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高中作文 高二作文 做世间的独行者
做世间的独行者
发布时间: 2025-07-28 15:38
阅读:

【篇一:做世间的独行者】

独行者,并不是那些为了哗众取宠而特立独行的人,而是像雪莱所说“漫不经心,安于孤寂”的人。

放眼社会,世俗的浊气将人同化,就像流水线上统一复制粘贴。仿佛随大流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而你是否敢于在这洪流中逆行,保持自我?

所以,做世间的独行者,让自己有一颗澄明的心,耐得住寂寞,独自投身于来自世界的纷争。

独行者要有毅然决然的大气。

正如嵇康那般。在那满目屠戮的魏晋时期,随波逐流者有之,虚与委蛇者有之,敛迹避祸者有之,唯独嵇康醉卧竹林,打铁弹琴。司马氏日益专横,邀他做官,一边是高官厚禄从此平步青云,另一边则是清贫无依从此危机四伏,这种选择充满了心灵的匍匐与站立的痛苦,然而嵇康又怎会随世人般妥协?而他的独行也刺痛了司马氏的眼,终于,手起刀落,留下傲骨一副。

嵇康用他的独行为魏晋史书上添上了血性的一笔,这一笔刚强有力,是作为一个独行者深刻的呐喊。

独行者也要耐得住寂寞。

龙应台说“有些关啊,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耐得寂寞,守得初心。王阳明曾对朱熹的“格物致知”深信不疑,他曾对着一颗竹子冥思苦想七天,终不得其果。颜色憔悴的他,开始产生怀疑,最终悟得了自己的一套理论。试想,如果王阳明在悟道过程中守不住寂寞而半路放弃,可能终其一生也不会有发现。而正是因为他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才进一步推动了思想发展。

做世间的独行者是一种胆量。而这种胆量并不是离经叛道,而是出于对心灵的一种挑战。当你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地行走于时尚的时候,不要彷徨,因为一个人孤单地跋涉本来就是弥足珍贵的。

做世间的独行者是一场长远而艰苦的修行,而最终的胜利者,往往是一个独行客。

【篇二:那就是我,一个沙漠中的独行者】

“我从哪里来?”

“我是谁?”

“要到哪里去?”

人生三大终极难题,莫过于此。其中看起来较为简单的,应该是第二个问题。画家常玉生前寂寂无名,他将自己比作一只孤独的象;谭嗣同在临死前仍豪迈吟诵“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成了一股视死如归的信念;李白也曾大胆地向众人自称“臣是酒中仙”……

那么,我是谁?

两三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看过的《大唐玄奘》,里面无《西游》之玄幻,而是彻底还原了他取经的历程。其中,最艰辛的,是穿越沙漠,缺水的危机,心理的折磨,同伴的背叛,一件件事打击着他的心灵,但他坚持了下来,为的是心中的期盼。近处,他盼一场雨;远处,他盼一片绿洲;尽头,他盼取得真经,普渡众生。

此时此刻,我仿佛又看见,玄奘,在一望无际的沙海尽头,执一根竹杖,牵着马,踽踽而行,目光平视前方,他看不见我,也不会转头寻找,他心中,只有一个方向——梦中的天竺。

一霎时,我惊奇地发现,我不正如这位沙漠中的独行者?往事的回忆涌上心头。

我不是一个合群的人,在小学时,我的身体瘦弱,许多活动都没能参加,甚至于课间最“火”的撕名牌、抓人游戏也被撤出圈外,在班级中,没人能真正跟我讨论艰深的题目,或慰藉那颗敏感的心灵,也许有过一句关切的“你怎么了?”我只能与题目、书籍打交道。我经常感到孤独,但这也许是必要的,独行。

升入初中,身旁的人都换成了同我一路的“货色”,大家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然而,没有哪两个人能共享一片沙漠,没有哪场甘霖能滋润两个人的心田。那匹白马,那根竹杖便是外物的一切,要在沙漠中踏出一个个脚印,只能独自踽踽而行,那也许是最真实的我。

渐渐地、渐渐地,我意识到,背后的一切,都迟早会被风吹散,坚持的、不变的,是那个迈步的我,那个心无杂念、平视前方的我。

我是谁?

一个沙漠中的独行者。

【篇三:为独行者喝彩】

一枝笔,刚画完前唐的雁平落沙,又滴淌出晚清的紫寥渔歌;一杆桅,刚降下暮春的清烟残月,又升起了霜秋的白荻劲风……

我巡游于历史的航道,寻找着能为之喝彩的独行者;同时,我也在求索着为之喝彩的理由。

当张骞浩浩荡荡走出一条丝绸之路后,昭君便在下一个世纪里,怀抱着祈愿,捧拾着浪漫的心情,独自踏上这条优美的征程。没有考虑自己的命运,她的心里只记得边疆将士沙场奋战,无辜的父兄惨遭屠杀。国家的危亡,民族的苦难,呼唤着昭君的前行。于是,她用一纸婚约换回了边境的半世太平,而这一切,大概都源自她在平沙四起处那足以震撼苍穹的温柔。“青冢有泪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如今,昭君墓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记叙着匈奴与中华历史万古常青的友好。

昭君出塞,赢来了历史与后人无尽的喝彩!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也许不会为李白的轻狂喝彩,但你不得不为他蔑视权贵、宁折不弯的勇气喝彩。那一只骄傲的靴子,至今还留在高力士羞愤的手上,我们的诗仙却已不见了踪迹。那美轮美奂的皇家宫殿,容得下一代帝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的雄心,却容不下一个不羁的灵魂。我们的诗仙,早已厌倦了宫廷的纷争与世俗的纷扰,为了赢得精彩的人生,他踏上了独行的征程。诗仙的足迹遍布五湖四海,换回的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诗篇。“酒入豪肠,三分啸成剑气,余下的七分化作了诗篇,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我想,这便是后人为之喝彩的理由。

我不会为戊戌变法的意义喝彩,但我要为变法而流血的谭嗣同喝彩。菜市口的鲜血,染红了中华大地。谭嗣同用自己的头颅,祭奠着百日维新。本有机会流亡国外,但他说:“今中国未有为变法而流血之人,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

英雄已殁,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仍在传诵。

翻越秋风秋雨,翻越汹涌的血涛,独行者的足音擦亮森林的黑夜,在身后激荡成一首泣血的颂歌,赢得了后人永久的喝彩。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