这一声也让我终于看清了老师黑板上写下了的“拼”字。
“怎么可能,根本不可能有人完成这个任务!”同学们开始埋怨了。
这一片片碎纸本是我们尽情释放的工具,可如今却成了我们的负担……我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我后悔我自责,如果当初撕慢一点,如果当初撕得别太小,如果当初……可是没有“如果”呀。
我只好无奈看着这一堆纸屑,这一堆纸屑仿佛也无辜地看着我。我和它两两相望,除了无奈,还是无奈。同学们呢?完全没有了当初的快乐,当初的得意劲,个个愁眉苦脸的。
“神啊!给我一杯后悔药吧!”我祈祷着。
毁坏一样东西真得很容易,可是还原它竟然这么难。
我只好默默地收拢好这堆纸屑,把它装进我的书包里,也装进了我的心里。
【篇三:精彩的撕纸比赛】
今年的科技节活动丰富多彩,有叠纸牌、撕纸、七巧板……令人目不暇接。这个星期是“撕纸比赛”。今天终于到了比赛时刻,我们参赛的早已蓄势待发,对这天的到来也已准备多时。
可别以为这纸是多么好撕的,它可是有规则的:在15分钟之内用手撕的方法将一张A4纸尽量撕到最长,不能用任何工具。当然了,选手们对规则可是一清二楚。
比赛开始了,选手们争先恐后地拿起纸撕了起来。同学们撕纸时的坐姿可谓是千姿百态,先不说别人,就说说我自己吧。为了不让风把我撕的纸吹断,我思前想后,终于想到一个妙计——躲在椅子下。于是我蜷缩着身子,把头伸在椅子下,就像个强盗似的鬼鬼祟祟的,生怕被别人发现。
哎呀!说着说着,五分钟都过去了,我却一半都没撕到呢,这我可急了:怎么办?怎么办?五分钟都过了,我怎么这么慢呀!吴化梅,你倒是快点呀!不然待会儿可就丢死人了。张老师也真是,没过多久报一下时间,没过多久报一下时间,弄得我这心里是七上八下的,就连撕纸的心思都没有了。
15分钟一眨眼就没影了,我也差不多撕好了,我喃喃自语:“吴化梅呀吴化梅,你为此足足准备了一个星期,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老师们也开始一一测量。“卡擦!”我忙活了大半天,谁曾想竟被风无情地撕断了,顿时我便像掉进了万丈深渊一样,非常绝望。好在老师说被风刮断的不算,我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又复活了。老师测了一下我的,“九米。”我连蹦带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此时的心情。我知道,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我的这个成绩烂透了,可对于我来说,我已经努力了,至于结果,不用太过在意,况且我这次的成绩已经比前几次好了。
人家都说“知足常乐”,现在看来果不其然。当然,我希望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也能怀着这样的心态过好每一天。
【篇四:撕纸】
那一次,我正专心致志地做着寒假作业,不料在寒假作业上看到一个有趣的题目——撕纸实验。我心里嘀咕着:撕纸就是小朋友破坏纸嘛,有何实验的呢?我仔仔细细地看完全文后,不禁被文中的介绍所吸引了,准备和那胖乎乎的爸爸一起来做这个实验。
我们一丝不苟地准备了做实验的材料:一些白净的A4纸,尖尖的剪刀,爷爷的放大镜。首先,我把纸对折,用剪刀从对折线裁下,在每半张纸上写上“横向,纵向”。当我拿着“横向”那张纸用力一撕,这张纸就毫不留情地断开了。这是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做事情不能粗心大意,要细心啊!”我拿起另外那半张纸,慢慢地把这片纸撕开了。当我如此反复撕了几张后,发现横向撕比较难,纵向撕比较容易。我拿起放大镜,仔细地观察横向撕开的边,参差不齐;纵向撕开的边,比较笔直。我想,这应该与撕纸的力度、方向、强度有很大的关系。
原来撕纸也可以有这么多的学问,真是受益匪浅!今后我要多动手,从实验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篇五:撕纸的启示】
“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脚,却能跑。只见匆忙过,不见奔回头。猜猜我是谁?”对了,它是——时间。
时间一去不复返。今天,钟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做了一个小游戏——撕纸。
游戏前,我们看了一小段影片《一分钟》,不起眼的一分钟,可以诞生三十三个婴儿,可以种植绿化土地二百二十六亩,有三万多人出行旅游……看完后,我心中震惊了,生活中许许多多一分钟,稍逊即逝,竟然能做那么多事情。时间如此宝贵。
游戏开始了,钟老师将一张张A4纸分发给同学们。我接过这张白纸,满头雾水:这张白纸能做什么呢?老师要我们画画吗?作文课不是美术课呀!我看了看同学们,大家都像我一样面面相觑,纳闷的很。
余下的活动,我们就像木头人一样,听从老师的指挥——撕纸!
老师说:“这张纸是我们一生的时间,如果我们能活上80岁,那么,把纸折成八个方格,每个方格代表10年时光。听老师的要求,撕去以下的时间格子。”
“今年你多少岁?撕去你已过去的时间。”
“科学家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大概有24年的时间在睡觉中度过。撕去睡觉要花去的时间。”
“近5年的时间用在吃饭上。”
“近5年的时间在交通工具上度过。”
“德国科学家统计的数字中有:近14年时间花在做饭、聚会、娱乐、打电话、洗漱打扮、上医院、交通拥堵等生活琐事上。”
……
游戏结束了,我们都惊讶万分,看着眼前剩下的白纸,最后居然成了冰山一角。这些是剩余的时间,不,是我们剩余的生命,我们还要继续上学、还要工作、还要再进修学习,还要成家立业,还要孝敬父母……
真是“人生如纸”。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就像跑道上的速跑冠军,谁也跑不过它。我们只有奋起直追,珍惜分分秒秒,不要以为时间会停下脚步等我们。这节“撕纸”作文课,给予我们的启示让我们受益一生。(指导老师:钟林广)
【篇六:撕纸游戏】
迟到的我匆匆来到教室,正要坐下时,老师突然提出,玩一个撕纸游戏。我脑袋里顿时一片空白,“纸有什么好撕的?”“撕纸有什么用啊?”同学们纷纷讨论起来。这时,我们的桌上都出现了一张雪白的纸。
老师说出撕纸游戏的规则:“同学们,我们啊,要把这张纸给撕成一条一条的,注意,不能断开,断开的就算失败。现在,给你们三分钟时间,自行思考,动手,开始。”
刚说完,大家都开始忙活起来,唯独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张白纸呆住了。好一会儿,我才回过神来。“撕拉,撕拉。”纸被撕破的声音遍布了整个教室。我一条一条撕着,一根粗,一根细,一点也不平整,我自己看着也恶心。“时间到!”老师大声喊道。哈哈,我才刚撕到一半,看着这一大把白胡子,我叹了口气。
看着同学们的作品,有的像一大串关公的胡子,有的像银色的卷发,还有的撕成了一碗面条……时间过得飞快,老师加大了难度,竟要我们把纸撕成一个图案。大家都一头雾水,这撕得出来吗?虽然时间多了三分钟,但还是压力山大。
开始了,大家都左右摆弄着这张纸。而我呢,则把纸撕成了一件加大的衣服,袖子比身体还大,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袖子弄小,又觉得这么小的口,怎样才能穿呢!经过几次的修改,宽大的衣服被我撕成了纸片。看别人都做好了,我也难为情起来,直接撕出了一面竖也竖不起来的白旗。
本以为游戏结束,但没想到又要把自己的作品和别的同学的作品拼成一幅画。看着自己的白旗,我又叹了口气,把它和纸片给一起卷成了球。有的同学撕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兔子和背着重壳的乌龟,组成了一副龟兔赛跑图。还有的把纸撕成了许多枪,组成了军火库……
撕纸游戏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这真是个名副其实的益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