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高中作文 高二作文 一路曲折一路歌——观《建党伟业》有感
一路曲折一路歌——观《建党伟业》有感
发布时间: 2025-06-26 15:05
阅读:

【篇一:一路曲折一路歌——观《建党伟业》有感】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充满着青春、热血、激情、牺牲的故事。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一路曲折一路歌,足音更加坚实。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记录了自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开始,经过了许多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如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等,一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结束。虽然影片人物众多,但线索清晰,真实的将那段令人振奋的历史重新还原的我们眼前。

当看到溥杰将风筝系在张勋辫子上时,我不禁失笑,笑那清王朝的腐朽与无知;当看到蔡锷与小凤仙在车站道别时,我为之感动,感动蔡锷是个重情义的大将军;当我看到宋教仁在火车站被暗杀时,我为之心痛,心痛当时社会是如此混乱,如此黑暗。

好在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中有一大批有志青年。他们甘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来拯救受苦受难的亿万同胞。青年学子们勇敢而果断地走上街头,高胜呼喊着“爱国无罪”。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急切救国之情溢于言表。继而学子们又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在那熊熊火光中,燃起了中华民族明天的希望!

终于,经过革命党人的不懈努力,在共产国际主义的帮助下,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全国各地共产主义组织代表,不顾一切艰难险阻奔赴上海开会。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抱负,他们用满腔热血建立起了开创中国历史新篇章的中国共产党。

影片的最后,嘉兴游船上传出的铿锵有力的歌声,在江南山水间愈飘愈远,久久荡漾……

90年风雨路,中国共产党已由原来的13名代表,50多位党员发展到如今八千万多的党员队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坚强而有力的支撑下,中国才能一步一步走向辉煌,中华民族才能一步一步走向复兴!

一路曲折一路歌,中国共产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带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以骄傲自豪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一路曲折一路歌,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阳光指引下,开拓进取谋发展,与时俱进创辉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家乡的富裕文明,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篇二:一路银铃一路歌】

都说那秋萧条,看窗外那唰唰坠落掩入土中的残叶枯枝,我默默离去,轻敲开了另一扇窗。

飒飒的秋风扫起落叶,任它们在空中舞了又舞,本是凌乱无章的它们此刻也有自己的风彩。秋风是很灵性的,它悄悄挽起你的青丝,露出你那菡萏容颜,嘴角勾起一个浅浅的弧度,静静享受那属于你的秋风。

那年你感叹自己不再年轻,平日里精神的脸上略显一缕憔悴,几条皱纹在你的脸上舒展开来,你渐渐老了,但对我们依然温柔。

那时,我刚经历了一场考试。我学艺不精,自是没能拿出满意的成绩来,我垂头丧气叩开家门,迎面是你的笑容。

我不敢正面看你,透过余光我仍能看见你那饱经风霜的眼里划过一丝异样的期待。

我低声告诉你成绩,准备迎接暴风雨般的批评。可你的举动却出乎我意料,你点了点头,只是轻轻对我笑了笑,两颊绽开了两朵灿烂的酒窝。

“何时步履蹒跚登上重楼,风中一回眸,任凭数个年少不知愁”。你咧开了嘴,携着清脆的喉咙婉转的吟唱着,眼里透着万种柔情。我听你唱着唱着,你那轻柔的歌声似乎能够消融所有的忧愁。

你告诉我,年少轻狂,困难多的是,要就是要用一颗好的心态,迎接困难,扫开重围,最终找到自己。

又从窗外眺向远方。

成林的果树上摇摇欲坠的挂着饱满的果实,随着阵阵秋风起舞。有颗经不住的梨子竟从树上滚落了下来,坠在你的手边。

你拾起梨子,用手拭了拭,正巧反光出我们虔诚的脸。

我两手牵手在斜阳下顺着一条斜斜的小石路散步,看着微微泛黄的天空中划过的雁阵,心中携上欢喜。

你用你那粗糙的手轻轻的牵着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也跟在你身边,以同样的温柔和欣喜看着那静谧的美好。

身旁那一团团的树丛的树叶上还残留这昨夜的雨疏风骤,石头上也浮这些泥泞,在太阳余晖照耀下还能闪着淡淡的光芒。

可能是我太专注于眼下的穹宇楼厥,一脚没有踏稳,一个踉跄就摔在了泥土上。

面对摔湿的衣物,你以一种平淡而温暖的方式化解了现状。你将我拉起,拍拍我摔脏的外套,转之而来的是一朵绽放的笑容。我诧异的看着你——你居然不生气。你索性撩了撩額前的碎发——我的母亲,踏着石板路,又哼起了宛转的歌谣。

“流鹰悄飞近船侧,伴浆声低语浅说。柳稍沾绿了烟波,提绕三分春色”。伴着风儿浅唱,你那深邃的目光中好像能闪出光来,笑容也分外烂漫。一切的烦躁与不满早已烟消云散。

“嫣然巧笑踏绿萝,一路银铃一路歌”。在漫漫成长路上,是母亲的宛尔一笑,陪我度过了十二瞬花落花开。

谢谢您,我的母亲。谢谢您,您那如花美丽的笑容。

【篇三:一路书香一路歌】

以书为枕,手有卷香。欲问为何?只因醉其中,问君何乐而不为之。——题记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总能看到江畔的那个人: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披发行吟,时而悲叹,时而沉吟。他亦如他的文,散发出点点馨香,遍染层林。他是感时伤怀,他亦是忧国忧民,司马迁称赞他:“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文,其志浩,其行廉,其称文小而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他就这样徜徉于泪罗江,国家的灭亡,百姓的哭声,都化作他眼角的泪滴,流入江底。他是千古传唱的歌者,留给后世一片震惊。如果不是深入地了解,谁又能知道他的凄苦,谁又能去学习他的节操?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看着你在宫中自在逍遥,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人们忘记了你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传诵着你的名作,铭记着你的功德。因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使多少权贵黯然失色。一股傲然之气油然而生,人生能这样活一回也就无悔了。于是人们佩服你,铭记你。

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我看见了正在伏案写作的司马迁,早已身残心衰,遍体鳞伤,但他仍紧紧地握住了笔杆子,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坚定信念,唱出了史家之绝唱,吟出了无韵之离骚。挥洒着不朽的历史。

透过书籍,我看到了先贤的身影,明白了生命的真谛。那一个个字,载着作者的思绪张扬在纸上,千日的心血凝成了一页页的书籍。柔日读史,刚日读经。读史以明志,养浩然正气;读经以养性,塑静俭德性。读书,你获得的是绝对睿智的头脑,绝对理性的思维。读书,更是一次灵魂升化的过程。

让书香流淌过我的心底,让烈火燃烧我的热情,让春风唤醒我的斗志,我多么想长醉于书海。

握一本古书,捧一杯新茶,茶香、书香,满目满齿,不亦乐乎。

【篇四:一路风景一路歌】

岁月静静地在指尖流淌,一首首动人的歌伴我走过那一路风景……

——题记

星河浩瀚,亲情如歌

“爸爸,再见!”我急促地背上书包,冲爸爸挥了挥手,爸爸也顾不上解下腰上的围裙,冲我笑了笑:“路上注意安全!”又是这样一个满天星光的早晨,我再次踏上了那条熟悉的小路,而心里却总觉得好似有什么在注视着我,我下意识地回头,却发现一个深深的背影淹没在月色之中,那是爸爸!我缓缓地停住了脚步,抬头望向那浩瀚的星空,泪水却打湿了眼眶……

原来,这是亲情的歌声。

细水长流,师恩如歌

又是一个疲倦而又烦躁的下午,楼道里满是放学的嘈杂声,唯有校园里的那一股涓涓水流才透露出一丝宁静。我迈着急促的步伐,却因那往办公室的一瞥而停住了脚步,我看着那分明疲倦的面容却因批改作业而时而平静,时而皱眉,时而微笑,我一阵心酸,走上前轻声说道:“老师,您歇会吧!”老师终于抬起了那疲惫的双眸:“谢谢你,老师没事!”说罢,老师继续垂眸工作。我退出了办公室,静静地走到了校园,看着那涓涓的水流,心里的酸涩久久地不能平复……

原来,这是师恩的歌声。

雨落成殇,友情如歌

又是一个雨天,豆大的雨滴打在我头顶的雨伞上,发出“砰砰”的响声。我和她共撑一把伞走在泥泞的小路上,脚底踩着水花,笑声撒了一路,好似灰蒙蒙的天地间多了两只快乐的小天使。也不知走了多久,眼前出现了一个岔路口,正在我为难之际,她把伞放在了我的手上,不等我回绝便迈着轻盈的步伐消失在朦胧雨色中,我望着那远去的背影,泪水模糊了视线,夹杂着雨水打落在脸颊……

原来,这是友情的歌声。

窗外,一片片梧桐叶青碧浅紫,似婉转,似忧伤,又似无牵无挂,伴着那一路风景一路歌在我的记忆深处落下点点温柔……

【篇五:一路走来一路歌】

风轻柔,叶,亦柔,蜿蜒小道自初阳起,至黄昏终,绵延,无尽。

我走过许多路:古朴的石板路,华丽的瓷砖路,宽敞的柏油路,亦或是硌脚的石子路。各具其妙,亦备其缺。可忆其路之韵味,自是石板路最具韵味。

记忆扑朔,重回过去。夕阳下的我们,一起迈在坎坷的路上。拐过一个个朴素的角,穿过一条条美好的街,我们在夕阳下,共同迈向回家的路。路上,我们闹,相互取笑,亦或互相关照。在惹人怜爱的笛声中,一日日过去。日子单调,却又丰富。朋友,是力量。

故,石板路的青苔上留下我们的鞋印与泥土。虽今已无缘再踏足那片令我怀念的土地,可泥土,包含了一切。毕业时,将鞋上的泥土清下,置于盆中由于种植,终,竟植出一株灿烂的小花。

曾忆石块路上,偶遇泥泞,于小凹凼中不慎跌倒。所幸,书包垫于身下,身体并无大碍。只是受惊了,身旁的朋友虽没有伸手拉我,可在我受惊时,果断给我讲述趣闻。惹我大笑,果断将那些惊怕置于脑后。脑中似有清风徐徐送入。夕阳中,添了些许乐意。远处的笛已鸣,淡淡薄烟已自远方屋顶升起。或许独自归家已有些许寂寞,可看到青石板的光泽,泥泞的水凼,心中寂寥自一扫而空。

现虽已离开那条路,但其神形已固于我脑中。不散,自不会孤;不弃,自不会空;不忘,自不会虚。

路未终,我仍在前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