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静夜思】
“啪。”是重物落地的声音。仔细一瞧,原来是无意间在书架上碰落的旧相册。我顺手翻了翻,就在那上面看见了童年的自己。思绪无可避免地蹁跹,竟轻易地穿过那些凝固的旧时光。你听,是回忆的声音……
我生来便对那些温暖的光线有着无法言说的眷恋。那些光线,无论是暖融融的阳光,还是夜里亮起的惬意灯光,都使我心安。这无可厚非,对于一个世上的新人而言,总会奔向那些已知的,明晃晃的,还带点令人心安的温度的事物。它们新奇,但并无危险。
但这世上不可能只有有光的地方。那些阴影必定存于光明背后。夜晚,熄灯后,整个世界便是最大的阴影,并且避无可避。夜里,我总盯着某一处的黑暗,戒备着可能蹦出来妖魔鬼怪,惴惴不安地入睡。
对黑暗的淡淡恐惧一直持续着。我知道,它会在这个夜晚爆发,在这个我独自在新租的房子里入睡的夜晚。我很聪明,趁门外还有些许光亮时入睡了,但我万万没想到我会在凌晨惊醒。
我心疑入睡时就在上一秒,但四周一片寂静。当昏沉的大脑意识到没有一丝光从卧室的半透明的门上透过时,我立即清醒了。诚然,这并非我愿。密闭的房间里,独处的孤独和对黑暗的恐惧压向我。我想移动我的身体,却仅是想把蜷缩的身体微微舒展,就引来床板“吱呀吱呀”,直刺破令人心慌的寂静。但这却更使我惊惶。我本想闭眼,像鸵鸟一样躲过这段黑暗,但我却无法控制地看向那扇门。所以的一切在黑暗中显得更加诡谲了,我更加无法控制地想到那扇门。也许,在这令人窒息的凝滞中,那扇门后,把手上,搭着一只苍白的手,正犹豫是否要推门而入。
我和我那颗砰砰狂跳的心脏不知是如何挨到天明的,只是带着一种如释重负推开门——门外空无一物。
现在想来,只是一笑,曾经那种能打败我的恐惧竟如烟云般飘散了。我原以为那种无助的恐惧感源于对未知的惶然,可见了平时爱热闹的母亲独自呆在房间里看夕阳的尾巴的背影,我便明白,原来我抗拒孤独。我的恐惧里,混杂着孤独。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再没有如此惧怕黑夜。我逼迫自己学会在黑暗中安然。日子一天天流逝,我所经历之事,我所了解之物,都在变得更多。我眼中的世界,正是在这时光的慢慢迁移中,变得更加完善,深刻。我终于理解母亲余晖下的背影,以及她享受孤独的意义——那不是惶惑不安,而是与自己独处时的宁静。
我感到作为孩子对迷茫与孤独的恐惧正被时间洗去。合上相册,我望向窗外,一棵微风中轻轻飘摇着的年轻的树。
【篇二:静夜思改写】
【静夜思改写】
张磊
这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缥缈如银的月光流泻到桌前,映出一个伫立在窗前的人的影子。他的眼睛,望着远方那已分别多日的家乡,聚起一层水雾般的泪——那就是我,李白。
我呆呆地立在窗前,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思乡之情。窗外皎洁的月光洒过床前,好似地上一大片都结霜了。
我抬头又望了望那阔别已久的故乡,不由得想起曾经与家人一同玩耍的无比欢乐的时光……
“哈哈哈……”几个小伙伴相约在空地上蹴鞠。“耶!进筐了!李白!你真厉害!”几个队友朝着李白竖起大拇指,并发出由衷的赞叹。“嘿嘿……也没什么!”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又不禁暗自问道:“父亲身子是否还健康?弟弟已有多高了?妻子现在如何?兄台是否已另谋高就?”我又自问。“唉!我有多久没向亲人问个好,报个安了啊!”
我伫立窗前,任凭风拔乱我的头发,细心感受着晚风,以其能寻找到一丝家的温暖……
【静夜思改写】
蒋萱萱
太阳慢慢爬下了西山角,明月渐渐挂上了夜空。夜晚,房里静极了。隐约可以听见屋外的田野里那蛐蛐的歌吟。
我在屋中漫步,久久不能入眠。清夜扪心,我走到床沿。明亮的月光,轻洒在微微透明的窗户纸上,就好似泛起了一屋薄霜。
我走到窗前,轻轻拔起栓子,推开窗户。禁不住抬起头来,只见那漆黑无声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幽幽的明月。
我默默地低下头去,回想起了那温暖的远方的家乡。“唉——”我长叹一声。
叶子黄了又青,我那不变的思乡情却又如此悠悠荡荡演绎着,一如故乡那清远的笛声缕缕不绝;亦如李后主所言“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篇三:静夜思改写】
秋日,正值十五;瑟瑟秋风中,黄叶随风飞舞。风啊,带着枯黄的落叶离开了根,离开了故乡。
诗人李白侧卧在床头,却久久无法入眠,心中总有事情在困扰着他,朦胧之间,他看见床头旁有一片白光。那光白得那么纯洁,没有一丝瑕疵。“那是地上的霜雪吗?”李白问自己,“那是故乡的霜雪吗?”诗人突然明白了他在烦恼着什么,恍然大悟之间,他打开了窗户。大地一片金黄,秋风吹动树枝,那一片金黄便卷起了波浪。远处,麦田里的鸟似乎也被风惊动了,惊慌地啼叫起来。
想到这里,诗人李白不禁低下了头,掩面轻声哭泣。赴京赶考之后,他已经多时没有回到故乡了。一人漂泊在外,使人有些苦楚,远离亲人,远离故乡,是每个游子要面临的痛苦。
仰望,头顶已是圆月一轮,李白不禁浮想联翩。圆月上似乎映出了自己的故乡,一切都像原来那么美好,儿童在嬉戏,一户户人家都在饮酒作乐。诗人心系故乡,但何时又能重回故园呢?
今日,在中秋月圆之夜,就把酒当歌,借诗来表达思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篇四:静夜思】
夜静,一缕缕月光斜射入屋内,伴着冷寂的月光,一杯淡淡的清茶,回想远去的时光,脑海中浮现出我的五中生活。
带着至今不满意的中考分数进入五中学习,那时的我后悔、内疚,但也更好地学会如何去珍惜。三年中,我一步步努力地重新站起来。而今,我既将步入大学,我知道,靠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
我的五中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也并不像大多数人度过得那般美好。由于自己的偏科,面对很多竞争对手,我无数次地被打败,曾经的壮志勃勃让我不知如何面对残酷的现实。但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陪伴让我明白只要坚持走下去,机会还有很多,于是我选择了永不放弃。
要说高中生活让我最难忘的日子那非高三莫属。我愿意用”充实、有挑战性”来形容高三生活,每一天都可以让你过得那般充实,那般紧张而精彩。很多人觉得高三很累,的确厚重的学习任务、频繁的考试让人十分压抑,但换个角度思考也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毕竟压力是自己给予的,心情也是可以调控的,为何不勇敢、沉着的面对呢?
在高中,陪伴我们的不仅仅是书本,更多的是老师和同学。我很感谢班主任姚芳老师对我的指导和鼓励;感谢数学老师程理在数学课上的深入浅出、举一反三的传授解题技巧;感谢英语老师华敏,一直是‘老大难’的英语在她的指点下,得到了显著成效;感谢激情澎湃的占大宏老师,总能给课堂营造活泼轻松的氛围;感谢物理老师章年红培养了我对物理的浓厚兴趣;感谢一丝不苟的化学老师汪雨顺讲解细致到位……你们的教导,我都铭记在心,祝愿亲爱的老师们工作一帆风顺。
月色依旧,历史却永不复返,思绪仍在继续。任那斗转星移,日落日升,花开花落,时间飞逝。回顾我的五中生活,收益颇多。
【篇五:静夜思】
深夜了,我轻轻地拉开了窗帘,窗外的月光便如波涛般涌进了卧室。我翘首仰望那空中的一轮明月,想起了李白的《静夜思》,于是,我整个思绪都浸入在这圣洁宁静的月光里,儿时的记忆从心底深处浮起。
记得那时,奶奶同我坐在井台上,一同仰望那空中的圆月,任那月光如银粉般倾泻在身上。奶奶心中的故事便就这样娓娓道来,而我,如痴如醉地倾听着,幻想在这奇异的光辉里冉冉上升。我看到了那神圣的月宫,看到了嫦娥在桂花树下挪动翩翩的舞姿,银纱如慈母的手般温柔的拂过我的脸颊,玉兔蹭入我的怀中,与我亲妮了一番,随即又引领着我朝一个泛着金光的世界走去。
奶奶朝我笑了,笑容使她的皱纹一层层堆起,在月光的笼罩下,如同金色的菊花在微风中一卷一卷地舒展。儿时的我不懂得什么叫做爱,然而,我对爱最初的记忆却是如此温馨。
“一个一个小金亮,闪闪发光真奇特。”这是儿时我与伙伴们常玩的游戏。雨后的月亮,令那一个个小小的水坑变得金亮,于是我们便在那泥泞的路上欢蹦着,比谁踩到的小金亮多。水花与我们一同愉悦地蹦跳着,贴进我们的小脚丫,泛进路边的草丛中,引得小虫子一阵阵喝彩。那种快乐,是我至今也无法体会得到的。幼时的我不知道物理,也不知迎着月光,才能找到发亮的小水坑。然而,就是这样热烈的、疯狂的蹦跳着、嬉闹着,那种源自心灵的快乐将终生感动着我。
静夜思,今夜我在思谁,念谁?我想,这都是无需作答的,因为那些事,那些爱早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挥之不去,逐之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