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自习“狂想曲”】
“同学们,今天这节自习课写作文,尽情发挥你们的想象,写出二十年后的你……”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任务。
大学毕业十年的我,生活在一个繁华的大都市里。我住的地方远离市中心,家里的摆设也很简单,只有一间屋子,几乎看不到家具的影子,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么就只剩下床了。地板是白色的——像洁白的信纸一样,墙壁是蓝色的,淡淡的,就像我的生活,简单而又自由。
在一整年都这么温暖的城市里,我索性把床也弃掉了,忍痛割爱地买了一张大大的羊绒毯用来睡觉。没事的时候,我总喜欢抱着玩偶娃娃发呆,或坐在宽宽的窗台上,透过我亲手栽种的葡萄藤望着街道上的车辆,这时我看到的世界只有两个字——速度。可这“速度”到了我的“安乐窝”里,好像一下子就变得迟钝了。
我的生活很没规律,一切随我心情,由我做主——大白天可以呼呼大睡,晚上却在屋内灯火通明的工作。作为一个热血沸腾的文学青年呀,当然不能让思想屈服于什么“速度”“效率”之类的词。我在键盘上“啪嗒啪嗒”地打出心爱的文字,然后坐等汇款从那大大的窗子外面“飞”进来。这样很快乐,不是吗?呵呵,感谢这个现代化的城市为我提供生活没规律的理由——无论几点,楼下的大门二十四小时向我打开。生活就是这么简单,睡觉、写作加吃饭。
不久后,有一样东西打破了我房间里的寂寞,那是一只体态优雅、形态高贵的猫。有了它,我的生活又变得富有色彩,它为我提供了许多写作灵感。猫的到来,让我的生活变得忙碌起来,让我有了一些充实感。
安逸的生活并不是一味不变的。有一阵子,我写的稿子频频落选。日子一天天过去,银行卡里的钱只出不进,腰间的钱包瘪了又瘪,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连猫也不愿意过这样减肥的生活了。无奈之下,我只好应聘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幼儿园当绘画老师。
我教绘画的地方是在一个绿草茵茵,山清水秀的地方。远离城市的喧嚣,我们的画很随意,并没有限制,随心而定。听着孩子们奶声奶气地叫一声老师,感觉真是好极了。有时他们会问我花儿为什么是红的,我知道如果我告诉他们,这和生物学的色素有关,他们一定不会理解,所以我会说是花儿害羞了;有时他们会问我月亮为什么这么亮,如果我告诉他们那是因为反射了太阳的光,就会破坏他们的想象力,所以我会说是那是嫦娥仙子在朝我们微笑……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很多,有时会问的我哭笑不得,我觉得这份工作仿佛让我找回了一些已经遗失的记忆。
这份工作的薪水虽然不多,但是足以养活一个人和一只猫了。就这样,日子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转眼到了雨季,这大抵是一年中最冷的几天吧。待在家里,点起一支蜡烛,然后坐到窗台上。手里捧着一杯温热的奶茶,听着温婉的古风歌曲,望着被雨水模糊了的窗户,感觉自己真的很幸福。
回首望向屋里,温暖泛黄的烛光摇曳着。烛光下,猫咪正慵懒地窝在我的羊绒毯下睡觉,远远望去象一团花色的毛线,在它的梦里会有我吗?
托着下巴的胳膊一松,一声闷响,下巴微痛,我的自习“狂想曲”就随着这个痛消失的无影无踪。我的人生会像这首“狂想曲”一样吗?
【篇二:刮走晚自习的风】
“呼呼呼”两扇脆弱的窗户被风刮的直叫,或许是风太过强势,刚刚还在戏耍的太阳、白云被吓得藏了起来,只剩几片乌云悬在天上。“哗啦啦”天空落下几滴执着的雨……
突然眼前发黑,看着书都是花的,看了天花板才发现刚才照亮着整间教室的灯灭了,全班像是发生了什么宝贝一样欢呼起来。第三节课总是枯燥的,因为面临接下来的两节晚自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老师整顿纪律,同学们看似面无表情,心里可能早乐开了花。
“叮铃铃”下课铃声一响,便有同学议论着:“晚自习上不上了啊?”甚至有人在“祈祷”:“别来电,别来电啊!别上晚自习了!”
这股风可能知道了我们的小心思,把不上晚自习的“好”消息带给了我们。你问我这风有多大,这风吹走了我们两节晚自习,你说他多大?
【篇三:自习三部曲】
进入初中一个多月了,感觉似乎没变什么,同样上课、同样玩耍、同样起了床草草地洗嗽之后急匆匆去上学……变了的嘛,大概就是每天三次的自习了吧!不过,说也奇怪,这些普普通通的自习,却在我的耳朵里交织成一曲曲不同的乐章,抑扬顿挫,伴随我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早自习·悠扬的二胡小调
“读书了——”随着班主任一声洪亮的“起音”,二胡小调正式开始演奏。一开始还清亮婉转,只听见同学们一片整齐的朗读声,既响亮又标准,听得班主任笑开了花。可后来,悠扬的曲调开始直砖而下,转成急急的碎音,还夹杂着一些低低的伴奏—有的同学开始叽里咕噜说起了“外语”,有的开始“哗啦哗啦”翻页,还有的同学之间说起了悄悄话,曲调随着班主任的脸色慢慢沉下来,结尾以一声“够了”圆满落幕……其结果免不了被老师“狠批”一顿。
午自习·缓慢的圆舞曲
谁说午自习就是要读书写字看报纸?我们可是正宗的午睡。自习铃一响,同学们便纷纷以扑倒之势“撞”到桌上,一个个眯着眼十分享受地爬着。这个时候,圆舞曲便开场啦。刚开始是短促的小调,一阵接一阵,伴随着呼噜声与桌椅的摩擦声,有种奇怪的协调。渐渐地,调子变得深沉而缓慢,长长的呼吸声此起彼伏,中间夹杂着几句嘀咕,倒更为和谐了。正演奏到高潮时,“叮铃铃”一阵下课铃打断了同学们的美梦,一个匆忙的结尾,引来一阵叹息。
晚自习·优美的小夜曲
虽然早已进入秋季,也不见了那熟悉的蝉鸣声,但柔和的晚风加上树叶的低吟,还是一首绝妙的小夜曲。“呼”的一阵风穿过教室,小夜曲的序幕便被撩开了。舒缓平和的小提琴声,诠释着夜晚的宁静。只听见写字的“沙沙”声和偶尔翻书响起的“哗哗”声,交汇成优美的夜曲,似乎还带些伤感,让人不由自主感叹:真是一首美妙的曲子呀!缓慢的曲调低沉下来,最后不见……夜曲落下帷幕,留下的是一阵阵欢呼。
度过了一天的我,期待着下一个音乐会的到来!
【篇四:晚自习闹剧】
真是一个静谧的夜晚。
教室中闪烁着明灯,班主任在教室前方坐着,我们的头始终低着,奋笔疾书,教室里能清晰地听见水笔的划痕声。窗边的阵阵风穿过细微的缝隙发出细微的低鸣。
真希望这样的气氛可以久久持续。
“这几天家里有事,就不陪你们一起晚自习了。”班主任忽地站起,宣布命令似的,“你们一定要守纪律,不要讲话!”说着拿起包,转身离开。随着前门“咚”的一声关闭,“唉”的一声贯彻整个教室,大家仿佛卸下了心中的巨石,显得格外放松。
我看向窗外,一片漆黑朦胧,过往的闲人打断了我憧憬静默的心情。默默关上了窗户,转过头来才发现室内的躁动,修正带那“咔咔”的声音似乎变多了,桌下跺脚的声音也传了出来,不时会有人按笔头的“咔嚓”声,整个教室逐渐燥热起来。
果不其然,静默的学习气氛终究是被打破了。
前先还是一两个同学在讨论题目,后来,声音是参差异同:有嬉戏打闹踢脚的、也有讨论是非争吵的、更有窃窃私语嬉笑的……整个教室显得十分狭窄,我被一阵又一阵的声响压制着,蜷缩在角落中,无奈又气恼。我想要阻止,看了看室内盛行的场面,又看了看沉默的班委,心中矛盾重重,最终还是失掉了阻止的信心与勇气。
这几日,班主任都不在,晚自习简直乱成了一锅粥。我对着题目思考了半天,好不容易灵感倏忽而至,却又因这阵阵喧嚣,戛然而去,被震得飘散无迹,这股邪恶的气氛如同一种慢性病毒摧残了我。连白日里,我也变得眼神迷离起来。看着黑板,托着腮帮,精神忽而飘散,忽而归来,想要努力克制着走神,却不知自己已经被老师的高亢声惊醒多少次。不止我一人,常常也有同上晚自习的同学向我抱怨。
那久违的宁静,何时再有?
坐在窗边,我盼望着老师快点归来,却又不想看到老师那气愤而失望的面庞,可终究是躲不过——老师那怒吼声中带着哽咽,那犯错的人便纷纷低下头,惭愧着,内疚着。我即使没违反纪律却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袖手旁观,害人害己。若能自觉维护自习纪律,既是对同学的帮助,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之后的夜晚,久久静谧。
【篇五:战争在晚自习后爆发读后感】
最近我迷上了有关战争的各种书籍,妈妈让我在漳州市教育局第六届小学生“暑假读一本好书”的推荐目录里挑选一本喜爱的书,我看了一下,毫不犹豫地说:“我想买《战争——在晚自习后——爆发》这本书。”
书一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这本书出自于我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五一个工程”大奖获得者董宏猷的笔下,文章生动有趣地描写了几个长江边上的少年成长的故事。阅读到最后一页,我的心里不禁油然生出了一种感动,那几个勇于担当的少男少女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其中我最喜欢《“条长”波波》里的主人公——杨波,他的爸爸姓杨,是个海军军官,他名字的来历,正是爸爸与波浪有了很深的感情。波波是杨波的小名,从小军官爸爸就教育他要有担当的精神,每当爸爸回来时候,他就会履行爸爸授予他的海军军官的职责。有一天,从没担任过班干部的他,主动向老师要求担任相当于部队里的班长的“条长”。“条长”一任命,他就改掉“鼻涕虫”的坏习惯。在担任“条长”期间,尽管同学不配合,老师误会了,他都认真履行着“条长”的职责,有错误敢于当面指出,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子汉。
合上书,我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波波才上小学三年级,就这么勇于担当,而我呢。平常,在家里,总是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而且不愿整理,还得劳驾妈妈来三番五次地提醒。相比之下,我感到十分惭愧,顿时,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我一定要向波波学习,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想想有时我对学习也不太负责,在做作业时一碰到难题,自己懒得动脑筋就去问爸爸妈妈,听完答案后,也没有去思考难题的思路。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反省自己,总觉得自己对学习的责任感还不够到位,不仅缺乏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还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战争——在晚自习后——爆发》这本书使我明白了要做一个有责任心、永不言弃的人。我要感谢这盏明灯,它将照亮了我前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