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时运则存不用则亡】
再精妙绝伦的技艺,不去练习,这一切都将是浮云,终将消失殆尽,不留下一点痕迹。
——题记
“时运则存,不用则亡”,自古以来,有太多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学会的技能也就像这些由铁制成的东西,不去磨就会生锈。
事实的确如此,而我们学校此次组织的活动,也令我幡然醒悟……
天空这幕布上还悬挂着零零散散的,发出那微弱光芒的星星。我凭借这些许光亮到达车站时,天空已悄悄染上了一抹红晕。清脆的鸟鸣,习习的凉风,让整个早晨显得格外清新。正如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之前关于活动热火朝天的讨论,已然点燃了我们的期待。一下车,“浏阳天子湾”几个字映入眼帘。走进去,那郁郁葱葱的大树,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那清澈见底的小溪,只留下悠闲自在欢喜的鱼儿。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社会的恶俗;只有一份宁静,悠闲与淳朴。而我浮躁的心也在此得以平静……
不久,我们开始此次活动的重要环节——野炊。我们每个人都分配好了任务,很快就通过闯关获得了所有食材。就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有了团队的协作,往往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接着,我们开始做菜。很幸运,我们小组只有一个人不会做菜,而我作为副厨,也打算大显身手。但——事与愿违。
我信心满满地走到灶台前,拿起锅铲,然后毫不犹豫地将胡萝卜扔进了锅里,心中想着:胡萝卜炒蛋可是我最为擅长的一道菜,我肯定能做好这道菜,大显身手一番。但我突然惊讶地发现,我忘了放油!我手忙脚乱地找到油,快速地倒进锅里。可又是一个不小心,油倒多了。此刻,油在锅中上下跳动着,好似在表演舞蹈,还不忘哼几句歌曲。而一些顽皮的小油滴就瞄准时机,跳了出来宛如一个跳水运动员,完美落地。可是说时迟那时快,一滴油恰好落在了我的手上。我刺痛了一下,赶紧翻炒胡萝卜,接着又将鸡蛋打进去,最后加上生抽就算是完成了。
我望着这道菜,觉得简直惨不忍睹。拿手好菜在今天竟然显得让人无以下口,可我依旧硬着头皮尝了一口,但心也在此时凉了一截。今天做菜时的慌乱与我之前做菜时的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并且,这与我刚学炒菜时能有什么区别?我扪心自问,心中很不是滋味。耳边同时也传来周围其他同学爽朗的笑声。我偏头看向那充满勃勃生机的小草,突然幡然醒悟。
原来我此次失败的原因很简单——时运则存,不用则亡。
之前的熟练是因为勤于练习,但现在长时间没有练习,便开始生疏。有一句话说道“三日不弹,手生荆棘”对啊,疏于练习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原本拿手的技艺变得生疏。任何一项技艺也都如此,只有反复练习,勤于练习才会熟练,才能熟能生巧。这就有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就像“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而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需要将知识多次进行复习巩固,才能学扎实,才不会对从前学的知识生疏,才可以得到进步。
“时运则存,不运则亡”,自古以来有太多诸如此类的事情。而我也因此次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明白了应多练习才不会生疏的道理。也不得不说,这是一次令我收获满满的社会实践活动!
【篇二:不用,我能行】
我在小区的广场晨练,突然听到一句话:“不用,我能行。”
这句话让我陷入沉思,上一次听到这句话是是什么时候?是那一次雨天的老大爷。
我不记得那是何时的雨天,但是我记得那一晚,狂风暴雨,我和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但是前方只是无尽的黑暗与寒冷,好像永远也走不到头。这时,一个颤动而慈祥的声音出现在我们耳边,快上来,赶紧的,我们连忙扯上妈妈跳进“避守所”,车夫是个60岁上下的老大爷,头戴绿色大帽,身穿浅灰色短褂和深蓝色裤子,脚着黑色布鞋,让我想到了《骆驼祥子》中的黄包车夫。
雨越下越大,蛮横的闯进三轮车中,车夫突然猛地欠起身,如蓄势待发的长跑运动员,脚有力地蹬着踏板,身体一上一下的起伏。
原来是遇到了劲敌——上坡路,我有些担忧的望着他那瘦削的身躯,“师傅,这一段我们下来走吧,你太累了,不安全。”
“不用,我能行,坐好。”洪亮又满是严厉的声音包围了我们,他一鼓作气,如一只离弦之箭,猛地飞出去,终于过了这道坎,他缓缓的坐下,气急还未平复下来便又努力的蹬三轮了。
“到啦!”未等我们下车,他就抢先一步跳下车,拿起我们的书包和伞递给了我们,随后他擦擦头上的汗水和雨珠,“12元钱”,妈妈塞了15元,“不,说是12就12”,说后便从口袋里摸出了三枚硬币,郑重地放在了妈妈手心,然后上了车,如风一般消失在我们面前。
雨停,雾散,天空在阳光的照耀下出现了一道彩虹,他的自尊自强烙在我的心底,他是最美的。
【篇三:不用上学的感觉真好】
上学的感觉就像是被关在了监狱,如今放暑假了,这感觉好比就像是刑满释放一样。
我可以不用每天写作业,可以不用每天晚上九点睡觉,可以不用被妈妈管的那么严。可以出去玩儿的很晚,可以玩手机,电脑。可以在晚上十一二点睡觉。
想想这些,感觉暑假就像在天堂一样,在不上补习班的时候,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每天快活似神仙。
记得有一次和同学出去去唐岛湾玩儿,我们看到那里有个足球场,里面还有人,我们就一起玩儿,最后,我们楞是玩到了一点,要不是带球的人回家了,玩到几点都说不定。
还有一次杜逸轩约我和陈浩去洗澡,我们洗完澡,到那里玩玩儿,到这里玩玩儿,一共玩了这些:鱼疗,3D电影,汗蒸,扑克,乒乓球。玩完之后一看时间太晚了直接住在那里了。
但是,如今暑假已经过了大半半,我还有三天就要军训了。哎,又要被关进监狱了。
【篇四:安居不用架高楼】
特别喜欢诗人苏轼的那一首《定风波》,当诗人被贬,远离家乡的时候,别人问他岭南好不好,他这般回复:“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第一次读这首诗,就被最后一句话给打动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常常在想,这么多文人雅士远离远离尘世的喧哗,游走在陌上花开的小路上,抬头看云卷云舒,低头看花开花落,这样的生活算不算安居。或者是有的人拥有自己的豪华住宅,却也淡泊名利,在高楼上泡一杯清茶,捧一卷书香,这样的生活算不算安居。真正的家乡是指自己一直向往的地方,还是从小养育自己的地方。思考了很多,都没有结果,苏轼的这句诗倒给我了一个特别完美的答案,“此心安处是吾乡。”
不是舒适的生活,舒适的环境就是真正的安居。一个人不只会在喧哗的街道才会心乱如麻,心始终不能平息,一个没有真正爱上一种宁静的人即使在荒山野岭都会感觉到内心的迷惘不知所措。这样的心态走到哪里都是流浪,即使住在高楼大厦上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居。
我想真正的安居是一个人从内心上接受自己所处的环境,从内心里爱上自己居住的地方,这样反而会收获内心的宁静。他们就会更加热爱生活,用心去发现生活的美。就像陋室铭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安居真的不需要架高楼。
【篇五:此情不用抒情】
人生在世,活的不过是一个“情”字。提及此字,或许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爱。但我要说,还有一种情感,爱在其中,不用抒情。
都说父爱深沉,而今我明白,那只是父亲爱你独特的方式,或者说他还在害羞,他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向母亲那样将你搂在怀里呢喃“孩子,你是我的唯一”。但他仍然是那样爱你,这让本来就不善于用华丽的词藻绘文的我,更不知如何才能描述父亲的爱。
过年那天早上,我洗了澡出来就准备出门。父亲拿着吹风机把我拽到他跟前:“头发湿漉漉的就往外跑呢你!回头看你感冒了谁管你!感冒难受不难受你自己说!你看你每次那德行……”就这样他一边说着,一边拿着吹风机对着我的头发吹起来,仿佛是一根一根的由上往下的吹着风。有的时候会用手抖一抖,怕头发会绞在一起。还会突然关了风停下手,伸一伸胳膊,我明白了,那是他因为害怕烫到我的头皮所以调整了吹风机到头发的距离,长时间那么举着胳膊都酸了。嘴里还是不停地说着不饶人的话。以前总以为,只有母亲才会那样一刻不停地唠叨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唠叨不只是母亲的专利,父亲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我想,或许是因为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久了,他们把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我,连爱,都受到了彼此的熏陶。
这样想着,吹风机突然停了,兀的回过神来才发现,头发已经干得差不多了。可是父亲并没有停下的意思,相反地,他拿着梳子,开始帮我梳头发。他用一只手轻轻地梳着翘起的发梢,另一只手又怕拽下我的头发轻重适合的按着发根,半蹲着腿,小心翼翼的一撮一撮梳着。看着镜子里的父亲,他是那样的专注地重复这个动作,许多次的重复,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被视为“掌上明珠”的感觉:捂在手心里怕压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那是怎样的一份疼惜啊!我想我从父亲额头上渗出的小汗丝中就明白了。
这个从来没说过“我爱你”的父亲,这个早上没有母亲那样起早叫我起床的父亲,这个每天没空开车接送我上学的父亲,这个未曾给我剪掉衣服上开了的线头的父亲。他用他不善于表达的深重和尊敬,默默来爱我,来教育我。父亲决定孩子的一生,我的父亲花时间听着我是怎么想的,了解我的世界和大人们有什么不同,他不功利,他用他独特的爱诉说着:教育不是复印机,爱和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我不想在此刻说我看见父亲满头斑白的银发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出爱的熠熠光辉;我也不想说我看见父亲的背在养家糊口的辛苦操劳中伛偻……我不想说,我不想说那些作文时的构想画面。我只想静静地看着父亲鬓角隐约的显露几段银丝。
我想,此情不用抒情。
写到这里,我觉得这一句很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