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老年人真的“碰瓷”了吗?】
以前听到老年人碰瓷的新闻:即老年人被摩托车或机动车带倒的时候,会对指认施救者就是撞人者。
以前听到许多分析,诸如社会信任度不高、世风日下等等说法。甚至同情老年人的群体,有许多人也是对老年人的这种行为作“有罪推定”的,认为老年人的这种“碰瓷”行为存在主观故意。且不论事实如何,或许我们都该听听齐泽克怎么说。
齐泽克在《有人说过极权主义吗》这本著作中,谈及了一个精神分析中的现象。在我看来,这种现象有点类似于遭遇变故后的“认知失调”。且听齐泽克怎么说一件类似的事情。
原文摘录:“……这个故事的主旨是男权社会的‘真相’,用黑格尔哲学中的思辨判断表达出来,将侮辱者的身份假设为救命恩人,其作用是保护妇女免受侮辱——或者说,还是黑格尔的思想,在表面上与外来力量作斗争的时候,主体是如何与自己、与自己误认的实体作斗争的。”
在所谓的老年人“碰瓷”的事件中,外来力量是撞车事件,主体是老年人,老年人在社会大环境下(或许并非男权社会,而是当下社会),经历了与自己、与自己误认的实体(施救者)的斗争过程。与自己的斗争是:要不要赌一把,咬定这个施救者就是撞人者;与施救者的斗争是,把他看作敌对的一方。
书中还提到了与应激障碍相关的背景。总体而言,应激障碍对于社会而言是有负外部性的。
或许,老年人的所谓“碰瓷”,真的不怪他们。可能需要怪罪个人的自我防御机制吧——如果非要寻找到一个凶手的话。
与一种心理状态作斗争,人类何时真正地“胜利”过呢,得到的不过是“解决”或者是“缓解”而已。在面临心理、胜利最原始的规律的时候,少一些道德谴责,不作道德批评家,多做一些建设性的工作、预防性与补救性的工作,比旁观指摘要更有“公民精神”。每个人,在所谓的老年人“碰瓷”中,都充当了一个社会中的“他者”式的“外来力量”,实际上,没有谁,能真正置身世外。
给老年人一些安全感,完善社会福利,建设和谐社会,共营淳朴民风。或许这是我们当下最该做的。
而不是指责“碰瓷”的老人。
【篇二:碰瓷】
我原本以为像碰瓷这种职业只出现在影视作品或者小品当中,可今天却实实在在的发生在了我的身边,而且是把黑手伸向了我们学生。
今天,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旁边一个女孩戴着耳机骑着自行车,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突然一个黑影从我身边一闪而过,扑倒在女孩面前,吓得女孩急刹车,也因为惯性被摔了下来。当这个女孩土头土脑爬起来时,那个男的就叫道:“我的手呀!不会动了,撞人啦!”这个女孩还没反应过来,反而关心道:“你怎么样了,碰到哪啦?”那个男人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只是一个劲的叫:“手疼呀手疼。”女孩说:“要不我们去医院吧”听到这话,那个男人眼中闪出一丝笑意,呻吟着说:“赔钱,赔钱,撞人要赔钱。”我忙给女孩使了个眼色,那个女孩顿时明白我的意思。眼中的关心变成了幽怨。她机智地说:“不去医院我就走了。”那个男人连忙伸手拉她不让她走。女孩说:“你不是手不会动吗,这下怎么这么灵活?”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对那个女孩说:“要不我们报警吧,让警察来解决。”这个男的听说报警,就脚底抹油,溜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几个道理,第一,不管是走路还是骑车开车,都要专心,不能给这些人渣可利用的机会。第二,对于这种人我们决不能手软和迁就,这样职能助长坏风气。
我们的社会是美好的,但也有社会的一些蛀虫,我们必须严惩不贷。
【篇三:碰瓷记】
一大清早街上便已吵吵嚷嚷,使我心神不宁,棋法大乱,周公见我棋下得太臭,一挥手,毫不留情地将我赶了出去。刚起床姐姐就给了个篮子:“去买一斤青菜两斤土豆”。无奈,我只能空着肚子先去买菜。
到了街上真是人山人海,街边的小贩在大声叫卖,我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一不小心,踩碎了地摊上一顶小茶壶。摊主立马跳起来喊道:“你踩碎了我的茶壶,快点赔钱赔钱!”
我明白责任在我,低声问道“多少钱?”
“这个我进价是九十元,看在你也不是故意的份上,你就把进价赔给我吧!”
我心里一惊:这个小茶壶虽然看起来挺精致,但也值不了这么多钱吧。为了知道这个茶壶究竟值多少钱,我趁摊主不注意,捡起茶壶底片,上面贴着零售价十元。这下,我知道遇上碰瓷的了。我掏出手机打开拍照功能却假装打电话说“你说多少?100太贵了吧?”
“给谁打电话都不好使,今天你必须赔一百元,快叫家里大人送钱过来,不然你休想走。”摊主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呵呵,叔叔,姜不一定是老的辣,这破茶壶可是明码标价十元的哦”。我一手拿着贴有标签的碎壶底一手拿着拍下的照片,向四周围观的人群展示。围观群众看了纷纷指责摊主过分了。
“要么你收下十元放我走,要么把警察叫过来,当然我可是会告你敲诈哦。”我顺手给他看了眼我刚才偷偷拍下的照片。
摊主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嚣张的气焰瞬间不见了,他看了看四周围愤怒的群众,弱弱的说道:“10元就10元吧。”
我给了摊主10元钱,转身向四周仗义执言的叔叔阿姨们连声道谢。
社会给我上了一节学校里没有的课,没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世上总是好人多!
【篇四:“碰瓷”事件】
寒假,我和妈妈来到一个玉器市场,正赶上玉器展销会,只见每个摊位前的展柜里都摆着做工别致的玉器饰品。妈妈这瞅瞅,那看看,恨不得把整个会场都买了。
在一个柜台前,一个刻有亮绿色小鱼的吊坠吸引了妈妈。只见妈妈两眼放光,看愣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指指柜台里的那块玉坠,微笑着对店主说:“这块玉坠挺好看的,请帮我拿出来吧。”
店主是位年轻的阿姨,一见有客人光顾,脸上立马就开了花,从柜台里拿出这块玉,一边递给妈妈,一边说:“这个和你的肤色很配,你戴上一定好看。”妈妈似乎也被说动了心,接过玉坠,紧盯着,抚摸了一会儿,然后紧攥在手心,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儿,说:“这个多少钱?”我知道妈妈要使用她高超的讨价还价功夫了。售货员正准备开口,妈妈竟一不小心碰掉了一个玉盘,翡翠般的玉盘一下子摔碎在地上。我立刻慌了,心想:妈妈平时那么谨慎的一个人,今天怎么那么不小心呢?我看向妈妈,只见她满头大汗,两腿不停发抖。忽然,我冷静了下来。电视上的一些碰瓷镜头出现在我的面前,这个阿姨,生意并不好,她一定是用这种办法来“咬住”妈妈。
我对妈妈挤挤眼,可妈妈只顾紧张,就是不理解。阿姨笑了笑,却说出了一句完全出乎我意料的一句话:“这个不是很贵,怨我没有放好,你们不用赔的。”我和妈妈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下了,连忙向这位宽容的阿姨道谢。
此时此刻,在阳光的衬托下,阿姨的笑容是那么灿烂,那么美,美得让人心里暖暖的。
【篇五:老年人的幸福】
天渐渐暗下来,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面对着我们微笑,此时的天空,星如雨,月如船。
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滨河桥上就会想起戏剧的声音,是那些花甲古稀之年的老人在自娱自乐。
我和妈妈在星空下散步,看的满天的繁星,感觉轻松了许多,心中的压力也释放了出来,那美景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戏曲的声音离我们越来远近,越来越清晰。我模模糊糊听到了“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随后,我也伴随着音乐不由自主的小声哼唱起来。后来,我和妈妈走到了那堆白发苍苍的老人中,妈妈一直盯着那个唱歌的人看,我望了望四周,心里嘀咕着:“怎么还有坐轮椅的人;没有手的老人;没有腿的人……”
我从人群中跑了出来,妈妈随后也跟了过来,我疑惑不解的说:“妈,为什么那儿还有坐轮椅的人?”妈妈看了看他们:“那些都是残疾老人。”说完,我又用怜悯的目光看了看那些老人,“也许听戏是他们的快乐,是他们的幸福吧!”
回到家,我一直在想谁会帮助那些残疾老人?有,一定有人会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想到这,我感到拥有一个这么和谐的家园,和一个这么强大的祖国,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
【篇六:尊敬老年人】
‘敬老爱幼’历来都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可是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敬老’之所以能放在‘爱幼’之前可见它的重要性。
那是上个星期六的一个中午,天上垂挂的骄阳如火,如虹。在骄阳所能笼罩的大地,像是一个大蒸笼,一切花草树木仿佛全都被蒸熟了,无精打采地弯下了腰。光照在地上反射在人的脸上,使人烦躁、晕眩。在这样的一个中午,我在我可以回家的公共汽车站牌那儿等了许久,但是我旁边的一位老爷爷似乎比我来的更早,因为我来这里之前就看到他满头大汗地在站牌那儿等着。我开始打量着这位老人,年龄应有70来岁,弯弯曲曲的像是沟壑的皱纹在额头上,面部像黄土高原的土粗糙。枯黄、松弛。脸部下方有一嘴,嘴周围的皮肤深深地陷在口中将所剩无几的牙齿包围,况且嘴唇也十分干燥,应该好久没喝水了吧,看到这里我有些心酸,我本想去商店买瓶水送他,可是公共汽车来了。
上了汽车,往后一看尽是一个又一个的人,一个个两眼呆滞盯住不知什么地方,当汽车门关了,小小的汽车里应挤了40、50人,仿佛是人的海。但是里面却寂静的很,如果这时掉一根针肯定能听到的,但寂静地过于死沉,无生气。
老爷爷的身高太矮了,他无法抓住顶部的扶手来防止汽车惯性带来的伤害。但是他又能怎么样呢,汽车的惯性使老人如海草摆动,不,应是将老人如海草般肆意蹂躏,汽车行过了一站有一站,下去的人的座位被眼疾手快的抢了,老爷爷怎么能‘抢’呢,即使抢有怎么比得过那群洪流,时间流逝,老人的腰弯得更很,我也是站着的,我向人们呼吁帮助老人却回复我的是无情的转头和鄙夷的眼神。
老人最后下了站,他还对我微笑地说:‘小朋友谢谢你了’我心中像无数的调味料,酸的是对老人无能为力的惭愧,甜的是帮助过他人的喜悦,苦的是因世态炎凉的悲凉,但是我们不应该将一些负能量的东西掺杂到我们心中,化我们的行动方式,这样不就成了你所讨厌的人了吗,虽然生活中总有不快的事情但是我们心胸阔达,乐观阳光并将这份心旷神怡的带有鲜花香的清新的光明撒播人间,人们将成为天使,社会将成为家园,国家将和谐富强,世界将成为一个最最最美好的世界,这需要我们心怀光明的人共同的努力。
在此我呼吁大家从小事出发,尊敬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