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计算机式思考的悲哀】
随着信息与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流行与热门,绝大多数人都担心着人工智能产品会有思想,会超越人类的智慧,但苹果公司总裁库克却认为更应该担心的是人类像计算机那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人工智能拥有思想或许会为引发人类危机,让原本冰冷的计算机有温度。但人类像人工智能一样思考却失去了原有的温度变得冷若冰山。
什么是计算机式的思考?
是指人的思想会像计算机那样缜密不出差错?还是人类像计算机那样几乎无所不知?都不是。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稍不谨慎就会被卷入墨水一样的浓稠中去,为了保护自己,人们开始变得利益为先,麻木不仁,这就是计算机式的思考。
计算机式的思考使价值观变得不堪一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或深奥或浅显。如今价值观却是那么容易被改变,网络上随意的一个论坛,一篇文章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面对利益,价值观更是变得微乎其微。有位哲人说得很好:“在这个时代,歌颂财富之声,淹没了其他价值观。”古人陶渊明身在污浊的官场,却“出淤泥而不染”,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最终却发觉官场难寻初心,归隐田园。以他的才智,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是绰绰有余,可他却毅然决然放弃名利与金钱。反观如今,娱乐记者为了利益颠倒是非;无良商家为了利益做假奶粉,假水泥;歌手为了利益假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珍贵的东西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没有价值观的人生,就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就如同一片随波逐流的落叶,没有自己的方向。思想僵化,思维固定,思想被计算机左右。很少有人在阳光温暖的午后沉浸书中,那并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有价值观,会思考的人。价值观的泯灭更是人类计算机式思考的悲哀。
计算机式思考使人心变得冷漠与麻木。计算机是没有情感的,计算机式的思考也同样没有情感。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卡尔拥有着精明的商业头脑,却缺乏一颗炽热的心,以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唯利是图,在自己的谎言下乘上了救生船却在船沉后不愿再去救他人的性命。《羊脂球》中的女主人公友好与真诚的对待众人,最后却因自己的身份遭人唾弃,被人利用。计算机式思考的人拥有一颗冷静冰冷睿智的大脑,却失去了一颗温暖热情的心。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儿大声鸣叫,成人看来它在欢唱,儿童看来它却在哀嚎。人并不是生来就没有同情心,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份善良与爱心也会逐渐消逝,唯有自我和自我的利益才如金子般沉入海底,时间越久,越熠熠生辉。人心的蜕变是人类计算机式思考的悲哀。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事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心。”如此“宽阔”的人心,为何会被计算机左右呢?老者指着北极星告诉你,怎么,你迷茫了吗?你忘记了自己要去哪里吗?你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吗?跟着星星走,找到你的初心,顺着你的初心,找到你原本的人生。再多一点点同情,多一点点关心,正视自己与他人,在阳光温暖的午后,和自己的好友谈论着琴棋诗画诗酒花,在世态炎凉的社会给那些形单影只,孤立无助的人一点关怀与温暖。让计算机式的思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客服这一悲哀。
人生犹如星辰大海,愿人心也如星辰大海般广阔。
我们是海,何惧风雨?
【篇二:论人类自我思考的重要性】
古代著名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孟子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千古名句,意思是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可见人类形成自我思考的重要性。
机器只会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去执行,不懂得变通与改变。而人类不同,人类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同情心,知道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懂得随机应变,而不是按预定好的一条道走到黑。这正是人类高于机器的关键之处。而如今苹果公司总裁库克的担忧————人类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正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关注的话题。
《晏子使楚》的故事讲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千方百计地使晏子出丑,但都被晏子一一化解,最后楚王自取其辱的故事。晏子的灵活应变令所有人为之深深折服。其中晏子为说明是楚国的风气不好才使人“善盗”,说出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辩证名句,使楚王哑口无言,使读者为之动容。
试想,若晏子只按计划使楚的方式,那么当他面对楚王的百般刁难时,必会困窘不堪,因为晏子失去了当场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可见,人类自我思考是人类取得成功的条件与基础。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形成独立的思考呢?
首先,人类必须要多读书。腹中有墨,方能从容以待。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别人倾尽一生的心血编著的书籍,我们只需花上几天,便能了解长达一辈子的人生,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要坚持读书。苏东坡读《阿房宫赋》至四鼓洒然不倦,可见他对于读书的执着与痴迷。我们要读各种领域的书。正如贾平娃在《读书示小妹十八生书》中所告诫小妹的那样,每种书都要读,不能只盯着一种读。
另外,人类必须要善学习。思学结合,才知学无止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不行,一定要勤思考,思考后产生了问题,便要去虚心求教别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思考和学习紧密结合,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最后,人类必须要勤实践。实践相伴,而会终出真知。
“光说不练假把式。”意思是只知道理论知识却不实际操作,都是“假大空”的。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在不断与他人交往形成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收获经验,才能获取真知。
人,立足于思考而存在。这也是人类与计算机的最大区别之一。多读书,善学习,勤实践是形成独立的必备条件。人类的自我思考,使科技发展,使生活更美好。
【篇三:关于“鞋”的思考】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想不明白的事情,比如人活着走路为什么是头朝上脚朝地,为什么我们人有头发,为什么我们不能飞……这种种问题有时候都会成为我们思考的原点,今天就关于鞋子引发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我小的时候经常会穿妈妈做的布鞋,那个时候因为家里家庭条件有限,所有的孩子们基本上都是穿妈妈手工缝制的布鞋。别看是布鞋,穿起来非常的舒服,而且不臭脚,只不过是样子,不是特别好看。
我清晰的记得有一次穿上了一双妈妈做的布鞋,但是样子比较老旧,去到学校以后遭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穿那双鞋,反而责怪妈妈为什么给我做这样难看的鞋子。
慢慢的逐渐长大了,现在也上了寄宿制的学校,却穿布鞋的机会越来越少,开始穿运动鞋,运动鞋自然是好的,因为非常符合现在年轻人的潮流思想,所以很少出现同学之间嘲笑鞋子的事情了。
尽管现在社会我们每一个人对于鞋子的选择都有很多种。而且我也经常对妈妈给我买的鞋子会抱怨不好看,甚至有的时候还会不领情。直到那一次我在马路上看到一个没有双脚的人,那个人的年龄看起来30出头40不到,整个人却十分的沧桑,他拄着双拐在街上乞讨,当我路过他旁边的时候,我的那双白色运动鞋十分的显眼。回到家后开始思考,我现在有什么资格嫌弃我的鞋子不好?如果跟那个人相比,我岂不是比他的人生要好许多倍,他连双脚都没有啊!
从那以后无论什么样的鞋子,只要穿到脚上舒服,我都不会去谈论鞋子的好坏,因为我们要知足,因为有些时候我们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在别人的眼里有可能就是一种奢望。
鞋子的样式款式越来越多,但是请大家不要忘记鞋子本身的作用,它只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双脚。
【篇四:爱的思考】
爱的教育这本书令我思考,在这纷繁的世界,爱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走进书中,和一个意大利小学生去寻找这个未知的答案。
爱像空气,春天在我们的身边,因为无影无踪地被我们忽略。爱是春天的雨,滋润着破土而出的小草;爱是夏天的雷,迎来了美丽动人的彩虹,在假期里,我捧着亚米契斯的著作。
我读着那看似平凡、实则真实的故事,望着那细微而又善良的词句。《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他听说的只是一件件惊天动地、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爱”。这本书把爱写得淋漓尽致,不管是父母的爱,还是老师同学的爱,都让我进入了一个爱的世界。
在一篇篇真诚的故事中,在每月例话中的少年笔耕这片文章这片文章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文中的叙利亚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的父亲在铁路上作雇员。叙利亚每天晚上悄悄地帮助父亲抄写,经常很晚睡觉。早上的叙利亚总是睡意朦胧,功课在走下坡路,他的爸爸一而再再而三地误解并斥骂他。叙利亚听了心如刀割,但他还是这样做。有一天,叙利亚在誊写时不小心碰翻了一本书,此时他的父亲已知道了这件事,充满了懊悔和慈爱。从此,一家人在爱的怀抱下同甘共苦。
读了这片文章,我不禁热泪盈眶。想想文中的叙利亚从小就体贴父母,勇于承担责任。在想想自己,经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爱是什么?爱是当你漂泊时需要停靠的港湾;爱是什么?爱是你寒冷时需要的怀抱;爱是什么?爱是茫茫宇宙中最富生命力的那颗星;爱是什么?
【篇五:人类的计算机式思考】
试想一下自己能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作为一个高考生该是欣喜若狂,自此理科题便不再是心头大患。然细疏其深意却愈觉可怕。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许是我们的精神思绪变成一道道“0”“1”指令,拥有强大的计算机能力。是了,不过也仅仅是计算来看,哪怕是为了高考,我们所需的人文情怀,道德修养又在哪儿获得,莫非是靠计算机编出程序教我们明辨是非,岂不搞笑!
至少拿高考举例,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是万万不可,而作为一个社会人,我则无法想到人类由程序构成。自此那个底蕴悠长,历史悠久的华夏古国是不是会变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存在,一如苹果总裁库克所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这是一个企业家能想到的。商人重利。想来企业家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便是财富驱使,中国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单提起我们的医生,卖高价药抽取提成这样的行为也能说是计算机式思考。
就我看来,这样的计算机式思考并不是最值得令人畏惧的。
当一个人沉浸于“利”,她便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便就是人性。而人性又能借指许多、亲情、友情等等,这些人际关系构成了社会,而由一个个程序式的人构成的社会该是冷冰冰的、可怕的。
以企业家的角度是这样想的,而我作为一个学生,具体应该是热爱国学的学生,最担心的是我们的艺术人文情怀。
苏轼曾有诗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我们的画要画的出神,而诗则要有言外之寓。中国文化外是形神结合。而我们的思维却一点点固化。一如程序的定式思维,有多少人描摹一幅画,演奏一支曲子。数子千百遍,为了那一张定版证书,呕心沥血,又有多少人能同苏轼一般,读阿房宫赋至三鼓;同张旭般,狂来甚至以头发代替毛笔。
是了,我们不再有感而书、有感而画,一张张来自朋友圈的“作品”代替了我们的山水画意。曾经书笺墨香流离在指缝间,化作手机消息的一声“叮咚”提示音。
计算机科技的普及,从思维到生活方式,我们开始追求那一纸证书上的艺术,我们开始被这些计算机的便利程序化,不经意间根深蒂固。这所有的学生社会的、文化的、生活的计算机式思考行为我们都应该深以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