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书意】
窗外一只蝴蝶飞过,色彩斑斓,在透明的天空中划过一道缤纷的弧线。曾几何时,书也是这样闯入了我的视线,走进了我的生活。
“呐,这本书你可别弄丢了!我可是很喜欢它的!”“哦,谢谢!”牺牲了两颗咖啡豆之后,我终于可以读第一本课外书了,这是我心仪已久的《小猪西里呼噜》,班里好多同学都读过了,每次放学,同学们便三三两两地边走边议论,一个个眉飞色舞,使我也情不自禁地想一睹为快。心动不如行动,于是下午来学时我拿来了妈妈给我的咖啡豆,讨好同学后,我今晚便可以好好读读她了。我欣喜地踮起脚尖,一手捏着裙角,一手伸到高处,飞快地抽出了这本书,然后抱在怀里,脚步声和着心跳声迅速地走出了教室。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欣赏起来了,书的封面上画着一只花白的小猪,小眼睛,小耳朵,还穿着一件小背心,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忍不住翻开了第一页……
当一气呵成地读完了整本书之后,我内心充满了震撼,课外书就是这样吗?随即,痴迷盘踞在我的心中,虽然有些文字我并不完全懂,但丝毫不能阻挡我内心泛滥的兴奋。
——这是三年级时候的事了。从此,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始借阅课外书,兴奋地穿梭于学校、家和图书馆之间。
到了四年级,我的阅读量更大。《趣味数学》是迄今为止我认为最有趣的学习类书籍。它像一条撒了珍珠的小溪,使我既能品尝甘甜的溪水,又能采到美丽的珍珠。一道道疑难数学题逐步开拓了我的思维,一则则饶有趣味的小故事更是满足了我的乐趣,我想,这大概就是最有意思的学习吧!
上了中学后,名著成了我的最爱。《红楼梦》、《三国演义》造就了我心中古典小说的传奇,我感受到了林黛玉的冷傲凄苦,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秘密花园》、《鲁滨孙漂流记》带领我走进了一个个崭新的天地,我体悟到了小玛丽的活泼倔犟,鲁滨孙的乐观坚韧。我再次徜徉于书那浩瀚的星空,它为我插上了自由的翅膀,让我毫无约束地遨游!
书像兰花,轻轻地飘进我的生活,芬芳了一个个日子;
书像碧玉,缓缓地沉入我的心湖,荡起了一波波涟漪;
书像丝线,悄悄地编织我的梦想,诗意了一个个季节。
现在不是书在为我舞蹈,而是我在书的舞台上翩翩起舞,曾几何时,书成为我心中最丰富的话,而我早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篇二:琴韵悠悠书意浓】
雅集解散了,但那美丽动人的场面,我珍藏于心……
两三方斜斜的太阳,温馨地照耀着这个文人雅地。这不过是一间五十平方米的教室,却被装饰得古色古香:进门处是挂着莲蓬的屏风,十二架古琴摆放在宽大的木琴桌上,左边是一张用石臼做的茶台,右边则是一排摆满了书的木质书架。古琴曲飘起,似乎有朵朵小花在悠悠琴声中散发着大自然的芳香。
一个习琴多年的小女孩凝神端坐,继而抚了抚琴弦,弹奏起一曲《阳关三叠》。他的纸尖娴熟地在琴弦上拨动着,琴声从琴胚中响起。随着小女孩身体的一倾一起,手指的一按一弹,琴韵清清,轻轻地诉讼着离情:仿佛此时此刻,我就在客舍,默默看着王维与元儿对酌,离别。惆怅的音调过去了,弹奏的手指已离开琴弦,而每一位同学都还陶醉在琴声中……
但,琴声少了墨韵的衬托,再美妙也有点空虚。
现场书法的时刻到了。我顿觉心潮澎湃——这是第一次,也是最美妙的一回!高老师抚琴的手慢悠悠的,轻快的音符夹带着美好与抒情。我伴着乐奏,缓缓地蘸足了墨,毛笔在空中斟酌了一番,才稳当的入笔。我紧绷得扑扑直跳的心,也在最好的调味料——悠悠琴韵与书香下,怅然无所惧了。大拇指一压、一提,中指轻轻收笔,流畅的“一”字便赫然显现。琴声叮咚弹跳,仿若绵绵细雨轻卧在街头;重拨一弦时,友人杯缘对碰;手指磨动琴弦,磨出了干杯的音韵。磨出了引人想入非非的幻境,磨出了古琴美妙绝伦的音韵。阳关三叠慢慢地结束了。
“好极了!”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究竟是在给什么鼓劲儿呢?
高老师又弹起了一首《广陵散》。他的琴调逐渐加快,仿佛前往战场的将士们正一鼓作气的地策马奔腾。他的手不时地扫弦,扫出了一段段振奋人心的弦音。我的手指也越来越灵活,忽而下拉,忽而又右转,如奔放的狂草书横冲直撞,笔墨枯竭了,还不舍地拖出骨力铮铮的捺。让节奏再快些,再豪迈些吧!像面对明月的狼的高嗥,我陶醉在奔放的琴韵与书香之中,这是多么完美无缺的配合!
在接下去的一曲《高山流水》中,我就要把对联书写完毕了,高老师的琴音也步入尾声。慢一些,自己一定要配合好自己!我把竖缓缓地从笔尖顿出,轻轻的连笔带到横折,再慢慢顿下来,轻轻一横,再一点……旁边的女同学恬静地把捺顿好了,高老师的双手也刚离开琴弦,同时我也把笔提到空中。所有人为这美妙的配合惊叹不已!雅集是多么令人心醉啊!
的确,大美需要配合。就如同身后的盆景,一段弯弯曲曲的朽木本无意境,只一尊小小泥和尚段坐在其上,就引人浮想联翩:小和尚在高山流水中听流水、诵金经的意境,如宝玉神游太虚境一样神秘。
雅集结束了,夕阳悄悄地溜走了,但那琴韵悠悠、书香袅袅,像清波一样在我的心湖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