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给红军战士的一封信——读祝彦《长征故事》有感】
敬爱的红军战士:
您们好!岁月如歌,谱写着青春的日子,如今的中国是一条腾飞的巨龙,但很多人竟忘却了那美好的生活是您们用血与汗甚至是生命换来的!
可,我知道!红军战士,是您们放弃了去享受那稍纵即逝的青春,那些绝美的年华,都与你们擦肩而过。您们把全部的一切,肉体,灵魂都奉献给了那饱含心酸但又气势恢宏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奉献给了连您们自己也不知何时是尽头的革命事业!
难道您们就不怕吗?怕!我知道您们比谁都怕。您们怕,因为您们的“冲动”而造成家人的担忧;您们怕,在一次次的睡梦中听到家人的呼唤,害怕母亲整日以泪洗面,害怕孩子因为没有爹而被嘲笑……您们要怕的太多了,可是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们那一颗为国奉献的心!那是一颗怎样的心啊!要装下孩子,老婆,父母,朋友……祖国。只有您们有如此广大的心胸,红军战士,只有您们啊!
长征的路实在太长了。夏日,您们要顶着似火的骄阳前进,就算汗流浃背也不能停;冬天,寒风刺骨,就算脸被吹得又红又肿,就算跌倒了亦不能停。您们到底有多厉害,可以与自然抗衡吗?不,好多人因为缺少御寒的衣服而牺牲!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为什么把衣服都给了别人,自己只穿着单薄的衣服?战士们,难道您们就不冷吗?您们也冷,但您们有着“以身许国,何事而不为”的精神,正因此,您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动人心弦的故事!
翻越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你们义不容辞。即使是没有食物,您们也选择要活着走完全程!吃草根,啃树皮,煮腰带,不管有多难,您们都挺过来了,因为您们要战胜一切,还要回家看看……
逝者如斯,到了1935年10月你们终于喜踏岷山雪,到达了陕北,此时的你们一定忘了饥饿,忘了辛苦,忘了思念,因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终于到头了!
您们悲喜交加,我想,您们应该开怀大笑,因为您们战胜了一切,更因为家乡的亲人在等着您们!
红军战士,我们以您们为荣,永远,永远!
此致
敬礼
敬爱你们的孩子
【篇二:红军故事永垂不朽】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红军创造出来的神话,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艰苦、不屈不饶的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八句诗,诉说了红军万里长征的坚心!这段历史将永远铭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
这次有幸参加丰泽区“我讲红军的故事”演讲比赛,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室,详细阅读了《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长征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我读了一些红军长征的故事之后,对红军的长征有了更深的了解。从书中我知道:八万红军在长征路上历尽艰辛、尝尽自然界中的艰苦,最终,他们翻越了大约二十座山岭,渡过了三十多个河流,走过了两万五千里的昭昭路程!
在这遥远的路程中,他们穿的是布衣草鞋,吃的是野草树皮,但他们的身上却凝聚的是英勇顽强的精神!长征途中有许多令人感慨,令人心寒的故事:飞渡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其中我印象很深的是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过草地的情景,当时,因为彭德怀的部队负责殿后,而前面的部队因饥饿将野菜挖出来吃,每次等前面部队挖过野菜后,后面部队就找不到野菜了。所以彭德怀的部队中的战士们都因饥饿昏倒在地,这时,彭德怀不惜杀了一直陪伴着他的大黑骡子来为战士们充饥。这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员,又驮粮食,功德无量,显然彭德怀很不舍,可为了战士,他只能忍痛割爱,那天晚上,战士们吃的津津有味,伤员们也都恢复了精神,可彭德怀一口也吃不下……
读了这本书,我很有感触。我觉得,红军的万里长征之所以能进行下来,完全是靠大家的毅力,才能够完成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学习红军不怕苦,不怕累,有毅力的这种精神!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生活在和平时期,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认真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篇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再次朗诵毛主席的七侓诗《长征》的时候,让我不得不佩服红军们在长征时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为了心中永存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到底。
光阴荏苒,一晃80年过去了。80年前的长征,红军表现的英勇是史无前例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茫茫长征路,途中的艰辛谁能体会?寒风刺骨,风如刀一般割在脸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蜿蜒盘旋,慢慢的蠕动,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坚强的红军勇士硬是咬紧牙关挺过来了,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在7天内走过了600多里的黑草地。
虽然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红军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丰硕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她们在那种艰难困苦中对革命理想和对革命事业契而不舍的追求和无比的忠诚。英勇顽强,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憧憬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侓,亲密团结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历史使命,他们高尚的品格永远是一剂催人奋进的催化剂,永远激励着我们。
现在的学生认为中国的经济发达了,所以在吃饭的时候,觉得这个菜不合口味就不吃了,扔掉了。这是多么不应该啊!有句名言说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或许这个还不够,那我们应该会想到在红军长征的时候,竟然还用草根,树皮来做粮食填饱肚子,而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却不好好珍惜。
两万五千里长征,不管时间流逝了多久,我们都会时刻记在心,将红军的优良美德传承下去。
【篇四:游冕宁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了“红军长征纪念馆”所在地,是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参观线的“民族团结之旅”的主要参观点。
景区位于冕宁县城东部,紧邻凉山的“母亲河”——安宁河。河水贯通整个草地公园,冕宁县城还是1935年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后进驻的第一座县城,是“长征”一词的诞生地,“红军长征纪念馆”是毛泽东接见彝族代表和冕宁地下党的地方,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进入冕宁后,在县城留下了“家家点红灯,点灯迎红军”的美丽佳话。
一直往前走,我看见了九位革命战士的头像,他们背后是四幅一群群革命战士和民众的图画,他们的颜色都是泥红色的,栩栩如生。雕像下还刻有一首长征颂。其中还介绍了革命老区,卫星升起的地方,彝海结盟的家乡——冕宁县。也介绍了红军进入凉山,并成立了许多个“第一”,还介绍了“彝海结盟”的意义。
进入博物馆,我看到了“彝海结盟”中两方代表人物“小叶丹”和“刘伯承”。
从文字中,我了解到彝族在未结盟前,一直处于被压迫之下,他们处于社会最底层,昰奴隶,在红军来到凉山后,将彝人看做亲兄弟一样,把穷人也当做一家人。在博物馆中陈列的物品,不少是民众在帮助他们后,他们送给民众的。
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吃了群众的东西,都会把钱付给群众,绝不吃白食。打土豪得来的东西,他们都分给群众。遇见穷人便给铜元,衣服,糖,对他们十分亲热。
中国工农红军正是依靠“一切行动听指挥,绝不侵犯民众利益”的铁纪律,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
【篇五: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长征时,从一九三五年十月进入陕北时部队只剩六千人,伤亡最少八万人!八万啊!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啊,八万人,为我们的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牺牲。
红军长征时总共爬过十八座山脉,走过六百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二十四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三百多次;历时十一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红四方面军长征由一九三五年五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历时长达十几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几百次。如果这是我们的话,我们能坚持徒步走过超过一万多里吗?而且途中还要打仗,在如此疲劳的状态下还要打仗,我们做的到吗?他们是凭着坚定的毅力,凭着对新中国的向往;他们做到!他们是我们永远的英雄!
新中国是怎么来的?是这些红军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我们会过得如此和平、幸福的日子,这是谁为我们创造的?是红军!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的纪念日,这些在战场上流过血,失去生命的红军们是我们永远的英雄!我们心中永远的红军战士!我耳边仿佛响起那悠扬悦耳的国歌……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是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才使我们的红军胜利;是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才使我们建立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祖国繁荣昌盛,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定,都是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创造出这样令人钦佩的大好形势。
你看,自从有了“幸福中国”的政策后,免费义务教育,让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都能上学,让那一双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读上书,懂得文化,成为我国的栋梁之才。还实现了共享发展成果,让打工朋友们每逢回家时都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