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回家的感觉】
旷野的自由的空气,渲染着花的芬芳,沁人心肺。暑假来了,挥迈着轻松的步伐走在回家的路上,感觉像一只从笼中飞出的小鸟般的快乐。一切依旧那样的熟悉,庄稼犹如灵巧少妇手中的织毯,清秀而美丽,实在却也绚丽,凝聚着厚重的喜悦。
离家越近,我走得越快。心里说不出是激动还是高兴,也许是那种亲切的感觉吧。
路上那串脚印是外爷留下的,从玉米地出来,一直走向家,地畔还有外爷掐下的霉变的玉米脑叶。我想象着外爷抱着一抱又大又嫩的玉米棒子哼着调子悠然回家的情形,不禁笑了。外爷的鞋留下的痕迹,很清晰,是今天留下的,似乎还散发着玉米的清香。偶而遇见几个乡邻,他们憨厚地向我问询:回来了?吃了没?
跑进院子,惊扰了一群羽毛黄黄的小鸡,扑掕着小翅膀逃散,我抓了一只细看,可爱的象我的小弟弟一样亲。小鸡“吱吱”地尖叫着求救,老母鸡“咯咯”叫着竖起脖颈的羽毛张开翅膀向我冲来,我急忙放下她的宝贝。猪圈里的猪崽们,正在哄抢猪槽里的食,发出“咝咝”的声音;前院的菜畦里茄子和柿子都开了花,豆角已经生出了许多小花蕾,从地边的篱笆一直爬到院头的老枣树上去;后院的黄豆长过了膝盖,散发着阵阵清香。久违的花狗从后院向我冲来,一立叉跳起来,剧烈地摇着尾巴在我身上这儿闻闻那儿舔舔。外婆掂着一只面手迎出门来:“死女子,快过来,叫外婆看看。”外婆粗糙的手在我头上婆挲,我掏出从城里买的葡萄干给外婆嘴里送了一个。
外婆坐在灶火圪劳里,长满老茧的手把草秆一根一根往灶膛里送,大锅里煮着玉米棒。我依偎在外婆身旁看着火苗渐渐升腾,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玉米的清香从锅盖冒出,慢慢飘起,于是满窑洞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心是澄澈的,空气是清新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凡而实在,那样的自然而和谐。我依旧喜欢穿着布鞋走在田埂上,依旧喜欢毫无顾忌地躺在玉米地旁的树荫下,依旧喜欢坐在山峁上看日出和日落。还有,那玉米的清香和炊烟的味道。
【篇二: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想必大家对这首《常回家看看》再熟悉不过了吧!那天的所见所闻,让我对这首歌曲有了更深的感受。
上完二胡课,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经意间,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六旬左右的老奶奶和一位大约40岁上下的女环卫工人一起坐在一级石阶上,她们两个人有说有笑。后来,老奶奶拿出一块面包,接着她把面包掰成两块儿,并将其中的一块儿递给一旁的环卫工人。起初,我以为她们是母女俩儿,但是我错了——“你这老太太,咱们刚见面,你还给我东西吃,我怎么好意思要呢?”那位环卫工人说道。听了这话,我暗暗赞叹道:这世道真好!陌生人见面都是如此亲切。“现在呀,儿女都走出去了,”老奶奶叹了一口气,眼睛也湿润了,像是在回想着什么,“唉,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找不着……”
猛然间,我仿佛看到了老奶奶的孤单,看她的举止穿着,家里应该不缺少钱,单单缺了本该享有的天伦之乐!否则的话,她可能出门以这种方式来解闷儿吗?如果家里有人与她下下棋,聊聊天,她至于这么孤独吗?哪怕家里有一个小孩子,她也不会如此啊!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就老了……”天下的儿女们,趁现在——抓紧时间,多陪陪父母,不要让双亲还没好好看看自己,就老了。同时,我也奉劝那些常年在外拼搏的叔叔阿姨们:子欲孝而亲不待。趁父母还健在,常回家看看吧!
【篇三:回家的感觉真好】
近了,近了,就要到家了……
迎面吹来了泥土的芳香,使我忆起日落前在山上放牛的伙伴,看着满地高大的玉米秆,使我想起娘做的那黄澄澄,香喷喷的窝头,老爹那弯弯的背脊与老房那根弯曲的中梁又清晰地浮现在我面前……
家已出现在我眼前了,踏着脚下这片灼热的土地,昔日的欢乐,往日的痛苦,今日的思念,一下子呈现在我眼前。唉!离开家的日子,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满天繁星,无论是快意获得;还是慨叹失落,我都会想起回家。虽然没有了娘那絮絮的唠叨,却多了些无限的寂寞,虽然没有了爹那严厉的教训,全多了些痛苦的惆怅……
从嗓子里叫出一声久违的“娘”,娘那蹒跚的步伐展现在了我的面前。迈过岁月的艰辛,用那轻松皮般的手拉着我走进家门。那窝头的气息始终在我的身边不去,娘问我:“想家吗?”我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悲痛不禁哭了出来。我何曾不想呢?想您想爹,话还没说完,我已泣不成声了。
爹为了我,为了这个家。他变老了。他含着烟坐着地上,与我唠叨着学业,但他转过身点烟时,我分明看见他泪痕。
坐在家里的土坑上,吃着那胜过山珍海味的窝头,我才真正领悟到了家的含义,家是我的避风港,家是我美好的归宿……
回家的感觉真好!
【篇四:回家的感觉】
回家的那种感觉既令人激动又高兴的感觉,总是在我的眼前飘拂而过。家,是幸福的港湾;家,是烦恼的倾诉地;家,是一个陪伴我们成长的礼物……
回家,回家……那个令人激动的词语总是迫不及待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总是在不应该出现的时候出现。它的出现总会使我回想起那一个个无比幸福、欢乐的场面。
家,一个如此温暖的字眼。家,那个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不可遗忘的避风港,是那么伟大。那么熟悉,陈旧的摆设……那天,出去玩耍,已近黄昏,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走在那熟悉的小道上,看到了熟悉的树木,踏进了熟悉的家。来不及脱掉那布满灰尘的鞋,早已像一滩泥似的软软地躺在那早已不满裂缝的沙发上,香喷喷的饭菜味弥漫了这个简陋的家,那张细小陈旧的红木饭桌上,摆满了让人垂涎三尺的饭菜,也摆满父母的爱。我轻轻地抬起头,只见父母脸上浮现了僵硬许久的笑容。“快,尝尝,这都是你爱吃的菜。”父亲慈祥地说。说着,父亲用龟裂的树皮似的手麻利地用筷子夹着我最爱吃的红烧肉。“很好吃啊!”我高兴地说。望着父亲那熟悉的而又娴熟的动作,望着父亲那慈祥的脸,望着这个充满温馨的家,这时,从心灵里,我感觉到了,我很幸福。我仿佛一朵幸福快乐的云,一股甘甜的暖流直涌心头。
这是多么熟悉的感觉啊!
是那么幸福的感觉!回家的幸福一下子涌上心扉。顿时,我便热泪盈眶。
回家的感觉,就好比一首诗,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它永远是我的保护伞,是我永远不变的港湾!因为,家会给我带来幸福!
【篇五:回家的感觉犹如深入梦乡】
“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每每提到家,总会让人有一种轻松,幸福的感觉,总牵动着人们的心向它靠近。
古代大诗人李白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想感情。无论一个人的性格有多坚韧,而家这个地方,总能触动他心底的一片柔软。
家总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尤其对于在外打拼的游子,更会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
很多人都爱做梦,因为梦境中的一切都是呢么美好,尽管有些缥缈,但还是想尽力去抓住他。就像我们一样,只身在外,尤其迷恋那个带给我们无限包容的地方。虽然明知道因为一些因素而不能回家看看,但是,心还是不由自主的被呢个地方牵引着。
我从一年级就住在外面读书,也可能是这样,使我的性格更加独立,也可能是住的地方离家并不是很远,对于思乡这一感情并未有太大触动。这也就引发了我敢一个人跟着舅舅去太原玩。
旅程只有三天,每一天的生活都安排的相当充实。白天,城市中的喧闹不容我胡思乱想。但夜深人静的时候,脑海中突然涌现出家里我睡觉的小床。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在思乡。在这种浓烈的情绪下,我渐渐沉入梦乡。梦里,我回到了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耳畔想起了父母的唠叨声,哥哥的游戏声。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在不知不觉间打湿了枕巾。
短暂而又漫长的三天就这样悄然而逝。要回家了,有对这样欢乐日子的不舍,但更多的是回到那个时刻牵引我的那个地方的急切。
终于,带着那种急切而又紧张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小路。这一切的一切就如同那晚梦中的场景。我推开大门,马上就被那种熟悉的感觉给紧密包围。嘴角仿佛有一种咸咸的感觉,原来,在不知不觉间,泪水再一次悄然落下。
现实再一次与梦境重合,这种感觉就如同深入梦乡。
【篇六:回家的感觉真好】
在寒假里,我们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拜年了。有一天,我去给在永安的姑姑拜年的时候,姑姑邀请我在她家住几天。我不想破坏姑姑的好意,就勉强住了下来。我在姑姑家住了整整三天,诞生她依然让我晚些再回去。虽然永安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街上有那么多精致的商品,但是,阻挡不了我对家的思念。
姑姑每天都会买很多零食给我吃,还打电话给我的妈妈,让我跟妈妈说说住在这里的情况,顺便让妈妈吧寒假作业带来,免得我又想家。在这里,只要我一有作业不会,姐姐都会不厌其烦地教我。
有一天晚上,我和姑姑去街上买了一些烟花,还有几盏许愿灯。我们先放了烟花,那些烟花飞在天空中,五彩缤纷,是那么漂亮。接着,我们又拿出一盏许愿灯,按照说明书上描述的做了一遍,结果许愿灯真的飞了起来。我们都许了一个愿望,然后开心地回去了。
第四天上午,爸爸来了。他要到奶奶家拜年,顺便来通知一下姑姑。爸爸问我要不要回家。我激动地说:“要!”我这次不管姑姑说什么都坚持回去。我飞快地坐上了爸爸的摩托车,回家了。
到了家,我已经饿得前心贴后背了,我迅速坐在餐桌前,一家人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啊,回家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