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沈园遗梦】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题记
我还是找到了沈园,又一个春天,血色的桃花纷落,东风住时,那载着他和她记忆的墙轰然倒下。
那一世,我只是一只夜色的猫。
人们都说,黑猫是被诅咒的生灵。我很小的时候就被弃在街上恐怕就是这个原因。那天我睁大眼睛看着满月,死亡逼近,是透骨的寒意。马车的声音愈渐清晰,我已无力避闪开去。“是猫!”一个小丫鬟嚷道。陆家少夫人从马车上急急走下,她如水的双眸里映着月光的温柔。她抱起我,轻声耳语:“我们回家。”
快乐的日子最容易逝去。关于那时的记忆只剩下他和她的海誓山盟。不知何时起,无休止的梦魇纠缠着她。太多的深夜,尖叫着惊醒,愧疚地面对夫君的安慰,然后在泪和恐惧中慢慢睡去。
于我,这里有和陆家一样的秋千和夕阳。
己经好久没有看到她幸福的笑。她抱着我闲坐庭中,日日提醒自己的如今:夫君姓赵,公婆待她如待女儿似的,一切很好很好。呆望残阳,却下意识近乎无声地念叨:“务观……”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谁说过?谁说过?
她日渐消瘦,不少大夫瞧过,病总不见好。无论什么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她苦笑着对我说,脸色苍白得怕人。她只怕哪天支撑不下去,对赵家也是不义。固执地等待那段万劫不复的爱,绝望却似潮水汹涌而来。总能在她抱紧我的时候感觉她心中又被撕裂的伤口,彻骨的痛。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夜幕降临之际,谁在吟唱支撑着她的誓言。孤星,幽冷如冰。
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沈园里正是好春天气。出去散散心吗?她微笑应允。好久不曾看到她如花的笑靥,我心存感激,感激这般迷人的天气。花开艳丽,映得她的脸稍复血色。看得出众人的欢愉,毕竟长久以来为她的担心今天有所减轻。
怎么突然怔怔不语?我沿她的视线望去,听着她近乎无声地念着他的名:“务观……”。他显然也发现了他那早被休弃的妻,隔得太远,我看不清他的眼睛。他是不是也在柔声低语?思念是不是也折磨得他喘不过气?
“琬儿?”她的夫君轻声唤道。她回过神来,对他微笑,遣仆人致送酒肴。无懈可击的礼教,她无法逾越。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她只带着我重游沈园时看到题在沈园壁上他的句子,那个没有勇气捍卫爱情的男子。
还记得那夜月明如水,他挣扎着从梦魇中醒来,默念着与她白头偕老的誓言,泪流满面。
我还是找到了沈园,在她逝去后的又一个春天。
后记:
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陆老先生暮年的梦呓,是不是也叫“不负”?不负她用生命悼念的海誓山盟。
东风住了。
【篇二:红楼遗梦】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诚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游走在苍凉的浮世,梦阮用其一生沧桑,造就一座红楼,将人世的寓合悲欢尽诉,如同一个凄凉的神话,只留下我们心中深深的眷恋。点点忧伤,都从那虚无漂渺的太虚幻境忆起。
前生前世,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化甘露灌溉,遂得脱却草胎术质,换成人形,她许愿:他(侍者)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不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绛仙子带着她郁结的缠绵之意落入凡间,出生在名门望族,书香世家,她便是姑苏林黛玉。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合情目。”这样一位娇柔干净的女孩,出落得纤尘不染。超凡脱俗。用她的泪水烛照出她生命的光辉,以她最美的姿态,呈现于世人眼中,演绎出这段永不消逝的千古绝唱。
“龙吟细细,凤尾森森。”“花魂点点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在“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的大观园里,这位多情少女的落寞胸怀,虽隔百年明光,仍能透过那脆弱的宣纸传达出来。她爱得失落,美得失落,以花拟人,从残红的命运中看见了自己的影子,面对香飘万点,落红成阵的局面,她只能轻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得断有谁怜;”竹影摇曳的潇湘幽馆,对她而言,也不过是“清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凄冷;在鸟魂悲歌,花魂难留之际,她于情问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原以为,她与宝玉的这场旷世奇缘,这段俗世烟火的铺排,横生枝节。凹晶馆里“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竟成了她生命的预兆。宝玉新婚之夜,她终是含恨而去,做回了潇湘妃子。只是不知在她归回仙境的那一刻,可否有对下凡历劫的怨悔。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黛玉悄然离去,只希望她能够带着今生留下的遗憾,寻找到那一方属于她的香丘,寻觅到属于她的真正的幸福。
【篇三:红楼遗梦】
从中学读《红楼梦》后就没放下,过些年份又翻出来再读,终究人物、情感线路繁芜,每次总糊涂飘过,但有一疑问从未更改:后四十回曹老是有手稿的,因历史缘由幸存甚少,是高鄂与程伟元收集残稿补续而成,很想知道有多少是曹老本意?
曹雪芹祖上是大清皇族的包衣奴才,风光极胜!在康熙一朝,从其祖父曹玺开始,祖孙四人相继出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成为江南显赫一时的望族,雍正即位后特排斥曹家,又因所管银两亏空三十万两无法补足,在曹雪芹十三岁时被抄了家。
一本《红楼梦》或叫《石头记》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每个人都在演绎着不同阶级的人生!我个人觉得这该是其个人的自传,但因当时不如现如今文化的开放,任何人都可写属于自己的生活,可以记录个人生活的点滴!那时是要为国家社稷做出贡献的人才会有书吏在其死后记录生平事迹!他!一个破落子弟,一不能为官,二不懂商贾,整日过着“举炊无米酒常赊”的日子!只能靠回忆曾经的奢靡生活恍惚度日!元妃薨逝贾家没了靠山,大观园被抄,这何其不是他的人生经历?后因小儿夭折,悲贫交集含恨而死!可看本上却说皇恩大赦,贾赦贾政官复原职,宝玉贾兰高中!他真有复走官僚之路的想法吗?
仙草归真,为何“通灵”不复位?宝玉与宝钗洞房花烛夜正是黛玉香销玉殒时,这是何其的不完美!黛玉本是女娲补天所剩顽石下一株因受石头庇护历经千年而成的仙草!后与顽石相恋犯天条而下凡受戒律,黛玉死了为何宝玉娶妻还有遗腹子?或许是我太过于追求爱情的完美而失去认知作者的本性!作者的人生经历大起大落,具有强烈的反叛思想!对封建正统的道德思想持决绝的批判态度,他渴望拥有不分贵贱的情感,自由的相知相恋!就如整个大观院里只有黛玉从不劝他读书考取功名,因此视她为今生唯一的恋人!可现实生活又是晦暗、沉滞、没有前途的,宝玉黛玉是他想要的理想生活,而现实却是娶一个不爱的女人寥寂此生!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看《红楼》的草根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有书可证,后四十回全出于高鄂之手。有人骂他是篡改《红楼梦》的罪人,是虎头蛇尾!其实一部红学养活了多少人!有的研究黛玉得肺结核而出名,有的研究晴纹撕扇、袭人的月奉而得出她俩是宝玉的通房大丫头而成为某某文评大家!可那些都不过是哗众取宠。《红楼梦》注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著,每次阅读都有看点!高鄂的后四十回也是神来之笔,达到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使整部巨著完美无缺!也因有所争议,《红楼梦》研究位于四大名著之首,真不知是字符成就了人名流芳,还是作者的争议使此书存于百世!祝愿两位作者亡灵安好,别介意世俗的胡言乱语。因为天下有两种人不需解释:一是懂您的人,他不需您解释就懂您;二是不懂您的人,就算您解释了他也不懂您。
【篇四:游沈园】
秋雨绵绵,步履轻轻,走在长长的雨巷中,不知不觉便到了沈园。
跨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假山,这座假山其实是块太湖石,太湖石看上去很怪异。高高瘦瘦的,上面满是大大小小的空洞,‘长’得奇丑,上面还有:“诗境”二字,‘瘦、丑、空、透’就是它的特点。
沈园里到处都是亭台楼阁。穿过‘风铃长廊’来到了六朝井亭。这是一座木制结构的亭子,亭中央有一口一米多深的水井,水井四壁光滑,抬头一看,亭子顶部中央竟是掏空的。听讲解员阿姨说当时是用木桶打水的。把木桶放进水里,木桶会漂起来,无法取水,人们就用竹竿把水桶摁下去才可以取到水,但如果竹竿太长,会碰到亭子顶部,所以就把亭子顶部掏空,这样就解决了这个麻烦。并且雨天的时候,这口井还可以积雨水,古人认为雨水是无根之水,纯净至极,真是一举两得。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
跨过宋葫芦湖,绕过几道弯就来到了钗头凤碑,这不禁让人想起著名诗人陆游和他的表妹唐婉的凄美爱情故事。当年,陆游和唐婉结婚后,非常恩爱,经常一起赋诗作词。这引起了陆游母亲的极大不满,认为唐婉影响了陆游的仕途。便强迫他俩离婚。几年后,陆游重游沈园写下了有名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随后唐婉也写下千古传诵的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此后,唐婉就郁郁寡欢,不久就辞世了,留下陆游六十几年的伤怀追忆。
走出沈园,雨还在下,我在心里默默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像陆游和唐婉这样的爱情悲剧不再发生。
【篇五:红楼遗梦】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题记
一、
白衣、素裙、夕阳、残红。
花谢花飞,红消香断。夕阳下,孤影独徘徊。“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满天落花凌空飞扬,拂过她单薄的衣裙,在空中划过一道道残缺而又凄美的弧线。夕阳敛尽了余晖,只有黄昏还在悄然游弋。河面上,那闪烁的金光是一群苦闷的鱼么?抑或是一段抽象的哀愁?
满园春色,似无限璀璨。然而,都道是海棠依旧,谁知,却是绿肥红瘦。纵然昨夜风疏雨骤,又怎比那三百六十日的风刀霜剑?“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曾几何时。她拥有惊世骇俗的花容月貌,将来亦无处寻觅,不由让人心碎肠断。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二、
寂夜、竹林、寒风、丝绢。
青灯照壁,冷雨敲窗。红罗帐内,馀意倍缠绵。“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宝玉蒙冤挨打,却总念他此时必定伤心落泪,特赠绢帕以示安慰。然而,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木石之盟,也该你我有之,何必又来一宝钗?纵然你我相知,奈我薄命何!
潇湘竹在深深庭院里固执地结满忧郁的相思梦,所有的惆怅,都被岁月的车轮碾得支离破碎。“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岁月在墙上剥落,红颜憔悴。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三、
有人说,大观园里的女子们,有灵的成分,也有肉的成分,而以灵的成分为主,主角林黛玉则是纯然“灵”的。的确,林黛玉是“灵”性的,所以她才会与同样“通灵”的贾宝玉在心灵上有着如此惊人的契合。然而,在那样一个奢华靡艳的浑浊社会里,这两块“灵玉”终究无法被世俗所容,他们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注定只是一个荡气回肠的悲剧。但无论如何,当拂去厚重的灰尘,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深深地体会到宝黛二人晶莹通透的如水情怀,抑或说,是他们如石破天惊般追求爱情乃至心灵自由的不屈灵魂,从古至今一直绽放着不朽的光彩。
而在几百年前,曹雪芹就已看透了这一切世俗与纷扰,所以,他才能如此真实地谱写出这一曲绵长而悲恸的哀歌。或许,贾宝玉的确是曹雪芹少年时代的一个幻影,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他经历蒹葭露冷的沧桑之后那一瞬间的顿悟,和他辗转红尘之间那一声犀利而又细腻柔情的叹息。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