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记住父母的生日】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是《论语》中孔子所说的一句话。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许多观点和说过的话都被当代人所奉为经典,也对我们影响深远。
所谓父母,便是生养我们的人,但仅仅用“生养我们的人”来诠释是远远不够的,它还有更深层的意义。但无论怎样解释,他们一定是一个人的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然而,“记住自己父母的生日”这种简单的小事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
就说我们中小学生吧,在我们这个年代,有多少父母不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做一块宝看着的?又有多少父母不是对自己的孩子疼爱有加的?可是我们呢?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的呢?古人说:“滴水之恩,必当以涌泉相报”,可是我们呢?又是怎样看待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的呢?呵!不但不感恩,还对他们恶语相向,难道他们这样不求回报的付出是应该的吗?多么可笑!
“孝”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这个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的“孝”字呢?甚至还有很多人连自己父母的生日都记不住,又怎能尽孝呢?哦,有人说:“我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呀,怎么就说我没有尽孝呢?”嗯,是,你是记住了自己父母的生日,可你又在自己父母生日那天做了什么呢?一句“生日快乐”吗?
我记得有一年,我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她问我:“你妈生日快到了,你不准备送什么生日礼物给我么?”我只是笑了笑,问她想要什么礼物,而她并没有回答我,去厨房做饭了。到她生日那天,我送给了她一张生日贺卡,她对我笑了笑,显然,这并不是她想要的。我说:“本来是想买生日蛋糕的,但又想到可能会有人买的,我就没买了……”妈妈说:“这里除了你会给我买,还会有谁给我买嘛……”我看到她脸上失望的表情,心中就像有无数根针在扎一样真的好疼……好疼……
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把养育我们到这么大;是父母,让我们体会到这世间的悲欢离合……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吗?他们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把所有的尽力都放在了我们的身上,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我们,都在担心着我们,怕我们有哪天没吃饱,没穿暖,没睡好……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吗?时光一点点一点点的从我们身边溜走,抓不住,也留不住,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慢慢地远去,眼睁睁看着父母一点点老去……这是多么的可怕……我们能做的,只是好好地珍惜现在的时光,好好地趁现在的时光去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记住父母的生日,这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感恩父母,更是我们不能忘的事。爸爸妈妈,我爱你!
【篇二:天下父母读后感】
有一种爱让我泪眶满盈
无私的爱,不因地位的不同而不同,不因种族的不同而不同,更不因贫富的不同而不同。这,便是人间的真情所在。
“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肩上,这是你赋予我的瓦缕愁思”——梁晓声笔下的玻璃匠父亲,是一个为生活所迫的人,他和大多数父亲一样,忙于工作,暴躁。然而,当他的孩子弄坏了他赖以生存的工具时,他的生活暂停了。他忽然有了足够的时间反思自己,父爱照亮了他内心的那一隅黑暗,唤醒了他为生活阴影所笼罩的亲情。父子情重又在他的心中燃了起来……
不禁想起我的父亲,曾今的他,远在上海,独自一人,每每与他对话,总是说不尽的尴尬。而今,他放弃了高薪的岗位,重回故土,投入了更加辛苦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不多是为了我吗?
有一种爱让我泪眶满盈,这一定是父亲深似海却又无言说的爱!
“最后的爱,包含着往日的痛苦;最初的梦,孕育着另一种幸福”——已为人母的毕淑敏,在与朋友交谈时,说到自己几乎从不打人。而她小小的孩子却突然冒出来,扬起稚嫩的脸庞反驳道:“妈妈,你撒谎!你经常打我呀!”孩子的无心之语却深深地烙在了毕淑敏的心底,她也因此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慢慢讲述了“打”这一看似普通的字眼:“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这都是为了你啊!上天将打人的权利给了母亲,我只得去行使它,你可知,你的疼在身上,我的疼在心中……”
忽然理解了我的母亲,她曾今也总是打我。不止一次,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为她所生,也不知多少次,我认为自己不过是她发泄情绪的工具。但不知何时,她不再打我了,是我长大了,还是她的心已无力承担?
有一种爱让我泪眶满盈,这一定是母亲柔如水却又最难言的爱!
“一些爱,像春风一样和煦,这便是春天里的风啊”——贾平凹的父亲爱他胜过爱自己。而贾平凹为报答父亲,夜大费心机。父亲得了癌症,他想方设法地隐瞒,甚至请医生装作为父亲好好诊断,告诉父亲他并无大碍,在开一些毫无作用的药。尽管如此,贾平凹还是未能留住父亲,他只能将那份孝子心,化作千文万字,写在毫无温度的纸上……
我的父亲又何尝不是一个贾平凹呢?爷爷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而他,日夜坚守在爷爷身边,不顾母亲的反对,也不顾亲戚的冷嘲热讽。连医生也断言爷爷活不了了,但父亲硬是把爷爷从死神手中拽回来一些。尽管两个月后,爷爷仍然走了,但父亲的孝心,却传递开来。
有一种爱让我泪眶满盈,这一定是子女最复杂却又最真挚的爱!
一篇篇动人的故事,一段段纯洁的爱,一位位为爱奔波的人,他们用最平实的语句,描绘出了这世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东西,让那一页页冰凉的纸业,溢满了爱的温度。
有一种爱让我泪眶满盈,是《天下父母》中那最崇高的父爱,最温馨的母爱,最美丽的子女爱。
【篇三:感恩父母】
每个人都要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种孝心,感恩是一种美德,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感恩,唯有感恩才会使我们家和万事兴,唯有感恩才会是我们生活更美好。
记得在自己很小的时候,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季,我忽然间感觉四肢酸痛,浑身无力,母亲见了脸色苍白的我,立即变得表情凝重,焦急万分,关切的问我:‘你怎么了很难受吗’我点了点头,母亲连忙抱着幼小的我赶往医院。在赶往医院的路上我发觉母亲只穿了件单薄的衣服,我安逸的躺在母亲的怀中,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与爱,感觉到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母亲蹒跚的行走在漫天飞雪的大雪中,丝毫没有一丝怠慢,没有一句怨言。不知过了多久,我隐隐约约看见了医院的指示牌,到了医院,我看见母亲气喘吁吁,母亲的面颊变得苍白,失去了血色,母亲的双手冻得通红,见了母亲如此,自己的心不禁酸楚起来,心疼起母亲。我想,这就是母爱的伟大吧!我小心翼翼的去水房打了杯热水,端到母亲的面前,诚心诚意的希望母亲能喝下去,母亲见我打水给她喝,也是满心欢喜,觉得我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世界上任何一位母亲都是爱孩子的,所以,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感恩母爱。生活中有许多小事可以体现感恩。记得几年前,那是我第一次为母亲端水洗脚,来为母亲尽孝,这些都是一些繁琐的小事,而我却能把它们做得淋漓尽致,也是很不容易的。母亲看见了我如此诚意,真是无尽的感动,夸我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诚意与努力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他们含辛茹苦培育我们之心。让孝心变成永恒,这样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幸福。(指导教师:张雯)
【篇四:和父母共读一本书】
有古文道:少年读书,如日出之阳;中年读书,如日中之光;老年读书,如炳烛之明。阅读,伴我成长。与家长共读,更是勾起我温馨的记忆。
我经常看到父母带着妹妹读绘本,有时妹妹也会奶声奶气得叫哥哥读给她听。妹妹虽然很小,但是听得格外认真。他们告诉我在我很小的时候她就一直坚持跟我一起读书,睡前读书是从未间断过的。
后来长大一些后,我记得他们经常带着我去书店,我拿上书就盘腿而坐,呆上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后来认识的字多了,看的书就更多了。家里的书也多了起来,我发现母亲在买书这件事上跟买衣服一样爽快大方。那时候,除了上学写作业,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在阅读,我读完了沈石溪的一系列的动物小说,曹文轩的小说……
上了初中,我得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部手机。我放下了书,那段时光只有关于手机的记忆,读书变得很少,亲子阅读少之又少,自然与父母的沟通都减少了。重新拉近我与母亲距离的人,是东野圭吾。也许是继承了母亲身上喜欢刺激喜欢侦探推理小说的基因,我喜欢上了他的书。通过作者的书,我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自我。刚开始,我被有点恐怖、暴力、血腥的精彩剧情吸引。
后来无意间聊天发现妈妈也很迷东野圭吾,我就把书推荐给她,特别期待她对书的看法。后来,在一起的探讨中,我发现我对这本书的认知,太浅尝辄止,我的注意力还局限在打杀的剧情,还有比较暴力的内容。但是母亲通过剧情,还谈到了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黑暗。我翻开扉页一看,和作者描述的完全一致,心中不禁燃起对母亲的敬佩。我真是茅塞大开,怪不得东野圭吾的名气这么大,不光是他书中的内容吸引人,让人觉得读起来有趣,原来他的书,更是表达了一种思想,也饱含哲理。
有一日,无意间发现家里的书桌上有一本平凡的世界,本来只是随意翻翻,内容却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捧起书很快就读完了,我觉得这本书是外国版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妈妈特别赞同我的说法,她对这本书的每个人物和事件都非常熟悉。我们聊孙家的两兄弟和他们生活的那片黄土地;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对生活的渴望和自强不息的奋斗。通过共读,我觉得劳动太伟大了,用双手、用力量、用汗水就可以自己去创造机会,用充满阳光的心去面对苦难。
书中的人都是小人物,都很平凡,平凡的出身和人生,却因为有不平凡的心和品质,组成了一个不平凡的世界。
阅读很美好,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户。和父母共读,为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话题,我也能从亲子阅读中获取更多的养分。愿我们能在阅读中获取快乐和幸福!
【篇五:父母对我的爱】
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人就是我的爸爸和妈妈。
我的爸爸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他很关心我。有一天傍晚,我跟爸爸睡觉,我和爸爸都把被子滚了起来,结果把我和爸爸摔了一跤,爸爸和我一点儿也不难过,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我的妈妈是一个厨神,妈妈炒的菜真好吃!我尝了鱼和白菜,真美味呀!
每个晚上,妈妈就去厨房炒菜,我就坐在座位上,期盼着饭菜早一点熟,等到妈妈把菜端过来时,我们一家人就津津有味的开吃了。好开心呀!
我最喜欢父母对我的爱啦!爸爸、妈妈,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