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亚林所探秘】
世界上有许多种类繁多的植物。今天,我和郁达夫文学社的同学们,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来到亚林所探索植物的奥秘。
我们排好队,在孙校长带领下走进亚林所,是孙校长告诉我们:“亚林所的树都是别的地方运来的,这里买不到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故事。”
我们先来到三楼的会议室,由几位叔叔阿姨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基因。“你们知道什么是基因吗?”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那为什么要开发转基因食品呢?一是因为粮食短缺,转基因食品能增加产量。二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因为转基因食品带有天然免疫力,可以减少或者不使用农药。三是增加营养。叔叔阿姨还讲了:什么是转基因、如何进行植物的组织培养等等。听了叔叔阿姨的介绍,让我感到了科学的伟大,这让我对下面的实验充满了期待!
接着,我们又去了八楼的实验室。一位阿姨带我们先参观了已经种植好的植物。阿姨告诉我们:“剪下这株植物的叶子,在叶子上划几刀,放在培养液里,等划的地方长出小叶片后,再长一点就可以放到罐子里了,等到罐子里放不下的时候,就可以移植到外面了。接着该我们自己做试验了。阿姨帮我们把材料准备好,给我们示范后,让我们自己动手来做。
我们先从消毒柜里拿出一把剪刀。开始我不敢拿,因为温度显示它有200多度,后来看别人都把它拿出来了,于是,我也心惊胆战地摸了一下,咦,原来柄是不烫的。我小心翼翼地剪下一片叶子,又拿出小刀,在上面划了三刀,最后,把它放进培养液里希望我种下的种子能长成一株枝繁叶茂的植物吧!
我们还通过显微镜观察放大了一百倍、一千倍的植物细胞。一位叔叔把一张塑料卡片放在显微镜上面,我们轮流观察。轮到我了,我从来没有实地见过显微镜,我的心紧张的都快跳出来了。我睁大眼睛往里看有什么,结果我看见了好多的黑点和一些活动的微生物,真是太神奇了,原来我们看不到的世界里还有这么多奇妙的事情。
时间过的真快,活动结束了,大家都意犹未尽,这真是一次有趣的、难忘的植物世界之旅!
【篇二:人体探秘之旅】
新街卫生中等专业创建于1979年,占地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也达1万多平方米。今天我们小记者有幸跟随老师一起来参观新街卫校。走进卫校大门,眼前的环境绿草如茵,看来学子们在这里都生活得很开心。我的耳边仿佛传来了他们的欢声笑语。
我们的第一站是去综合楼,听院长为我们讲解有关新街卫校的知识和简介。新街卫校里还有模拟医院。听完院长的讲解,我们又来到了第二站。有关于吸毒方面的知识。
通过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讲解。我们了解了毒品中有传统毒品,合成毒品等。其中传统毒品有罂粟,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合成毒品中典型的有冰毒,长期使用会导致大脑机能损坏,稀屎者经常发生精神分裂症而自残,自杀。那么有可戒毒的东西吗?有,美沙酮就是专门为戒毒治疗的最佳药品。而且对人体的副作用也很小。
虎门硝烟,大家都知道吧。长的是1839年林则徐带领群众们,在虎门前彻底把大量的大麻销毁。在1909年2月1日,召开了万国禁烟会,又在1912年元旦,孙中山下达了大总统禁烟令。老师又给我们讲了吸毒的危害。毒品可以通过口吸,鼻吸等这几样方法。传入我们的血脉里。凡是有关参与过毒品,卖过毒品,哪怕很少,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了解了吸毒后的危害。我在心里想到,希望有毒品的日子离我们的安全越远越好。
接着老师又给我们讲解了有关人体的故事,活动结束了,通过这次活动,我衷心倡导: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篇三:探秘亚林所】
这次我们来到亚林所。刚踏进大门,翠色欲流,大树参天。许许多多从来没有见过的树种映入我的眼帘,一片绿色的海洋。
再往前走,绿色的海洋里,一栋大楼,兀立在我的眼前,这正是亚林所的实验楼,刚走进实验楼,便让我浑身充满了科学的气息。科学家们带着我先听了一个讲座,然后带我们来到了八楼的实验室。
最振奋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要和零下196度的液氮亲密接触,这可不是熊孩子闹着玩的地方,一朵花往里面一沾,轻轻一碰就会变得粉碎,如果碰到手上超过两秒,用棒子一敲,手就会断了,我们每个人拿着一个小碗和一个粗粗的搅拌棒,这个小棒的样子挺像一个小矮人似的,敦敦实实,我们每个人的小碗儿里,先放上了一片烟草的叶子,老师再往碗里倒上液氮。液氮上方香气弥漫,倘若天宫中的云雾。往里面吹一口气,只见一大股气体犹如火山爆发似的喷涌而出,异常壮观,我的眼前也变得朦胧一片和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老师往桌子上倒了一点液氮,只见又是一股乳白色的气体涌出来又很快地向四面八方散去,突然只见几块冰在桌子上窜了出来,晶莹剔透的。
烟草要和液氮零距离接触了,碰到烟草的一瞬间,烟草立刻变得僵硬,用搅拌棒一搅拌。烟草只剩下粗粗的粉状颗粒了。我在再加液氮,再在搅拌。突然,几滴的调皮的液氮向我的手上飞来。还好在我眼疾手快,躲了过去,接着我们又把搅拌好的。粉状颗粒倒入一个小试管,用液压枪加入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物质,把杂质分离出来,在其中还得经过搅拌。将溶液搅得很稳定,然后放入开水中慢慢提取DNA。
我们不只是做了这个实验,我们还看见了一个列文虎克所描述的“小人国”,又尝试了组织培养。虽然时间到了,但是那个科学之花让我难以忘记。
走进亚林所的第一天,可能别人读完小学都不知道这些知识呢,这也让我更加敬佩科学家们了。
【篇四:“亚林所”探秘】
“亚林所”?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地方。原来它就是我们学校附近的“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今天我们文学院的同学们就来到了这里,探索植物育种的奥秘。
来到亚林所,孙校长带着我们进入了他们的会议室,我们整整齐齐入座后,开始听课。我很疑惑,以为是来参观植物的,为什么要来这里呢?孙校长介绍一位叔叔给我们主持讲解,他叫曹爸爸。曹爸爸简单介绍了一下这次活动的内容,然后他让两位同事给我们讲课。叔叔阿姨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基因和转基因食品的知识,他们说科学家研究出了含有胡萝卜素的橙色大米。还有彩色的玉米,有五颜六色的玉米粒。这些植物就是科学家转变植物基因培育出来的新的品种。他们还介绍了很多知识,我听了一知半解,不是很明白。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做提取植物DNA实验了。我们分组来到实验室,真是大开眼界啊,里面有很多架子,架子上放着数不清的瓶瓶罐罐。我们认识了一种叫“液氮”的东西,叔叔们把“液氮”从一个大罐子里倒出来,不停地提醒我们离远点,注意安全。我们戴上棉手套,把液氮用勺子舀一勺,上面有一层白色的雾气冒起来,像云雾一样,把手放在那个气体上面,凉飕飕的可舒服了。接下去一位叔叔拿来了一盆植物,说这盆植物是转基因的,我们做一个小实验——怎样借助液氮提取植物的DNA。我们开心地欢呼起来:“好呀,好呀。”我们把那棵植物的叶片摘下来,放到碗里再倒一些“液氮”放下去,碗里的植物叶片就像水蒸开一样,“滋滋滋”地发出声响,叔叔赶紧说:“快点捣,快点捣。”我们像药店里捣药一样地快速捣起来,把植物的叶片磨成粉,然后放进一个小小的瓶子里!这个实验的过程就是利用液氮把样品进行急冻,这样就可以使得样品变硬,变脆,保证研磨的时候充分,均匀, DNA释放也更充分,便于提取。原来植物的DNA是这样提取出来的,那样就可以培育出新的植物品种了,我好像有一点点明白了。但是还是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懂,带着这些问题我走出了实验室。
今天的亚林所探秘活动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问题却更多了,希望还能有机会再来学习,“亚林所”,下次再见!
【篇五:走近亚林所,探索植物育种奥秘】
今天是2019年5月19日,我参加了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的“走近亚林所,探索植物育种奥秘”的活动。
首先,我们来到亚林所的三楼会议室,那里有教授和博士生为我们讲了“浅淡转基因食品”和“植物组织培养”。上面“浅淡转基因食品”主要讲了——基因。分别是基因功能的实现,转基因,转基因的前事,转基因食物,我国产基因食品的现状和我国政府对转基因的态度。
接下来,我们现场观看了光学显微镜,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发展简史。1610年,伽和略制造出了具有物镜、目镜及镜筒的复式显微镜。1611年开普勒说明了显微镜的原理。1665年虎克制造出放大140倍的显微镜,提出”Cell“的概念……从这几件发明,就能看出,我们的科学家真伟大。
紧接着,我们开始了第二节课“植物组织培养“而这个主要讲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形及应用。我们参观了实验室,一进门,只见各种瓶子里的植物映入眼帘,瓶子里是各种各样的植物 光是数量,足足有300多种,这个实验室,一天18个小时灯是开的,其余6小时是关的,原来,植物也像我们人类,有白天与黑夜。接着,我们在实验室里,还亲自做了植物实验,我感到植物真的很奥秘。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依然舍不得离开,真希望能够多学一点植物知识,虽然时间短暂,我们却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我像海绵一样吸着知识的乳汁,本想再获得一些知识,可是我不得不说“再见!亚林所!下次我还会来的!”
【篇六:走进亚林所,做起小实验】
迎着灿烂的阳光,爸爸把我送进了亚林所,亚林所里种着好多树,各种各样的!这里的环境挺好的嘛,我开始还不知道呢!原来这些树大多数都是从热带雨林运过来的,非常特别、稀少!
老师叫我们排好队,跟在老师后面,老师说:“你们不要小看了这些树,他们可不是普通的树呦!很多都是来自热带雨林的朋友。”我们来到亚林所的大门前,一,二,三,茄子!来了一张大合影。博士说:“小朋友们好,我们要先去四楼听课,再去八楼做实验。好不好?”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好,太好了!”
我们来到四楼听课。我知道了原来玉米是转基因的,大豆也是转基因的,很少找到没有转基因的大豆,和没有转基因的玉米。大家还把从土豆里取出的东西,和从番茄里取出的东西混合在一起种下去,因为大家想要一棵可以长番茄又可以长土豆的树。
最后,我们来到实验室里的一台机器前面。将一张卡片放进去, 旁边的一台电脑上就显示出一个图片,可是我看来看去也看不出那是什么?
我们又到了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培养植物的,我戴上手套,勺子往碗里加入一种不知道名子的液体,然后再放上一个小植物,把植物捣成粉,然后倒进一个小罐子里,把小罐子放进一个零下100度的盒子里。我原本想接着做实验,可是时间到了。我垂头丧气走出门,这时刚才那位博士从一个零下100度的纸盒里拿出来一个培养植物来到我面前说:“有没有看到一个白色的东西?我要把它夹出来。”确实看见了一个白色的东西,我点了点头。
最后大家走出门,大门口集合了。临走前我又摘了几片热带雨林的树叶的作为纪念,多么有意思的一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