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忆往昔岁月,感当今盛世】
我,作为一个零零后,对于祖国或许也就只有最基本的爱恋,更别提有为它“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豪情。“爱国”这个再熟悉不过的词藻似乎也仅是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手册第一条中的两个字眼,抑或是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里国旗下讲话中的一个必需品。但在这个国庆节中,我对这个词语,乃至我对祖国的情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的国庆节格外特殊,我们迎来了祖国七十周年华诞,七十大庆自然少不了震撼人心的阅兵仪式。当我坐在电脑前,听着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致辞,看到一排排军人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宏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看到战斗机划过天空留下的绚烂烟云,看到洋溢着青春热情的群众游行队伍,我的内心为之一颤,热血如潮水般涌入胸中,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是我的祖国,它在这短短七十年中虽然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但是它一直在飞速进步,犹如东方一只雄狮在崛起。发自肺腑的自豪感第一次在我的心中迸发,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祖国的繁荣和伟大。
抱着这样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情,我采访了我的姥姥姥爷,去进一步探索他们对于祖国的感情以及与祖国之间的点点滴滴。1940年我的姥爷生于一个山西农村,家里兄弟姐妹多,收入入不敷出,从中学就开始勤工俭学。1941年姥姥生于浙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们双双于1959年通过高考考进了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国企上班直至退休。姥姥说自己虽然不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他们已能记事了,所以感触更深。上海解放时,姥姥曾随着大人们在上海大街上高歌“我妮(们)大家来欢迎,欢迎人民解放军,今朝以拉(他们)到上海,老百姓翻身捏佳(日子)到,捏佳(日子)到!”,并在街上载歌载舞热烈庆祝。
新中国在建立之初物质条件并不富裕,他们刚工作时工资仅有四十多块钱,如果一个月下来还能剩下两块钱就算过得相当好的了。如果家里有了一个苹果,姥姥姥爷会一点一点削着先给两个孩子(我妈和我舅)吃,最后剩下点苹果皮自己吃。如果来了卖芝麻酱的商贩,大舅一定会抢着去买,因为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先舔着吃几口。如果院里一家吃了带鱼,那院里所有家荤菜都肯定只有带鱼,因为菜市场食品种类少得可怜。听到这些,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些贫苦是作为时代的宠儿的我们难以想象的。如今,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今天我们的烦恼已不再是菜市场没东西可以买,而是种类太多不知道买什么。饭桌上已不再只有米饭和一个菜(或荤或素),而是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既有大鱼大肉,又有各式各样的蔬菜,香油芝麻酱也不再是稀缺物。我不禁感叹时代在进步,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年代是我们的幸运。同样,那些过去的苦可能也是独属于那一代人和祖国的记忆,正是这些往日的苦辛见证了祖国的进步。
姥姥讲着讲着不禁热泪盈眶,声音略有些哽咽,而此时的我也不禁被这些真实发生在身边人的点滴故事感动。什么是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校邀请大腕儿们进行爱国主义讲座,有的观看拍摄的例如《厉害了,我的国》之类的宣传片,有的参观展览以及纪念馆……虽然我听了很多场讲座,看了很多部纪录片,参观了很多座博物馆,但那些贴近我生活的人和事才是真正能打动我、改变我的力量。其实爱国主义教育不必在意形式,更不能流于形式,和自己的祖辈们发自肺腑的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声音可能会更有意义。这些经历风霜洗礼的老人们背后都有一些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不为我们熟知的故事,他们或许才是最有资格谈论“我和我的祖国”这个话题的人。
虽然对于我,对于我们,未来会选择出国留学这条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此与祖国斩断干系。中国永远是我们华夏儿女们的家,中国也永远是我们最热爱的母亲。相信未来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可以骄傲地说出:“我们是中国人”,并永远以祖国母亲为荣。虽然古老的中国曾遭受过无数天灾人祸的浩劫,但她从不认输,从不沉沦,从不甘于失败,而是昂首挺胸,斗志昂扬,向着更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经过这次采访,我的的确确看到了中国的飞跃,一步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成功着实来之不易,也很振奋人心。但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我也希望祖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不但要和过去的自己进行纵向比较,也要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尽快缩小与世界强国的差距,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祖国的未来将部分取决于我辈的才华和智慧。既然我们肩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我们定须珍惜少年时,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回馈祖国、服务人类为终极目标。我们必会以此共勉,与祖国共奋进!
【篇二:传中华文化歌盛世中华】
华夏泱泱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穿越千年尘封的记忆,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承路上屹立不倒,历经坎坷,最终在斑驳的墙上华丽绽放,走进中华文化的世界,从中感受一个来自古老国度的熊熊火焰。
《周易》里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意谓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不屈不挠。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像天宇一样刚强,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强化自己的能力。“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君子的度量应像大地一样容载万物。可谓是包罗万象,阴阳乾坤,刚柔并济,我们古老文明的祖先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悟出这样了不起的人生哲学。可以把它运用在许多领域,用在企业发展,可以是一种企业文化来发展企业;用在做人,凡事包容勉励自己一生。易经是中外历史上一种奇特的文化,包罗巫术、科学、哲学、历史等。这门学问,其思想与思绪的变动,都非常清洁与宁静。“洁净精微,《易》教也。”孔子如此评价易经,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弘扬和传承它呢?
我国是诗的国度,许多瑰丽的诗篇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拜读朱强娣的《爱国诗百首》,能从“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感受春的气息,听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哀号,那是晚唐时期的愤恨之泪。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满怀希望,看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铁骨铮铮,也有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死决心。流芳百世的不仅是他们绝妙的诗句,还有他们正直的心,如秋之落叶般返璞归真。
一览中华传统文化,回到现代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国家深深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把立德树人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从此许多学校开设立德树人校本教程,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知书明礼,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反观,电视剧《大长今》的热播使古风袭来,许多年轻人只知道朝鲜的朝鲜服,日本的和服、茶道,却不了解我们汉族的汉服。我们难道不应去反思一下吗?在东方,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有一个图腾叫龙凤,有一件羽衣叫霓裳,有一种文化叫中华传统文化。
常常把自己想象成墨客,拂袖翰墨于纸上,那些传统的文字诗词,就是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而我就是流墨烟水里的过客;也是泉水叮咚的弦上音,而我就在亭台轩榭里独自横琴……有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也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龙腾盛世,锦绣中华,每当中国一次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每一个华夏儿女,又有谁不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携手传承中华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歌一曲盛世中华,响遏行云九霄。
【篇三:这盛世如你所愿】
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片云彩,鲜艳的五星红旗高挂在天安门广场上,整个中国的大地上空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在这样的一天里,我们迎来了举国同庆的日子,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随着70发礼炮一声声鸣上天空,一个由海陆空三军组成的方阵从我眼前走过,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端正地向旗台走去,领队的那一名陆军,神情严肃地将国旗放上旗杆,在电动旗杆升旗开始的一瞬间,国歌奏起,国旗飘扬,所有人严肃庄重地望向国旗,敬礼。四十六秒的国歌响毕,军人方队又整整齐齐地离开。
阅兵仪式正式开始了。一个个英姿飒爽的方阵从主席台前走过,几乎每一个军人都一模一样,昂扬的身姿,坚毅的笑容,刚劲的双腿摆动着一致的幅度,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要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烈日在他们脸上留下了艰苦奋斗的印迹。接着是各种坦克、战机、导弹等各种高精尖武器呈现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虎虎生威,让那些企图分裂中国的野心家不寒而栗。我并不十分了解这些国之重器的名称以及威力,但通过它们我知道了中国不再是那个任人欺辱的国家,我们站起来了!
这让我不免想起70年前的今天,那个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那个胜利解放的第一天,哪怕是这一天,侵略者也不让我们安宁,他们的特务安插在北京城的各个角落里,随时可能出来破坏,我们必须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项保卫任务。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我们的先辈们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在全国人民期盼的目光中,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70年前的开国大典,刚经历过战火的洗礼,百废待兴,装备并不充裕,只有17架战机可供阅兵,但17架哪够?总理一咬牙,说道:“那就让第一排飞机飞两遍!”如今,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了,我们的战机带着中国人的骄傲像雄鹰一样翱翔于整个苍穹!这些您都看见了吗?
周总理,如今这盛世,如您所愿,如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所愿,中国彻底站起来了!还要站得更高,走的更远!
【篇四:《盛世中华》表演观后感】
在这美丽的金秋时节,一场名为《盛世中华》的大型表演走进了我们可爱的校园。全校800多名师生一起享受了这场视觉的盛宴。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表演者们挥舞着手中的红绫翩翩舞动起来,脚底轻盈,灵动。犹如一只只彩蝶漫步于花丛之中。就这样,表演拉开了帷幕。身着各色艳丽民族服装的表演者们依次走上了舞台。她们带来了花伞秧歌,变脸,朝鲜歌舞等,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双蒙古族姐妹花带来的《带你去看草原》。
姐妹俩身着精美的蒙古族服饰。头戴圆顶小帽,脚踩一双白色牛皮小靴。英武俊美。伴随着豪迈有力的音乐,姐妹俩时而俯首弯腰,时而旋转跳跃,身姿曼妙,柔软而轻盈,舞步轻捷明快。我们不禁都睁大了双眼,陶醉在其中,生怕错过每一个美妙的瞬间。当她俩将腰身弯到了几乎贴近地面的时候,全场爆发出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我们把手都拍红了,有的同学都快把嗓子喊破了,有的甚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声拍手叫好。一曲终了,在我们意犹未尽的目光中,姐妹俩翩翩离去。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演出也接近尾声了。在演出过程中,有一位至少有50,60岁的男演员不小心摔倒了,他的年龄那么大,还在卖力表演,可敬可佩。也只有这样,才使他们去发扬这些民族文化,真是伟大的表演者们。所以,非常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这么精彩的演出,也让我知道了许多少数名族的文化和特色。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