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森林里一年一度的比赛日终于到了。
小动物们都跃跃欲试,希望拿几个奖牌回家。老虎也不例外,于是他把所有的项目都报了一遍。
首先开始的是跑步,老虎最擅长这个,毫无疑问地拿到了金牌。老虎想:这比赛也不过如此,金牌想拿就拿。想到这儿,对其它参赛选手不禁多了几分轻视。
第二个开始的项目是爬树。老虎扭动着他那庞大的身躯,左一扭,右一扭,马上就爬上去了,可是哧溜一声,竟然滑了下来。老虎此时肺都气炸了,他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爬树竟然如此之难。愤怒之余,他不得不放弃。结果,获得金牌的是猴子。老虎想:不就是个爬树么,那种没用的技能只有弱者才用得着,我可是强者!
第三个比赛项目是蹦跳。老虎跳啊,跳啊,可无论他怎样跳,始终都没有超越排在前面的兔子和青蛙。老虎心中不禁生出一种嫉妒之情,想:他们可以跳得那么快,那么稳,而我不行?
最有一个比赛项目是脑筋急转弯。裁判给老虎出了一道题:“什么海没有水?”老虎左思右想,硬是没想出答案。裁判再问狐狸:“什么花不能碰?”狐狸不假思索地说出答案:“烟花。”裁判见状,立刻竖起大拇指。最终,狐狸夺冠。
灰心丧气的老虎伤心地往家走。猴子、兔子、狐狸和一些其他动物都来劝他,让他开心一些。经过努力,老虎终于开心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老虎对森林里大吼一声:“小动物们,经过比赛,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篇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有这么一则寓言:在一只渡船上,哲学家向船夫夸耀自己的博学,并显出对船夫的轻蔑。船夫只是微笑地默默听着。当一个巨浪扑来,掀翻了小船,哲学家向船夫伸出求援之手。此时他明白了:船夫并非一无所长。
尺长于寸,人皆晓之;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并非人人皆知。哲学家上晓天文,下通地理,可谓“尺”也。然其不会游泳,可谓“短”也。船夫乃一粗人,可谓“寸”也。然其熟谙水性,性情善良,能救哲学家于危难之中,可谓“长”也。
读罢这个寓言,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一位大诗人的名句:“梅须迅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生动地说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
道理是容易懂的,但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却往往要求“尺有所短”,同时又忽略了“寸有所长”。不是吗?在选拔人才上,求全责备,非要找个全才不可,否认“尺有所短”。其实,人的智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十个手指也有长有短,一个人不可能三百六十行,行行称状元。所谓的“博士、专家”也不过是某一领域里的博士、专家,所谓的“多才多艺”,也是相对而言的,真正的全才是不存在的,人人都难免有其短。另一方面,有些工作中的问题本是一般工人都可以解决的,有的单位偏要到外面去聘请洋专家,不相信“寸有所长”。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同时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强项,人才往往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有各的用场,不能用一种才能去否定另一种才能。
使用人才,用人之长。对于人才,应该避其所短,扬其所长,而不是不作具体分析,盲目地一概而论。有的知识分子在科学研究方面专业方面有特长,就应该让他心安理得地搞科研,而不是硬把他提拔到领导地岗位上;有的知识分子专业知识平平,但却有某个方面的管理经验的特长,我们就应该把他安排到这个部门的领导岗位上,让他最大限度地发挥他在管理方面的才能和积极性。如果安排不当,同样也是埋没人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但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跟重要的是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切忌寓言中哲学家看待事情的片面性和绝对性。
尽管我们还未成熟,还有这样那样的弱点、缺点,但我们年轻,有信心,有毅力,我们终可取得令人刮目的成就。反之,即便某日我们果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们自己还有短处和弱处,千万不能被一时的成就冲昏了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