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小学作文 六年级作文 老物件
老物件
发布时间: 2025-07-02 12:20
阅读:

【篇一:老物件】

我的姥爷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你可以轻松地在他身上找到岁月的痕迹。

“爷爷!你以前有没有干过一些有趣的事呢?给我讲讲呗!”我激动地朝爷爷说道。

“你想听啊!行,那我给你讲讲家里的三个皮沙发吧!”爷爷边说着,边慢慢地走到阳台,坐在椅子上望着远方,慢慢说道:“记得,这个皮沙发是你妈妈一岁的时候给她买的礼物……”

爷爷边说着,我便一直盯着这沙发,仔细地打量。其实,在这个沙发上你看不见过多的岁月痕迹,只有当你坐在这沙发上时,你才能感受到。这个沙发是真皮做的,蓝色的革面。当你坐上去的时候,它会发出一阵阵响亮的响声,那是用了几十年的弹簧所发出的声音。

爷爷告诉我:“那时候家里条件还算可以,每月还能攒下些钱。而那时,你妈妈还小,没什么玩具。一次去商场的时候,她特别喜欢那个沙发,于是我们就攒了些钱买了这个沙发!”说到这里,爷爷的脸上不经意间露出了笑容,看得出来爷爷至今都对这件事记忆犹新。

爷爷正讲得兴高采列的时候,外出买菜的奶奶回来了。

奶奶好奇地问:“你们在聊什么?”

爷爷默默地提着菜走向厨房。

渐渐地,我和奶奶也聊了起来。在聊的过程中,我发现爷爷和奶奶对这个沙发的记忆是完全不同的。

我问扔奶:“你最喜欢家里的哪件东西啊?”

“这个沙发啊!”奶奶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为什么?难道您最喜欢的不是当年你和爷爷结婚时,爷爷送您的那对耳环吗?”

奶扔笑着同答道:“那对耳环我固然喜欢,但是我更享受当年我们一家人,一同挤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光,那是我最怀念的时光。”

我至今不明白奶奶说这句话的意思。在我的理解中,现在的爷爷奶奶应该十分幸福才对啊!现在他们的儿女都成了家,应该到了享受幸福的时候啊!”

但是,直到不久之前,我无意间跟妈妈说起这件事。

妈妈叹了口气,皱着眉头跟我说道:“其实,现在爷爷奶奶是十分孤独的,因为大家都不和他们住在一起了,家里空荡荡的,所以他们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啊!”

通过和爷爷奶奶的对话,使我对家里的老物件有了新的理解。

起初,我觉得老物件不过就是一个放的时间很久的物品,但是通过和爷爷奶奶的对话,我发现这些老物件代表的不仅仅是时间的悠久,它更承载着一代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篇二:老物件】

“爸爸,什么是老物件?”

“嗯,就是老底子用的东西,我们去阁楼上找找吧!”

寻宝开始,阁楼上有许多老物件,大人眼中的旧东西,我在阁楼角落里找到了太奶奶的青瓷罐,在旧书桌里翻到爷爷当兵用过的搪瓷杯,在柜子里摸到爸爸小时候下过的军棋等等。突然,我看见旧纸箱里有一个黑色的大盒子,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这是四大件之一的电视机,当时爷爷奶奶结婚时专门买的。”

我又问道:“什么是‘四大件’?”

爸爸说道:“20世纪50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就是四大件,八九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是新四大件,也是每个家庭都渴望的稀罕物。“芝麻开花节节高”中国70年飞速发展,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早已告别缺衣少食、物质匮乏的时代,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所以现在已经没有“四大件”这种说法了。

“哦。原来是电视机呀,这方头方脑的盒子和我们现在的电视机长相完全不一样啊。”

“以前有电视机就算全村的富豪了,哪家有电视机,人们都拿着小板凳迫不及待地跑去看电视。”爸爸回忆道。

今天寻宝记很有趣,我明白随着国家进步强大,以前那些稀罕物,已经很不稀奇了,但这些老物件承载着远去的历史,承载着对岁月的怀念,承载着一份份珍贵的记忆。

【篇三:老物件的故事】

爸爸的老家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这里四面环山,风景宜人。每当假期,我都会来到这里。我对老家的阁楼有着浓浓的兴趣。一天,我踩着“吱吱”响的楼梯,来到了这间老屋。

我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里面的物品真是数不胜数。瞧!那边的角落里有一张古色古香的木床,床沿上刻着栩栩如生的花卉。那边有一台的电视机,他又肥又胖,挺着一个大肚子,屏幕还特别小。除了这些,更多的是木制品,但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两个破破烂烂毫不起眼的竹筐。

眼前这对竹筐有半人多高,他们就像一对姐妹,长得一模一样,让人分不清楚。光从样子说,这两个竹筐实在是破烂不堪,这儿一个大洞,那儿几个小洞,上面还布满了灰尘。仔细一看,这个箩筐是用竹条编成的,还能在上面隐约可见几个字。

阁楼里的动静,把爸爸吸引过来了。当爸爸看到两个竹筐时,眼中充满了惊喜。原来,箩筐背后还藏着温暖的故事。

通过爸爸的讲述,我才了解,很久以前,箩筐是家家必备的工具。田里的稻子成熟了,要用竹筐一筐一筐地挑回来。沉甸甸的红薯、土豆也都要用竹筐来挑。以前都是爷爷来挑担子,扁担一前一后挂着的两个箩筐,就像是个天平。不仅如此,这两个不起眼的箩筐还是爸爸小时候的玩具,钻进、爬出、捉迷藏……十分快乐!就连出行,也离不开它。寒冬时节,爷爷就用这两个箩筐,担着爸爸和姑姑出门。爸爸坐在这一头,姑姑坐在那一头,十分有趣!爷爷一路走,一路撒下了一串欢笑……

没有想到破破烂烂的箩筐背后有着那么美好的回忆。这些老物件所带给我们的温暖和美好,会陪伴我们一生!

【篇四:老物件】

家里的橱柜旁放着一个铁碗,里面放着一个木头做的小槌子,铁碗已经生锈了,底部已经被挤压得变形,小槌子也有些被虫子蛀掉的小黑点。那可能是家里最年代最久远的老物件了。

那是奶奶以前用来给爷爷做药包用的。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个工作狂,每天没日没夜的工作,经常熬夜,因此患下了肝病,这疾病一直缠身,奶奶总是去药店或者自己去屋子前的田地里采些草药,把它们放在小铁碗里,用那个木头做的小槌子砸碎,包在一个小袋子里,给爷爷冲茶或者熬药。

后来爷爷和奶奶一起从湖南搬到广州来,爷爷吃的药也越来越多,但是病情却没有一点好转,可是奶奶还是每天抓些草药,把它们放进那个小铁碗里,用那个有些发黑的小木槌细细的把那些草药砸碎,奶奶那布满皱纹的手很麻利,碗里飘出泥草的香气,那个铁碗因为长年的挤压,底部已经有些变形,奶奶把碗拿起来,把他们倒进预先做好的小包里,用绳子打好结,把它塞到爷爷的手里。那个小药包里装的不只是那细碎的草药,里面装载的是奶奶对爷爷满满的爱和许多年互相陪伴的时光。

我想:拿到药包的爷爷一定傻傻的笑着,好像回到了二十多年前,他每天去上班前,奶奶往他手里塞上一个小药包,还嘱咐着:“路上小心!别太晚回来,少熬夜啊!”

现在那个铁碗和小木槌已经沾满灰尘,在橱柜的一角躺着许久了,但是仔细看总感觉好像还有一丝光泽,好似深夜正等着爷爷回家的奶奶……

【篇五:老物件缝纫机】

外婆身为新中国的同龄人,收藏的老物件当然也不少。不论是有四五十个年头的《毛泽东选集》,还是在那个年代少有的英雄钢笔,抑或是市面上已经找不到的老式缝纫机,都承载着数不清的回忆……

在这么多的老物件中,我对缝纫机倍感好奇。我家的缝纫机颜色偏土黄色,面板上有木头的花纹。缝纫机的机头是黑色的,上面有一个蝴蝶形状的商标。缝纫机的底部有一块踏板,一脚蹬下,缝纫机的轮子就会“轱辘轱辘”地转。

我家的缝纫机当属老物件里使用价值最高的了。外婆常常用它来辅助自己制作一些玩意儿,比如精致的电视盖布、布满花纹的沙发套、五彩缤纷的靠枕以及各式各样的收纳袋等,全都有这个“老朋友”的功劳。也正因为这样,外婆一直舍不得扔掉它。

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趁着国庆假期,我询问外婆这个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外婆,咱家这个缝纫机得有好些年头了吧!那它到底有什么老故事啊?”

“嗯,这台缝纫机还是个老牌子呢!是上海‘蝴蝶牌’的。你要说这牌子,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它和你妈妈的年龄差不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商品十分紧缺,老百姓都向往“三转一响”这个东西。我记不清是靠什么途径取得了一张商品采购券,买到了这台缝纫机。这玩意儿在当时可新奇了,我就用它给你妈妈和小姨做漂亮的衣服,可令人羡慕了!”外婆仔细地回忆着那些年的事,时不时地笑一下,“这台缝纫机陪伴着我度过了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虽然面板已经有些破损,但它机械性能良好,整体的质量还不错,所以我没舍得丢!”听完外婆的话,我点点头,感慨万千。在那个时代,原来拥有一台缝纫机就已经是一件羡煞旁人的事了呀!看当今时代,科技进步,物资丰富,中国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外婆的缝纫机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也能看出时代的进步与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小小的缝纫机背后却有大大的意义,不禁让我想为建设新中国而出一份力!

【篇六:我家的老物件】

这几日天气好,奶奶将咸肉和咸鱼都架在阳台上晾着,晒的温温的。她有时也将自己晾在那儿,好让身上有股阳光的味道。太阳将温暖透过一方方玻璃窗送进来,我在一旁不讲话,只是静静的看着这几块咸肉脱水变老,我有点不敢瞥见奶奶,因为我怕看着看着她也如这咸肉般老了。

搬过几次家,家中的老物件大抵都扔了。思索良久,想到奶奶的手艺自我出生以来便未变过,这或许也算得上是个老物件了。

那日早晨,我与爷爷正踞在沙发上看着那电视屏幕忽闪,红,黄,蓝,白,正当入迷之际,嘟嘟的剁肉声便从厨房中传出,多少扰了爷爷的兴致。我走进厨房,向内把门带上,奶奶将震斜了的砧板摆正了些,抬头看我,我望着她笑了笑。她把切好的肉馅倒入一个大碗中,酱油,盐,都按感觉加入。我望着她,只觉神奇。她用一双筷子绕圈搅动着肉馅以便入味,那双如树皮般苍老的手极细又极长,关节处十分突出,这使得手显得凹凸不平又苍老了些许。

我留在那儿帮奶奶包饺子,奶奶拿出擀好的饺子皮,我感到奇怪,为什么不买现成的?奶奶似是看出了我的不解,细声答道:“自己做的饺子皮有韧劲,好吃一点。”她因此一直坚持自己做饺子皮,因为这样会好吃些,也许这就是老物件为何老了。我与奶奶闷声包着饺子,厨房的台面太高,我们只得站着,站久了,奶奶撑了撑腰,骨头吱吱直响。那一刻我才真的意识到这老物件的主人也老了。我看着奶奶将包好的饺子先下锅煮着,我则在一旁继续我的工作。她用一双木制筷子拨动着那些在沸水中翻腾的饺子,确有些朱自清笔下豆腐的味道了,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在氤氲的热气中,我依稀辨出了奶奶脸的轮廓,欲伸手去挡,怕这热气把她给腾化了,可她却显得更在意这锅饺子,眯着双眼,只顾明媚的笑。

饺子漾在水里咕咕的吐着泡,上面的老饺子被下面的新饺子从锅的中央顶开来,吓的四散。奶奶唤我将第一碗饺子端给爷爷,自己却捧着那几只不小心煮破的老饺子在阳台上吃。这里最接近阳光,仿佛伸手就能扯回一大把。奶奶爱待着这儿,发呆也好,看风景也罢。太阳把光柔软的打在她的脸上,又从双眸中反射出来。那张如核桃般苍老的沟壑分明的脸却被照得白了些,亮了些,就这样小小的精神了一会儿。

她屈膝坐下,吱吱的关节声似又在耳边回响。老物件老了,所以它的主人也跟着老了,手中的饺子温温的,奶奶的手艺也温温的。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