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们遇上碎片化的网络信息时代】
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让我们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使我们的生活也变得碎片化。
一切都似乎被计划安排好了,变成了一块块碎片般的任务,那么大家的生活也差不多都是这样度过的。当然,这也不会排除网络带来的隐患,网络是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碎片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假如这个世界突然没有了网络,那么我们就无法用微信来代替电话通信,我们就无法用音乐软件来替代CD或是磁带,我们也无法用电子书来替代普通书籍,更不会有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便捷的消费方式,更不会有智能手机的便捷交流和通讯等……
但是现在从一大早起我们就会被使用的智能手机闹钟锁吵醒,更多时候上厕所、吃饭、乘车、步行等大多数人也都是手机不离手,看着玩着,甚至有些司机在开车时都在使用手机,这样的安全隐患让人无法想象。
在现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我们在单位办公时很多企业也基本是无纸化办公,所有的文件都是由电脑发送、保存、上传……完成的;远在海外的朋友想念对方时可以随时随地得通过网络视频聊天;需要购物或者配送时我们都可以选择便捷的电商来完成为我们节省了时间……网络信息时代的生活也有其不利之处,有些驾驶员在行驶中玩手机出了交通事故不仅伤害了自己更对受害者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有些孩子利用做功课或者睡觉的时间来玩游戏,严重影响了睡眠质量和第二天的听课效率,有些人们还会利用网络对无知者进行行骗,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在过去人们没有电子产品时的生活也是如此,没有网络的干扰,不免了人为的交通事故,办公的依旧认真专注,读书减少外界的影响,那时候的生活没有那么碎片化。
网络是一个虚拟化的世界,一旦跌入深渊就很有可能会无法自拔,从而影响了工作和学习。因此,我们需要方法来统筹安排一下使用的时间选择,这样,就既可以得到网络信息时代带来的应有的快乐,还不会耽误一些重要的任务,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总而言之,网络终究是虚拟的,没必要为了电子产品而浪费了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在不影响做事的前提下好好的享受网络信息时代带来的益处。
【篇二:碎片化的时代信息】
在川流不息的城市中,我们上下班,上下学。在马路上,在地铁里可以看到人们都在浏览手机上的微博和微信,关注世界每个角落的事情。
正如我们所见,人们对于电子产品已运用得越来越广泛熟练,上从老,下到小,每一个人对于这样一个电子化的时代所主宰。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客观的现象,这也是一个时代发所无法阻挡的现象。
电子化的时代是快节奏的,每一分每一秒世界都在改变,从而促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在手机上直接订张机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可以从手机的新闻头条中了解时事新闻;我们也可以足不出户就在“淘宝”上购得我们所需的物品……
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我们得到许多益处,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因为有这些益处,人心难免会变得浮躁。碎片化的时代是科学进步的产物,正如科学是没有善恶,只有真假,核能可以造福人类,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能源。但它也可以摧毁人类,“核爆炸”会使千千万万的人失去生命,失去家园,失去幸福,碎片化的生活亦是如此。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呢?
首先,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认识观,对于碎片化生活,我们应该既不拒绝也不裹胁。常言道“自家主宰长精健,逐外精神徒损伤”。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不是知识”,学会阅读经典,从经典中学会分析事物的利与弊,善与恶。
学会筛选信息,放出眼光。对于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要学会有规则,有底线,知道什么是我们需要得到的?什么是我们不需要的?我们既不可以将信息拒之门外,做一个桃花源中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随波逐流的人,盲目而且毫无目的的人。
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生活,拾得这个碎片化信息中的真金。不论时代如何改变,我们都有精神底子,让我们在时代中不断提升自己,选择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学会生活!
学会选择!
【篇三:“黑与白”的碎片化信息时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已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由此带来的便是碎片化的信息,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各种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注定了这碎片化的必然性。从前几年人人拿着手机刷微博到现在看朋友圈的各种公众号文章,我们已从传统官媒时代,进阶到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变快,信息量也急剧攀升,人们与信息的关系也更为紧密了。
那么为什么人们适应还更亲赖这样的碎片化信息呢?究其原因必是它满足了现代快节奏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社交软件是信息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便捷与及时性不言而喻。无数信息通过朋友圈、微博能快速传播,甚至只要有网络,哪怕你在天涯海角,信息都能去到你想要让它去的地方。
碎片化信息加强了知识普及。专家赵剑敏认为,“媒体把各类知识的精髓、要点挑出来,直接呈现给读者,省去读者自己寻找的时间,不仅读者感到方便,也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在这离散的生活中,我们渴望着了解更多。微博、公众号各种社会新闻解读、心灵鸡汤、养生保健,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大到国家动向,下到汉字奥秘。前段时间诗词等中国传统文化大热,更是频频出现在你眼中。各种你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应有尽有,供你选择。丰富多样的内容让你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随时随地有选择的阅读,是碎片信息的另一大优点。
但由此,我们的时间也就这样碎片化了,一些无用信息或错误信息更造成了不少不便。
时间如白驹过隙,光阴易逝,虽说信息传播速度快,但依然有大把时间在你等待的过程中偷偷溜走。时常这其中有无数次,你的注意力都被分散了,你的思绪被打断,也就造成你本来在做的事也就事倍功半了。试想,如果把这些“海绵里挤出的水”凑到一起,拿来学习,你是不是就成为更好的那个你了呢?如今人们获取信息很多只是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真正记住的有用信息并不多,过目即忘,可以说也是另一种时间的浪费。
真假信息交织,使得本来就辨别能力差的儿童与老人辨别不清,上当受骗,新闻中受骗上当的例子层出不穷。碎片化信息,使得人们了解不全面,再加上人们有情绪,偏向性阅读,以讹传讹的事情时有发生,往往就会把人带向误区,这对社会的危害更是极大。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碎片化信息的存在不会改变,而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提升自我信息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各平台在加强管理的时候更要进行严格筛选,让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中能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我们更应管理好自己,不造谣,不传谣,举报不良信息。在丰富自己的同时,共同创建美好的社会环境。
【篇四:我们与信息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的时代;这是最清晰的时代,这是最模糊的时代;这是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这是人类本性悄然流失的时代:这是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造型技术,数不胜数的奇思妙想早已不仅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之中,他们已然融合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的兴起,人类的旧习惯逐渐淡出生命的舞台,包括以前有些价值观和情感。这一损失不可小觑。
首先,信息时代间接导致了价值观的转移与消失。从前,邻里之间见面变会亲切问好,伙伴们下田嬉闹,或是围着餐桌笑语;而如今,时代迫使人们愈来愈重视物质生活,好似计算机执行枯燥重复的程序任务一般碌碌于世,邻里间、好友间的正常交流被手机通讯所掠夺。试问我们自己,我们之中有多少人在电梯里与邻居打招呼,甚至是一个最容易、最简单的微笑?饭桌上的我们,有多少人在刷微信八卦,碎片化阅读?在阅读上,随着手机应用的普及,信息更零碎化,阅读更碎片化,古时的“吾废寝忘食皆为一字也”的精神已无处可寻;在生活上,古时“管仲鲍叔牙之情”也为点头之交所替换,重情重义被残酷地消磨为轻描淡写的联系。者一流失的严重后果自然不言而喻。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品性与价值观是人的内在”,若人的内在被信息时代所掏空,又怎会立下值得称颂的成就?
其次,信息时代磨灭着人类情感。古人路边小草小花、一草一木皆会“惜之而不忍折之”,现代人手中收着邮件脚下肆意践踏草木的行为比比皆是。这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漠视感。人类对同类的漠视也同时正在加剧。前些日子,一则新闻报道称一项研究数据显示,约86%现代人走过街边路遇乞丐连一眼都不屑于看,专注于手抓的各式电子设备。以上对自然环境、对同类的冷漠着实是可怕不堪的。倘若这一趋势继续延展,恐怕有一天人类终将成为新一代机器,只懂得权衡自我与当下的利弊而忽略了对他人、长远角度利益的思考,这终将带来一场不可挽回的灾难。
上述的流失与灾难也并不是完全无法逆转的,如果现代人能够愈加清晰地意识到精神上的漏洞并几天努力做出切实行动的话,相信所有后果会随着时间再度冲淡。然而这一切的所谓逆转都需要你我带动身边的人们,一起为一个既技术蓬勃、又友善良性的社会做出我们自己的一份贡献。
【篇五:碎片化信息时代的生活】
如今,人们获取资料与信息的手段越来越丰富,通过手机、电脑等高科技设备连接到网络后,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列于眼前,甚至让人觉得有些眼花缭乱了。这些多到有些凌乱破碎的信息,组成了我们处在的这样一个新新世界。
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到最新的热点话题、社交软件里大家转发着的科普、随时更新着的八卦,等等。比起每天翻着厚厚的一沓报纸,这样的生活的确是方便了不少,得到的信息内容,甚至远超过报纸和杂志能够做到的,拿着一个便携的手机,省了不少空间,也省了不少金钱去买昂贵的纸制品。省去了出版编辑及印刷的大量时间,了解信息的速度也加快了不少,何尝不为一件美事?
然而在这样每天用手机刷帖子、看实时消息的状态下,以往争相看书的情景少了许多,甚至有人会觉得,看一份5页的资料都会沉不下心去看。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零碎的信息似乎已经把原本完整的信息取代掉了一大部分。并且,随着时代的脚步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也很少会觉得有时间去慢慢悠悠地看一份长篇的文字,亦或是其他一些形式的作品。而没有了这样的一颗安安稳稳的心,那些再优美再意味深长的语句,就是看了也不会有人耐着性子去慢慢寻味了。
接受了这样的碎片化信息,它也必然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不仅体现在做事的节奏上,也更体现在言语上。没有了这样的时间去慢慢打磨自己,也更加没有了机会去发掘自己。每天被大量的信息冲刷着,散乱无章,大量的精力被用于不停地筛选并收集这些乱糟糟的事物。
有些人会想到怎样用这些时间、这些高科技设备去更好的提升自我。或许是在手机上下载一个阅读器,买上几本心仪的或是想学习的内容,随时可以翻阅,随地可以学习。认定了在无数信息种类中的一种之后,就可以定心参阅。
在碎片化的现代社会中,努力把一份份破碎拼凑为完整,或许才是提升生活品质的方式。
【篇六:论网络时代下的碎片化时间】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生活中一部分,现在接触网络的时间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个时代,只能与时俱进,可是怎样才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下面就听我来讲讲吧。
何为碎片化时间?个人理解意思应该是我们的生活学习越来越忙碌,随着手机或者平板移动端的发展,很多人可以用移动产品,随时随地关注各类信息,网络成为我们生活的大部分,而你能用的那些间断的时间就是碎片化时间。
父母总是说网络是个害人的东西,上网的时间都是浪费的,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偏驳,合理利用的话它会让我在碎片化的时间内学习到不同的知识。以前我总是喜欢“刷”微博,现在又迷上了“刷”微信朋友圈,每天关注到大量的信息,有社会新闻、心灵鸡汤、养生保健……我获得了比以前更多的信息,不仅增加了一些“谈资”,更加促使我去了解那些碎片化信息的真正价值。我总喜欢究根问底,当看到喜欢的新闻我会去了解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当发现一个不明白的事情我会充分利用网络,在上面查询我想知道的答案;当在学习上碰到不会的难题,也会求助于网络。合理利用每天的空余时间,读新闻,关注微信,刷微博,朋友圈,有时也会玩玩游戏,但绝不沉迷,我在成长的同时,总是感觉生活过得很充实,我努力把碎片化的时间串成一部连续剧,做到有始有终。
每个人生不仅仅是生活和学习,在网上阅读就是很好的一味“调味剂”。传统纸质的书本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感觉有点落后了,它既不便于携带,又发行滞后,总感觉和如今快速的时代节奏格格不入。现在只要动动手指,下载个客户端阅读器,坚持每天阅读最新的书籍完全不是难题。人都是在总结中成长进步的,当然在网上阅读除了质的提升、量的积累,还要长期坚持下去。一年后,两年后,问问你自己收获了什么,或许就很明显了,你的碎片化时间用的非常成功。人的一生,粗狂的概括,无非就是生活,看似简单,可是要过的充实平衡却不容易,你的生活不会随着网络的分散而过的孤单无所获,你的学习越得心应手,你的阅读量越大,涉猎的知识面越广,我想这样的人生也算是成功的。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们都知道,海绵的吸水能力很强,在挤海绵里的水时,当你以为没有的时候,再使劲挤,还是会有的,时间就是像海绵里的水,是挤出来的。只要你会挤、会用、会钻,时间一定会有的,也就是说哪怕是那些碎片化的时间,把它们利用起来,也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