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理想亦是责任,是执着亦是超脱。与世推移的隐士、桀骜不羁的狂士终随风而逝,呼风唤雨的权臣、煊赫一时的霸主终化为埃土,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仁人志士,秉持着与世格格不入的“偏执”与韧劲,迈着坚定的步伐,从历史中走来,为万世树立高标,为民族夯实磅礴深沉的精神根基。
“知其不可而为之”中蕴含着责任与执着。面对礼崩乐坏、生民涂炭的乱世,孔子不愿也不敢坐视不管。他心系苍生,以天下为己任,秉持着恢复礼乐的执着信念,向时代挑战,逆势而为。因此,当以下犯上的暴行一再发生,他站出为公义发声;当隐士与狂士一再投以轻蔑鄙视,他执着以行;哪怕陈蔡绝粮,朝不虑夕之时,依然“弦歌不衰”。“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孔子不愿舍弃对天下的责任,他不在乎可不可为,而在乎该不该为,这就注定了他对黑暗世道必须有所作为,无论最终有无收获。
“知其不可而为之”也是一种超脱。敢于向现实挑战,向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挑战,其本身便是将自己从时代的浪潮中解脱出来,赋予自己主动创造意义的机会。孔子是孤独悲壮的,他以一己之力对抗黑暗现实,试图在长夜中点燃一线火光;然而他的精神不能不说是超脱的。无论是权臣还是隐士,他们或推波助澜或无动于衷,都只是被时代所裹挟消极前进,所谓“与世推移”。而孔子没有囿于这一社会氛围,溯流而上,重拾起被世人弃若敝屣的礼乐。以此独立于时代之精神,他为世人之不为,在为不可为之事中,他得以开创儒家学说与精神,超然于凡人而德泽后世。
所谓“不可为”并非绝然的毫无希望,“知其不可而为之”并非无谓的钻牛角尖,而是知难而进的勇士精神。绝对的公平正义在现实中固然无法实现,但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仍献身于此,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让正义之光更多地照进现实,驱逐黑暗,使人们得以看见微茫的希望。布拉格之春遭华约残暴镇压后,捷克民众在日益强化的专制铁幕下,发起《七七宪章》运动,试图唤醒被摧残的公民意识。运动虽然一再被镇压迫害,却使阴沉的社会开始觉醒,最终撼动专制政权。他们以蚍蜉之力行不可为之事,而使不可为化为可为。“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行“不可为”之事,本不在于其目的,而在于其过程,恪守吾念,不负我心。或许,峰回路转,从至暗处仍能涌出新的希望。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就都要闷死了”,昏睡入死,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固然感受不到悲哀;觉醒而受苦,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终不免于死,但却是积极地赴死。或许,这便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义,在逆境的压制下,把握人生的主动权,积极有为,秉持于己于社会的责任,使生命得以壮阔地挥洒。
有人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诚然我们个人面对时代巨轮往往无能为力,然而我们不应对既成的现实消极默认,而应积极作为,秉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有所执着,有所超脱。
【篇二:不可失却的民俗】
记得为了建造三峡,三峡库区的人民曾进行了浩荡的搬迁,离开世代居住的那片土地,毅然踏上离开的路。同时也记得,在搬迁的时候,一个三峡的居民问过:四条腿的兽保护住了,两条腿的人呢?因为,三峡,毕竟是他们的故乡,那里有他们祖祖辈辈的记忆,有他们过惯了的生活,有他们世代流传的民俗啊。
史说,秦王曾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而安陵君主在一大一小的利益面前,却回答说: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我想,安陵君主选择守护故土的原因,也是因为那是他绝不能放弃的故乡,那里有绝不能丢失的民俗吧。
民俗,一个多么熟悉的词汇。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各种各样的习俗,早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春节除旧迎新,迎接春天的希望;我们在清明祭祖扫墓,缅怀逝去的生命;我们在端午赛龙舟吃粽子,祭奠为国而死的屈原;我们在中秋吃着月饼望月,同家人团圆……这些民俗风情,扎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的生命中,变成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的一种的习惯。
民俗,是几千年文明传承的精髓,是我们所不能失去的。尊重民俗,意味着尊重历史,尊重我们的文化;传承民俗,意味着传承文明,传承中华的辉煌。
记得某天看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时击缶表演的回放,深沉而富有节奏感的缶声声声入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呐喊悠悠传来,缶面的LED灯组成巨大的汉字,在黑暗中熠熠生辉。蓦然感到一种震撼,那是一种源于文化魅力的震撼,源自古老的习俗的震撼。
所谓民俗,既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无价的文化遗产,一种我们所不能失去的宝藏。忽然想起崇洋媚外这个词,其实无论怎么去崇洋,归根究底骨子里的习俗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已被我们的生命所接受、习惯,与之融合。民俗,是一方百姓个性的体现,而正是因为它具有了独特的个性,也具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民俗,却是一种辉煌灿烂而又深入人心的奇妙的东西。
【篇三:人各有志不可求同】
理想是使人奋斗的目标;理想是使人成功的基石;理想是人生的寄托,有作为的人都拥有高远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理想是石,敲出希望之火。孔子生活在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断的春秋末年。主张“仁政”,希望自己的政治主张能够被君主采纳,因此他周游列国,四处宣讲自己的治国理想,可惜无人赏识。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和学说。最终他开馆授徒,把自己的学问传授给弟子。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孔子都没有放弃对自己理想的追求。然而,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他的理想得以实现。
理想是火,点亮希望之灯。屈原在流放后还不忘关心自己的故国和楚国的百姓,深陷困境仍想着国富民强的理想。屈原甚至肯为自己的理想而死,敢这样做的人微乎其微。屈原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一种坚守理想不与世俗妥协的精神,而最终他也在亡国后殉国。成全了他的理想。
理想是灯,照亮人生之路。苏轼从小就是这样:“君至尧舜,此事何难”,甚至还要读遍天下的书,他想以天下为己任,要“跌宕振制而卓然有所立”。他一次一次的耿直谏言,就是在实践自己的理想,以天下为己任。“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明写偶遇风雨,暗写人生沉浮,苏轼是表达了他的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又如王充是东汉的大思想家,但他少时家境贫困。当孩子们都去捉鸟、捕蝉和爬树时,王充却在努力学习认字、写字,学习儒家经典《论语》、《尚书》。同时,他又不断修习品德。后来有幸去京师,拜班彪为师,做了官也仍旧守本分,丢了官也不怅恨不已,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写出了名垂千古的《论衡》。
人各有志,不同理想造就不同的成功。我们都该有自己的志向,不能人云亦云。一个人出身贫贱或者富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凌云之志。
理想是路,终会引导我们走向灿烂的辉煌。
【篇四:不可删去的仪式】
仪式是死的,感情却是活的。
——题记
打开记忆的盒子,开封便成了死的仪式,动作还是一贯的做法,但盒子里的东西却是有情有义的。看着这活生生的照片,仿佛那是不可删除的仪式,而这仪式就像在昨天发生的……
两年前的那天,煦日温和,随着在初中最后一次考试结束铃声的响起,我们轻松地缷下战斗武器。我们正准备着下一个有意义的节目——离别前的聚会。
聚会的仪式,每个班都开始上演着,而我却迟迟也不敢踏进那依旧开着的门的西阶梯室。
“班长呢?”熟悉的喊声把我的魂唤了回来。只见前方有一个高高瘦瘦的“四眼旺仔”跳了出来。我下意识地回答着:“班主任,我在这儿,他们都到齐了?”他一边点头,一边推着我进去了。
透过玻璃窗,一张张熟悉的脸孔都挂着微笑,他们都张大着嘴巴。我看着满脸灿烂笑容的同学们,心情激动;他们与我一同走过初三拼博的时光,多少次考试失败的泪水,他们与我相互擦拭;多少次复习拼搏的汗水,他们与我一起流淌着,是的,就是他们,我亲爱的“战友”。我应该同他们一起欢呼雀跃!
毕业聚会上的仪式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同台唱歌了。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音律响起,我们便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们抱起班主任,一起大声地唱着,把每一个字都贯注了我们回报老师对我们的那一种爱。
我拿起了话筒,拉着班主任走上台,看着台下拭泪低泣的同学们,我含着泪说:“今天是最后一次在初中举行属于我们的聚会了,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陪我们走过来的老师,特别是我们的‘数学爸爸’和‘语文妈妈’”此刻,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同学们有序地走过去与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握手,再次对他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想,这应该也是一种仪式吧!这仪式,多么让人回味!
我静静地走到后面,一个人看着他们。我以为,这毕业聚会必将是我们人生中不可删除的仪式!我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似火,永不熄灭!摸着一张张旧照片,我明白,仪式是死的,但感情却是活的,它将时时在我的心里荡漾!
我感谢那不可删去的聚会仪式!因为当中蕴含着一份真挚的感情!
【篇五:感恩之心不可无】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恩,感恩许许多多人……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难过时,你可以随时回到父母的怀抱,享受真挚的爱。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就够了。无非,父母仅要一点小小的回报——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与父母。据统计中国占百分之九十八的父母的选择无非就是这样。现在的我们还没有长大进入社会,报答父母的最好方式无非是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老师,给了我前进的动力;老师,给了我飞翔的翅膀;老师,给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老师,给我放眼世界的慧眼……老师就像一支红烛,一点一点地融化我们心灵的冰川,走进我们心灵的空间,让我们远离寂寞。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但渐渐染白了他们的头发。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在这里他们永不言败。他们桃李满门,你我也是其中的一棵。感恩老师,用优异的成绩,用可骄的成功,用你一点一滴的进步来告诉老师:“老师,我能行!”
恩情,我永远报答不完,但有这个心就好了。无论你做了多少事,倘若没有感恩之心,那一切的一切都将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