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汉字——中华瑰宝】
它们,是中华民族的代表;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们是谁?———汉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远流长。那一曲曲水调歌头,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汉字,我为你自豪!
为你的悠远历史而赞叹,为你的伟大而歌颂!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隶书到楷书,没有哪一个演变过程不该去细细品味。在这四千年的风雨里,踏遍你的辉煌色彩。但这并不是结局,你漫漫的人生路还长着呢!
真的,笔画才不是弯曲、凌乱的线条,而是富有变化,形态万千的花朵,永不凋零的花朵。横竖撇捺,一笔一划端端正正。
真的,标点符号可不是那么的简单。你看,逗号似蝌蚪般活泼;句号似大饼般圆润;感叹号则张大嘴巴,摆出惊叹的表情。
如果你认为汉字是没有生命的个体、没有灵魂的傀儡,你就错了。当你认真的对待它,它便会是一个个拥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活力四射的孩子。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在书法家的笔下,更是形态万千,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每个字都是一首歌,未完成的歌。
汉字,纸上跳动的美。
汉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美。
汉字,代表中华民族的永不言败,多么宏伟,而沉重。
当你写写它,看看它,你的心也会一起跃动,为汉字的诞生而自豪……
【篇二:汉字,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高耸的金字塔是法老们权杖下尼罗河的智慧;神秘的锲形文字是古巴比伦流逝的文明见证;在长江黄河孕育的神州大地,有我们炎黄子孙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经五千年的锤炼与沉淀之后,汉字,这个充满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的传承者,最终成就了整个世纪的辉煌。
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从行书到草书。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作为时代的连接者,从未泯灭。写字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见乐的艺术。任继愈曾说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靠历史教育。唐太宗酷爱写字,所以才有了《晋词铭》《温泉铭》的问世。王羲之酷爱写字,所以才有被世人所赞叹的《兰亭集序》。还有那虞世南,欧阳询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多少文人志士都把写字当作人生当做人生最有价值的一件事。
不仅艺术风格多样,它那深层的内涵更是让无数人折服。
一首《定风波》道出了苏轼那豪放洒脱的情怀。“竹枚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的不羁傲爽,世间又有几人能留下这样的文字。李白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博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有曾让多少人怦然心动;韩愈那“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绝句,又曾让多少仕途不顺的人重鼓勇气;还有那林黛玉“今日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的忧伤,又曾让多少人黯然神伤。
汉字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次的组合,每一次的书写,都代表着独特的意义。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因为我们优美的汉字,我们成了举世无双的汉字大国。所以,当你在为不会写一个字而发愁时;当你不理解古文所表达的情感所叹息时,请不要忘记,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灵魂丧失了,留下的只不过是一个空壳,毫无价值。所以请珍爱我们的汉字,同时也珍爱我们的文化!
【篇三:汉字中华魂】
汉语是中华的母语,她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不论是物质上的四大发明,还是古代思想的百家争鸣,都通通的凸显了她的优秀。而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汉文化最有魅力的一方面,那便是汉字。
自古代从半坡聚落出土陶器的图纹到殷商时的甲骨文,到秦始皇统一的文字小篆,至现在的铭文。汉字在不断的简化,不断的改进,甚至普及全球。它伴随着中华文化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历程。有了汉字,中华文明才会源远流长;有了汉字,我们才能了解祖先的生活;有了汉字,我们的思想才不会空虚。
汉字有着很神奇的组词能力。当我们把汉字组合到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能力更是动人心弦。我很少看武侠小说,但是我偶尔被一本小说题目而打动了。虽然只是几个汉字组在一起,但是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那若是几百个、几千个汉字组合在一起,那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是让人产生共鸣;还是让人费解的文章?在这字与字之间,还是词与词之间,演绎出无数动人心弦的诗篇、乐章、画卷。是诗人激昂澎湃的胸怀;是充满柔情、深思的幻想;还是隐居避世的思想?正因为这样,中华历史上便有了这些美妙的诗篇、乐章:《史记》、《汉书》、《三国志》……一句一句,一行一行,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味深长。
汉字是最优秀的艺术文字,是中华唯一能发展成为一门“书法艺术”,在各位书法家的笔下,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更是魅力四射。
在当今全球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热爱自己的文字,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正如那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篇四:中华汉字】
一种方正端和的文字,框架出中华民族千年格局;一种通达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华夏人民旷远气度。汉字,何以独立于世界文字,在几经变迁后仍融于民族血脉而源远流长?
我想,当你屏息注视,当你聚焦笔尖,你会明白,它每一处连缀、每一抹转合中的刚柔并济,圆融大方。
就来源而言,众说纷纭之间,指向的莫不是汉字之取材提炼于生活。目所触及、耳所遇见皆能化为笔尖简洁而形象的线条,君可见,甲骨文中,“水”有其流畅波澜,“火”亦不失其簇拥明烈之势。抽象的、具体的都在想象力的喷涌下于指尖发端,其包容万象、超越视野不正是中华民族兼容宽厚而探索奋进的精神写照吗?
汉字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思想的依托,其形式上的独特于多样同时迥然于其他文字。隶书、楷书等书写字体丰富了我们的文化表达,或端正、或洒脱的书写满足了我们的个性表现,这是千年历史润泽出的艺术气度,更是民族气质外化成的弹性与张力。
提及汉字,我们脑海中油然而生的便是方正,的确,方块字的概念是深入每一个中华人民的骨髓的。单就“中”字而言,没有曲折回环的笔划,没有艰涩复杂的字形,而是直接磊落地平直铺展,这样的泰然,才能承托起中央、中直等含义的不偏不倚,才能傲立出中华民族的中庸得体、大气方正;这样的汉字,正是民族刚健有为、锐意进取之气象的最好诠释!
然而华夏人民深谙过刚易折的道理,于是以柔内化,交汇出张弛有度而经久不衰的民族生命力。与汉字而言,你可以从各样书法的笔划连络中有所体悟。它从不拘泥于固有样式,而是灵活交错,皆出于心,造就一种线条的艺术,一种诗意的连缀。是的,汉字有其方圆融合,民族更当刚柔并济,这在于汉字刚柔形式的和谐共存,更在于民族端正通达的相得益彰。
汉字之美,更美在民族文化指引下的内涵。它不止步于“形声”、“象形”的构造形式,更可贵的是凡下笔,你能感受到每个字背后的思想内蕴。以“国”字为例,疆域之内,是玉的透润,这玉,可以中华民族包括汉字在内的文化创造,更当是创造背后独立于世界,一往于前路的民族气度。它能以一个蕴意为起点,延展出每一种可能,而这些可能,亦同时凝结至每一个部位,这其中所体现的宽博精深,正与民族圆融气象若合一契。
在物质与精神并行,科技与文化齐飞的当代,汉字不会缺席,民族仍在前进,而我愿以只手之力,以汉字为书,写就民族生息气象。
【篇五:我爱中华汉字】
我爱汉字,它们就像一群群嬉戏的小孩子;又像一种极光,愉悦着你的眼睛;又像一群蝴蝶,引领你到达汉字王国。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老师只教我们读汉字,写汉字,从未讲过汉字的来历,一年级,我听到甲骨文这个词时,就觉得含义不大,也不知道是刻在哪里的,以为是自然创造的文字。当到五年级,翻了一翻书,第五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学习了汉字,认识了文化,汉字就是神赠予给我们的东西。在这一单元中我认识了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演变过程很特别,使我觉得汉字很有趣,还有字谜,还有谐音,例如说:“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这里采用了谐音,听起来是不是很有趣?还有字谜,比如说:“需要一半留下一半”,你猜的出来吗?再例如仓颉造字,让我知道了“结绳记事”,也知道了“物语”,这些汉字的小故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有时,我会看任何一个字的演变过程。当我看到“北”字时,会想起两个人背靠背站立;看到“米”字时会想到刚刚造字的本意“粟”;当我看到“明”与“月”结合起来时,我会想到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水里倒映着它。想想就觉得美丽……
文字,告诉了我狼牙山五壮士的视死如归,还知道了小英雄雨来的机制果敢;还知道圆明园的毁灭历史;还知道了毛主席的真身经历。
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文章思想内容,像一盏画的很美的纱灯,表达思想的文字就像里面的烛光,如果里面的烛光很亮,则可以印出纱灯上美丽的图画;如果烛光昏暗,纱灯再美,也不会引人注意。(借鉴)
我爱汉字,它是朴素的,我是炎黄子孙,我爱汉字。
【篇六:诗词中华文化的瑰宝】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诗词用于陶冶情操,由内而外的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同时,诗词也是古人留给我们无价的文化遗产。
“人生若只如初见”老师刚说出第一题,全场一片“寂静”,我挠了挠脑袋,还是没个结果,环顾四周,全场人都在发呆。
“刚刚才说过的。”老师一提醒,还是没人能回答。几个问题下来,一些诗看似熟悉,却又陌生,我好似神游于彷徨中。
“瀚海阑干百丈冰”,这句话一下子打破了我的彷徨。“愁云惨淡万里凝”我立马脱口而出。终于蹦出一首我耳熟能详的诗,这首诗一下打破了没人回答的惨状。“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老师的另一句诗词,也被我迎刃而解。
气氛马上就活跃了,随着我的连答两题,敌队准备着反戈一击。
“决眦入归鸟的上一句”全场人慌了阵脚。对我这种不适合反向思维的人是种考验。敌队的人不知怎的,都不说话。全场人又回到了开场时的尴尬。
“这不是《望岳》吗?”旁边的小潘支支吾吾了起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呃你,下一句是啥?”他一时语塞。
“哦!是荡胸生层云。”他思索了一会儿诗便从他的嘴里蹦了出来。我们队刚想庆幸一番,老师便直接浇了盆冷水。
“回答正确,可你们没举手啊?”全队那想庆幸的念头马上被浇了个彻底。
几轮下来,我们收获的不只是那胜利的乐趣,同时还有那沐浴在诗词中的快乐和藏在每一句诗词中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