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二作文 眼界决定格局
眼界决定格局
发布时间: 2025-07-03 12:09
阅读:

【篇一:眼界决定格局】

坐井观天,安知天地之广阔。偏安一隅,又怎能看到世界的多姿多彩。面对蝼蚁,你若庞然大物。身处宇宙,你却只如一粒尘埃。所以,我们的眼界不能局限,要放眼世界,着眼未来。

《庄子》有云:“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可见环境决定了人的认知。但这只是普通人。圣人之所以伟大,一方面在于他们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眼界心胸,有容天地的胸襟,才能容下未知与神秘,才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小溪浅薄,使它局限于自己的半亩方塘。

人应当敢想,敢做梦。只有你有勇气做梦,才会有美梦成真的可能。如果你连想都不敢想,那么你也只能成为芸芸众生。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创始人洛克菲勒出身于一个平凡的家庭,但他并不因此放弃了通往成功的道路,他相信自己会闯出一番天地。敏锐的目光与前卫的思想使他一跃成为石油大王,垄断了全美的石油供应。假使他只是想谋求一份安稳的工作,便不会有他人生的辉煌。所以“敢想”是成功的基石,是远行的希望。

古代西方教会宣扬人处于宇宙的中心,因为人们不知道地球形如银河系的一粒尘埃,更不知道银河系外还有更广阔的系外空间。可是每个时代都不乏哥白尼,伽利略这样的人不满足现有的知识,挑战权威,去探索更浩渺的未知世界。

大海自负,使它忽视了别人的岁月静好。

百万富翁不懂得平民百姓为何对特价商品情有独钟;乘坐缆车登顶山峰不懂得攀登者的艰辛。纵使古代统治者体恤民情,难道他们真能感受到民间疾苦?张养浩说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究其原因,在于他们身居高位,享尽荣华富贵,不能将心比心体会百姓的苦衷。假如白居易未曾见过刈麦的妇人,卖炭的老翁,他也不会想到人生竟会如此艰难。能放平姿态,开阔心胸,才能注意到那些细节的美好与震撼。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我们只有开阔眼界,提升格局,不给思想设限,才可以审视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种种。

【篇二:眼界决定成败】

独具慧眼,眼界宽广,往往能发现浩瀚星空,走向成功之路,不同眼界便有着不同命运,或鼠目寸光,或沉溺于黄粱大梦,无法窥探丝毫未来,只会坠入失败的深渊。

眼界长远方能走出困境,迎接未来的辉煌,目光短浅只能沉溺于过去,自掘坟墓。暗中的变化与未来的趋势都需宽广眼界方能探知。清帝国闭关自守,目光仅限于已之一亩三分田,昔日昌盛之梦在列强的坚船巨炮下如泡沫般消逝,即使如此,先进运动仍困难重重,最终“大清”灰飞烟灭。反观苏联,建国初期内忧外患,斯大林,一个钢铁铸造的冷血独裁者,却拥有着非凡的眼光与意志,大力改革,苏联飞速进入工业化。苏联日后强盛与其广阔眼界密不可分。眼界宽广与敏锐正是窥视世界动向的窗口,有它才能走出辉煌。

只顾蝇头小利,困于方寸,往往最终跌于自己的狭小眼界上,倘若心怀天下,放却薄利,让心胸不因自己处境而萎缩,岂有不成功之理?纵然身为俑耕,陈涉心中自有鸿鹄之志,出身卑微丝毫无法影响他宽广的眼界与博大的抱负,正因如此,他与吴广日后大泽乡起义,干出一番大事业。身为名门望族,更是嫡长子的袁术却恰恰相反,他不禁鼠目寸光,心胸狭隘,更是只顾一己之蝇头小利,自傲自大,不识大局,甚至还妄图称帝,最终落了个悲惨结局,没有宽广的眼界便是毫无目标,不知未来动向,亦或自以为是,不识大局。只有优秀的眼界,才能在仰望星空之余脚踏实地,走向璀璨的未来。

独具慧眼更是走向成功的一把必要的钥匙,眼光宽广法能不局限于方寸。一英国人研发众多的合金以寻求更加优秀的来复枪管,然而这些金属却都未能让他满意,他并没有放弃,他发现了其中一种合金具有优秀的抗腐蚀性,他广宽的眼界立刻使他联想到这是一种极佳的刀具材料,后来不锈钢广泛应用在了饭桌上。倘若他没有这眼界,不去想让这种金属物尽其用,那他也难以获得成功,优质的餐具可能要很久之后才能出现。洞察力与眼界不可失去,有了这两者便可突破方寸的枷锁,走向美好明天。

广阔的眼界使人既不会成为井底之蛙,又可以压制方寸的禁锢,还可破除自满,了解自身,眼界更是引领志向,维持雄心。可见眼界正是成功的不可或缺之物。

【篇三:书开阔了我的眼界】

很小的时候,就祈盼有一个大大的书架,把有生之年所想要的书,整齐地排满。因为,是这些书,在品读之间,打开了我那原本窄窄的视野。

我相信我对文字,一直以来是有着感情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轻声诵读,想象每一个字都是一只有着墨色头发的精灵。

那些书和记忆像树的年轮,一圈复一圈,没有束缚,没有结尾。

咿咿哑哑学语的我,躺在外婆暖暖的怀中,外婆躺在如流水般静静的树阴里。静静的树阴被翡翠绿的枝桠染得好似墨绿色。我大口大口嗅着外婆衣襟上白色玉兰的幽香,聆听着外婆沙哑又略带鼻音的声音道出一个个比古老还要古老的故事,似乎是一些《儿童故事集》一般的小册子上的。那些沉淀着尘封已久记忆的故事书轻轻拭去了我眼中那扇玻璃窗上的尘埃,让我看见了外面的社会。

再大一点时候,我会乖乖的坐在竹子编制的摇椅上,旁边是台式的小风扇,“呼呼”地响,还杂乱地夹着些摇椅的“吱哑”声。手里笨拙地抱着一本打开的唐诗宋词,风轻笑地游走在书页间。有树的光影投在字字行行间,像老师的手教我句句阅读诗词。然后我开始从那些黑色的字符里看李白不羁的眼神,看见杜甫沧桑的灵魂,看见屈原炽热的执著,看见陶潜不屈的身躯。正是这些唐诗宋词悄悄解下了窗上的锈锁,试图打开些什么,让我接近外面的世界。

比现在再稚嫩一点的我,爱盘膝而坐。坐靠在大理石的飘窗上,隔着玻璃触碰窗外丝丝缕缕。手中的是《海子的诗》,旁边还有本《等待戈多》。明亮的灯光,是否会吵醒书中沉睡的灵魂?我读不懂其中的咖啡味,那明明是温和的颜色却有苦涩的味道。《海子的诗》中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却是海子的绝笔,《等待戈多》中一句“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为温暖得让人心疼?读不懂,读不懂啊!不知不觉中,那些寂寞的书重重打开了那扇窗,开阔了我眼界。让我触碰外面的天地。

是书,开阔了我的眼界。

现在的我从书中看见了唐朝的华丽,看见了宋朝的玲珑,看见了元朝的驰骋,看见了明朝的翰林,看见了清朝的乾坤;看见了巾帼的英气,看见了须眉的豪迈,看见了黄发的智言,看见了垂髫的童稚;看见了高山流水,看见了鸟语花香,看见了塞北大漠,看见了江南亭台;看见了菩提树间的凤凰涅磐,看见了苍穹之下的骖龙遨游,看见了昆仑山里的白虎咆哮;看见了普陀岛中的麒麟飞驰……

我的记忆从一张白纸到现在的万尺缤纷,只因为书,开阔了我的眼界。

【篇四:以眼界为话题的作文】

随着“卡擦”一声,我和一位浙江大学学霸姐姐的微笑定格在了照片里。她是我去莫干山旅行时认识的,是我入住的民宿老板的女儿。这次与她相遇,让我开阔了不少眼界。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舟车劳顿来到了莫干山。到了民宿门口,我立刻被那里的书香气息吸引了。民宿是一个大大的木制古房,一到三楼,只见楼梯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还有许多书横插在架子的间隙里,整栋房子里播放着悠扬柔和的乐曲。我感觉自己呼吸时都能闻到书的味道。

这时,我突然看到一个大姐姐正神情专注地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她的目光仿佛被书里的情节吸走了一般,目不转睛地盯着书里的一行又一行字,嘴里好像在喃喃地说些什么。我当时心想:这位姐姐好认真,出来旅游都抓紧每分每秒来阅读。

后来,我才从民宿老板娘的口中知道,那是她的女儿,她不是来旅游的,而是回家来阅读的。她平时学习太紧张了,只有放假回家时,才有整段时间看书。她还偷偷向我们透露:“我们家孩子可爱看书了,高中的时候每周也会看上几本书。她语文也很好,曾经获得过全国大奖。”她简短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欣慰与骄傲。我更加地对这位姐姐产生了好奇,她究竟为何对书籍这么着迷呢?

我悄悄走到她的身后。起初她还没发现我的存在,直到我忍不住开口后,她才慢慢转回头来。“你好,我是这里的客人,请问那些楼梯上的书都是你看过的吗?”“对呀,我自己很喜欢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它能给人带来一种温暖尽兴的感觉。”说着,她的眼睛又盯到了书本的封面上。我不忍心再打扰她了,就在征得她的同意后拿了一本她的书翻阅了起来。

在那本微微泛黄的书籍里,还有着许多她用铅笔书写的思考与感想,我一边像她一样与书中人物一起畅游在故事情节之中,一边翻着她对这些内容深奥的看法。我从未感受过这样的阅读体验,真是妙极了。在这样一个宁静的下午,我与她相依而坐,我们没有过多的交流,但通过批注与书中内容的交流,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与一位密友说话一般。我不仅仅学到这本书的内容,更多的是享受在这其中。爸爸妈妈曾几次叫我出去和他们逛景点,但我实在难以放下手中的这本“珍宝”,一口气将它读完了。

原来,读书能开阔眼界,了解爱书人的故事和想法也能开阔眼界啊!每当我拿起这张照片,心中就会引发种种感慨。

【篇五:眼界】

三毛曾经说过:“真正的情感,不是狂喜,不是苦痛,而是像涓涓细流那样平缓。”

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许多人的眼中只有金钱、名誉、地位……他们的眼界足以显得多么的狭窄,殊不知“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的无私、“劝君更添竹根志,踏破征途万重关”的坚守、“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刚毅……和这些相比而言,他们显得多么地的微不足道,甚至是丑陋的。一次次的贪污、一次次的欺骗、一次次的扭曲,他们那狭小的、错误的眼界,最终引导他们一步步地走向自己为自己编织的陷阱。

三毛的眼界是宽广的、是脱离现实的种种的冰冷和漠然,充满唯美主义色彩。她放弃了一切的一切,只身一人走进了魂牵梦萦的撒哈拉大沙漠,在这里她收获了她的爱情。或许在沙漠中的日子很苦,但我相信每天夜晚,席沙漠而坐,那时的沙漠显得是那么的宁静。两人相互依偎在广阔的沙漠上,夜晚的凉风轻轻地拂过面庞,宽广无边的苍穹布满了繁星,一闪一闪地,极目远眺,远处便是沙漠与黑幕般的星空完美的交汇。在这里没有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有的只是如水的平静,在这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有的只是坦诚相待。

舍弃浮生千万浊,静听花开心有弦。正是因为她的放弃,才成就了后世的垂于青史。她的眼界,显得可望而不可及,十分的完美,却是我们所无法触及的。我们有太多放不开的事,放不下的人……我们只能够站在低处仰望她,却无法超越她。

海子的眼界比三毛来得猛烈些,他不能忍受世俗的种种恶习。在他的眼里,世界应该是完美的,他所要的并不多,他只是希望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或许是受够了世俗的冷漠,亦或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他毅然选择了放弃生命。当他卧在冰冷的铁轨上,听着火车呜呜地驶来,那一刻他的内心应该是平静的。我祈祷他死后可以顺延天堂的阶梯,找到他眼中的世界。我相信,他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哪怕幸福的开始已是结束的预示。

拥有宽阔的眼界,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火柴也能照亮整个夜幕,哪怕是一片小小的叶子也能倾倒整个季节,哪怕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也能飞溅整个海洋。(指导老师:曹国琴)

【篇六:眼界决定了不一样的你】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阻挠,批判,侮辱,并没有动摇王安石推行新政的意志与决心。他站在最高峰,没有任何能够蒙蔽双眼的障碍,看清了他真挚的追求。眼界,让他敢于高唱自己心底的呼唤,激起魂灵中未曾解封的动力,朝着心中所向阔步前进。

何谓眼界?眼界是目所能及的尺度,是思想可以活跃存在的纵深,是人生有希望到达的敬业以及生活所以精彩的原因。眼界之广,淡去了头脑中不必要的单纯,坚定了自己极富前瞻的决心,铸就了一个不拘泥于阻碍的人生。是眼界,决定了一个如此不同的你。

眼界之广,意味着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多的精彩便如种子般播撒进心田,不一样的见识,认知,思考便在心中根深蒂固,茁壮成长。苏东坡饱览诗书,无章不成诵;他爱好酿酒,深喜养生,于强健体魄有自己的理论;他颇晓佛学,参悟出一套不受地域文化所限的禅思……最终,他拨开迷雾,看清了人与人争名逐利的本质,参透了人生平淡为妙的追求,收获了那份只属于他的沉醉于诗文自然的宁静。倘使苏东坡无所见,无所专,眼界不宽的话,那么如此之精的著作,思想,成绩来源于何方?是广阔的眼界,使得苏东坡这座高山挺拔在无可逾越的高度。

眼界之广,沉淀下了具有深度的理性思考,让人拥有能够极目远眺的千里眼,跳过疑惑,茫然,做出极具前瞻的正确的决断。钱学森自小便身负祖国之望,赴美求学。长期的良好教育,拓宽了他的眼界,让他认识到祖国复兴之重及后日之强。因此,他顶着责骂,毅然回到中国,中国也得以重立于世界之林。相反,只守着世界销量第一而不见科技创新的诺基亚,在转型升级的重大时刻因循守旧,不推陈出新做出了错误的决断,反被三星苹果超越,终致破产。眼界让人有所识,有所思,而没有眼界便无可识,无可思,无识无思如何让人有底气直面眼前棘手的困境?如何引领心中追求的方向?如何看穿当下,前瞻远方?

眼界之广,能使人看清自己真正的追求,练就一副包容的心胸,铸就一个高雅清远,卓尔不群的精彩人生。社会上,有些只识功名利禄之人,但见些许小利,便想方设法取诸怀中。于是,功利的臭虫啃噬着他的心胸,他的生活从而变得压抑焦躁,无从精彩,苟且于世。通晓人情,识得大体之人,能够不为琐碎之事担心忧虑,而将更多的经历投入人生所求,容得天地的气度,善于接纳的灵魂将他的生活点缀得丰富多彩。眼界,决定了心胸之宽,生活之度,不一样的眼界便决定了不一样的人生。

眼界有狭有广,而眼界之差竟会决定如此不同的人生。他们是见民族之重投医从文的鲁迅与利欲熏心背叛国家的周作人,他们是恪守爱人助人的郭明义与不通世故狂妄无极的药家鑫……宽广的眼界,也许正是人生由低谷走向峰顶的转折点,唯有把握拓宽眼界的时机,让李智与思考扎根于思想中,方能认清自己真正所求,并沿着正确的途径不懈的为之奋斗下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