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三作文 莫要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莫要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发布时间: 2025-07-08 18:23
阅读:

【篇一:莫要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随着科技日益发达,人工智能发展越来越快,逐步渗入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前景广泛;但这同时也引发无数担心—当我们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人工智能是否有一天会代替人类?但真正可怕的或许不是如此,而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陪伴,在与其“相处”中受其影响,计算机,顾名思义是一种处理工具,我们给予它程序,它便按照这种程序运行。可我们无论给它多么复杂的程序,多少种复杂问题的处理方案,都不能将所有情况概括,实际情况往往更加棘手,当我们生活中受其局限,不懂变通,终究会带来无法想象的后果,就像《悲惨世界》中的不停追捕冉阿让的那位警察,终其一身禁锢在法律的条条框框中不加变通,最终崩溃投河自尽。

计算机的思考是按程序处理问题,这种思考是理性又冰冷的。而人类是一种有温度的生灵,我们的思考更应充斥着情感。试想,如果计算机代替法官,只看表面的犯罪情形处理而不去思考被害人精神上的伤害,罪犯内心的无奈,又会带来多少误判?人类若也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同情和价值观,又会带来多少危害?

或许有一天,计算机真如人类设想的一样不再受人类支配,而是跌入一种无法想象的黑暗,这个时侯更需要人类自己的智慧带领它们走向正确的轨道。就像电影《复仇者》中所述,只有人类有温度的智慧才能与计算机死板的思考相抗衡。

人类自身的思考是独特的,我们一种中不断地在思考中反思进步,也正是因为如此,人类从远古时代走到文明社会。也是因为这种独特的思考,我们永远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这是计算机永远无法拥有和替代的。

被计算机替代并非是最可怕的,当一个人的精神与价值被计算机同化,奴役,而失去千年来所形成的,沉淀下来的思索,才真正意味着一个文明的灭亡。

【篇二:人类能像机器一样思考吗?】

在阿尔法狗战胜柯洁之后,大量媒体与百姓发出了惊恐的声音,仿佛人工智能已经攻下了人类自尊的最后堡垒。但是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而非担心计算机成为人类。

这是对于时代问题的清醒认识:机器若为人也无非是人,但人若非人则世上将再无人类。

现在的心灵鸡汤里少不了理性,报纸媒体导向少不了理性,理性已然成为当前时代的朝向,不加上一点“理性”似乎就是大逆不道。这是在人类基本摆脱愚昧,初抵文明时是必要的——以防文明倒退。但是太过强调理性思考的后果是对感性的迷惑乃至丧失感性。而感性才是人类社会的基石,理性只是社会机器的润滑油。

转回人工智能的话题,为什么我们发明出了人工智能?恰恰是因为机器可以比人更加理性——该说是百分百的理性思考。当然我们不能将一切都推到机器的任务表里,但这至少肯定了我们没有必要做到与机器一样无情的绝对理性,机器已经在人类所不能及的理性高度上理性的思考问题了。

那么人类所需的就很简单明了了:保持人心。孔子曾经推崇的君臣阶级制度以“礼”相约束,而“礼”的本质就是感情与爱。这种制度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为虚伪的感情与爱使“礼”变成了一纸空谈。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也是如此,我们推崇古中国的文化,外国的社会学家们也为之吸引的原因就是我们重新定义了“礼”,将其从形式主义的代表变成了人性的外在表现。我们永远不能也不可以像机器一样用规则完全约束自己,能约束我们的只有人心中的准则,人类感性的准则。失去了人性的内涵,我们也不过是连机器也不如的行尸走肉罢了。

当然,即使我们应注重维持与完善我们自身的人性,使我们自己的人性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也不可就此完全放弃理性思考的能力。不然无法解决未来所面临的形形色色机器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无法在纷杂的信息中找到人类未来的出路。在人类将走上的路上,我们要用感性团结社会的力量,用理性面对发生的问题。这样下去,人类才能走得更远。

机器永远只能是人类的辅助与补充,而人类则必须。永远都是人类,而不是被机器同化,被所谓“效率”与“理性”所迷惑。人类永远不能,也不可以,像机器一样思考。

【篇三:思考,像人一样】

人工智能的大肆发展正给这个世界带来恐慌,那些如人一般的行为总令人联想起科幻电影中机器人毁灭世界的情节。我们正望着冰冷的机器发怵,而苹果公司总裁库克却提出一个更关乎人本身因而温暖柔和的问题:人不应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计算机如何思考?它是命令忠诚的执行者,是人们最为亲近信任的仆人。但无论那些手机、电脑公司如何包装他们产品的外壳,真正计算机内部的永远是一堆非人类的陌生而疏远的零件。它仿佛象征了计算机本身思考的绝对理智,因绝对理智与那些泛着金属光泽的零件带给人同感。

人正向计算机靠拢。他们先找人为自己写入规定的固定不动的程序,所谓他们认为的“绝对真理”。遇到问题时,输入问题,程序立即处理,随即输出,问题立即得到了解决。而为自己编入程序的人,可以是老师、父母或是孔子、苏格拉底。这种思考方式方便快捷,显然为人们节省了不少苦恼。于是,用这种不复杂不烦人的思考方式,有些人扭曲地冲向了所谓目标,有些人则日复一日地过上机械化的生活,成为“碌碌无为”之人。

社会是进步的,他人个人的思想是片面的,人是独一无二的。若每个人都用一套所谓“主流方式”思考却不愿进步,那社会还有什么多元化可言呢?不加判断地盲目顺从他人所言,自我懒得思考、创新只想踩着前人的脚印,将人际往来之类的事视为繁琐小事不愿参与、加以思考,不愿交流,可不就成了高科技的产物机器人了吗?

这样的“机器人”是可怕的。他们不接受不同观点,安于自己的平凡,不听从感性的呼唤,与此同时,骄傲的告诉别人“我是一个极为理性的人。”

可人的特殊之处,不正在于其充沛的感情吗?失去了感情的人,他们甘愿与世隔绝,因他们懒得与人来往。他们于是也变得冰冷、陌生、疏远了起来,绝对的理智使他们有别于那些有感情的人,成为由庞大部件构成的复杂的怪物般的机器。我想,这或许就是库克所担心的。

生而为人,造物主赋予了我情感作为礼物,我就不愿将他舍弃。我甘心不理智,甘愿任由情感扰乱我的大脑,攻击我的逻辑,让我做出或许并非最优的决定。那样人一样的思考方式是多么美好!我将拥有爱、希望与快乐,拥有一切作为人的骄傲。我善变,任性,甚至不一定为人所理解,但我的眼睛将永远闪耀出属于人的光芒。

【篇四:像鱼儿一样思考】

在我九岁的时候,我和我爸爸都喜欢钓鱼。但唯一不同的是他可以掉到很多鱼,而我却钓不到任何东西。于是我不停地问他为什么。他却总是回答说:“儿子,如果你想钓到许多鱼,你就必须像鱼一样思考!”我百思不得其解,说:“我又不是鱼,怎么像鱼那样思考?”。爸爸总是笑一笑不说话。

我慢慢地长大,终于也开始懂得爸爸的意思。那一年,我上初一,刚刚步入初中的我天真的以为自己可以主宰整个世界,所有的人都要按照我的意思做事。于是入学没几天,我就成了班上臭名昭著的的“小霸王”,所有人都躲着我,没有人愿意和我交朋友。于是我在孤独和寂寞的伴随下生不如死的度过了初中的第一个学期。那年寒假,我又和爸爸去钓鱼,我依旧问了爸爸那个老掉牙的问题,爸爸也依旧是那个老掉牙的回答。可就在那一刻,我仿佛懂得了什么,也是在那一天,我成功的钓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条鱼。第二个学期终于开始,我努力的把自己想象成班上的每一个人,厚着脸皮尝试和他们道歉,与他们交往……慢慢地,我收获了友谊。

我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工作,我依旧清楚的记得我的第一个老板对我说的那句难以忘怀的话:“作为公司的一员,我们都需要像顾客一样思考。”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父亲的影子,也仿佛看到了那一段刻骨铭心的青春年华。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就请像学生一样思考;如果你是一名警察,就请像小偷一样思考……如果你想钓到许多鱼,你就必须像鱼一样思考!

【篇五:像一台崭新的计算机一样去探索世界】

“人工智能”,当之无愧是近些年的“时代热词”。从手机里配备的siri,到电脑系统中的“微软小冰”再至公共场所中一些起引导作用的小机器人,可见,人工智能不再是一个专业术语,它已完全融入进我们每人的日常生活中。

而前段时间,世界排名第一的“棋王”柯洁与“阿尔法狗”展开的人机大战更将全球人民对于科技的关注点推向一个新高潮。“阿尔法狗”近乎全胜的结果足以佐证人工智能技术日渐发达,它使机器贴近甚至超越了人的思维方式,这自然是可喜可贺的。但同时,也有不少人提出他们的担心:“人工智能在向我们靠近,我们是不是也正在向一台计算机靠近?正在以一种程序化的模式思考?”

这类顾虑并非杞人忧天。以旅游为例,如今我们决定目的地时,必定会事先查好有哪些热门景点,景点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而后,自然是直奔这些名胜,踩了踩古代先贤踏过的土地,粗略听了听导游讲解,一场旅行便画上句话。我自以为这是一种高效的旅行方法,直至偶然间拜读了一位名人大家的作文。他说自己曾随一位向导登山,路过一片竹林时,向导称这竹子叫“潇湘竹”,竹上的点点斑驳是湘妃的滴滴泪珠。待那位作家走近细看,发现竹子上竟是黄褐色的斑点。“湘妃是位绝代佳人,流下的却是黄浊老泪。悲哉!悲哉!”作家如是说。

前人说:“此山胜似仙女下凡,”我们便把这山唤为“仙女峰”;古人说:“此石奇也,宛如寿字。”我们变把这石称为“寿石”可我们都忘了,山、水、石、草、木、花,万物皆有灵性。览物之情的喜悲亦是因景而异“仙女下凡”和“寿”字许是出自百年前某几位乐于思考善于创新的游人之想象,他们偶一转身邂逅了此山此石。

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轻而易举便能搜查到所有关于这些景物古代人们的描写,却也因此被这些大量的信息禁锢住了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初心。就像是编程计算机时,不论编写入什么代码,机器总能全盘接收。

失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人就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犹记少年时代的我们,也如同一台计算机——一台全新的最高陪着的计算机,像是全身长满全息的摄像头,能发现、放大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处。有着极速的搜索系统去联想过往自己的生活经历,超大的储存空间去探索这个世界。那时的我们,觉得世间一切均是稀奇的,去探寻世间万物,是我们的初心。我们会因为心境、时节、气候、环境的不同,产生出各类新奇的想法。我们不应该像计算机一样机械化思考,但我们着实应该像一台计算机一样全息化,全面地探索世界解放禁锢的初心,像一台崭新的计算机一样去探寻世界。

【篇六:像一个真正的人类一样去思考】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工智能在我们的世界迅速发展,几年前虚构出的一些高科技,如今正在一个个实现。其中发展迅速的佼佼者当属不断在创新推出的苹果公司了。在大家都注重科技的时代,人们都想着计算机什么时候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为我们提供更方便的服务。但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认为他更担心的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库克所说的“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不是完全指程序化死板的思考,更多意在失去人类该有的情感。

不知从何时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即使对门的邻居,我们也不曾说过一句话,更不用说那些陌生人了。当今,世界各地都在发生着自然灾害和各种枪击案、杀人案。生活在上海的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也许都没体会过或遇到过这些,但当这些事情在其他地方发生时,我们也许嘴上说着好可怜,但心里一万个庆幸:还好我们在上海,还好我们安全,捐钱?两块钱够吗?捐十块会不会太多了?我自己都不够花,不捐……

一些明星、公众人物做了许多慈善许多正能量的事只是被草草报道,热门搜索上甚至不到一分钟就被其他娱乐八卦压了下去,在娱乐八卦上大做文章。

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成这样了。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去扶老人都要摸摸自己口袋里的钱够不够,捐钱时也要考虑我捐的钱是不是被某些领导捐去大酒楼了。什么时候开始明星做了好事也成了博眼球,捐款多就是博好感?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

但好在,我们的世界不完全是这样,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名校的大学生去山区支教,在开始自己的大好前程前回报一下社会。能看到陪流浪汉一起吃汉堡的外国青年。能看到扶老人时两张真诚的笑脸。能看到明星在繁忙的通告中抽出时间去做志愿者……

用我们人类温暖的情感去思考,像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一样去思考,像一个真正的人类一样去思考,并付诸行动。不要失去我们的价值观和同情心,尽管世界险恶,我们也要保持心中温暖的火种,去温暖别人,去照亮别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