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浓浓的年味】
小时候啊,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五颜六色的鞭炮“嘭”的一响,就迎来了新的一年,正应了那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我们那边,团圆饭在除夕中午就吃的了,晚上只随便吃点儿,或许是为了赶着去看春晚吧。和着各种饭菜的香味,大人们在分别一年之后,相互倾吐着自己一年以来的趣事,怪事以及悲伤。小朋友门则在一旁笑着,闹着,玩着……
到了晚上,小朋友们早早地围在电视机旁,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而大人们在忙完一天后,也会坐下来,津津有味的跟着小朋友们一起看电视。
“倒计时,5,4,3,2,1。新年好!”,“好”字还没收尾,天空中就已闪耀起了七彩的光辉。全家都跑了出去,欣赏这无与伦比的美丽。
大年初一大家基本都不会去拜年,都在家里准备着第二天迎客和拜年用的东西。到了正月初二,拜年的序幕才缓缓拉开。亲戚朋友欢聚一堂,好不热闹!小朋友们也特别开心,为什么呢?因为有压岁钱啊。这天,小朋友们都要好好表现,好向长辈要压岁钱。要钱也不能直接要,必须说些吉利的话。比如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之类的,听了这些话,长辈们开心了,就会祝我们学习进步,顺手塞给我们一个小红包。
当然,我们也要出门。去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家里转悠,回来时口袋鼓鼓的,都是是些瓜子、花生、糖果之类的东西。有的是亲朋给的,有的则是趁大人不注意,抓上两把就往口袋里塞。
这个年一过完,大家就要各回各家了,儿女对父母念念不舍,父母也对儿女念念不忘。总之是一句话不够还有第二句,三句,四句,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回了家,小朋友们的末日就来了,为什么呢?因为要交压岁钱了呀。在大战几百回合后,我们依旧败下阵来。这时,在小朋友的印象里,就算过完年了。
这时,大家又开始过起了平凡的生活,开始憧憬明年的春节。我想,它一定会更加美好!
【篇二:年味】
盼望着,盼望着,寄托着亿万人念想的新年就这样,登上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舞台。我们欢呼着,我们舞蹈着,我们狂欢着……新年啊,你终于来了!
如果新年是一档节目,那么则分为两个频道,一个是孩子们的天堂,一个是大人们的安乐窝。两者虽截然不同,可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代表着团圆和快乐!
首先闪亮登场的就是孩子们,他们的新年,无谓就是几样东西组成:压岁钱,新衣裳,玩伴,还有至关重要的鞭炮。就是这几样简简单单的东西,让我们小孩子的年过得开心快活,优哉游哉,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
在过年的时候,除夕夜那晚,我早早地吃过晚饭,便心急的一路跑去相熟的玩伴家,也等不及准备好打火机什么的,就匆匆拿上钱,向着那对面的商店狂奔而去,一路上弥漫着烟花的余味。以前只是觉得这种味道很难闻,呛鼻子,现在倒是认为这就是年味啊!买过鞭炮,接下来就是欢呼声和鞭炮声接踵而至,别提多热闹了!这就是——孩子味的年味!
而大人们比起孩子们就更加快活了。大人们辛苦了一整年,为了家人们劳累奔波的一整年,风尘仆仆。而在新年,他们终于可以,卸下包袱,好好洗去劳累,灰尘,迎接新的一年!他们的新年是释放压力。打牌,放烟花,做元宵,做甜酒冲蛋……各种各样,目不暇接。
在除夕夜,我的父母和叔叔他们相互默契的聚集在一家,凑在一起打麻将,打纸牌,三五成群,比孩子玩的还要开心。到了十一二点,便拿出准备好的烟花,放烟花,一束束五彩斑斓的烟花便绽放在黑漆漆的天空,为忧郁的黑夜平白增添了几分美丽。这就是大人味的年味!
甜蜜,浓情,快乐,感动……这些情感糅合在一块,这就是年味!年味是家人们的团聚,是情侣们的团聚,是孩子们的团聚,是爱的团聚!新年会离去,但年味不会消逝……
【篇三:年味】
漫天雪花,飘飘洒洒。我知道这是冬。我也知道,冬之后春节也将会如期而至。
一群小孩们手拉着手,畅意飞奔,肆意地穿过院子,穿过田野。那是的自己也是一群孩子中的一员。多年前春节的画面依旧在脑海中回荡。如今那一群孩子再次聚到一起时,没了昔日的闹腾,反而各自显得有些腼腆。但又是一群孩子们,依旧,他们的心同样也属于嘻戏打闹。这么多年过去,曾经打闹的人群已悄然不在,个个已经长成小大人了。但那画面带给人的感觉去依稀没变。不禁思考,那其他不变的是什么呢?是年味。那年味究竟是什么呢?
一向喜欢热闹的我,每每在春节之前就开始期待着春节的到来,年复一年,次次如此。带着对春节的憧憬,迎来春节。
除夕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傍晚时,炊烟在远处缓缓地升起来。于是那绵长却有力的呼喊声就扩散开来,这是新年的鸣笛声。一家人在烟花旁,袅袅的炊烟,模糊的喊话,一点点地漫漶,昏乎乎的甜蜜。这大概就是年味吧。
新的一年,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全家人忙上忙下,厨房里散发出冬日阳光般的温暖,灶膛里柴禾劈哩啪啦地响着。外婆在灶添加柴火,阿姨们在锅里翻炒着。不需要多久,香味便会挑逗着你的嗅觉。时不时,厨房里传来几声咳嗽声。不一会,色泽鲜美的菜遍被端在桌上。菜厚重的味道扶摇直上,趴在碗沿滋溜溜地吮吸一口汤,暖烘烘的。一家人在餐桌前聊着这一年发生的趣事,相互敬着酒,其乐融融,欢乐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这似乎也是年味。
在春节时期,各家都相互拜访。相互赠予祝福。一句“新年好,春节快乐”就可以瞬间温暖彼此之间的心。孩子们这时呢,注意力并不在大人们叙叙家常上面,而是在那些桌子上摆的年货上面。让孩子们最为期待的莫过于压岁钱了。大人们尝尝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们,是表示把祝福和好运带给他们。或许这就是年味。
心思涌动,欢歌笑语。其实年味一直都在。飘飘落雪中,春节已经快要结束。但年味却挥之不去。光阴似水,好好体会新春中年味所带来的幸福。
【篇四:浓浓的年味】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谈起春节,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贴春联、穿新衣、放鞭炮、做年饭,我往年的春节也是这样度过,但今年却不一样了。
一放寒假,我就和妈妈飞到日本与远在东北大学访学的爸爸汇合。今年春节,我们一家三口在远离祖国的日本东京过年,大年三十,我们来到华人较多的东京浅草地区,华灯初上,街上商铺的屋角,都挂上了红彤彤的灯笼,颇有中国年的味道。穿过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忽然,一座金光闪闪的五层塔式建筑引入眼帘,我们来到了日本著名的旅游景点——东京浅草寺,这是一座具有上前年历史的寺庙,虽然已是晚上,但来上香朝拜的人仍然络绎不绝,接踵磨肩,热闹极了!我们随着人群一边欣赏着浅草寺美丽的夜景,一边了解着东京的建筑、人文历史。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离开浅草寺,经过一座横跨在东京河上的红色大桥,从桥上正好可以看到世界第一高塔——东京晴空塔,高达634米的它宛如美丽的仙女,穿上了五彩缤纷的衣裳,在黑暗中一闪一闪地,显得格外耀眼。
回到酒店后,我们一家人便自己动手在酒店的公共厨房做起了年夜饭。爸爸哼着小曲切着菜,妈妈和我则分别负责洗菜和炒菜,在说说笑笑中年饭就完美竣工了!虽然没有在国内过年时的十大碗那么丰盛,但也非常可口了。
饭后,我们冒着严寒出门寻找长途电话亭给亲人们电话拜年,但一连走了好几条街,都不见踪影。此刻,我的腿已是又酸又疼,几番想放弃,却因为对亲人的思念坚持了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个公园的角落找到了电话亭。急忙给亲人们一一打去问候的电话,听着熟悉的声音,我们格外激动。
2018年的新年,虽然不在故乡,没有春联,鞭炮的相伴,但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有了父母的关爱与陪伴,依然年味十足。这是一个特别的新年,将会深深地埋藏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记忆中最宝贵的一部分!
【篇五:浓浓的年味】
年是什么?我在童话书上看见它是怪兽。它最怕红色和巨响,它总是在除夕之夜来破坏房屋。人们点燃炮竹,把年兽吓跑了。
传说中的年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年是一种团圆的日子。每年家人从远方回来一起相聚。
过年了,看起来如此平凡的路灯上面都挂上了中国结。亮的时候是中国红色,各家各户房子前都有灯笼。家里也变得干干净净。街上张灯结彩。厨房里全是肉、鸡、鸭和鱼肉。这一切准备是为了团圆饭。妈妈做菜和饭,其他人等着吃饭。上菜了,有鱼代表年年有余。有蛋糕代表一家人团团圆圆,扣肉下面的梅干菜吃了不会倒霉……团圆饭真有讲究。吃着吃着,大人们把杯子端起干杯。爸爸对我说:金榜题名。我对爷爷说:祝您长命百岁。
吃完饭,爸爸、妈妈在聊天,我和哥哥、姐姐们来到前坪,拿出爆竹和一根香,开始放鞭炮,不一会儿,春节晚会开始了,我们又陪着长辈看春晚,正当我们看得精精有味的时候,长辈们开始发包了。此时,窗外的爆竹声响了,乡村变得明亮了,这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篇六:浓浓的年味】
过年了!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那年味是什么呢?年味,是火红的灯笼;年味,是一桌香喷喷的年夜饭;年味,是亲朋邻里见面时的一句“过年好”!她藏在红彤彤的春联里,藏在奶奶包的饺子里,藏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里,藏在人们的心里……
光阴如梭,转眼就到了过年的日子。爷爷拿出他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写起红春联来。只见他把大红纸铺在桌上,笔如行云流水般在纸上挥动着,不一会儿,一副春联就写好了。“丹凤来仪春回大地,金鸡报晓福满人间。”我和爸爸兴高采烈地把它贴在了大门上。
奶奶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忙什么呢?忙着包饺子呢!先调好一个大面团,再把馅料调制好,然后把面团擀成饺子皮,最后把合适的馅料放到饺子皮上,双手从两边一捏,一个漂亮的小饺子就做好啦。瞧,那边盘子上整齐排列着的小饺子,多像一个个士兵在列队啊!包饺子时还有个习俗,在几个饺子里放上一枚硬币或一颗红枣,吃到硬币饺子的人会在来年财源滚滚,吃到枣饺子的人生活会甜甜蜜蜜。
吃完饺子,就该放烟花了。爸爸提着一大袋烟花爆竹出了家门,来到楼下开阔地,小心翼翼地点燃了导火线。烟花一个接着一个地飞上天空,在空中绽放出一朵朵“天花”,真美啊!五彩缤纷的“天花”绽放出了美丽,也绽放出了浓浓的年味。
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处处洋溢着满满的爱。浓浓的年味,让人们感到了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