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传递文明践行美德】
文明,人生的起步点,道德,人生的标志。
悠悠中华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华夏礼仪被世人所称道,“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等美誉便是其见证。
文明的传承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今天的太阳落了,明天又会升起,文明今天传承了,明天继续传承,文明美德将和我们同行。
文明,要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尊老爱幼。
文明始于心,道德鉴于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努力做一个讲公德的文明人。
文明礼仪是什么?周国允道:“用诚实守信闯一片天,说到必须做到,要做就要做最好,钱财可以不要,诚信永不可失”。礼仪并不是很难了解,我们中国人就有中国的一片天,要把传统的礼仪发扬光大,一句“谢谢!”,“对不起”,“你好!”,并不是很难说出口,只是你不愿去体会其价值罢了。
人生的成功在于努力,人生的价值在于坦然,人生的标志在于文明,欣欣向上,欢欣悦喜。我们的总理xxx说:“读书可以使人智慧,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是的,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然文明美德也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史册,我们的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为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文明的鼓舞,赢得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爱是人类永恒的文明,它创造了人类的最高阶梯,爱是人类永远的光芒,它结束了人类最初的黑暗,爱是人类永存的信念,它鼓励人类最远的意志。让爱在蓝天下庇护着人类生存吧!让生命更有价值,更有内涵,丰富我们求知的大脑滋润我们幼小的心灵,开阔我们窄小的胸襟,努力去做一个有道德的文明人。
一份付出,一分收获。为了人类的文明,为了人类的道德,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传递文明,践行美德,从我做起!
【篇二:汉灶文化礼堂,传承婺窑文明】
清晨,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现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伴着如此美丽的景色,我们哼着小曲,迈着愉快的步伐,一览了汉灶村的婺州窑和文化大礼堂。
我们来到了婺州窑,欣赏了陶瓷的魅力。我们先听了工作人员的讲座,初步了解了婺州窑。之后,我们便开始参观婺州窑的陶瓷,这一些陶瓷可真精致,一个个光滑剔透、造型生动逼真。你看,这个陶瓷如同一只老虎,瞪着大眼睛,张着大嘴巴,仿佛是要把旁边的小泥人吃掉似的。你看,那个陶瓷是关羽的样子,一手持青龙斩月刀,一手抚着长胡子,十分的威风。每一个都栩栩如生。
参观完了婺州窑,我们又踏着一条路旁满是狗尾巴草的小路,向汉灶文化大礼堂进军。一阵微风拂过,风中含着的露水,一下子全扑在我的脸上,仿佛是给我的见面礼。
到了文化大礼堂,第一个印入眼帘的就是一个黑板报,黑板报上贴了许多老人的微笑,那一张张慈爱的脸微笑着看着我们,像是在给我们的祝福。走进大厅我们便看见了一张标牌,上面写了“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这与我们王校长常说的“存暖心,做暖事,说暖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希望我们做一个温暖的好人。接着我便看见了《新二十四孝图》,上面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告诉我们该如何孝顺父母。我现在认为以前和父母发脾气很不应该,现在想起来十分后悔。
看完这些后,我们又来到了二楼的会议室,听了讲解阿姨的介绍,原来别看这里白天那么安静,晚上可十分热闹了!大家在广场上跳舞、看电视、聊天、下棋,样样都有。在文化大礼堂里还会组织一些免费的活动课,让老人们参加丰富的生活,比如:教老人们做西式蛋糕,教老人们认字,学习各种本领等等。听完后,我们又看了墙上的名言,许多都对我们人生有着巨大的意义。其中"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句话对我触动颇深。意思是:有大智大慧的人,遇见有迷惑的事物,不解的地方,他会利用他的聪明才智去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勇敢的人,面对强敌,是不会有所畏惧的,他会义无反顾地去迎接挑战。
下午夕阳的余晖给大地染上了一层金色,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次参观婺州窑和文化大礼堂的旅行快要结束了,我们满载而归,带着学到的知识和快乐的心情,踏上归途。
【篇三:文明祭扫传美德】
记得去年清明节,吃过丰盛的午餐,我们家族一行20人带上纸钱、鲜花、彩条及祭扫的供品一起去山上扫墓。
到了目的地,我们找到了太奶奶的坟墓。“哇,好美呀!”站在坟墓旁,我不禁脱口而出。放眼望去,青山绿树、草长莺飞、野花怒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大人们可没我这闲情,他们早已忙碌起来了,有的除草,有的铲土,有的摆供品。一阵手忙脚乱后,就开始烧香、烧纸钱。
不一会儿纸钱烧完了,可刚才那赏心悦目的草地一下布满了烧纸钱留下的一块块黑迹。望着眼前的一幕,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我想:我身为一名少先队员,又是学校的一名大队委,而且是《晋江经济报》小记者一员,我应该为“文明祭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于是,我立马跑回家,找出一块木牌,拿起白板笔,在上面写上:“清明节火灾多,鞭炮火苗是根源,为了保卫咱家园,大家齐心来宣传。”
写完后,我带上木牌,三步并作两步地返回扫墓的地点。我举着木牌,一本正经地说:“你们知道晋江每年因为清明时节扫墓而引起的森林火灾有多少起吗?我们在祭扫时,应该讲文明,这样才不会背离清明扫墓的意义。”伯父听了,点着头说:“是呀!依婷说得对呀,我们要过文明的清明节。”看着我高高举起的木牌,爷爷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从山上下来,我把木牌插在路边,心想,这是人们去扫墓的必经之路,希望我的一点“微薄”之力,能唤起大家扫墓的安全意识。
【篇四:文明,用语言传递】
没有泥石的聚积,就没有高山的巍峨;没有星星的聚积,就没有夜空的璀璨;没有江河的聚积,就没有大海的波涛;没有文明的聚积,就没有社会的美好。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内涵往往是从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的。我们的文明礼貌、举止端庄能使交往和谐,也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会使我们生活更和谐。
“请”、“您好”、“谢谢”是现代社会使用频率次数最多的文明敬语。还有许多敬语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与人初次见面时可用“久仰”;很久未见可用“久违”;等候客人可用“恭候”;请人勿送可用“留步”;陪伴朋友可用“奉陪”;中途先走可用“失陪”等等。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到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儿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一直都没有见到叫张村的地方。
这则故事就告诉了我们:粗野是愚昧的胎记,礼貌是文明的证书。对待他人,我们应该好言相待,使用文明敬语,而不能恶语伤人。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也能做到文明待人:学生再进办公室前应先敲门后立正喊“报告”;向他人借东西要说“谢谢”;碰、撞到他人要说“对不起”等。下面的主人公就值得我们学习。
在一次公司招聘中,每一位应聘者到了办公室,工作人员都会给应聘者送一杯饮用水(用一次性纸杯),然后提出各种问题。十位面试者都十分出色地回答了各种问题,但只有一位应聘者在工作人员送上饮用水时说“谢谢您”,并在问话结束后把所用的一次性纸杯带走,这位应聘者因为他使用了文明敬语“谢谢您”和礼仪文明最后获得了这个岗位。使用文明敬语从某种角度说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美国前哈佛大学校长伊力特曾经说过:“在造就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必不可少。那就是,优美、高雅的谈吐。”文明敬语是构成文雅谈吐的重要部分,也是展示谈话人风度与魅力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而且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决、沟通的成功。让我们讲文明,讲礼节,熟敬语,讲敬语,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吧!
【篇五: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一句名言说得好,“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如果一个人不讲文明礼仪就难以生活下去,即使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如果没有文明礼仪,就会不安宁。作为一个学生,我们更应该讲文明,讲礼仪。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早上,我和妈妈正在等公交车,公交车一入站,就有一大群人像车门涌去,我和妈妈快人一步,第一个抢到了座位,我坐在座位上,心里美滋滋的。往车下看,还有一大群人还在向车门发起猛攻,还不时地发出“哎呀,哎呀”的声音。车子快要出发了,这时,一位老人慢跑过来,坐上了已经满座而拥挤的车厢,老人的眼神里透露出一种无奈的神情。于是,坐在我旁边的妈妈笑着对我说:“我们给这位老人让座吧!“那为什么其他人不让座呢?”我不解地问道。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你个傻孩子,如果什么都想着别人来做,那人人都抱有这样的想法,那谁来做呢?况且作为学生,应该懂得尊敬老人。文明礼仪应该从自身做起。”我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然后立马起身,让老爷爷坐下。老爷爷开心地笑了笑,对我说:“谢谢你,小朋友。”我也笑着对老爷爷说:“不用谢。”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文明礼仪反应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文明,不仅仅是公交车上的让座,也是清晨师生之间的问候,也是不随地乱扔垃圾,也是同学之间文明的交流……
让我们用自己的点点滴滴的行动,谱写文明礼仪的乐章,浇灌美丽的文明之花,让文明之花开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