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只因有你我更加完美】
花儿的俏艳芬芳,因为有阳光的照耀;草儿的青翠绿菌,因为有大地的孕育;鸟儿自由的飞翔,因为有天空的无边无际;而我更加完美,只因有你无私的爱。因为你的爱我的世界变的色彩斑斓。
是你给了我跳动,给了我活跃,让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了人世间。在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也是你一生中最疼痛的一刻,但是在你的脸上挂着最幸福的微笑,你永远记住了那一天,是你值得回忆的片段。而我没有给你回报,只在哭声中似乎让你听到叫你“娘”的声音,你心慰的笑了。
我的一举一动你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为我很无知,总爱放声大哭,你总会紧张焦急但是你很耐心的哄我笑,让我开心,拿着叮当鼓来哄我,还不时哼起催眠歌曲。当然在我最安静的时候也就数睡觉的时候了。乎乎睡的正香时,你才能静坐下来在我旁边休息,为我遮蚊给我扇凉,好让我睡的舒适,我最爱熟睡在你的怀里,那是一种对温暖和爱的享受。每天都如此,你每天都很累,但再苦再累你从不抱怨,只要看到我傻傻的微笑你就会放松的向我微笑,一切不愉快和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因为有你我才能够快快乐乐的成长,因为有你我才无忧无虑,健健康康的长大。
渐渐的我长大,而你却变的严肃了。当我和小朋友玩耍时,有时候会发生争吵。而你却总会先教训我,即使我是对你也要我向小朋友道歉和她们友好相处。当我不小心摔倒时碰伤了自己,我会哭可是你从不去扶起我,要我自己勇敢地站起来。当我写错了字时,你更严厉总拿一把小尺子打我的手,因为我的粗心,贪玩总会挨板子。我总觉得妈妈变了,我很讨厌她,可是我错了。
而今,我离开了家来到城里上学。隔很长时间才回一次家,每次回家妈妈都早已为我准备好了丰盛的美食。总会拉着我的手,摸着我的头看着我,看我瘦了没,每一次手的接触都能让我触到妈妈那粗糙的手上坚硬的老茧。再看看妈妈的脸上双多了几条皱纹,黑发也稀疏的在变白,我发现妈妈老了我长大了,原来调皮、粗心、贪玩的我变的听话,细心、踏实了。这时我才明白妈妈的爱是严厉的。因为有她的严爱让我学会了独立,自强、让我完美。
妈妈的爱温暖、严厉、深沉而广阔。妈妈只因有你我的天地变的冷冰冰,只因有你我的世界变的更加精彩。
【篇二:不完美的完美】
最后我欣喜所有的人都走了,我乐意这样的空白,把自己放在已为稀薄的黑暗世界,默默的付出,哪怕,一丁点的湿润。然后我开始努力的相信那些荒凉的的没有永远的永远和不完美的完美。
将海浪研洗过的贝壳贴着耳朵,倾听亿万年前深藏海底的呼唤和潮湿的声音,信仰穿过光年的尽头,被岁月凝结成珍珠,却依旧如亘古未变的阳光,流泻出熠熠光华。
风吹,雨打,雾绕,冰冻或是搁浅,风化,甚至是轮回也只是让时间在年轮上重重的打下印记。
阳光依旧执着的照耀,是寻觅也是期望,那些不断重生的足迹和画面一次次被风撕裂,又义无反顾的聚合,继续前行,在路的尽头,有一个地方,也许只是一个角落,开满了鲜花,遍插金色羽毛。在时间的尽头,也终会有一段时光,哪怕只是一秒钟的光明,去值得用一生的光阴去体味,缅怀。
真善美的世界在前方,也在远方,我只是闭上眼执着的穿行,任岁月的风在胸膛呼啸而过。我一直在路上。
一年又一年的时光抬高了头顶仓皇的天,一年又一年的水冲刷了脚底浑浊的地,我开始埋葬一件华美,看似触手可及而又遥不可及的事。
距离是透明的,所以我不知道还要多远才能到达,在汹涌的人海里停驻,观望,可我终究带不走所有的一切,转过身默默的打点行装,看着眼前大片大片的荒芜,在我的心里踏出一抹空旷无边的疼痛。
狼狈的我,还是在岁月的风中定格,凋零出满地的残伤。成长的过去阳光在下显露出一种脉络清晰的疼痛。
那些过去,比永远更永远,所以我活在过去。
那些未来,可以比荒凉更荒凉,也可以美好到无以复加。
流浪的阳光毋庸置疑是美丽的,可是有谁知道阳光落地时是有声音的,心碎的声音。所以我在相信一种近乎残忍的完美,不完美的完美。
【篇三:欣赏不完美的我】
上帝创造灵魂的时候,总是不公平的。有的人好像完美无缺,有的人却漏洞百出,孰不知世界上是没有完美的人的,例如我。
我长相普通,脸蛋不像古代美女西施一样抚媚迷人,连头发也是不长不短,没有什么所谓的气质,就是比较容易淹没在人海中普通的样子。
论成绩吧,也不好不差,考得好时,年级两百多,不好时能跌到四百名。每次考差了,想逼自己一把都没能做到,意志还是不够坚定吧。
论性格吧,也是喜怒无常,因为小事就闹脾气,哭鼻子,三类的事数不胜数。甚至有时鞋带系不上都气得想掉眼泪,感觉世界都在欺负我,当然了,我还有一副接近优秀的皮囊。我没有长发女孩的温柔细腻,我有的是他们没有的坚韧和不拔。我有的是西施眼中没有的神采和坚定,因为我知道美貌是不能永久的,但知识可以呀。
自小的兴趣就是画画和书法吧,由于学业繁忙,不得不搁置一下,每周六早上冒着寒风上课,即使风将头发吹乱,那也是整个周末最充实最快乐的。小学喜欢写字,即使要无聊枯燥的写两个小时的字也不喊累。参加市级比赛,荣获二等奖的我就是散发熠熠光辉的我。即使退步也不气馁,不放弃,挑灯苦读,又进步200名,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仿佛在对我证明你是完美的。但生活向我证明并不是。
小气,懦弱,胆小,自卑,一连串的标签都定义在我身上,我既不是家里被宠坏的小奶猫,也不是路边有口吃就凑上去的流浪猫,我是垃圾箱里翻东西的小馋猫,容易炸毛,也容易满足,渴望依赖。
好学、上进、优秀以及“完美”这些标签也定义在我身上,那么你愿意来欣赏多变又不完美的我吗?
【篇四:我不是完美的少年】
空旷的教室陷入短暂的沉寂,我屏息敛声,握着竖笛的手不自觉微微颤抖,“可以听出你认真练习过这首曲子,但你的手指和气息都有些问题,也许你并不适合这项乐器。”评委老师轻轻的语言好像一块千斤大石头,重重压在我的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来。
回到教室,我把头埋进臂弯,脑海中浮现出半个月来每天放学训练的场景,同学们鼓励的目光和班主任柔声的话语,如同一根针刺扎进我的心里,我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了。天阴了下来,狂风咆哮着拍打窗户,一如我此刻烦躁的心情。
“当”清脆的声音在走廊上响起,我伸头朝走廊望去,冰冷的地面上碎玻璃中央躺着一株风信子,风信子是去年春节前活动时卖的,皱巴巴的一小颗。别的花在活动后都被分着带回家,只有它被遗弃在走廊的角落,“这么丑的花还断了那么多条根,应该活不下来了吧。”同桌的话在我耳边回响。可眼前的风信子,已然抽出了紫红的花苞,坚挺的倒在地上,我心中一颤,不自觉地将她捡起来,风信子的根部早就不是当初那般稀疏,现在犹如白蛇缠绕,又壮又粗。我从角落找出一个瓶子,细心的把风信子插进去,白色的根在水中舒展开,风信子挺立在那儿,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舞蹈演员正在准备他的表演。
心底的某一处突然敞亮起来,仿佛有一道光暖暖地照过来,“你在干什么?等等,这难道就是上次那个风信子吗?都长这么大了?”同桌好奇的凑过来,“对了,你的竖笛过关了吗?感觉怎么样?”“还没呢,还要继续努力。”在同桌关心的目光下,我走出了教室。
我在校门口拦下音乐老师,听完我的来意后,她终于同意再给我一次机会准备,我不是完美的少年,但我相信,只要心怀梦想,不畏挫折,如同风信子,能抽出美丽的新芽,梦想也总有成功的一天。
【篇五:完美的蜕变】
“作茧自缚”
你——社会实践,带着神秘梦幻般穿越时空而来,我以为会穿上那身迷彩服,像梦中期待的那样英姿飒爽,结果面对的却是一片破败不堪的土地。
我不快地背着沉重的行李,一推开宿舍门,不禁倒抽了口气——稍一晃动就“吱吱呀呀”作响的板床,还留着上一批学生零食残渣的床单,布满蜘蛛网的床底。打开窗户,想透进点新鲜空气,却发现窗外全是垃圾!
我很不情愿地扔下包,开始整理内务。忙碌了一个下午后,终于听见了那久违的哨声,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进食堂吃饭了。却发现,食堂也是这么的不尽人意,这儿没有板凳,需要站着吃饭,没想到我疲惫的身心连吃饭也得不到舒展。饭后,轮到我洗碗。大冬天的,本来就寒风狂作,还要将手浸入冰冷的水中洗碗,真是冷得透彻肌骨,浑身打着颤。
从未吃过这样苦的我,简直要被击垮了!
“涅槃再生”
如此磕磕绊绊地过了一天后,接下来的几天也开始有点得心应手,井然有序了。便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每天的活动中去。
印象最深的还是学习“心肺复苏术”。其实一走进教室,看到地上躺着的假人,我就有一种很深的熟悉感。我是在一部电视剧中见过的,剧中的空姐在演练过程中,那冷静的神态,娴熟的动作,一切都是那样的有条不紊。我也开始憧憬着,不知待会儿老师会怎样引导我们。
老师一边做一边讲解,她先找准按压位置,再将手按在上面,手指伸直,一下一下、有力地按下去。我看她做得那么轻松,也不禁跃跃欲试。
轮到我练习时,竟有了些紧张,手心里也握出了汗。在老师的指点下,我回忆着那些步骤,终于按压成功。听着老师的夸奖,我忽然有种想要哭的感觉,我想到了那些救护人员,也许我还不能体会他们的艰辛,但通过这一个小小的实践,我足以想象他们工作的不容易。所以这次学习“心肺复苏术”让我刻骨铭心。
“完美翩飞”
实践活动的三天很快就结束了。参与了种种以前不曾接触过的活动,体验了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宿舍生活后,突然间觉得自己长大了。
而这种感受,是书本所无法给予的,我也终于理解“大自然是一本书”这句话的真谛。
原来这片土地,朴实里透着深邃,无言里透着精华,而这些,是我初来此地所无法领悟的。
而“悟”本身就是不懈追求与痛苦沉思的过程。我确是不回避磨难,敢于追求,不断完善自我,如此艰难地涅槃与再生后,也和蝶一样自由自在地飞,自由自在地美了。
【篇六:改变让我们更加完美】
一个人做某件事做了21天后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但有的习惯是不好,人们却总意识不到要去改变。因为改变,一个人总能不断完善。
因为改变,让我们更熠熠生辉。
在晋代。当为官仅七十多天的陶渊明挂印田园归隐山间时,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法改变的,变的只能是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当“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即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朝廷希望他吟风弄月歌功颂德,而他却只想一展鸿鹄之志,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于是寄情于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梦,但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了时代,虽不被时人钦慕,但却被后人铭记,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而现在。也许,我们没有庄周梦蝶的浪漫,没有庄子那“泥泞中亦可”的超然;也许,我们无法像彷徨斗士鲁迅一样以血荐轩辕,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劣根性;也许,我们没有海伦·凯勒那虽然盲聋但却以心灵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接受《庄子》的熏陶,让自己接受《呐喊》《彷徨》的强音,让自己接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洗礼,借助书籍,让心在潜移默化中沸腾,改变自己。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改变的不应该是那些好的。
这流水,流过战国的浓浓峰烟,盘旋在汩罗江畔。“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三闾大夫面对这一江春水,回望身后满是浑浊的世界,仰天长叹。气节,怎能轻易改变?精神,岂可随便改变?苦笑,是社会已容不下他了,抑或是他根本就不愿屈从于社会呢?改变自己,也许他已是高官厚禄,衣食无忧。然而,他做不到,他追求高洁品格,他向往香草美人,他只愿让《离骚》中汩汩流淌的文字蹦跳出灵魂的火花,坚守住一份心灵的期待,化为一缕英魂。
而那些错得却不改变只能困死自己。
那些不能改变的人,只能被环境淘汰。高尔斯华绥笔下《品质》中的老鞋匠虽然拥有全城最好的制鞋手艺,但却不愿改变自己,致使无法跟上机器化的时代,坚持手工制好每双鞋,最终饿死在自己的鞋铺中。改变自己,方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方能不被环境淘汰。
因为习惯但因为我们试着去改变了那些不好的习惯,我们慢慢适应了这个世界,我们慢慢的向成长中的大人们更靠近一步了。
因为改变,让我们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