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人机】
科技时代的到来,使得时代发展的速度愈发加速,人工智能也越加成熟,我们更多地开始担忧AI的发展会危及到人类的存在,于是有了很多这类题材的科技灾难片。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向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对于机械时代,我们的担心是计算机拥有了自主意识,他们不再听命于人类输入的指令,他们会拥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便也不再存在于控制之下。但若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我们将不再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同情心,我们变成了冰冷的指令,条条框框地将我们的生活变成了真正的代码,不得容许一丁点差错,内部运行的,也只有0和1的二进制。
人机之间,最大的差别便在于同情心。怜悯是上帝赐予人类的一项礼物,因为有了怜悯,有了同情,我们会感同身受,我们学会了换位思考,因而,我们懂得通情达理,没有了这些,便有了奥斯辛威集中营的惨案,成千上百万的人被用来作活体实验,妇女们的器官被填塞着水银,失去研究价值后便割下器官再丢入毒气营,所谓的犯人之家,也从未有人活着逃离,高耸的铁丝网和日夜运作的焚尸炉扼住了人们生的希望。孩子们被迫与父母分开,两三个月后便因疾病与饥饿倒下,再度送入毒气营再被焚化。血淋淋的历史向我们揭示了如机器般冰冷无情的德国人的惨绝人寰。没有了同情心的人类,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各种利益,权利诱惑着我们互相迫害,那便是我们真正走向机器时代,被人工智能统领的灭亡。
这况且只是失去了同情心,若是人类也失去了价值观,那又和傀儡有何异处呢?我们不再拥有思想,我们也不再是高级灵长类动物,我们可以被任意支配,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金属色的死寂,不再有书本与言论,再也不存在觉解。
若是那样的一天真正来临,又会是什么导致的呢?或许是我们碎片化的生活使我们失去了静下心来沉静思考的能力,放慢生活的步调,停止机械的生活,用富含同情心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不冰冷的条约。
人机的时代,可以是人类合理运用机器来改善生活,而绝不会也不能是人机同化的时代。
【篇二:“人机交互”与思考】
在这个全新的科学时代,人工智能日渐成熟,人与智能相互沟通、相互学习,造就了不同于往日的“人机交互”新方式。但拨开表面的光鲜亮丽,我更关注于它的本质,究竟是人向智能学习还是智能向人学习?
先浅谈“人机交互”,它在过去更多地指向人与机器的配合协作,而现在有了人工AI(即人工智能),它又代表人与AI的一系列交流互通。在时代对科技的强烈需求下,人工AI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例如华为公司的2017年秋季发布会上,发布了世界首支真正会“学习”的手机芯片—搭载人工AI的智能芯片。不同于其它智能设备,人工AI可以不断地学习,贴合使用者的需求,改变自己,让人与机器可以产生默契。谈到这儿,就会引出一个问题,人与机器的互通若体现在思考上,会怎样?
人工AI向人类学习思考方式,就像你自己最懂你的所感所想,在使用机器时会畅通无阻,给人以舒适的使用体验,于机器而言,学习创造者的特性,也会让它们更进一步。机器固然是人类的工具,仅仅在作用这一层面上,换言之,在人与机器共同开创未来的大背景下,人与机器亦师亦友。
机器与人互通固然是件好事,但话说回来,人与机器最大差别在于生命,人有的,人工智能不会真正拥有,这或许是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一大差别。
有位哲人曾说:“生命具有无限可能性”。是的,人类也分好坏,但人心中永存善恶,明知对错,不会像人工智能没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它们只知道预先设定的对与错;一个人就算再冷酷无情,也会同情并帮助弱者,机器则不会同情像自己一样冰冷的铁架子;有些人为了达成目的,会想尽办法,也会保留底线,机器则是无条件的完成任务。所以我想,人类所拥有的生命价值,是人性,是一样复杂而神圣的东西,人工智能为人类所开发,是人类也学不透搞不懂的东西,AI也不见得会懂。反之,若人类学习人工智能,那就是站在机器的角度,失去了原有的人性,摒弃专属于人类的灵魂,没有了与生俱来的最珍贵最不可或缺的东西,是一件再可悲不过的事情。
所以,人机的交互可以是双向的,但在思考这么高的层面上,应该是单向的。人与机器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这是默认的、一直存在的。人性是人类的唯一,它是生命本身的价值,若人类没有在人性角度思考,便等同于机器无尽的工作,存在却没有生命的意义。
人保留自己的人性,机器进行自己的学习,两者协作沟通,却始终当好自己的角色,是一条于双方都有益的法则,也是对推动未来科技时代良性发展的保障。
【篇三:人机公敌】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的技术日趋精湛,也越来越走近人类的生活中。人类一边享受着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一边又害怕人工智能将会让计算机统治人类,而失去主宰……
近几年来最引人注目的人工智能之一——“阿尔法go”。它对于围棋的技术了解深入,掌握程度高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几连胜了各国的围棋大师,几近使人“崩溃”。人工智能的时代真的来临了,并且力量不容小觑……
有些人类为什么会选择一心钻研围棋而不是其他的职业?我想,不仅仅是兴趣所在。当地位越爬越高的时候,它也显得越发重要。世界第一只有一位,而“棋王”也只有一位。也不可能只是为了地位吧,人类的生存方式与机器不同,我们有父母、好友以及我们是数亿中的一个。大家对你抱有如此大的希望,你的内心不可能没有波动。
人工智能则不同。它的“脑”中只有人类为它输入的一条条公式、棋谱。它的团队对它说:“你是我们的希望,加油啊!”它根本听不见……这个时候人们的担心也来了:如果它可感受到呢?
如果它们如人类一般:会有自己的朋友、有野心……它们会对地球进行侵略吗?答案谁又知道呢?不过,若是它们真的像人类一样思考,充满了感性,而机器与人最大的不同是:我们有同情心。当机器也有同情心,我们又何须担心与它们为敌呢?而当它们毫不仁慈的时候,“反叛者”终会出现,暴政是永远无法统治住人类的!
反过来想,当人类失去同情心与价值观时,由于一台冷冰冰的机器又何区别?每天只有机械般的背棋谱与推算公式,你又怎知不会战胜人工智能呢?
不要与人工智能为敌,而应为友。它们弥补了我们的不足,我们应心存感激,而怎么会时时想着抵抗呢?所以对于苹果公司总裁库克索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我持赞同。
人类同时也是会害怕的生物啊,所以才会生此担心。但其实,人机应该站同一战线,不是为敌,而是为友;不是全民公敌,而是人机公敌。人机的公敌不是机,而是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否则毁灭人类的也不是计算机,而是人类自己……
【篇四:人机思之有别】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作为科学技术的新产物,正不断进行优化更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起居。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变得更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可见,人机有别。
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愈发接近于人,这是时代的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类对于消费发展的需求下,人工智能应运而生,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你驱车出行时,打开手机的语音智能系统,说出目的地,该系统就能够打开导航,为你选择一条最优路线,让你不用双手操作即能正确搜索到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于是,人们为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正不断使其更智能,更贴合人们的主观需求。
作家丹·布朗在《天使与恶魔》中写道:“人类头脑的完善速度远不如科技发展来得快。”人工智能当道,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却是万万不可的,那将造成人性的缺失。
计算机是由人创造的,由代码编写的程序组成,它具有逻辑。而人是理性与感性融合存在的动物。从哲学的角度看,意识是人脑独有的。通常情况下,我们称之为人性。
人性的缺失,必将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假设,人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将被不停地斩断:人们变得只以自己的利益得失为目的,不再考虑道德与情感,不再为他人着想。他们的面容不再存有柔情与愁思,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冷冰冰的、如死水般沉寂的面无表情与一颗只顾己利的狰狞的、不再存有满腔热血的心。于是人与人之间的伤害与残杀不断深化,社会终将失去法律的束缚,变得暗无天日。
荣格说:一切文化最终都将沉淀为人格。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人性的缺失也意味着文化的沉沦甚至毁灭。倘若人像计算机一般思考,变得唯利是图、人性扭曲,那么休闲时间所做出的练字、读书等修身养性的行为终将失去意义,他们不再主观地不断完善自己,而是仅以固有的目标,按被编写好的程序度过余生。民族的品质精神、文学与艺术的意境都将成为固有的设定,甚至放入回收站,不再有存在的意义。于是文化也就被人类遗忘在废墟之间,与同情心、价值观一起被尘土掩埋。
因此,我们人类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表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人工智能当道,切勿被机器夺去了人性。
机思如人,固然有益;人思如机,万万不可也。
【篇五:人机,思考,价值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势头越来越猛,许多智能化机器都趋近于完善,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人工智能给人类造成的潜在隐患,多数人认为,如果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将会对人类造成威胁。而相反的,研究计算机的专业人士如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的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本来就应当这样。
计算机的“思考”,是直接且线性的,大都是不顾后果的。在真正意义上,计算机没有自己的思考,他们行动的来源是外在的,来自于人类编写的程序和指令。人类的思考是具有选择性的,人们行动的原因是自我的意志,而不是他人的指点。同时,人类思考时是具有情感的,正如库克所说,这其中包含的价值观和同情心。有些情感是与生俱来的,甚至别的动物也具有,这是生物在进化中,为了更好的生存而存在的,比如讨厌,喜欢,同情等。有些情感是后天从教育和经验中得到的,比如判断对与错,有利或有害,正确的价值观。这些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上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而计算机思考的模式并不适合这种具有情感的思维,所以不必过分担心计算机在不久的将来,会能够和人类一样思考,因为那是通过长久的时间才能完成。
而库克所担心的,正是现今社会需要被关注,被担心的事情。由于计算机的“思维”严密又迅速,许多人希望甚至刻意去追求计算机的思考模式。的确,如果人们以快速又精确的计算机思维思考,做事的效率会提高数倍,但同时人们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价值观和同情心,变成一具没有情感的机器。而计算机思维,不是经过长时间演化而来的,它缺乏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如果人类都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就无法维持人际关系与社会的平衡,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人类思考方式的改变,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
在这个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更需要的不是计算机般高速的思考,而是正确的价值观和基本的感情。因此,国家也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对人类价值观的高度重视。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如同机器般的思维,而是应当落实人类基本的情感和价值观,在推进科技进步时不忘记作为人类的意义和感情,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来建设更和谐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