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小学作文 四年级作文 长沙的特色小吃
长沙的特色小吃
发布时间: 2025-08-05 18:40
阅读:

【篇一:长沙的特色小吃】

长沙是一个不夜城,在这里,越到深夜越热闹。这么热闹的城市怎么能少得了小吃的存在呢?吃就数长沙人灵泛,长沙人一天不吃辣椒,就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可谓是无辣不欢。在长沙,小吃界的三大霸主分别是:臭豆腐,糖油粑粑和葱油饼。

臭豆腐臭豆腐,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臭。外地人觉得一点也不好吃,还很臭。可我们长沙人偏偏相反,这臭豆腐,越臭越香。虽然它闻起来很臭,但吃起来却很香,你会感受到越臭的臭豆腐越香。因为它经过特制的卤水腌制,卤水也是臭的,所以泡出来就很臭。可那臭豆腐却是外酥里嫩,香气四溢。咬一口,豆腐里的汁水就流了出来。

糖油粑粑,一听到糖这个字,就知道它一定是甜的。这是小朋友的最爱,也是我小时候喜欢吃的东西。想要吃到又香又糯的糖油粑粑,就要去长沙的火宫殿。那里的糖油粑粑又大又滑,轻轻一咬,糯米在口中化开,粘粘的糯米中带着外面那一层的糖油,又甜又糯。筷子功夫不好的人还夹不起来,因为太滑了。

葱油饼,它已经成为了长沙人的早餐之一,浓浓的葱香,在喝着解油腻的豆浆,简直绝配。葱油饼在包子铺里都有卖,只不过不同的店,味道也不一样。最好吃的还是火宫殿的葱油饼。刚炸出来的葱油饼又香又脆,葱油饼要吃热的,热的就是脆脆的,散发着浓浓的葱香的。冷了就会变得软塌塌。

这就是长沙,火辣辣的城市,香气四溢的长沙,性格豪爽的长沙。小吃,已然成为长沙一张独特的名片。

【篇二:家乡的特色小吃】

我的家在江苏省泰州市,常常被人们称为祥泰之州,同时也是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而且是一座古老历史文化名城,《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安,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都是我们泰州历代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人物。泰州又有凤凰城之别称,因内城河与外城河交错环绕形似一条腾飞的凤凰,因此而得名。泰州的旅游景点也有很多很多,如泰州溱潼古镇、梅兰芳公园、光孝律寺……

最具泰州特色的小吃要数鱼汤小馄饨和油炸臭干了。

鱼汤小馄饨,汤白如奶,小馄饨的皮薄如一张纸,里面的肉馅看得清清楚楚,真是晶莹剔透。它们像一个个可爱的娃娃脸调皮地躺在碗里,笑眯眯的看着你,好像在说:“快来尝尝吧,我可好吃了。”

拿起勺子舀一个放进嘴里滑滑的,非常润口,再喝一口鱼汤,那味道鲜美得很,让你永远都忘不了。

油炸臭干随炸随卖,臭味相传,不用吆喝,闻着那味道就自然有人光临了。一块块小小方方的臭干放在油锅里翻滚几下,老板就会熟练的用他那又大又粗的筷子夹上来,看着架在铁丝架上的金黄色臭干,口水会不由自主的往下掉,再舀上一匙红灿灿的水大椒浇在干子上,一口咬下去,水大椒的辣味,油炸的香味,独特的臭味,混杂着豆腐的香味,那味道就一个字“绝”。

听了我给大家的介绍,相信你们一定心动了吧,心动不如行动,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做客,我和家乡会张开双臂欢迎你们的到来。

【篇三:闽南特色小吃——海蛎煎】

闽南可是个有名的地方,这里有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美味可口的小吃……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小吃,印象最深的是海蛎煎。

那是在一次看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闽南特色小吃”这几个字,就两眼发光、口水直流地看下去:里面有麻粩、鸡卷、面线糊、土笋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海蛎煎,上面介绍道:海蛎煎吃起来甜甜的,有种入口即溶的感觉……“啊!看到这里,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来,于是,我找了机会来尝试做美味佳肴。

我从冰箱找出已经剥好的海蛎,将其洗上几十遍,把原本夹杂着的泥沙给冲干净。洗净后,我将海蛎倒到油锅里翻炒,结果海蛎才刚倒下去,油锅就像要爆炸了一般翻腾起来,热腾腾的油溅到了我的手臂上,我痛呼一声:“唉!当个吃货还真不容易。还是请妈妈来帮忙吧。”

“救兵”终于来了,妈妈看见我的“惨状”,好不容易才忍住了爆笑,跟我说:“海蛎的水要沥干才可以放进油锅,不然油就会溅出来。”“妈妈你好棒啊!我趁机拍了妈妈的”马屁,没办法,为了吃海蛎煎我也是拼了。

接下来我就在妈妈的指导下下了一大片姜,加了料酒、黑胡椒去腥。啊!好浓的香味啊!然后,我又加了蒜叶下去继续爆炒,味道更香喽,我又再一次地流出了口水。接着,我又加入木薯粉浆,有一些凝固是炒碎加适量的盐,加适量的油继续炒制后摊平。摊平后再煎一会儿,妈妈帮我打了个鸡蛋放下去,鸡蛋像跳水员一样跳进锅里,浇到周围,上下翻炒!啊!香味扑鼻的海蛎煎做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嗯~~真的像书上说的那样,甜甜的、入口即溶啊,好美味啊!以后我要多多去了解闽南小吃,尝遍所有美食。我还要多像妈妈学习厨艺,避免今天这样的“惨状”再次发生。

闽南的文化博大精深,吃、喝、玩、乐,样样具备,包你来这儿玩得嗨皮。哈哈,真是太有趣了!吃,只是闽南文化之一,还有提线木偶、闽南童谣、高甲戏等。遗迹有开元寺、清源山……太多太多了,文化太深奥,我长大后再去慢慢了解。

【篇四:家乡的特色小吃──光饼】

说到我家乡的特色小吃,那可真是数不胜数啊!有鱼丸、光饼、油饼、马耳朵……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光饼。

光饼的样子像一座比较扁的小山丘,中间像一个小湖一样的形状,光饼上撒满了白芝麻,全身金黄金黄的,特别像一块“金子”,因为光饼是我的最爱,所以称它为“金子”。光饼的中间有一个小洞,关于这个小洞还有一定的原因呢!据说在戚继光打击倭寇时,为了方便士兵在战场上充饥,他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光饼上打个洞,然后用绳子将饼穿在一起,挂在脖子上,这样,就可以在打仗时也能吃到食物。

光饼的做法十分简单,我们需要先把面粉揉成面团,然后用面团做出饼胚后,就要把捆好的松枝放在缸内,点起冲天大火,把缸壁烧“白”,等缸底只剩余烬时,就要把做好的饼胚由两人合作,伸手入缸,飞快准确地贴在缸壁之上,若是迟缓一点,就怕那光着的手臂要烤出泡沫。等光饼全部贴完后,就再用炭火慢慢地把饼烤熟,令人大开眼界。在等的时候,一股香扑鼻而来去,因为在这种大缸里烤出的饼,块块金黄,十分香脆。

我吃光饼时,会直接一口咬下去,把光饼含在嘴中几秒,然后再吞下去,这样更能吃出光饼的美味。光饼不仅可以单吃,还可以在光饼旁边切一个口子,在里面放上其它吃的东西,如油饼、紫菜、虾米等等。夹在一起吃,味道也是是棒极了,能让人感觉飞起来一样。记得有一次在外婆家里吃光饼,我的表哥一下子就吃掉了三个,而且是分分钟消灭掉,我们所有人看见了都笑了起来。

这就是我家乡的特色小吃──光饼。

【篇五:特色小吃】

提到我们美丽的新昌,贪吃的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我们新昌的小吃。

新昌有许多特色小吃,香中带甜的小京生,美味可口的芋饺,味道鲜美的汤包……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外脆里嫩的春饼了。

那天放学,我的肚子“咕咕”地唱起了“空城计”。妈妈说:“咱们去买春饼吃吧!”我高兴地点点头。

我们来到春饼摊前。做春饼的是一位50多岁的阿姨,剪着一头齐耳短发,胸前的围裙洁白干净。她的前面摆着一个干净的炉子,一看就知道是经常清洗,炉子里烧着熊熊烈火。阿姨的右手边放着一个白色的大脸盆,里面有一团调好的面粉,看起来黏黏糊糊的。她的左边有一个柜子,上层摆着各种各样的调料,有香喷喷的酱、绿油油的葱、雪白的盐;中间放着一层层叠在一起、像纸一样的春饼;最下面放着几个圆滚滚的蛋。柜子前面有一个油锅,锅边放着美味的香肠、金黄的油饺以及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哎呀,我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

我快步走上前,对阿姨说:“阿姨,我要一筒春饼。”“好嘞!”阿姨一边微笑着大声应着,一边快速抓起一小团面粉,飞快地在锅上画了一个空心圆,再把空心圆填满。一瞬间工夫,一张薄脆的春饼就做好了。阿姨拿起一个蛋,在锅沿轻轻一磕,再两手将蛋壳往两边一掰,蛋黄和蛋清便滑落到了春饼上,阿姨飞快地抓起一小撮盐,撒上一些葱花,用筷子搅拌几下,再压上几张已经做好的春饼,然后放一根香肠,涂上甜面酱,最后熟练地将春饼卷成筒状,递到了我的手中。我看得眼花缭乱,阿姨的手艺真棒!

我接过春饼,闻了闻,啊,真香啊!我馋得口水直流,忍不住咬一口,脆脆的春饼入口即化。我顾不上烫,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妈妈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笑了。

看,这就是我们新昌的小吃——春饼。

【篇六:奶奶家的特色小吃】

放寒假啦!我回到奶奶家,奶奶家在湖北省襄阳市,这里山水秀丽、气候宜人,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古隆中等许多著名的景点。但我最感兴趣的,是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都很好吃呢!

让我最难忘的当然是有名的牛杂面啦。牛杂面和其他面不一样,其它面用的是白白的挂面,而牛杂面用的是黄黄的碱面,这样的面吃起来比较劲道。牛杂面最大的特色是辣,因为它里面放了很多用辣椒榨出来的红油,其实就是牛油。最重要的配料就是牛杂啦!牛杂是牛的内脏,比如牛肠、牛肚等。牛杂面好吃的原因是牛杂炖的时间很长,味道都熬出来了,也熬烂了。当一碗香喷喷、红艳艳、热腾腾的牛杂面摆在你面前,色香味俱全,一定会让你流口水的!但不能多吃哦,吃多了会长胖的!

还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小吃就是经典的米窝。它的形状像甜甜圈,可是不甜,它是用大米磨成粉,调成糊糊,再加入一些调味料,放进油锅里一炸就好了。炸它用的铲子是中间凸出来、四周凹进去的,这样米窝炸出来后中间薄、周围厚,真的像一个“窝”。刚出锅的米窝,还有点烫手,这时放进嘴里咬一口,脆脆的、酥酥的、咸咸的,真是满口香,越嚼越有味道!

还有一种特产是大头菜,也叫孔明菜,据说是孔明先生发明的,它其实就是用芥菜根腌成的一种咸菜,最好和肉丝、辣椒一起炒,那真的是很好的下饭菜!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蔬菜瓜果,因为奶奶家有条汉江,南方水多,长出来的蔬菜瓜果就特别水灵,感觉一碰它们就会冒出水来,比北方的好吃多了。

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会怀念奶奶家的这些小吃,不仅因为它们的香甜,更因为它们有家的味道……。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