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措手不及】
突然与老师对视的我,感觉后背一凉。“难道天下要大乱?”我不禁诧异。
可下一秒老师却朝我笑了笑。“完了,不妙!”要我的第六感发出了强烈的反应。唉!果不其然,又被老师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下面有请兰宝宝交流他的答案!”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位“大人物”,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表演。而我洗耳恭听,生怕听漏了一句。等他讲完后,我仍然在盯着黑板,等着老师点评。可谁想,老师朝我这里看了看,我突然一愣,但我却懂了老师眼里的意思,直到老师朝我笑了笑时,我更加肯定了。
“下面有请陈同学来改他的答案。”我赌对了,但是还是措手不及地上了讲台。我起身走向讲台,但我却觉得这条通往将台的路十分难走,我尽量走慢点,嘴里还不时地发出“我不会呀!”的否定自己的声音。(但我是真的不会)。
到了讲台,老师把题讲了一遍,而我左耳进右耳出,只想着快点回座位。可突然,老师又转身看向我。“完了!”我在心里呐喊着。我所有组织好的话在一瞬间清空了,脑子也一片空白,尽管口罩遮住了我尴尬的脸,却没遮住我眼里的尴尬。这使得我受到了同学的爆笑,而我则是一脸生无可恋地看着他们。谁想他们笑得更欢了,下一秒老师又盯上了我,又让我回答,我还是以尴尬收尾。最后老师也无奈了,责怪了我几句就放过我了,而我匆匆回到座位上,就像是夹着尾巴灰溜溜逃走的大灰狼……
唉,我算是看清老师的套路了,总能给人来一个措手不及,让你手足无措。
经过老师好几次的“折磨”,我算是搞清楚老师了,老师就是一个童心未泯的老顽童罢了!
【篇二:措手不及的碎片时代】
21世纪,我们的生活开始变得零零散散。学者说,这是一种信息多元化;他们还说,信息多元化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可是,我并不这么觉得。
碎片化的信息
现在,我们已经不再限制于阅读书本。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获取来自互联网的信息,订阅电子周刊,关注微信公众号,转发网站链接……我知道,这意味着信息开始在世界四通八达,同时,信息开始分裂,一个网站有一个知识板块的碎片,另一个网站又有一块信息的碎片……那么这就是问题了: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多分裂的信息碎片聚集在一起?网站开始推出侵权制度,游览它们时,我变得顾虑重重,我真的很担心一个不小心,被人家告发侵权。另外,随着信息量加大,各种网站增多,一些不好的东西也随波逐流,混进了互联网。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被卷进去。于是许多网站开始利用青少年懵懂无知的弱点,向他们灌输不良信息,趁他们不注意,在他们的电脑里植入病毒。碎片化的互联网,无法做到每个网站都可以细细审阅。
碎片化的生活
二维码、条形码、微信支付、支付宝、嘀嘀打车……我们的生活也随时代变迁越来越“方便”,人们绝对可以“靠着手机打天下”。人们担心的事情越来越多,什么电信诈骗、什么复制出租车……生活原本是人与人连成的一条长长的、遍布全球的线,可是,现在这条线看似连接在一起,却有了很多裂缝。如今,人们透过屏幕,能与大洋彼岸的人交谈甚欢,但是却与近在眼前的人产生了隔阂。我们的时间、精力开始变成了“碎片”,以往我们的一天是系统化的,上午干什么,下午干什么,有目标;可是21世纪,大人小孩都在刷微信,一刷就停不下来,一刷就是一整天。手机没电了?可以充电。可是人没电了呢?我们仔细想想,这一天除了看手机,还干了什么?
科技发达,渐渐成为生活“第三者”
我记得上一次我去邻居家做客,邻居家的孩子叫明明,见我进来,头也不抬,继续玩他的手机。邻居阿姨可能觉得难堪吧,便夺了他的手机。不料,明明开始大声哭喊,站起来抢手机,没抢到,便哭着跑回自己的房间。“碰”地一摔门,房间里传来了摔东西的声音。我很尴尬,邻居家阿姨更是尴尬得没话说。她把我“请”了出去。我回到家,听见隔壁又传来了批评的声音和刺耳的哭声。
我再次见到明明时,他已经戴上了很厚的眼镜,边走路边打游戏,眼角有很浓的黑眼圈。我问邻居阿姨:“阿姨,明明没事吧?”阿姨叹口气:“他成这样了,我能拿他怎么办,话也不听了,我都不想管他。”
是啊,现在我们还不能做到一心两用,看了手机,回答家人的话无非就是“嗯”“对”“好“,不知不觉中,和最亲的人已经有了距离感。
这样发展下去真的好吗?
一对母子,本来应该是相亲相爱的呀!怎么会变成这样?谁是罪魁祸首?科技这么发达,再发展下去真的好吗?我们的生活会不会更加碎片化?还是会改新革面,因为科技更加统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