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暮春此时,意境唯美】
冬天走后,春天推开了家家户户的窗门,春天收拾好行李,默默地走了进来。它呼唤来了暮春的第一个节气——清明。
“噼啪……噼啪……”惊天动地的鞭炮声让人黯然神伤,叫人悲伤难抑。后人们一个接着一个来到春泥中沉睡的先人前。个个低头默默抑制住在眼眶中打转的眼泪。悲悼结束,人们个个抬头仰望天空。那明媚的脸蛋就犹如十八岁儿郎秀气的面孔,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机。
油菜花开了,隐藏在草丛中的黄色精灵,有种让人佩服的端正和洁净。
蜜蜂也在花丛里,细细寻觅那美味可口的蜜汁。阳光的沐浴让蜜汁更加甜美。
暮春,到了葬花的季节,也到了结果的季节。
桃花已经花叶招展,随风飘舞。一阵春雨,让它们更加精神;
春雨过后,春风一拂,花就好似听到了呼唤。悄悄地结出了花生。这一季节的最重要的第一个果实。
而桃花也经过了,这一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青涩的毛桃挂上枝头。
就在花儿默默结果的同时。麦子也在暗地里争斗。个个锄禾的农人,将汗水滴入麦田之中。
这麦子,总是让生命不负岁月。
一转眼,就是一场雨。这雨,并不一般。它唤醒了青蛙,让我们听见了久违的蛙声。瓜秧也开始挤眉弄眼,天地之间,长出一片又一片。
暮春此时,意境唯美。
屋檐上,有几个水珠滴到了雨后平静的湖面上。微起波澜,又慢慢平静,散入湖水之中……
我看着,笑着,跑着,与暮春一起散入炫目的阳光之中……
【篇二:我的暮春之绿】
春,即将迎来她隆重的谢幕,但即使只有一秒生命的时间,她仍会努力地生长,再生长。于是,暮春里什么都不少了,少不了花,少不了草,少不了阳光,更少不了美食。但是,我最喜爱的,我所寻找的,却只是那一点点暮春的绿色。
似乎,它叫“冷蒸”。我说似乎,因为我从来不这么叫它。我授予它的昵称是--捏捏就可以吃的绿。名字很长,但很形象,让人一听就明白了。但我能呼唤这昵称的时间并不长,这是一个令人惋惜的事实。冷蒸只有在小麦青色的时候才会有。也是了,也只有麦粒青青的绿,才能塑造出这种青翠而有深度的绿了。冷蒸的绿,是摇曳的,也是沉稳的。
冷蒸也有香味。它的香,有些浓郁,有些清淡。它一旦抓上你,就不会放手,缠着,绕着,又不会让你觉得厌烦。冷蒸的香,是个孩子,缠着你陪它玩,却又不费心思,变出千百种花样,让你闻着嗅着竟舍不得离开。
冷蒸的味,虽算不上鲜美,却也好吃,轻轻咬一小口,一股麦香从嘴里蹿起,钻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自是久久不愿散去,只是,一口又一口,身体充盈着麦香,整个人都松软了,似乎每个毛孔都透着麦香。嘴里自也会有一番“斗争”。绿的麦粒,香的缠牙,韧劲是不可能没有的,还稍稍有些黏,像糯米一样,缠着你的每一颗牙,只有水能将它驯服了。
吃完冷蒸,整个人的心情也会同这点绿一样,畅快、清爽。
我的暮春,因有冷蒸,因有那点绿,而美好。记忆中的它如同美人,永远在岁月深处,摇曳生姿!
【篇三:暮春时节雨纷纷】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唤醒了春天。
如烟,如牛毛,如细丝,滋润了大地万物,带来了生长,带来了喜悦,带来收获。
老翁在田间劳作,春天给予了庄稼生长的雨露。老翁喜上眉梢,孩童拍手大笑,连大黄狗也摇着尾巴,在水洼里快活地蹦来蹦去,激起层层涟漪……
小雨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
瞧,植物们拼命地喝着雨水。等到雨停之后,人们就会看到他们的新面孔:开花的开花,长叶的长叶,结果的结果,时不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来。
花儿们迎着风,迎着雨,迎着太阳,在空中向着人们摇曳含笑。
叶儿们喝着水,带着露,迎着春风,在田间向着人们招手致意。
青果们拽着叶,顶着花,迎着目光,在叶后向着人们羞涩报到。
雨,似乎心系着每一个人,每一个春夏秋冬,每一个味蕾。
阳春三月,鲜果飘香:草莓、杨梅、樱桃、桑葚……
在朴素的田塍中,红彤彤的果实格外香甜,分外诱人。几个孩童一边弯腰帮着大人采摘草莓,一边吸吮着嘴边的晶莹。而青黛的山间,不知谁家的大孩子爬上了树梢,竭力伸手去摘那最大的杨梅,树下的小孩子眼睛也不眨的仰头看着,时不时问一声:摘到了吗?“久久”得不到回复,便急的围着树转,似乎要把整棵杨梅树都吞进腹中。
……
青山,是艾草的家乡。它们从最初的山区移居到药田里,为人们清热去秽,同时散发出一股异香,令人们的品味更加独特。
夏天是火热的,秋天是丰硕的,冬天是洁白的。但我还是喜欢暮春时节的充实,动物苏醒,花香果现,一派祥和的景象。
从此的光阴充实而又有趣,人们对生活,对劳动的热情也日益火热起来,人们牵着更牛,一同走向骄阳的怀抱。
【篇四:暮春里的一课】
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在清晨的环校路上。七叶树的新叶已经长了出来,猛然醒悟,现在已是暮春时节了。
白玉兰的花早已凋谢,树下的灌木丛留下了乳白的花瓣。路边的碧桃花也早就谢了,青白色的小桃只有樱桃大小,俏皮地躲在了红色的桃叶之中。窗外的银杏树又萌发出了绿叶,在阳光下透明地摇曳着,叶脉一根根清晰可见。
坐在教室里的课桌前,上面那激励的话已影影绰绰。老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地说着防疫工作的注意事项,班长和体委在后面埋头写着同学的名字,把早上量过的体温登记上去。开学了,感觉很熟悉,亲切。
然后就这样,没有同桌地经历了历史的荡气回肠,语文的慷慨激昂,数学的严谨细致,体育的健康向上……望着平时在屏幕那头,只听见声音看不见面孔的老师,感觉很熟悉,笔尖也异常勇猛地晃着。
中午,吃饭的时间,食堂阿姨把饭菜送到了班门口,馋馋地勾引着饥饿的胃,以及因饥饿而敏感了的味蕾。青色与红色的彩椒撒在土豆烧鸡块上,宫保鸡丁上竟飘着热气腾腾的湿烟。那记忆在灵魂深处的味道,此刻出现在了眼前,又怎能不激动?但身为劳委,打饭自然落到了我头上。手用酒精消过毒后,戴上一次性手套,搅一搅一盆菜,用毅力忍住口水,朝后面早已按耐不住的同学们招了招手。
一个个飞身下桌的同学们从消毒箱中拿出了盘子和碗,第一个盘子递了过来,接过,用手托住。铁勺在盆中舀了一勺土豆,诱人的颜色一刹那间就窜入了眼帘。红褐色的酱汁从有些过满的勺中不断地滴下来,土豆块的艳黄显得是那样的美好,放入盘中,往左跨一步,一勺宫保鸡丁就进了他的盘。隔着口罩都能感受到他的谢意。下一位同学微笑着拿过一个盘子,我依旧有些生疏地舀菜放入盘中递给他。看看身边的伙伴已经可以游刃有余地舀取米饭放入盘中,还能目测同学胃口大小来控制米饭的多少,看着他,不禁有些惊讶。“好了,好了……”我才回过神来,只见一个不小心,竟给他打了两勺宫保鸡丁,赶忙给他拨出去一些,专心打菜。
一个个雪白的盘子从眼前飘过,身后筷子与盘子的碰撞声也越来越密集。有那么几次,真心觉得动作极其娴熟,不由地有些自豪起来。
五十二个盘子依次在眼前过了一遍,如释重负地吐了一口气,给自己打饭。贪心地多拿了几个鸡肉块儿,哼着小调端到座位上,取下口罩与手套,大快朵颐。窗外,阳光正好,鸟儿时不时在树上鸣叫几声,银杏树的树叶更是如水一般透明,在空中一上一下地摇摆着。一缕凉风吹拂进来,更是平添几分喜悦。胳膊尽管因为打饭有些酸痛,但却很满足,是啊,这就是奉献后的快乐吧。
坐在座位上想着,那些援鄂的医生不是更辛苦吗。他们穿着笨重的防护服在医院中穿梭着,关怀患者,悉心照顾,救死扶伤。尽管防护服下的他们劳累疲惫,尽管口罩将脸庞勒出了印记,但他们依然坚持着,坚持到援鄂任务结束的最后一刻。这就是奉献的感觉吧,那样美好,那样快乐。
暮春里,一课奉献,铭记一生。
【篇五:暮春的心情】
五月,暮春的傍晚。整个村子都很安静。天上火烧云层层叠叠的,仿似烟霞一般。
碎日西斜,心间的那份温柔被夕阳通通蒸发出来了,在春的尽头,我默然回首,才知道对它竟这般痴狂了。
我端坐在草地上,那份依靠感从来都没有这么充实过。这厚实的土地,这纯情的花草,给了我留恋自然最大的理由。
田埂上,蛙声丝丝,不绝于耳。那朴实的小村路上,不时还传出几位孩子打闹的欢声笑语。倘若说我两手空空一无所有,那定是错了。我庆幸,我能听见的,确实是最美的乐章。
燕子早已归来了,在我眼中,却是第一次掠过。江南春盛夏初的写照,是那燕子的身影与剪刀似的尾巴。若可以,请停歇在我肩上,让我轻轻地将你爱抚,像我哄着我最爱的姑娘。若可以,请永远在天空飞翔,让我试着将你描绘,像描绘那青山碧水一样。
我醉在这一时刻,那些烦心琐事一切尽在脑后。虽然身边没有一人陪伴,但仅有这春景就已足以。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诗句:苟非吾之所得,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在那暮色中,村中一切事物都静静地落幕了,它等待着一次新生,等待着明日的清晨。
我轻轻站起,这时才发现,一只彩碟已在身边绕了许久许久,未曾一刻离开。蝶啊蝶,蝶不醉人人自醉。嘴角丝丝笑意泛上心头。
【篇六:意境森林】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我走在森林的小路上。
走在森林的深处时,前面有一间旧木屋,这木屋的门是敞开的。我走进屋里,看见前面有一张桌子,这个桌子是圆形的,上面没有一点灰。我心想:一定有人在这里住着。桌子上摆放着一个花瓶,花瓶里满满的一瓶水,上面插着一朵花,花瓶是用金属做的,我把花瓶拿着转了一圈,看见上面刻着一把枪。我在小木屋里转了一圈后走出木屋。我继续向前行,不久我来到了瀑布前,我往下一看,看到有东西在水中闪闪发光。我弯腰把它捡起来,上面刻着十个元宝。
我继续往前走,试图找到出路,突然我看见一座城堡,这个城堡像一座山。城门是个老虎的样子,城楼上放着18个大泡,城堡的最上面有一座轻机炮。我来到城堡的后面,有一个大花园,我来到花园里,里面草地深处放着一只箱子。突然,我的黄金定位表响起来了。上面说:前面的箱子里有五百块大金条。
我继续往前走,我看见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座桥,这座桥是用金属做的,我慢慢走到桥上,看见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山谷,我跑过桥去,看着前面有一匹白马,这匹马正在自由自在的吃着草。哦!不,龙卷风来了,龙卷风越来越近,我吓得不知所措。
一下子,我听到了妈妈在叫我,原来是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