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始于理想忠于担当】
亲爱的朋友:
你好!
或许你正在为自己毕业后的选择所苦恼,或许你正因无所事事而彷徨。但我想告诉你的是,始于理想,忠于担当。
请想一想自己的初心与理想是什么支撑着你完成了16年的学业,在人生的岔路口上依然的选择了诗与远方,又是什么鼓舞着你坚持不懈地度过了无数的黑暗,迎来胜利的曙光,面对择业的两难境况,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迷茫,但若以梦为马,以担当奉献为职业。岂有不成?
钱七虎,中国航天科技的贡献者,奠定者之一。他数十年如一日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生命。当谈到他为何选择这门职业时,他坦言道因为当时几乎没有人选择国家需要分配,我到哪里去,我就以什么为业。这便是一位伟大的胸怀与担当。职业不高怎么样?专业冷门又如何?只有心存理想信念顽强,又何惧风霜?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每个人的职责,各有差异,但所谓行行出状元,无论是外卖小哥,还是国家干部,无论基层劳动者还是国家公务员,只有用自己的力量使社会变得和谐美好,又何来高低优劣之分呢?外卖小哥雷海为,从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变成诗词大会的总冠军,当采访他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我为自己的职业自豪”。他用他的兢兢业业,赢得了顾客的放心,他用他的勤勤恳恳实现了人生的巅峰?他有他的理想,他具时代的担当,他有自己的实践行为诠释了职业无卑劣。或许你还在纠结是到大城市发展还是到小城市谋生,是向大企业投简历还是到小公司赚福利,是顺应自己的内心,还是逆反搞创新,但我想说的是这些都不重要,静下心来想想你的初衷,鼓足勇气去开创自己的明天。今日之中华,需要的是有担当有胸怀的人才,需要的是思维敏捷,行为果断的智者。不要再徘徊不前,不用再杞人忧天。只要用脑髓,睁开双眼,前路定是康庄大道。
亲爱的朋友我想你定懂得“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我想你定怀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信念。希望你能忠于自己的初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二:我的理想】
俗话说:“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而我有许多梦想:当一名老师、警察、战士、消防员、宇航员……等等,但我最想做的,就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身着白大褂,在病人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带去希望以及战胜病痛的信心,履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领头与疾病相抗衡,这便是医生。在我的心目中,他们的职业是伟大而崇高的。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向往!我们无法逃脱生病的厄运,那我们就更无法离开医生。我们生病时,他们帮我们治病,我们受伤时,他们帮我们包扎。是医生,给予了我们新生!试想,如果世界上没有了医生,那我们恐怕难以看到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了,而是一片惨痛!
一次,我帮妈妈去买菜。我正要回去,一转头,却看见一位老婆婆突然晕倒在地上,口吐白沫。许多人的视线都被吸引过去了。很快老婆面前围了一大堆人。可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的她,反倒连忙拍照发朋友圈!老婆婆的眼中闪着惊恐和无助,“哎呦哎呦”的叫着,好像看起来很痛苦。这时候,从人群中走进来了一位阿姨,她看见了老婆婆,于是快步向前,帮老婆婆按了几下。老婆很快坐起来了,联盟港感谢阿姨,阿姨却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这点钱给您,去医院治疗几天,应该就没事了,多休息啊。”说着便拿出500元递给老婆婆,便站起来转身走了。众人顿时呆在那里,眼中闪着惊讶,不过,大家也明白了,她,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曾经有一位医生,在一个冰天雪地的战场上帮助受伤人员。这时,敌军已经拉响大炮,准备将这里夷为平地。这位医生一点儿也不怕,仍然在手术台前抢救战士。轰!轰!轰!外面响起了大炮催命般的轰炸声。巨响之后,临时医院在浓烟之中被炸掉了一半。这位医生却还在手术台上冷静地工作着。很多人劝他赶快离开,他却坚定的说:“不!手术是我的战场。我要救完最后一个人再离开。”说完又认真的。给病人做手术了。终于,最后一个伤员,在他的连夜救助下,也送走了。所有人已全部撤离。战场上只剩下他和几个士兵。他们正要撤离,突然,轰炸机在他们头上盘旋,投下了许多炸弹。这位医生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无情地夺走了。
俗话说的好:“没有医生不成世界”医生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我愿意,做一名医生。用我的双手,挽救无数人的生命,帮助受伤生病的人,给予他们温暖。啊,医生,我敬佩你!
【篇三:永远忠于内心的书籍】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了轻快而舒适的诗,好像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中鸣响了。”读书,已融化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身在何处,身边有书的陪伴才不会感到无聊;无论梦在何时,枕边有书的陪伴才会睡的更加香甜。书籍给予我心灵的慰藉,做我生活的肩膀,永远忠实于内心的书籍。
在书籍中,是诗人聂鲁达告诉我:“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一切虚构美丽的外表下都是假象,唯有忠实内心的声音,从心灵出发,方可一瞥生命的清新、勇敢、坚强。
当我读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时,让我顿悟人生的意义。是保尔·柯察金的坚强和对生活的不屈不挠给予了我奋发的斗志。是他让我在懈怠时能重新鼓起勇气,为理想而奋斗。书让我顿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永远都会忠于内心的书籍。
饶雪漫在《沙漏》中说过:“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假设,现实是一个一个真实的耳光,打在你的脸上喊疼毫无意义,唯有一往无前。”书是我奋进的动力,让我勇于接受现实生活的考验,因为生活中有了书的陪伴,才感到前行的路途中不会那么孤单,才会拥有心灵的交流。忠于内心的书籍,才会使自己跟更加的坚强、勇敢。
书籍,寻找的是一份智慧人生。跟随余秋雨,我也曾一路踏上那通往敦煌的风沙之路,看那几十年盛开的灿烂文化之花;跟随三毛,我也曾一起行走在荒芜人烟的撒哈拉,放不羁的风筝,乘上自由的翅膀;踩着沈从文的脚印,我看到那山腰上采茶苗女的身上有一种光彩叫民俗;撑上余光中的船,我远望南海一湾浅浅的海峡,荡漾着一种思念叫乡愁。是书籍,带我领略世间的山水风情,让我品味世态的酸甜苦辣。也是书籍,让我知晓故事背后的已意蕴,帮我打开求知的大门,忠于内心的书籍,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书,可以成为一生的朋友,它伴你走过春夏秋冬,陪你走过酷寒冷暖。读书,可以成为一辈子的工作,它使你拥有渊博的知识,丰厚的学识,优雅的文化气质。
永远忠于内心的书籍。
【篇四:忠于内心,潇洒过活】
斯宾诺莎曾言:“最高贵的心,有着最高贵的满足。”一位青年人,毅然放弃了生意红火的店铺,只为在追逐摄影梦中寻找人生的快乐。我想,他寻梦途中的快乐便是他内心中最高贵的满足。
因此,我认为,只有忠于自己的内心,方可潇洒生活。
林语堂曾这样给爱好定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为动力。我们或许难以用言语去描绘内心对某件事物的偏执,但不可否定的是,在追随内心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无法名状的快乐,而这快乐,终将会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进而展现出潇洒的气度。
小米公司的创始人雷军就为忠于内心做出很好的典范。他曾是金山公司的总裁兼CEO,却在经八年拼搏的金山公司上市两个月后选择离去。而这次的隐退,为的就是建立一个自己的企业的梦想。他本可以在金山发展的高峰上享受自己付出的硕果,但他却没有。那是他始终放不下心中建立属于自己企业的想法。他从零起步,四处招贤纳士,搞研发,搞设计,最终,以他为主创之一的小米公司令世界惊叹。倾听内心的声音,忠于内心让已40岁的雷军展露出令人艳羡的自信与潇洒。
追溯历史,先人也曾为我们做出典范。不愿被世俗羁绊的庄子纵使面对楚威王的聘请也毫不动摇,他抛出“宁为其死为留骨而贵”和“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的疑问,并坚定的选择了后者。即使生活困顿,他也不为权势屈膝,最终以“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潇洒气度,在中华文化上洒下自己的光彩。
然而,反观当下,社会上仍有许多令人心寒的现象。为获取名利而不择手段的官员,受贿赂而置真相于度外的法官……他们不能坚守人格的底线,助长恶势力,也让自己每日担惊受怕,苟且偷生地渡日;没有忠于内心,让他们成为社会所不屑甚至是唾弃的对象。
诚然,忠于自己是自己拿主意,但并不是一意孤行,逃避责任,而是不随波逐流,遵循自己内心热爱的呼唤,快乐的追求,奋斗,做自己喜欢的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无论我们功成名就,抑或默默无闻,都应该忠于自己的内心。那不是一个时髦的口号,也不是冠冕堂皇逃避现实的借口,而是源自内心的信念。只有忠于内心的人,方能潇洒生活;只有忠于内心的一代人,才能成就民族的未来。这便是这个年轻人给我的启迪。
【篇五:忠于自己】
席慕蓉说:“生命,其实到最后总能成诗,在滂沱的雨后,我们的心灵将更为洁净。如果你肯等待,所有飘浮不定的云彩,到了最后,终于都会汇成河流。”生命中会有滂沱大雨,会有飘浮不定,但只要忠实于自己,就不会迷失,就会收获云彩般的如诗生命。
“人在地球上的唯一使命是忠实于自己。”我常以茨维培耶娃的话自勉。《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付出了生命。吟着:“志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于沟”。在哀怨缠绕中渐行渐远,若隐若现,哭泣着离开废墟,哭泣着去了欢城。她没有薛宝钗的圆滑,没有成为贾宝玉口中: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蠹之流的女子,依旧是一个清清白白的好女子。黛玉是幸福的,没落得宝钗那独守空房的田地,至少她曾有过情郞“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的来过,生命,已是足矣。
列夫拖尔斯泰一生忠实于自己,没有羡慕果实般尊贵,花般甜美的事业,而是像叶谦逊地垂着绿荫,专心于自己的事业,忠实于自己。即使是在死后,他也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因为儿时的他听过一个传说,亲手种树的地方会成为幸福的所在,所以晚年表示将来要埋于儿时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是伟大的,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尽管墓冢只是一个长方形土堆罢了,却是永远的庄严圣地。
纵观历史,有人忠实于自己,有人不忠实于自己。李时珍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十年如一日,行达一万多里,修订了《本草》;司马迁在经历了难堪的腐刑后,依然忠实于自己,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秦桧、汪精卫之流不忠实于自己,卖国投敌,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古往今来,一切英雄豪杰,人才巨匠,莫不是忠于自己才有所作为的。在历史风沙的剥蚀下,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嘲弄,恐怕只有那些忠实于自己的人罢了。
忠实于自己是智者的选择。如果说生命是一首歌,那么智者的生命将慷慨激仰;如果说生命是一条河,那么智者的生命将永不干涸;如果生命是一盏灯,那么智者的生命将永不熄灭;如果生命是一首诗,那么智者的生命将流光溢彩。青年一代的我们,要做一个智者,不困于心,不乱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忠于自己。
我们时时活在期待中,我们应该为自己活着,忠实于自己,如果未来你湮灭在光怪陆离,烟火世俗中,那是因为你不够忠实于自己。
【篇六:忠于内心的价值与温暖】
如今许多科幻电影已然将库克的想象呈现在我们眼前,人类被植入芯片,开启机器式思维,自相残杀是这些人无法逃脱的宿命—当人类的思考失去价值观、同情心、好奇心等一系列人独有的特质的支撑,殆矣。
对于库克的观点,我个人极为认同,这其实是一场“天工”与“人匠”的博弈:造物者赋予人同情共理的能力,赋予人善于发问的灵魂;人则使人工智能遵循其编写的指令完成一切活动,这是“天工”远胜于“人匠”的地方,从根本上决定了机器和人的区别,同时也意味着人工智能将永远不能像人类一样思考。身陷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忧思,是杞人在自找不以要的烦恼。
真正惹人忧思的,是人类像机器一般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通过智者的启迪,我们能隐隐嗅到其中悲哀的味道。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描绘的是人们失去自己内心的价值判断的悲惨世界,所有人在“老大哥”既定的正误标准下麻木过完一生,孩子们甚至因为父母没有带他们去看思想自由者的批斗和处决而暴躁不堪;我们也能在动漫《东京喰种》中看到创造者对缺乏价值观和同情心的人的隐射—喰种面对任何物种,不论同类,抑或是异类,大凡是力不如己的人,格“食”勿论。一旦人类冲破内心价值准绳所筑起的堤岸,失去同情共理的能力,就再难杜绝咽下沾着人血的馒头,诸如此类残忍、冰冷、荒唐的行为。
当个体逐一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一个一个堕落,这加起来即是社会和时代的陨落。没有一个人,能在温度骤降的情况下,自顾自地生存下去。没有互相之间的理解,你所信奉的正确被他人的动物性贱踏,当你用无助的眼神望向这个世界,回应你的只是“喰种”无情却充满欲望的爪牙。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在灾难发生之前,每个人都有责任去阻止一场雪崩的到来。在这个由技术支撑,信息垂手可得的时代,不让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的跑马场,维持一份“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保全自己的浪漫和温度是值得每一个人关注的事情。何不做一个小王子,毒蛇与狐狸也能成为朋友,而心头,有玫瑰盛开。
暑假去电影院走了一遭,挑了部冷门的电影看,名字叫《大护法》,讲的是花生人被统治了思想,不知自己,不知天地,不知众生,当许多花生人站成一排,千人一面,面无表情地望着镜头,我突然蒙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不禁打了个冷颤。
朋友,你可要忠于自己内心的价值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