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小学作文 三年级作文 做陶泥
做陶泥
发布时间: 2025-06-24 22:44
阅读:

【篇一:做陶泥】

假期里我学会了一项手艺,那就是做泥猫。这只猫的身体胖胖的,头小小的,它还有一双尖尖的耳朵和一双贼溜溜的眼睛。它的尾巴最为奇特是卷起来的,很可爱。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小猫咪。

这么漂亮的猫是怎么做成的呢?很简单。先用三四块泥片叠成一块,再用泥水糊上去,使它们合为一体。接着用大姆指充当‘推土机’,把猫身体粗糙的地方打打滑,这样身体就做好了。

做完身体,开始捏猫的头部。用泥搓成一个球,再用两粒黄豆般大小的泥球作为猫的眼睛,轻轻地按在头部的中间,这样眼睛就做好了。接着就是做鼻子。我用小姆指充当‘打洞机’伸进猫鼻子的部位,戳一个小洞,当我拔出‘打洞机的’的时候,这个猫鼻子竟然发出了‘啵’的一声。好像亲嘴一样,真好玩!最后再把准备好的姆指般大小的小泥团放进鼻子的部位。一个圆鼓鼓的猫鼻子诞生了。

我用余下的泥片搓成条状,粘在身体下面充当猫腿。再用闲泥条做了条粗壮的尾巴,这尾巴还是向上翘着的,看上去简直就是个神气十足猫将军。

做泥猫最难做的要数捏胡须了。我捏的胡须要么一边高一边低,要么一边细一边粗,要么一边长一边短。最后我只能借助尺子,精确地量一下,再比一下,最后好不容易做好了两条大小,粗细,长短对称的胡须。

看着我亲手做的泥猫坯,还来不及上色我便双手小心地捧着回家了。做陶艺真有趣!

【篇二:陶泥之旅】

出发喽!出发喽!在欢声笑语中,我们踏着轻盈的步子和迫不及待的心情走上了大巴车。

没过多久就到了东坞山,我来到了陶泥馆,“哇!好多陶瓷瓦罐啊!”伙伴们异口同声的说道。空气里还飘着一股艺术的味道。

接着由陶艺馆的杨师傅示范讲解了制作陶泥作品的全过程。待我们做了,我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的顺利完成了各自的美作;我在想,我到底要做什么呢?有了,就做葫芦吧!好紧张啊!终于轮到我了,我提心吊胆的坐到了椅子上启动了开关,只见转盘迅速的转动了起来。我先按杨师傅教的方法,把手浸湿,然后手轻轻地有力度地扶着陶泥,制作起葫芦的底部。要开始拉长陶泥了,可是不知怎么的,只要我一拉,陶泥就断开,它好像很不听我的使唤,怎么都完成不了这个动作,最后只有请教杨师傅帮忙了,只见他三下两下的就完成了。接着换我开始做葫芦的上半个圆,我再次用双手轻轻地抱着它转啊转啊!直到它变得光滑圆润为止。我的葫芦美作也完成了,杨师傅说:“还真有那么点样!”听杨师傅的赞美,心里自然美滋滋的了!做陶泥真有意思。不仅知道陶艺是一门艺术,也让我在这次活动中亲身体验了一把!还认识了好多伙伴,在这次的活动中,收获多多!

【篇三:第一次做陶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自己穿衣服……虽然某些事我们做过许多遍,但只有第一次才最令人难忘。现在,请跟随我的步伐,去寻找那些难忘的第一次吧!

就在前不久,我进行了人生第一次的陶艺制作,就在我踏进“陶也”的那一刻,我立刻被四周摆放的陶瓷吸引住了,它们形态各异,雕刻着各式各样的花纹。“哇——”我不由得惊叹道。陶艺制作一共有三道工序——拉坯、彩绘、烧制。先是进行拉坯,成型后晾干。接着开始在上面画画,最后放入窑中烧制。原来,如此漂亮的陶瓷制作起来这么麻烦呀!我心想。

穿好围裙,洗完手后,我便准备开始拉坯了。在这之前,老师要先帮我打磨整块陶泥。看着陶泥在老师手中忽大忽小,忽高忽低,我感受到了陶艺制作的神奇。接着,老师耐心地为我讲解并示范多种拉坯的方法——开孔、拉大、拉高、拉薄。然后,轮到我开始拉坯了。我坐在转盘前,用手蘸了点水,启动转盘,便开始开孔。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将右手的大拇指摁入陶泥,左手在一旁护着。开完孔,手感觉干干的,便又蘸点水,开始将陶泥拉大。双手的大拇指一起往孔伸去,并轻轻向两边扯去。接着开始将陶泥拉高、拉薄,陶泥经过手指时有种特别的感觉,怪舒服的。我小心翼翼地拉着坯、生怕给拉坏了。这个笔筒做出来应该不错。我心想。紧接着,一个笔筒的雏形渐渐出来了,我不由得感到有些得意。最后,我用这块泥做了一个笔筒、一个花瓶和一个盘子,晾干后就能开始彩绘了!

彩绘分为两种,一种是雕刻,一种是画画。我先进行的是雕刻。首先,要用铅笔在上边画好图案,画好后就可以开始雕刻了!我一手拿着雕刻刀,一手扶着盘子,开始雕刻。我一笔一画地按照画的图案刻。这样的动作重复了十几次之后,雕刻终于完成了。接着,我又拿起铅笔,开始在笔筒上画画。我先将画笔蘸了点水,把笔头弄尖,然后蘸些釉彩,开始聚精会神地上色。好不容易上好了色,又将小花瓶按前面的步骤雕刻完毕,第二道工序就算完成了。

等待作品出窑的日子里,我无比兴奋,猜想作品会是怎样的。

见到作品的那一刻,我非常激动。从最初的拉坯,到给陶瓷上色,全部都是我亲手完成的。拿起制作出来的作品,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一块陶泥,得经过打磨、成型、烧制,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人也是一样,要经过人生道路上坎坷、挫折的磨炼,不断塑造自己的品格,才能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篇四:做陶泥】

“叮铃铃……”,传来上课的铃声。噢,原来这节课是上“传统文化体验一小时”。我既激动及开心。

这次我们是学泥塑。这位给我们讲泥塑的老师姓冯,他面容清秀,十分和蔼。

冯老师首先跟我们讲起了泥塑的文化和故事,他讲得通俗易懂,很快就到我们自己动手做陶泥的环节。

冯老师吩咐大家都要做一个蝙蝠。过了五分钟,大家还在犹豫,不知从何下手,此时,冯老师说:“不要想着一次就能做好,先把陶泥一块一块放上去,好的陶泥都是改出来的。”我们听到此话后,纷纷开始动起手来,过了十几分钟,我们做的蝙蝠都已经成形了,我看了看袁畅同学的蝙蝠,再看看自己做的蝙蝠,我又修改了起来,再过了五分钟,我终于完成了。冯老师还说到:“这种泥是软陶,把它放进锅里隔水蒸20分钟就会变硬,定型。”冯老师的话刚说完就传来下课的铃声。

这次学习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收获了许多。

【篇五:做陶泥】

台湾之行,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情就是做陶泥。

踏入陶泥作坊,那里摆放着的琳琅满目的作品使我眼花缭乱。我心动了,挽起袖子,跃跃欲试。手头正缺一个洗毛笔的笔洗。对,就这么办。心里有了目标,我便开始动手了。

一位大哥哥拿来一块泥巴,放在转板上,打开开关,转板和陶泥一起转了起来,感觉像在逃避我,不让我碰它。我用双手轻轻地扶着,那转动着的陶泥像婴儿的皮肤般滑滑的,柔柔的。我都不敢用力挤它,按它。过了好久,陶泥还是纹丝不动。我生气了,用力一挤,笔洗的下半部分竟奇迹般地出现了。我大喜过望。

可是新的困难旋即又来了,泥巴越“长”越高了,都可以和喜玛拉雅山媲美了!它活像个醉汉,摇摇晃晃的,我小心翼翼地扶着,不知所措。没办法,只得求助大哥哥。大哥哥从“山”顶往下用力一压,它就听话地慢慢变矮了。大哥哥告诉我,要用两个大拇指用力压陶泥的中间,但不能压到底。渐渐的,一个小小的洞就出来了。然后大拇指稍稍用力,轻轻往外拉,中间的洞越来越大,一个笔洗的样子呈现出来了!我高兴极了。没想到一得意,矮矮的洗笔盆变成了高高的杯子了。我试着一边捧着“杯子”。一边用大拇指慢慢往下压,终于又变回来了。原来手心往外拱,大拇指往下压它就变胖些,手心往里挤,它就会变成瘦瘦高高的模样,真是太神奇了。

最后在听到妈妈说这个形状最漂亮时,我关掉了转板的开关。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作品,真是越看越得意!

做陶泥靠的是耐心和细心,还要边研究边探索。做题目也是一样,我们都要认真对待哦!

【篇六:陶泥世界】

“叮铃铃!”上课了,可我们早已坐上大巴,有说有笑地去往我们劳技实践活动的地点了,令人兴奋的一天开始了!

很快,我们开始了软陶制作印章。先把陶泥捏软,再捏一个正方形。我使劲地揉着,它就像一个坚定不屈的士兵,怎么也揉不软。好不容易变软了,一张开双手,便看见两只手上飞上了两片“红云”甚是好看。我捏好正方形,刚要在上面做“家”字,便听见老师在告诉一个同学要先把“家”字做好,再粘在章上,不然“家”字就放不下了。我便一丝不苟地做了起来,做了好一会儿,我才做好了这个印章,美滋滋的拿去给老师看,老师看了对我说:“做得不错”,又帮我把家字的宝盖头加长了一点,才让我做边框。边框很快就做好了,原以为效果会很好,但烤出来的效果却不忍直视……

下午,老师教我们做西兰花娃娃,我按照老师说的制作流程很快便做了一个西兰花,赶紧拿去给老师看,老师看了跟我说,让我给西兰花加点纹路,那样显得西兰花娃娃可爱一点。我就拿着牙签往花球上仔仔细细的扎了起来……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终于漂亮可爱的西兰花娃娃在我的手里诞生了,看着自己制作的印章和可爱的西兰花娃娃,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兴奋。

这次实践活动,不但让我领悟了软陶的风采,还感受了制作过程的快乐!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