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幸福来源于那间农家书屋】
曾经的我不喜欢阅读,今年暑假回老家我却被母亲硬塞进了一个书屋,美其名曰“长见识”!我无法推辞,即便再不情愿也只得硬着头皮进入书屋。
这是一个农家书屋,除了门口竖着一块牌子,写到:朋友,欢迎你书海觅珍,遨游古今。在外形看与其他农家房屋没啥两样。一进书屋,一股宁静的气息便扑面而来,。本来是一种很美好的境界,宁静的氛围让往常活跃的我仿佛束了手脚,不由得叹了一句“太不舒服了”。
不过,这书屋依旧让我吃了一惊。按我的认识,农家书屋嘛,不过是两三排书架上面排满《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可这书屋却大的超乎想象,上下分为两层,书架大概有几十排,书本花花绿绿的一片,仿佛一条彩虹。莫说,倒还真有些诱惑人的感觉。
我径直走向我面前的书架,书架下还有一个年轻人在那苦读,看他眉头紧皱的,还时不时表现出豁然开朗的样子,我在怀疑我是否走错了。闲着也是闲着,就看一看吧。我随便抽出一本大的,只见书上五个行书“北大哲学课”。你并没有听错,我至今都没有忘记书上浓粽灯塔,近乎夸张又不失美感的“北大”和书内厚实的纸张摩擦在手上的舒适的感觉,我对它渐渐有了兴趣,翻开它,慢慢看了起来。
不愧是北大哲学,书中的每个词我都懂,但当他连在一起,我又似懂非懂,但我不肯放弃,只因为那文字一个个印在我脑海时那渐渐“崛起”的充实感,满足感。我一会儿便看痴了神,若现在有个朋友在我身边,我一定会指着脑袋对他炫耀:“嘿嘿,你知道这里装的是什么,是哲学。”
渐渐地,来这看书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是挑一本书静静品味。也有一两个挑了一两本拿到一边相互探讨的,但绝不影响其他人。
难道真的能在书海中觅得珍宝吗?怀抱着手中的书本,“北大,北大”,尽管我不能完全理解书中的意思,但不管是书中的,亦或是外界的,我都能感受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海里,他不同于父母的爱、朋友的友谊、老师的叮嘱的,那是另外一种层次的幸福:对于脑海中尽是知识的满足,极需掌握这知识的激情。或许要达成这个目标要很久,但我不会停下追求的脚步。
读着读着,忘记了时间,忘了一切。
幸福其实很简单,这个暑假,这个农家书屋,我寻找到了我的幸福。
【篇二:农家书屋】
温和的阳光洒落在一座座充满梦的地方。粉墙黛瓦沐浴着迷人的书香,每当此时,古朴的小屋总会被镀上一层金的边框。
你去问一问村里头的人,指一指那座令人向往的地方,那是哪,做什么的。村里人一个个都会笑着说,那是世上美妙的地方。你去看一看就知道,那里面装的都是沉甸甸的宝哇!这,就是农家书屋。
矮墙,彩瓦,小说里的地方活了起来。上千本书整整齐齐排在充满木香的架子上,来往的行人脸上露出了渴望的光芒。这是一间藏宝屋吗?是的,里面的都是无价之宝。当大门轻轻为人们打开,不拥挤、有秩序的人们挑起了自己喜爱的书本,看了起来。一本本读者登记册已经被翻得有些坏了——无论有多热,多冷,都阻挡不来人们看书的热情。
从天文到地理,从圣经到伦理,书的种类应有尽有。翻书声与书香交错,令人心旷神怡。
拿起一本书,仔细品味,书屋的氛围很快把你带到了书中世界里。我们和书中的人物一起欢笑,哭泣,带我们领略真善美,假恶丑。书便慢慢在你的心里萌芽。
书本想一朵朵彼岸花,开在我心里。用那似有似无的香气感染着我,引领我走向梦想的大道。
去书屋看看吧,书屋可以教会你抛开世俗,揭开人性的本真。把岁月浸泡在书香里吧。
【篇三:梦寄农家书屋】
在梦想记忆的深处,有一个让心灵小憩的地方。
——题记
仲夏的黎明总是提前到来,早起乡民的脚步把村子踩醒,虽说是酷暑难耐,但勤劳的村民依旧早起去田间忙碌。
村民们辛勤的劳动让我不禁想到了一本关于底层农工追梦的书——《骆驼祥子》。它讲述了一个旧北京人力车夫的故事,他叫祥子。祥子从农村来到北平,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买一辆车,自己拉,自己赚钱。他朴素,善良,好强,坚韧,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实现梦想。他强韧赤日的烘烤,拼命拉车存钱;寒冬下双腿被冻,却鼓励自己。在这地狱般的拉车生活里,在三年后,祥子终于有了自己的车,但后来被反动军阀的乱兵抢走。而之后他辛苦赚回来的积蓄又被孙侦探敲诈,就在这接二连三的打击中,祥子和虎妞结了婚,并用虎妞的钱又买了一辆车,但命运硬是要捉弄他,他的车因虎妞难产而死而被卖掉处理丧事,这个顽强的追梦,不甘失败的正直车夫,最终被黑暗的世界所吞噬。
这就是我在农家书屋看的第一本书,也正是因为这本书,让我在农家书屋里种下了我的梦想,我被祥子对梦想的努力和坚持所打动,一定要成为像祥子那样的人,有自己的梦想,不放弃梦想。在农家书屋里读书的日子,很快乐,很充实。在那儿,我能便捷地汲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能让我在宁静中解读关于生活,关于情感的文字,更重要的是,农家书屋让我和自己的梦想越走越近,就像是梦想休息的地方。
“如果祥子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的梦想是一定能实现的。”爸爸看完这本书后和我说。是啊,祥子,根本就是旧中国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底层劳动人民的缩影,这也是祥子后来一步步堕落的原因。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争。没有思想的羁绊,我们为何不大胆地去追梦呢,我们可以做祥子那样的人,我们可以勇敢地去实现梦想。
就像农家书屋,那里寄放着一个我的似大非大,似小非小的梦。
【篇四:农家书屋书香浓】
书籍,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医治愚昧的良药,是瞭望世界的窗口,是观照历史的镜子,是传承文明的纽带,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秋高气爽,书屋飘香。跟着浓墨的香气,我来到了我们的农家书屋。
书屋不过是一间30多平方米的房子,用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我仰步走进书屋,首先映在我脑子里的是四个书柜,打开书柜,墨香浓郁,沁人心脾。
开始时,随手翻开一本书,心中会有种莫名的颤动。渐渐地,就会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好像是个美妙的世界,使你越陷越深,而越深,它就会越吸引你,就会越有乐趣。
一两个月后,我不禁感叹:“农家书屋里的书真好!”书里的风景,不亚于岳阳楼、醉翁亭;书里的天空,比得过宽广的大地;书中的道理,包含了哲学家的言语。这也许是所谓的“一叶一菩提,一书一世界。”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书屋里的名著与经典,让我了解了苦难的骆驼祥子,钢铁般的保尔柯察金,神奇的格列佛游记;书屋里的名著与经典,让我与小仲马一起看茶花女,和三毛一起穿越撒哈拉沙漠,陪黛玉一起葬花。书屋里的名著与经典,让我熟知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水浒传》,浪花淘尽英雄的《三国演义》……书屋里的名著与经典始终是那么的令我陶醉。
书屋好比是一座花园,文学就是其中的一片花圃,书就是其中一朵一朵的鲜花,都散发着浓郁的香气。香气弥漫在书屋里,却陶醉在我的心里。
同学问:“你是怎样提高语文修养的?”我想都没想说:“是书屋,它提高的不仅是语文修养,还有为人修养。”歌德说的很对:“读一本好书等于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用温总理的话说:“读书可以改变人。”
常来书屋看书的一位叔叔说:“农家书屋的确开得好,有关农业、健康的书都很实用,也让咱们穷山沟的孩子可以读上这么好的书。”还有一位大伯说:这叫“农家书屋书香浓”。
农家书屋书香浓,她像春风一样拂开你的思绪,像夏阳一样照进你的心井,像秋雨一样缠绵你的心弦,像冬雪一样滋润你的心田。
每当捧起从书屋里借来的书,阅读起来,都觉得津津有味。“理想的书是智慧的钥匙。”书屋里的书香开启了我心灵的窗户。
每次走进农家书屋,总能感受到那一股浓浓的书香味,这是最令我陶醉的香味。
【篇五:农家书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十钟栗。
——题记
大文豪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大幅度的提高,在我们这六盘山脚下的这座小城里,大大小小的书屋随处可见。学校的图书馆,漫读书吧、县级图书馆和各种书店随处可见,其它书屋暂且不说,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宽敞的房间,明亮干净的地板,宽大的书架,不仅如此,各类书籍应有尽有。想到这里,我便思索,县城书屋如此,那乡村中的又如何呢?农村乡镇为了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是否将书屋建设落实呢?
我自小是城里长大的,乡村生活体验与经历屈指可数,这是我心中很遗憾。姐姐在农村支教三年有余,想到农村书屋这个惬意的名词,便向她请教。
我原本以为农村书屋必是房屋破陋,图书陈旧,灰土厚积,无人问津的蓬荜之所。可姐姐的讲述,令我大吃一惊。她仔细的向我描述乡村书屋的了不起,一间间宽敞明亮的阅览室,一张张整齐有序的书桌,一摞摞门类齐全的藏书,一个个专心致志的读者。听到这些,心中竟感到莫名的欢欣和感动。政府对农村文明的重视与支持令人欢欣,农民百姓对知识孜孜以求的精神令人感动。
姐姐说地愈发激动。自从村里有了书屋,书屋的灯光便点亮了小山村的夜,孩子们的欢笑声自此打破了村委大院积积已久的静谧,山村的夜不再孤寂。我仿佛置身于农家书屋,陶醉于农家书屋惬意,徜徉于书中知识的海洋,闻到泥土的清香,感受到秋天收获的喜悦。
诗人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时代发展,这些格言警句将不仅仅是墙上的标语与宣传,而会响彻在人们心灵深处!姐姐在讲述这些中,谈到她见证了三年间乡村的发展。她觉得农村面貌愈发变得清晰漂亮。小小的书屋给乡村抹上一缕新的气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家书屋为我们淳朴的农民村民提供了精神食粮,给农民开启了智慧之窗。在阳光下的午后,在书屋里寻一本喜爱,兀自沉浸在泥土野花的芳香,鸟鸣低吟的乐声中,村民们必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