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身体的记忆】
随着初中第一次期中考试的结束,家长会像一声猛然刺破天际的雷鸣,突如其来。
自从和我被老师定为主持人后,我的心仿佛再也无法平静。像乒乓球与球拍接触的一刹那,急促的发出砰砰声,萦绕在耳畔,无法平息。
手中捧着已经打印好的台词,纸张微微晃动,心中不断地自我怀疑:像我这样胆怯的人能胜任这份工作吗?我真的能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吗?……这些疑问,连我自己也无法给出一个答案。我就像一个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人,无助又迷茫。
只知道应该练习,直到熟悉掌握。每天晚上放学后我便拿出放在口袋中的纸张,小心展开,身体笔直站好。一字一句地念着,似要将那些密密麻麻的字体刻入脑海,周围万籁俱寂,除了我的声音,只余下一件件家具摆在身旁。
随着分针与时针地不停旋转,我也已经能将台词说的一字不丢,身体也仿佛留下了记忆,说出上一句,便能接出下一句的大概。但即使这样,我也不能保证台词的完全成功,毕竟在这里,并没有观众。于是我找来奶奶和妈妈,在她们面前讲述一遍早已烂熟于心的句子,却仿佛不再轻易。迎着她们的目光,已跑到舌尖上的话,又被牙关卡住,像是生了锈的铁门,要用极大的力气才能将门推开。我不断告诉自己不紧张,我可以,但却收效甚微。
我一遍又一遍地朗诵,心脏像高速运转的机器,规律地发出急促的砰砰跳动声。身体原有的记忆像被删除,铁门不断开合,直到身体恢复记忆,铁门不再生锈,才合上双唇,觉得背后与额头都湿漉漉的。
当太阳从我的头顶往下滑动时,我正在被检验成果。心虽跳的厉害,却不再急促,语句也自然顺畅,练习更是得到了回报。
看着太阳发出的最后一束光芒渐渐消失,我不由笑了笑,原来,告别怯懦,勇敢迎接他人目光的方法,不是精神上的催眠,而是身体的记忆。
【篇二:小身体大能量】
金秋时节,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又要举行了。没想到,班里个子倒数一二的我竟然被选去参加跳远比赛,这令我欣喜若狂又有点忐忑不安。因为,这可是我第一次当运动会选手,热爱体育的我绝不能辜负这难得的机会。于是每天放学后,我放下书包,就直奔学校操场的沙坑练习跳远。
可每当我挪动着如灌了铅的双脚回家时,妈妈总会半开玩笑地跟我说:“谁让你那么用劲,这下知道苦头了吧!你个子这么矮,再怎么练也跳不过那些高个子的。”“老妈,你也太小瞧人了吧!怎么还没比就给泼凉水的,到时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我气哼哼地说道。
时间就在妈妈的嗔怪下流逝,转眼间迎来大家翘首以待的校运会。在赛场排队预赛时,我前后瞄了瞄,一下咂了舌,我的个子在选手中简直是“高梁地里插葱”,原本心里的那份雀跃感倏地如断了弦,苟延地跳动着。
看着排在我前面的选手一个比一个跳得远,一个比一个更发狠的劲儿,呼吸的空气也令我越来越感沉闷。正当我还在懵头懵脑时,广播里飘出了我的名字,原来轮到我了,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已在沙坑旁注视着我,信心满满地对我说:“别想太多,尽量跳高点就行。”可裁判员一挥红旗,我的脚如同被铁链拴住,踟蹰不前。裁判员又用力一甩旗子,此时老师好像看透我的心思似的,向我投来赞许目光并大声对我说:“个子小没关系,记住跳起时收腿,加油啊!”。老师的话无疑给我注入了一支“强心针”,我深吸一口气,脚如同装置了火箭燃料,“嗖”的一声冲到踏板前,使劲一踩,整个像只青蛙似的扑进沙坑,细沙四处飞溅。
我偷偷地回头一看,其他选手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目不转睛盯着我,难道是我跳得不好吗?哎,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而且这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于是我像脱了缰的野马,攒足力气又连续跳了两次。
没过多久,预赛结束了。当我拿起衣服刚要走人时,广播里传出入围前八的决赛名单。就这样,最后我以第六名成绩站在领奖台上,原来那些被沙子履盖的汗水并没有白流,小个子只要足够努力,也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