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捉泥鳅】
“又捉到一条!”我得意地哼着小调,手上捧着一个盒子,里面的泥鳅不安分地上蹿下跳。捉泥鳅?哪里有这么好玩的事儿?这,还得从那个周末说起……
暑假里的一个周六,报社组织了50名小记者走进市郊泉绿农场参观游玩。一大早来到农场,阳光洒在林间,星星点点的光斑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想象着这次活动即将给人带来的乐趣与激情,笑容已悄然挂在我的嘴角。
第一个活动便是捉泥鳅。脱了鞋袜,换上拖鞋,下到水池中,一场捉泥鳅PK赛开始啦!我虽然胆子不小,但对于水里游来游去的活物,我一向是只敢远观不敢近玩的。伙伴们,你们猜,我是如何捉起那一只只不安分的泥鳅的呢?当然,我是有秘密武器的哦!快来看看,我是怎么充分发挥我这秘密武器的强大功能的。
起初,我用盒子来捉泥鳅,看着一只泥鳅正朝我游过来,我举起盒子,猛然一扣,泥鳅被我逮个正着,准准地被扣在了盒子中。随手一捞,轻而易举就把泥鳅送进盒子了。当然,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并不高,好多次都是眼睁睁地看着泥鳅灵活地一摆,然后从盒子边溜走了。几次失败后,我改进了方法。正巧,又有一只泥鳅游了过来,正好拿它来试验我的新方法。我把盒子轻轻地放在泥鳅前方,“傻傻”的泥鳅竟然自投罗网——自己游进了盒子里,我赶紧一捞,再次轻而易举地捉住了这只泥鳅。
不过很快,这种方法也失灵了。水池里的泥鳅似乎变聪明了,不再自投罗网,任你怎么设置陷阱,它们都不再“上套”——每次不是提前变向(居然不打方向灯,差评!),就是从盒子下面溜走。看来只能再改变策略了。这时,我看见几个小伙伴都站在水池边沿捉泥鳅,还捉了好多条呢。我灵机一动,对了,可以利用水池的边角来围堵泥鳅。这时,一只泥鳅游了过来,我迅速地用盒子从后面包抄。哈,这下无路可逃了!“又捉住了一条!”今天真是大丰收,盒子里已经有六条泥鳅,这,可都是我的战利品呢!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天的活动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很快就结束了。我提着一盒子的泥鳅,一个大葫芦,五个亲手采摘的橘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回想起这次活动,真是精彩连连。尤其是捉泥鳅,它让我明白了: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学会把握时机,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策略,改进方法,才能大获全胜。
【篇二:有趣的捉泥鳅】
“细长身子滑溜溜,把家安在泥里头,下雨之前吹泡泡,帮助你来测气候。”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对了,这就是泥鳅。
长长的泥鳅像一条小鱼,又像一条小蛇。泥鳅的身子如手指般粗细,比我的笔粗一些。它的身子有十厘米,和我的水笔差不多长短。背部是黑色的,就像穿着一件黑色的外套。腹部是褐色的,像穿着一件褐色的衬衫。泥鳅的头像小小的三角形,嘴闭着的时候是“C”形,张开时是“O”形,眼睛小小的,像两个小黑点,比黑芝麻还小呢!胡须细细的、尖尖的,一共有6根,排列十分整齐。泥鳅的背上有一片鳍,腮边有两片,像一把把小扇子,在水中扇来扇去。它的尾巴是扁扁的,像水笔的头。
泥鳅很活泼。一会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像在散步,一会儿三五成群嬉戏打闹,游在前面的一边游一边转过头来,好像在说:“快来抓我呀!快来抓我呀!”真有趣!
我很想抓一条来看看,但是泥鳅的身子滑溜溜的,怎么也抓不住。我尝试了好多次,都失败了。
我喜欢泥鳅这种有趣的小动物。
【篇三:捉泥鳅】
听爸爸妈妈说,我小时候发生过很多趣事,但是我都没什么印象了,我只记得一件最有趣的事。那是我六岁多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乡下玩捉泥鳅。
我光着脚丫踩到泥潭里,泥潭湿湿的、滑滑的,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可还是摔了个“狗啃泥”,全身上下都是黑黑的泥巴水,逗得旁边的人哈哈大笑。幸好我的头没有完全低下去,不然嘴巴和鼻子都会变黑,成为“非洲黑人”。
我在泥潭里捉了半天,也没捉到一条泥鳅,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用衣服裹住了一坨泥巴。我以为这次也没有捉到泥鳅,但是感觉衣服里有东西在动,就想翻开来看看,谁知真有一条泥鳅在衣服里,可泥鳅太滑了,一个不小心就让它溜掉了,还溅了我一脸的泥。哎呀,这下我可真成“非洲黑人”了!
虽然辛苦了很久,我还是没能捉到一条泥鳅,但是我仍然很开心,因为在捉泥鳅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自己劳动的乐趣。
【篇四:捉泥鳅】
“捉泥鳅啦!”同学们兴奋地大声喊,还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一个个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就跳进池塘。
这时,綦江农博园的老师推着挂满防护服衣架的小车走来,并宣布注意事项后,我们早以按耐不住,争抢着换好雨靴和防水裤。衣裤有些沉重,穿着它在平地上行走感觉有些不便,到水中会怎么样呢?望着那满塘的水,我莫名地兴奋起来,恨不得马上跳下水去体验一下。
我撸起袖子,扶着池塘边,慢慢下到水中,弯着身子,两眼紧盯着水面,仔细地搜寻着目标。环视四周,同学们个个像小野鸭,踩在湿软的泥水中,一双双眼睛也不停地在水面上扫来扫去,生怕猎物从眼前跑悼。这时,不知是哪个同学大喊起来:“那儿有条泥鳅!”寻声望去,真有条小泥鳅正钻出水面,露出它那长有胡须的小脑袋,扭动着圆圆的身躯,在水面上游动着。我随及喊了一声“站
住,泥鳅!”它似乎被我的叫声吓住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钻入泥水中。我试图狂奔过去,无奈在泥水中难以行走,待赶到时,那条泥鳅早已不见踪影。唉呀!没捉到,算它逃的快,看来泥鳅还真的不好捉哩!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我继续在池塘中摸索着前行,突然又有个小脑袋露出了水面,我心中一阵狂喜,俯下身子,悄悄地靠近它,轻轻地,轻轻地把双手并拢,接着又闪电般地把两手合拢起来,想一下把它捧起来,可刚碰到那滑溜溜的身子时,它又一下子从我的手中滑了出去,又在不远的地方探出小脑袋望着我,似乎在向我挑战:“来呀!来呀!想抓到我,没那么容易。”
我有些气恼,拿起竹篓,向泥鳅那边猛扑过去,可它那肉嘟嘟的身子,又一次与我擦肩而过,逃离了我的竹篓,不仅没有捉到它,反而溅了我一脸的泥水。我虽然装备齐全,但还真不是它的对手呢!几个回合下来,倒把我累得筋疲力尽了……
我直起身来,站在池塘中央,扫视了一下大家,啊!曾俊淞收获不小呢,他居然捉到了两条泥鳅。望着他竹篓里的泥鳅,我羡慕极了,不知道他是怎么炼就这一身捉泥鳅神功的?
泥鳅啊,泥鳅!你这小滑头,待我有一天卷土重来时,一定要将你们收入囊中……
【篇五:捉泥鳅】
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田里灌满了春水,叮咚叮咚欢快地向远方流淌着。“今天晚上我们去捉泥鳅,下雨后它们一定会出来活动的。”对于老爸的提议我非常赞同。奶奶的田里还有龙虾,昨天还把田埂打穿,让秧田里的水给流走了。我和老爸一拍即合,做好准备工作后,等到夜晚降临,我们便带上工具,来到田梗上,开始摸田。
走了好大一段路,都没有发现龙虾和泥鳅的踪影,我都开始怀疑老爸了。就在这时,在一处上水处,一个忽隐忽现的影子在向上钻。“蛇!”我刚想大叫,又立刻反应过来:有可能是泥鳅。我连忙伏下身子,拿出手电筒仔细地看了起来。没错,果真是泥鳅呢。我轻轻地扯了扯老爸的衣角,“泥鳅!”并指了指上水处。泥鳅好像发现情况不妙,转身想要逃走。虽然它速度快,但老爸的反应更加敏捷,风一般地伸出了夹子,稳稳的夹住了泥鳅。被抓住的泥鳅,奋力挣扎,但也无济于事了。
接下来我又发现了一只龙虾,抬起头看到老爸在田的另一头,来不及赶过来了。不然我自己试一试吧!我小心翼翼地走下田,悄无声息的来到了龙虾的旁边,像老爸那样将手指挺直,用力朝水中一叉。谁知我动作太大了,还没反应过来,龙虾就一溜烟跑没影了。我刚打算上岸,又发现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龙虾,我就不信抓不住你。但我刚动了一下脚,那只龙虾不知怎么的就浮出了水面,一动也不动了。“想装死来骗我,没门!”我右手挡在龙虾后边,防止它逃跑,左手拎着它的胡须,提了上来。正准备放进桶里,它突然又“复活”了,跳回水中不见了。
“哎,都怪我粗心大意,让它给溜了。”我不服气地努努嘴又继续寻找其它猎物。
【篇六:捉泥鳅】
童年的回忆是最美好的。每个人的童年阴影可能都是犯了错被父母打,而我却不一样,我的童年阴影却是父亲那雷霆般响的“狮吼功”。可是,那一次我被父亲骂反而觉得开心。
那天阳光正明媚,烈日更是当头。我和村里的几个伙伴闲得没事做,躺在村口那棵岁数比我爷爷还大的黄皮树下。我灵光一闪,向小伙伴们提议:“不如我们去小溪捉泥鳅吧!”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好啊!”发条小溪是我们村和隔壁村的分界线,夹在两村中间。
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哼着电视里的奥特曼主题曲一边向目的地前进。“哈哈哈!今天大干一场,泥鳅们颤抖吧!”我们得意地向着小溪呐喊。喊完后我们因为天气太热,所以直奔小溪中央,先洗个澡再去捉泥鳅。我们几个又喊又泼水,玩得甚是开心。澡洗完了,是时候大干一场了。刚开始时我们信心满满,以为很快就能捉到大量的泥鳅,可是结果相反。刚开始捉时都是分散作战,可是滑溜溜的泥鳅在水里怎么可能这么容易被我们捉到呢!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还是一无所获。
就在他们沮丧的时候,我做出了一件让他们吃惊的事。我使尽全身力气挖了一个大沙坑,再用很多水草把坑围起来,完工后我累得躺在岸边的沙子上,他们疑惑地问我为啥这样做?只对他们说:“你们去把看看就知道了。”于是小伙伴们跑到沙坑边去去看,顿时他们都懵了,很多泥鳅都在里面游来游去,却怎么都游不出我用沙子弄的“五指山”。靠着这沙子弄的围墙让泥鳅无处可逃,不到半小时我们收获满满地回家。开心不到三秒钟,我们的家长们都在村口等候多时了。除了我之外大家都吃了一顿藤条焖猪肉,我毫无疑问地被父亲使用了“狮吼功。”
因为天气太热,我们这次冒着烈日去捉了几个小时泥鳅让大人担心了。父亲骂得我泪流满面,虽然被父亲大骂一顿,可是当我回想起那天开心的捉泥鳅事件,还是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