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小学作文 四年级作文 清明祭奠先烈
清明祭奠先烈
发布时间: 2025-07-21 18:14
阅读:

【篇一:清明祭奠先烈】

今天,我们就要去烈士陵园扫墓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学校出发,经过泰山公园来到了烈士陵园。

我们进入烈士陵园,站在高耸入云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下面。看到了塔上陈毅元帅亲自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祭奠仪式开始,先由两个同学给烈士们献上花篮。整个会场庄严极了。接着大家随着音乐默哀一分钟。然后两个同学为大家朗诵了悼词。最后,大家参观了纪念馆。

在去纪念馆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烈士墓碑。站在一个烈士的遗像前,我思绪万千。烈士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安静的学习环境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进入革命烈士纪念馆,里面有许多烈士的遗物,突出展示了陈毅、杨根思、等先烈的光辉形象。每个展厅都讲述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有:黄桥决战胜利、中国人民海军在白马庙成立……。革命烈士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舍生忘死,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篇章,他们在我心中永垂不朽!

参观完烈士陵园,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我们要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将来把祖国将设得更美好!

【篇二:祭奠英烈】

风,带着黎明的问候,我们满怀对革命先烈的尊敬来到了烈士陵园。

在这个宁静而又庄严的地方。我看见了毕节烈士陵园中最高指挥员之一夏曦的墓,我们为了表达敬意,朝着墓碑鞠了三鞠躬,想着:当年,夏曦同志被派来解放贵州,解放完贵州,撤离毕节时,在渡过七星河的时候不幸溺水牺牲,真是无畏的,可歌可泣的勇士啊!我们继续向英雄纪念碑前进。我们踏上一级级平缓的阶梯,来到英雄纪念碑前,我们不禁大声朗读着宣誓词,整齐地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唱完歌曲,我们就分班去看其他烈士的墓。在许许多多毫不起眼的墓中,我看见了一个个无名烈士的墓。他们的名字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英勇事迹也没有人知道,只知道是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士,就安葬在烈士陵园中。这些烈士也没有家人来探望,就为了我们所苦苦追求的和平而长眠于此。此时,我轻轻地俯下身子,献上了一枝洁白的菊花,来安抚这些烈士的在天之灵。我们继续向着山脚下走去,最终找到一个足够宽敞的地方,组织起了各种节目,一边吃着可口的零食,一边看着节目,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幸福的生活也是靠革命烈士的热血所换来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确,在烈士陵园的大多数烈士,是不同的地区战士长征过来的,他们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甘愿拿着刺刀去敌人的阵地上去肉搏,真是可敬啊!你们是我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篇三:清明祭先烈】

四月一日,离清明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来到郁达夫故居前,参加“清明?祭先烈”的活动。

随着杜老师温柔的嗓音,我们迈入了一代文豪郁达夫曾经居住过的小院。院里,草木葱茏,尤其是那柚子和枇杷,静立一角,无声地见证着岁月的流逝。也许,它们曾伴着郁达夫从孩提到少年,从孤独到蜚声文坛。正厅,郁先生的画像悬于正中,我仿佛看到他在中华民族风雨飘摇之际,一心投入抗日之中,用自己手中之笔化为武器,唤醒了无数沉睡的灵魂。左侧镜框里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诗,是鲁迅先生赠与郁达夫的,也成为了郁达夫短暂人生的最中肯评价。

沿江而行,来到位于鹳山的双烈亭,这是为纪念郁达夫和他的大哥郁曼陀而建造的。1839年11月23日,一声枪响,郁曼陀倒在了血泊中,倒在了汪伪特务枪口之下。几经辗转,他的血衣终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富阳,我想,这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我们最好的激励:不忘国耻,为国家强盛而学习。血衣冢旁,白色的小花迎风摇曳,似乎在为英雄的逝去而缅怀。两侧的大树不时发出沙沙之声,好像在为英雄的逝去而悲鸣。肃穆之中,我们在双烈亭内静默、哀思、献花,亲手折的纸花寄托了我们对英雄的无限怀念和敬佩:他们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

站在春江第一楼上,富春江的美景尽收眼底,曾经有那么一个人,他也曾站在这儿凭栏远望,写下了一首诗: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月花似锦,来往春江有钓船。他就是郁达夫,生于斯,长于斯,他是我们富春大地的好儿郎,更是我们富阳人的骄傲。

【篇四:体验别样的清明节】

再过两天,就是清明了,我远在异乡的伯父回来了。因为工作繁忙,他已经有几年没有回来过,今年是爷爷去世十周年,他特地告了假回乡来给爷爷扫墓。正赶上学校放假,我便陪同伯父一起去爷爷的墓地。

伯父是个大学教授,他高高瘦瘦的,戴着眼镜,温文尔雅,很有学识的样子。我提着东西跟在伯父身边,听他讲述他小时候和爷爷之间的故事。他深情的讲述把我又带回到爷爷身边。到了爷爷的坟前,他把准备好的鲜花放在爷爷坟前。伯父在坟前几度落泪,我们大家也都沉浸在悲伤中。

回家的路上,我们慢慢从悲伤的氛围中解脱出来。伯父给我讲了很多关于清明的知识。他说:“清明是我国节日体系中,唯一把节日和节气相结合的日子,如果追本溯源,就会发现,清明其实既是个悲伤的日子,又是个欢乐的日子。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进入耕种时节。在宋代,清明把比它早几天的寒食节里的祭奠内容收纳进来,人们开始祭奠先祖。同时,清明还把农历三月的春嬉等习俗收纳进来,发展了郊游踏青、户外体育娱乐等活动,成为一个综合性节日。”

“大伯,后天才是清明,我们天前两天上坟唉,为什么不在清明这一天呢?”我忽然想起这个问题,问道。

“祭奠先人是清明节的主题之一,扫墓则是人们缅怀先人的重要形式。不过,清明节扫墓本来就不该在清明当天进行。扫墓的时间,最好是在节前10天或节后10天农历的单日进行。中国文化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单日扫墓寄托了亲人的吉祥祝愿。而清明当天,则是僧人扫墓的时间,僧人在这一天表达自己不能为祖先传宗接代的歉意。”还有这一说,我可是闻所未闻。

“很多人在清明节扫墓时习惯烧纸,其实这种做法既不安全也不文明,而且,也并非传统的祭奠形式。”伯父接着说:“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最原始的祭扫办法是‘挂压洒’。就如话剧《茶馆》最后一幕那样,把纸钱向空中扬去,或者在先人墓前用砖头压住一张纸钱,表示后继有人。现在较好的办法是买一束鲜花祭奠先人,祭拜过后将花瓣撒在墓前。”

伯父滔滔不绝的讲述,让我受益匪浅。我不知道一个节日还有这么精深的知识,以前只知道清明节扫墓,我们可以放假罢了。今天我体验了一个不一样的清明节,我不禁对祖国的文化产生了崇敬之情,。祖国还有那么多高深的传统文化,我们真应该继承和发扬呀!

【篇五:清明环保不可忽视】

现在我们身边的环境越来越差,所以我们需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处处环保、处处节能、处处低碳。当然,传统节日——清明也要过个环保清明。

以前祭奠有烧纸、焚香的习俗,但这些习俗对环境的污染过大,有时也容易引起森林火灾,而环境污染、森林火灾又正是两项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巨大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清明环保刻不容缓,也不可忽视。然而,在现今社会、媒体、大众的强烈呼吁、要求下,清明节祭奠方式发生转变,绿色环保祭奠成为新风尚。

位于“三江源”地区的青海省清明节扫墓中,采取鲜花祭祀等文明祭扫方式的市民群众越来越多。西宁市的一些鲜花销售点的白菊、黄菊等清明祭祀花卉扎成的花束被摆在显眼位置,许多市民前来预订购买。

以前清明节来临时,西宁市民常在城区路口、绿地焚烧冥币、香烛,不仅污染环境,还可能引起火灾。现在鲜花祭奠成为一种祭奠主流。这种方式既环保,又文明。可以看出清明节的文明环保程度有相当大的提高。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韵山掀起了一场缅怀英烈、文明祭奠的行动热潮。

一段感言、一段视频、一束鲜花,韵山市中小学生和许多网友都踊跃参加网上祭先烈活动,用这种文明环保的方式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韵山各学校的师生通过互联网对先烈敬献鲜花,发表感言心声,表达对先烈的感念和敬仰。

看到了吧,现在很多地区的人们都发出号召:倡导文明祭祀,树立文明新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争做文明祭祀的先行者,环保祭祀的践行者!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地球去些烦恼,为社会增写光明!

【篇六:在我眼中清明最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题记

我至今仍记得那年清明发生的事。

天气不很晴朗,我们一家子一起去祭奠逝去的亲人。到了墓地,突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一行人默默无语地走在墓地中。似乎阴雨绵绵的天气更能衬托出大家忧伤的心情,尽管那时年幼的我并不懂得什么,但却被大家渲染的悲伤气氛感染了,不自觉也有些难过。

那是我第一次扫墓。

大家默默屹立在碑前,瞻仰着他们的遗像,妈妈把一捧菊花放在碑前,姑姑和表姐轻轻地扫着墓前的落叶。我站在后面,突然觉得这情景很好笑,不由得“噗嗤”一声乐了出来。

全家的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似嗔怪,又像无奈。父亲向我挥挥手,示意我过去。我不明所以地跑过去,父亲语重心长:“三儿啊,我们是在扫墓,是在祭奠亲人,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你为什么要笑呢?”我如实回答,察觉到自己似乎错了,我声音细若蚊吟,虽然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父亲听了我的回答,又好气又好笑,却表情严肃地对着我说:“三儿,大家都那么难过,都在怀念逝去的亲人,你怎么能这么不懂事呢?大家因为你现在还是小孩子才没有怪你,可是你难道不想念爷爷吗?”

我的身体一瞬间变得僵直,是的,爷爷,最疼爱我的爷爷,去年他已经走了。还记得那天我居然没有流泪,从那以后我才明白原来真正难过的时候,眼泪是不存在的。胸中仿佛有灰色的火焰,将一切焚烧殆尽。

风中是无法读懂的细碎声音,我怔怔地站在那儿,明白了什么。父亲拍了拍我的头,转身走了。我懂了,清明中最美的那一刻便是真正对失去的亲人怀念,第一次的扫墓让我懂得了清明的真正意义。我走回墓前,接过表姐手中的扫把,我轻轻地扫着爷爷的墓。

在我眼中,清明永远是最美。而每一次扫墓的记忆,我都会深深铭刻在心中。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