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游通天门】
通天门,专家又称“天然门”。其位于大练乡月举村岭下海岸,是一座天然的海蚀拱桥,因它独特的形态而吸引平潭奇岩怪石保护协会成员前去采风,而我也恰好有幸一同前往观赏。
清晨,露水微滴,我们一行人早已站在码头边等待出岛。待我们踏上这座充满魔力的岛屿,已是太阳高照之时。一路上的颠簸与炎热的天气好似化为一种前进的动力,使我对通天门产生愈发浓厚的兴趣。退潮后经基岩海岸可抵达,涨潮后部分淹没,一路上尽是美丽的基岩海岸风光。微微的海风轻拂,精美的鹅卵石遍地,形貌各异的岩石,还有矗立在一旁高峻挺拔的天然形成的海蚀崖,无不让你惊叹大自然的万千神妙。
踏过布满整个沙滩的鹅卵石,恍然之间一抬头,竟发觉已经来到了通天门底下。仰头望去,通天门大约高十米,其两边都有大石块耸立,自然形成一座天然拱桥状。两边的大石块色泽多样,往远处去觉得十分普通只是暗淡的褐色,可真正当你凑近了瞧,便能发现其动人之处,内部的石块由深紫色缓缓过渡到深邃的墨绿色。用手轻抚上去便能感到一阵传入心底的舒适感。因为顶部由石块自然连接,我们站在“拱桥”下,便如到了一个无比凉爽的遮阳棚下,感到来自心里的凉意,之前爬山涉水的艰辛在瞬时间都化为了乌有。那经过自然风吹而形成的石块,那类似阶梯状构成的石柱,那挺立的岬角以及在通天门周围流动的海水,它们撞击着通天门附近的石块,气势汹汹奔流而下,如飞瀑一般,砰然万里,无不显示出通天门的气势磅礴。
沿着通天门西岸往回走,便能看见巍然屹立且类似“宝塔”形状的奇石,它也就像与我们一同来观赏通天门的游客一样,舍不得离开这座完美无瑕的地质奇迹。海风轻拂,又一次把我们送回了码头,每个人心中都是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赞叹,搭上船只,伸出手,拢成一团且只剩下一个小孔,小孔中仿佛又照出通天门的影子。
游览完通天门才发觉我们的视野是多么的狭小,也不禁让人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象形岩石之乡、奇岩之城——平潭。原来,最好的风景就在身边。
海风拂过,吹动来自心底的那块柔软,脑海中又映出它的模样……
【篇二:参观天门国家基本气象站】
在人人知晓的天门烈士纪念碑后面,有一个600多平方米的地方,四周由铁栅栏围着,里面的草地上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我从来都没见过的仪器。草坪的背面耸立着一栋小楼,墙上的几个大字写着“天门国家基本气象站”。这儿的机器是干嘛的?为什么要有这些机器?这些机器叫什么?我们带着一肚子的问题来到了这里。
我一进去,就看见了一栋大楼,我们先走到了大楼的后面,只见大楼的后面有一块草坪,放了许多奇形怪状的“机器人”,草坪上还有花,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美丽极了。这里的工作人员帅老师介绍了所有机气的功能。
第一个是BL-1型防雹火箭弹,它穿着一身银灰色的衣服,形状和我们看到的大炮没两样。在干旱时,发射火箭弹来增雨;在下冰雹时,可以把冰雹变成雨滴。再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有传感器、采集器和太阳能电池板,传感器保存资料到芯片内并上传,芯片是像手机卡一样的“内存卡”。当然有采集器陪着它,它就不孤单了,采集器可以采集地下土壤水分的情况,最浅二三十厘米,最深地下一米。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用来提供电力。
然后是风向标,风向杆长十几米,像柱子,测量风速的像小风车,测量风向的叫“小箭女”。
最后我们还看了“日照镜”、“雷电探测仪”……
这次参观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感受了天气预报的不易,受益良多。
【篇三:游天门山】
在蓝天之下,这个绿色的世界显得格外美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着眼前的景色,我情不自禁地念起了这首诗。这儿便是张家界的福山——天门山。
跟前是一个小池塘。荷叶簇拥着池塘,你挤我,我挤你。这时,正值中午,太阳洒下耀眼的光辉。荷花争相开放,在荷叶的衬托下,她们那可爱洁白的小脑袋显得更加迷人。蜻蜓静静地立在荷花上,欣赏着这美丽的画卷。正可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远处的群山端坐在地上,一座连着一座,像浪花一样起伏不定。绿树长了满山,将原本光秃秃的山装饰得苍翠欲流。越往上,山势就越陡,原本平坦的群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一会儿高出来一座奇峰,一会儿凹下去一个大洞,形态万千。
这座山之所以得名为天门山,是因为一座高峰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圆洞,就像是天上的门。我很好奇这个洞是怎么来的,难道是上帝想观察人间,用神力凿的吗?从这个洞里,他偷偷地观察人间的真善美、假恶丑,观察每个人的所作所为,然后给予每个人不同的命运;也可能是鹊桥的入口,在七夕节,走上去就可以看到牛郎和织女,还有可能,这个洞是一扇透明的窗户,透过这,就可以看到玉兔在月亮上捣药,嫦娥躲在亭子里轻轻哭泣……
望着眼前美如画的风景,我的思绪飘了起来,飘到了很远很神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