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河流与石头】
山谷间的溪流里,一颗颗顽固的石头会阻挡溪水前进的脚步,而奔流的水流却不去主动退让,一下子撞得粉身碎骨,化作浪花。这种“较真”的行为久而久之,磨平了石棱,消磨了石头,河流又恢复了顺畅。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与李太白此诗一同流传的,还有杨玉环杨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谗言,她与这首诗较上了真,认为李白讽刺自己,让李白最终黯然离京。而她自己也没落得好下场。这种毫无意义的较真行为,本质上是为了一己之私,甚至是没有原因的“找茬”,只是自己给自己放下的绊脚石罢了。较真,较真,越较越真,较的是本心,较的是本性。
河流将力量集中于石,脚步却在不断前行,不会因一块石头而停滞不前。同样的,当我们人类遇到问题时,也应从更长远的角度思考,盛唐时代,唐朝突入匈奴腹地,并且在此驻扎军队,而后一系列动荡让这支军队孤悬国外。匈奴反攻之时,全军覆没。即使他们的坚守令人动容,但在我看来,这种行为没有意义。这支军队在孤立无援之时,不去保留有生力量,而为了较真,战死沙场,甚至没能通知国家,这样的较真,是愚昧的。在较真的目的上,我们应当放远目光,从更加有利的动机上出发,让较真变得有意义。
在有了正确的长远的目标后,较真的行为已然对于自己有了意义,因此就应当坚持下去。河流用时间磨去了石头,我们也应不畏惧时间的阻挠。一位被冤枉杀害妻子的服刑者,从世纪之交开始写申诉信,一写就是十七年,甚至从一个文盲变成了有着一手好字的读书人,而这份较真的坚持结果令人欣慰,今年年初,他被无罪平反。在时间的积淀下,较真的行动会化作伸张正义的助推器,推动社会的健全与发展。
人生就是一条河,不公正的遭遇就是河床上凸起的石头,它会让人生路变的起伏,平生不安。较真就是用自己的力量直面它,去磨平它,去磨灭它,让它化作自己河床上的积淀,人生的经验。
【篇二:石头缝里的生命】
石头,多么的坚硬。而在石头缝里,却有着不一般的奇迹。
在家乡的荒野上,到处是石头,人们为这片荒地而叹息。自从种蔬菜的人走了的这几年,就没有人理会这片荒地了。我曾让大人们去挖掘。开垦这片荒地,可他们总是说我异想天开。我便没在理会了。
有一天,我在荒野的石头上坐着,发现石头缝里生长一点绿色,我也没在意;过了几天,我又看见那点绿色,不过,它已从石缝里生长出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棵小草我非常惊奇,回到家,我告诉妈妈,妈妈却说我胡言乱语,我不顾妈妈的话语,一个人分享这份快乐。
我开始注意这片荒地,每天都上山看一次,每次都会看见有小草从石缝里钻出来。我慢慢的把注意力也放在了小草上,看着小草的变化。小草破土而出。冲破硬石,获得了新生的希望,我们不也应该有小草的精神吗?
日久天长,荒野上的石头已不在是威风凛凛,大地又增添了一点儿绿色,小草打着胜利的旗鼓:我们存活了!
小草虽然不像温室的花朵那样美丽,但它不需要人们的施舍,它没有足够的阳光。雨水。土壤,也没有宽阔的空间助于生长,只有一条狭小的缝隙让它获得生的希望。
绿色的田野回来了,但是,人们何时想过小草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获得新生的。荒地可以开垦,废物可以利用,生命是自己主宰,没有第二次。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能畏惧,要像小草一样,勇往直前。
让我们好好把握自己的生命,让生活多姿多彩吧!
【篇三:石头、沙子和水】
刚开始初中生活时,颇感疲劳,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中学,学习节奏快,压力大,常常疲于订正和背书,还得应付老师的问话,分身乏术。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我感觉自己就是没空消化夜草的那匹劣马。
那是一个周三,傍晚妈妈要来看望我,可是我已被老师“预约”,这可怎么办啊?望着默写本上一连串“哭脸”,我悲从中来。
探视时间到了,妈妈准时带着美味佳肴出现在食堂,我却无心享受。匆匆扒拉了几口饭,我就谎称“去教室”,实则奔向办公室。其他同学都差不多到齐了,大家手里都拿着一本本子,不明白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老师扫视了大家一眼,顿了一下,说道:“你们大多是些学习上尚未适应的学生,有的基础薄弱,有的不会利用时间。光在口头上喊提高效率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付之以行动。”
“接下来,请大家在手里的本子上划上三厘米的边线,其他部分画成四格,每行都记下课间所做的事情,包括双休日。想要提高,就先做时间的主人!”
很快,一周过去了。一回到家,我就躺在沙发上,度过一个美妙的周五。时间飞逝,又到了周日,准备出发去学校。
突然,我想到了那本记录本,脑子嗡嗡作响。时间来不及了!快写!
周一早上,我又应邀去办公室。桌上翻开的,是我的记录本。“嗯…。你的周末,过得很凌乱吧!”我皱了皱眉,心里思考着老师所谓的“凌乱”的意思。
“你瞧,首先,为什么周五的记录跳过了?周五放学后的时间是很宝贵的,这是难得的完整的一整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你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不像周六周日被补习班切碎的时间。”
“还有,周六上午九点到十点这段时间怎么跳过了?不管是在休息还是在学习,都应该记上去。”老师分析得头头是道。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时间的管理方面。这个周末,你一会儿做语文,一会儿做数学,还没做完,你又去做英语了。再看这边,做了半个小时作业,怎么就休息了一个小时呢?这样做,难出效率啊。”老师一语中的。
接着她给了我最宝贵的建议:“首先,列一张作业清单,把能利用的整段时间留给较难的作业,简单而量少的作业则在被分割的时间里做。就像在瓶子里装东西:先装满石块,再装沙子,最后,留下的空隙灌水。这样,一个瓶子才算真正装满。”
在一段冗长的说辞后,以这样一个巧妙的比喻结束,令不得要领的我茅塞顿开。
经过整整两年的历练,我渐渐学会如何装满那个瓶子。我忽然明白只装石块,瓶子永远会留有空隙,而沙子或水才是装满瓶子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