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书籍是唯一的行囊】
有的人家财万贯,有的人荣誉无数,有的人豪宅千间。它们拥有的太多太多了!于是行囊自然也会庞大无比,丰富多彩,沉重厚实。但是,很多情况下这可能是一个累赘,不是财富。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回首过去,有太多的不舍与留恋。而给我最深眷恋的,是那些有书相伴的日子。书籍丰盈我,同时也烛照着我人生的道路。它好似明矶进入我心,消除杂念,使心灵复归于澄莹。
这段话,财富如海的人体会得到吗?家财万贯的人不舍与留恋的只有财富,太单调了。只有书籍丰盈的人,知识烛照人生道路的人,他的心胸才如大海,但是他的行囊只有书籍。
给我打动最深的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一书。在书中,有几张照片插图,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孩,站在美国滨州大学前,迷人的笑靥在脸上荡漾,微微带卷的头发似乎散发着香气,大大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袭淡雅的长裙盖住了她的膝盖,她的手轻轻搭在一旁的大理石上,内心的通透明澈不由自主地展示在每个人面前。她是林徽因,是沈从文眼中“绝顶聪明的小姐”,被晚一代的萧离称作“聪慧绝伦的艺术家”,给我以打动最深的不仅仅是她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更是对生活和写作的热爱。
林徽因就是书籍就是唯一的行囊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林徽因回到了中国,但往日的四合院早已无法久留,她过着逃荒的日子,岁月取走了她年轻的面容,还给她的,是一副苍老的面孔。
她没有抱怨,作为民国的著名才女,她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为祖国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重病的折磨与摧残下,她的身体越来越憔悴。一个大家闺秀在信念的支撑下勇敢直前,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不屈灵魂在桎梏中释放的巨大力量,正如泰戈尔所说“我要沉静地等待,像黑夜的星光无眠,忍耐地低首。”林徽因的故事使我开始沉思,让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伟大,她对生命与事业的赤诚的热爱让我的内心充满阳光,这是一个灵魂发出的郁秀芬芳,是坚韧的意志与病魔的顽强对抗,是一个时代向前推动的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于是书籍是唯一的行囊的人。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功高盖世。但是生后财产,只有书。他的书房,办公室除了书,还是书。
纵观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革命家,思想家哪一个不是书籍是唯一的行囊的人。
我立志也要做一个书籍是唯一的行囊的人。阅读,让我树立了自己的理想;阅读让我开始能够以一颗普通的心去安然承受欢乐与忧伤;在阅读中,我的心灵不再拘泥于日常琐事,有了目标与方向,有了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开始总结自己曾经犯下的种种错误和经验。“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在黑纸白字间,在这缄默的书香间,似乎蕴藏了深不可测的文化和思想,是我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快乐与惊奇。
书籍是唯一的行囊,在茫茫人海中,在缥缈的梦想道路上,不离不弃始终给你启迪于智慧的,唯有书。
【篇二:与书籍一起走过的日子】
人的一生都在行走,路途漫长,手中的书能带给你快乐,指引你前进的方向。
还记得我的第一本启蒙书是妈妈给我买的《一千零一夜》。那时我还不认字,妈妈就给我读。我深深地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了。后来妈妈又给我买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的故事书,我迷恋上了民间故事、童话等儿童故事。这些故事开启了我的智慧,拓展了我的思想,让我分清了善恶美丑。人在小时还不懂事的时侯,多看些“美与丑”的故事,对孩子正确认识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很有帮助的,在这一点上,我是很感激我的妈妈的,感谢她给我买了那么多的儿童读物,感谢她每天在繁忙之余还坚持给我读那么多的故事。
到了我上小学时,老师教我们读古诗,背古诗,妈妈为此也给我买了《唐诗三百首》等古诗集。我从此又迷恋上了古诗。我深深地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给吸引了,一首短短的古诗,里面的意境却是那么美丽,立意那么的深刻,从此我再也离不开书了。
书籍也令我开阔了眼界,吸取了教训。
记得刚学历史时,就被那些令人深思的历史事件吸引了,这不但开阔了我的眼界,我还从历史故事中吸取了许多教训。
从《卧薪尝胆》的故事中,我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败了之后没有努力,对于某些事我们是要忍辱负重,才能成功。
从《三顾茅庐》的故事中我明白,要诚心求仁,霸业才可成。
我对书的热爱度是只增不减的,因为书中的知识是各不相同的,书中的知识没有尽头,所以书读多了不会乏味,就像那些厚厚的小说,会越读越有趣。
哦!对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读书好,读好书,那些好书能使我们分辩善恶美丑,可以使我们感到快乐,而那些所谓的不好的书,就会侵蚀你的思想,腐蚀人们原有的正确观念。
路有多长,书就伴我多久。
【篇三:书籍伴我成长】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各个有趣生动的美丽故事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我从小喜爱读书,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一个无云的晴天,搬一把小凳子,沐浴一个下午温暖的阳光,用手略一细细摩挲,才发现厚厚的纸张渐渐地变薄了不少,才惊慌抬起头,发现地平线我这扁黄的圆形太阳,金黄色太阳成为了一抹血色的残阳,甚至渲染了云彩。一天,便在这一个新的书中的故事的尾幕缓缓闭上时,而流逝了。
这对于我们自然是有的,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说:“立身以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本。”
书对于我们来说,自然是鲁迅所说的“开卷有益”了。小时候,我不知书之珍贵,往往只是看剧情,内容罢了。等大了,我才后悔不已。有时读书的入了神,表情也变幻起来。
“小言立刻沉下胜利的雀跃的心,一边嘀咕,一边听老师教诲。”
看到此处,我也不由自主沉下心来,口中嘀咕着,以便了解主人公。这一来二去,确实增大了我的想象空间。
大了后,我意识到字句需要优美,于是开始仿造郭敬明。后来,我发现那种句子太过杂乱,毫无意境。
于是我开始了白描——“她笑了,露出一口白牙,黑色镜框架在朝天的狮子鼻上,一堆黑色弯眉因为她挤眉弄眼的表情而上串下跳着。”
自然,社会在进步,这书也是变化的,不开卷有益了,那些上课怏怏不乐,看小说分外沉醉的人,自然便是知道了一些书的危害。开卷有益,有看书的习惯,多看书,这自然是好的,有用的。而那些大摸着不入流的书,该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落在那垃圾桶里面吧!
【篇四:成长路上书籍相伴】
站在岁月的罅隙回望读书路,多少个花开花落,多少个日升月沉,似乎孤独都不曾来临,只因有书陪我度过那么多无助而又绝望的时光,成长路上书籍相伴。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可见读书对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迷茫时,书籍是命运的帆,指引着我们朝正确的方向航行;无助时,书籍是夜晚的灯,为我们把黑暗驱赶;失望时,书籍是明媚的骄阳,给予我们新的希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长中,书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我们变得更强大的法宝,它不仅给人以启蒙,同样也令人深思。从简单美好的童话故事到曲折多愁的青春散文。再从“之乎者也”的古文国粹到拗口难懂的外国文学,每段岁月都少不了书籍的陪伴,亦少不了读书的乐趣。读书使人明智,更使人成长,也只有不断读书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才可以让我们避免遇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境地。
记得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由高中里的学习尖子变为大学里无数个平庸者的其中一员,这种角色的转变让生性好强的我有着太多的不适应。课业繁重,常常有无法应付之感,所以经常满腹怨恨,在同学面前发牢骚,影响同学也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后来我拾起半年未触碰过的课外书,读书让我变得真正有涵养起来。在这半年里我不间断地看完了40几本书籍,书籍涉及到各个不同的领域,让我不再只停留在自己的专业书籍里,极大的拓宽了我的眼界和思维。现在的我能平静的接纳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宽容和理解,学会了换位思考等等,让大家认识到了一个新的我,一个在不断成长中的我。而在这段艰难的成长历程中,书籍是最好的老师。
我再次体会到读书是幸福的,是温馨的,青春年少,纵有再多蜜意情愁,也抵不过多读点书来得实在。每当心情郁闷时,捧起一本书,让油墨的芳香熏染自己,让思想的光芒照耀自己,用目光的手掌摩挲墨香淡淡的文字,奔赴一次次精神的盛宴,这未尝不是宣泄的最好方法。并且书看多了,心灵也会越来越充实,脑海里也不再那么虚无。
然而,并不是每一本书都能给予我欢笑的,常常有些书能够催人泪下,令人叹惋,将我们的思绪牵入深深的悲伤旋涡中。去年寒假的时候,闲来无事又把《飘》看了一遍。在艰难的战时,以及战后的日子里,斯嘉丽面对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几乎濒临绝望,那种孤独与沉寂,仿佛全世界都已经死去的寂寞,几乎要穿透她的灵魂。幸而,她却在绝望里重生了,并变得前所未有的坚韧,她可以像黑奴那样自己去扶犁,可以自己顶着烈日去做家仆也不愿意做的采摘棉花的工作,她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让家人寄人篱下。她的勇敢不仅能让我,我想也能让很多男人为之肃然起敬。重读之后,还是会情不自禁地为斯嘉丽落下几滴清泪,感到无限的悲伤。相比之下,我是如此的脆弱不堪,若我能有她一半勇敢,便也知足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目前书桌里,更多的是所学的专业书籍。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思想的变迁,日后我会更努力地把握好时间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生存的方式!
【篇五:书籍伴我成长】
小时候,爸爸经常会送给我一些小纸人卡片,比如三国演义之类的。每当我看完,就拉着爸爸,问道:“爸爸,爸爸,我都看完了,怎么还不给我书,难道没书了?”因为小时候的我什么也不懂,所以把卡片叫做书。
渐渐的,我上幼儿园了,不再满足只看画片了。妈妈便给我买了一些连环画。《七色花》令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后来,妈妈又给我了一些连环画:《刘胡兰小传》、《卓拉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但是,光着点书我还不满意,一直拉着妈妈叫她给我买书。
在我上小学时,妈妈给我买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小飞侠彼得·潘》、《小海蒂》好多好多。我一看,立刻兴奋地大叫:“哇,书,好多好多的书哇!”我翻翻这本,又看看这本,每一本都爱不释手。
上了小学一年级,我才明白那些书对我多么重要,看图写话不用说了,连老师让我办图书会都没问题。因为书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妈妈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喜欢看书,他们便常常给我买书。
小学二年级,爱敏阿姨给我买了一套阳光姐姐的书,我一看便爱不释手,看完立刻向妈妈要钱买书:“妈,妈,给我手机,我要买书。”我妈一听,立刻把手机给我了。我一下子就买了两套阳光姐姐的书,还有一本《小王子》,妈妈用手机给我付了钱,这样我又多了好几本书。
三年级了,我开始看一些大部头著作,比如巴金先生的《家》。在一次写作文的时候,我便发现,读书对写作很重要,一次写作文大赛,我得了一个二等奖。也就是看大部头的时候。
四年级了,我便开始看侦探小说,我才发现侦探小说的情节险象迭生,特别吸引人,它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让我感到兴奋。
书是我生活中再也离不开的朋友,正如一位名人所说:读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在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