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热闹的大礼堂】
昨天晚上,刘老师带我们去了大礼堂玩儿,我发现夜晚的大礼堂比白天的大礼堂更美丽热闹。
我们是从学田湾那条路走到大礼堂的,一进大礼堂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礼堂的灯光,五颜六色的灯光把礼堂装扮的像宫殿一样美丽,礼堂下面是升旗台,升旗台下面有一大块大理石砌成的斜面,小孩子们把它当成“滑梯”玩,这时,我发现有十几个小孩儿在玩儿滑梯,我都忍不住去滑了一下,确实很好玩,难怪那些小孩儿们爱在那儿玩,升旗台的两边是音乐喷,每天晚上八点钟开始,我们正好赶上音乐喷泉的表演,随着音乐的响起,喷头喷出的五颜六色的水柱形成了各种形状,有皇冠,也有花瓣形的,美丽极了,我从一开始一直看到表演结束还意犹未尽。看完音乐喷泉,我来到广场中央,我发现广场的人太多了,可以说是人山人海,我数了数,只是跳广场舞的都有五六群人,这时我发现跳广场舞的不止是老年人,还有很多年轻人也在跳,不过这些老人跳舞的比年轻人都有激情,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出,“我运动,我快乐”,听着广场舞的音乐,我也忍不住跳了两下,广场上的那几棵黄桷树也被装点一新,树上挂满了红灯笼,一片喜气洋洋,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树下坐了很多人在休息,也有些小孩子在围着树下玩闹。
大礼堂处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礼堂可真热闹啊!
【篇二:大礼堂】
说到重庆,人们往往会想到繁华的解放碑,古色古香的磁器口,车水马龙的朝天门,可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大礼堂。
夜晚,你从斜坡上远远的望去,你会发现,原本暗淡无光的礼堂被彩色的荧光灯,装饰得格外引人注目,远远望去,大礼堂仿佛是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堂
走进大礼堂,景色也会更加美丽,首先你会看到五彩缤纷的喷泉在中间飞舞,有时还会感觉在跳舞,有时会感觉在表演杂技,还有时会感觉像一个个律动的音符在跳跃,而且也有小水花喷出,像是在谢幕。
大礼堂喷泉的上方有两个长方形的小花园花园里栽了许多的月季,我本以为这么冷的天化都不会开了,可没想到有一些花已经开了,还有些含苞待放,你走近仔细看,虽然这些月季花没有梅花那种傲骨幽芳。但也独具一格。
喷泉的下面广场上有四颗黄树,树上都挂着红红的灯笼,让人感觉喜气洋洋,广场上人山人海,左一群又一对的在跳广场舞,音乐把广场装点的更加热闹,离得很远,你就会听到广场舞的音乐,当你走近一看,会看到他们有节奏的踩着节拍,手上的动作也是非常熟练灵活。老大爷老大妈的脸上满是青年人的朝气,如果你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群年轻人在跳舞呢!
在这些跳广场舞的方队。间隙中有许多玩耍的小朋友,他们有的在吹泡泡,有的在玩滑板车,还有的人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大家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这又给大礼堂增添了生机。
【篇三:文化大礼堂】
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因为,我和其他同学会一同前往湖头村的文化大礼堂,这为我的暑假又添上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早上8点,我们跟着带队老师来到了湖头大操场边上的大楼里。想不到,小小的房间里竟然装载着湖头历史渊久的文化!村长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历史的事迹,我们听得目不转睛、出神入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长辈们用过的东西了,有盐罐、鱼篓、小儿站桶、扁担、扁柱、饭篮……盐罐用来装盐,鱼篓用来抓鱼,小儿站桶用来放小孩,扁担用来挑东西。这些祖辈们留下的东西,又使我们想起了以前的艰苦生活……
村长讲完以后,我们又去参观了文物馆、书法馆、诗歌馆和图书馆。文物馆里都是以前祖辈们留下的东西,有风车、蓑衣、龙头还有以前的书和杂志。书法馆是专门写书法的,里面还有个爷爷正在写书法,他下笔铿锵有力,写出来的字不亚于书法家。我们的小小书法家——陈若欣也上去大胆的试一试,爷爷不断纠正了她的缺点,看来她的书法又增进了一步。诗歌馆是一个创造诗歌的圣地,里面有许多村民、委员创造的诗歌,有湖头西湖、游湖头、西湖……每一句都让人陶醉,流连忘返。接下来是图书馆,里面全是关于抗战、古代文学、历代伟人的书——果然是老人家爱看的类型。
参观完后,我们就排着整齐的队伍下楼了,老师叫我们站在文化大礼堂前面排好队伍,拍了个集体照作为这次旅行的纪念。接着就可以回家了,家长们都陆续来接自己的孩子,我也自己走回了家。
这次旅行我一定会记在心中滴!
【篇四:农村大礼堂我们的大课堂】
在这个学期里,身为大队委里面的一份子,我跟随着大队委的成员及老师参加了一次有趣的活动。去参观湖头村的文化大礼堂。
首先我们进入了大礼堂,各自有序的找好了位置坐下,听着老师们讲农耕的意义,其中一位张叔叔讲课的内容要我的印象尤为深刻,语言既风趣又幽默,同时也让我更懂得了很多关于农耕文化的方面的知识。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书画室,这里挂满了各种书画作品,草书的行云流水,楷书苍劲有力,人物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人入目三分,桌子上面还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毛笔,这里就是个书画王国,正当我仔细的望着每幅画之时,一位老爷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原来这些如此好的书画作品竟然都是出自的他的笔下,真是要我为之赞叹哦!此时大队委里有两位同学也自高奋勇的开始书写作品来了,写的真是不错,虽然我也会书法,但当时我却没有去写,深感愦憾,心里面开始暗暗发誓,以后要更加努力去练习书画,争取也能写出一手好作品,向老爷爷及同学们学习。
然后我们又去参观了其他几个展室,又发现了好多好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有各种农耕的工具,锄头,铲子,箩筐等用来种田而用,同时更新奇的是还发现了古代人曾用过的工具,偌大的米仓用来储存粮食,丝织工纺用来织布,这里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哦!
我很高兴能有幸参加这次的参观活动,因为通过这次的活动,使我懂得了许有多道理,劳动是光荣的,人们通过劳动才更加的有智慧,创造更多的财富,通过学习才会拥有各种技能。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篇五:走进乡村文化大礼堂】
在一个炎热而快乐的暑假,我校与柳湖小学的师生在乾西乡湖头村大礼堂一起开展“校村结对双堂双进”的实践教育活动。我们在张大伯的带领下来到湖头村的文化大礼堂进行参观。
首先我们走进了农作具纪念馆,那里有旧年代用棕片缝制的雨衣蓑笠,扇稻谷的风车,灌溉农田的水渠,耕地的耙和犁,捕鱼的鱼篓等农耕文化用品。我对风车很好奇,不知道是怎么扇稻谷的。爸爸对我说:“先把稻谷倒进去,然后慢慢摇这个把手,轻的稻谷飘走,重的稻谷垂直落下从下面的出口滑落到竹筐里。”我点了点头。旁边还有:马桶、梳妆盒、饭蒸、陶罐……看着这些不再使用的用具用品,我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法屋。屋内挂满了书法和水墨画,这些都是村民书写和绘画的。我们还亲眼目睹一位老前辈写的书法,他的字笔力劲挺、龙飞凤舞,真是酣畅潇洒。写的是“毕竟西湖六月中”,我们都拍手叫好。还有墙上的孔雀牡丹图、荷叶图、梅花图等,都是画得惟妙惟肖、清新淡雅!让我看到村民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流传。
我们还来到了青少年图书馆、诗词屋。诗词屋里面摆放着游客参观后写下的诗词,真是优美!张大伯说他们村还要建设两堂七廊,传播文明!
张大伯最后给我们介绍了他们村五水共治后的成果。就在礼堂后面有一个湖,以前里面有三潭映月,所以叫“小西湖”。听张大伯说以前是垃圾渠,水是臭臭的,是劣五类水。经过治理成了干净的“小西湖”,水也变成了三类水。湖边还有三棵自然生长的参天大树,已有二百多年了,呈现出一幅美丽的风景!
虽然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这次活动,却让我学到了知识,开拓了视野,见识了传统文化艺术,欣赏到了乡村的美丽!意识到保护环境是多么的重要!
【篇六:湖头文化大礼堂】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由各班老师选出的少先队员们,准备去了解湖头文化大礼堂。到了目的地,选好位置坐下,那些课桌是专门让听课的人做的,让人顿时觉得自己来到这里很光荣。
演讲开始了,一位老伯走上讲台,看起来很有文化的样子。我们马上端正姿态做好准备工作。老伯开始演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从老伯口中我们了解到,他姓张,他说话幽默风趣,给我们留下了好映像。
他向我们介绍了以前人们的一些常用工具,如盐罐、鱼笼,饭蒸……等。我们了解到了以前人民的智慧。
张伯伯让我们去自由参观。我们走向一间小屋子,发现地上墙上都是毛笔字,和毛笔画。简直就是一位书法家的悠闲胜地。再看看边上的一幅幅画,有一幅画中的孔雀画得栩栩如生,正对着天空,张开她那美丽动人的羽毛。
再走进另一间屋子,你会发现屋子里都是以前人们生活的生活用品,上面还有一些已褪色的油漆。与现在的生活用品完全不一,让人感觉奇妙。
出了这间小屋,就是一条小道,小道很狭窄,墙上贴着许多农村生活的照片。其中有一幅,一位小女孩正抢着红包。从照片旁边的介绍,我了解到,这些照片都是拍摄获奖的照片,我欣赏着每一张照片。
这时我们将离开这充满文化的圣地。相信这些文化一定会让我们更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