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小学作文 五年级作文 分数,究竟如何
分数,究竟如何
发布时间: 2025-08-09 16:08
阅读:

【篇一:分数,究竟如何】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都是成绩至上,往往还伴随“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这样做就真的好吗?最近我看到的一幅漫画,令我浮想联翩。

漫画中,第一个孩子考了一百分,得到了父母的奖励,我们且称他为九毛;另一个孩子考了55分,脸上挨了一巴掌,我们且称他为三毛。可到了第二次考试,却又大不一样。九毛因考了98分,仅仅两分的浮动,就让他挨了一记“如来神掌”;反观三毛,他考了61分,进步了6分,就轻松得到了奖励。在现实中,很多父母不正是这样吗?

九毛和三毛,正形象地反映出中国家长在教育中的一个特点:万般皆下品,唯有成绩高。这些唯分数论的家长,从来都是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而不去仔仔细细了解孩子这次变化的原因。就比如九毛,他只不过是2分的轻微浮动,就挨了一顿“毒打”,他的父母根本不知道他这次退步的原因,是粗心了?是试卷比较难?还是其他原因?我们无从得知。这样的做法,除了小部分父母能认识到错误并改正外,其余的父母几乎不可能!

而孩子,只会对此产生心理障碍,考试时只会想着考差了怎么办,心理压力极大,更考不出好成绩,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说不定会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差生。

再说三毛,他的进步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如果只是靠运气,那么他的成绩只会飘乎不定,根本维持不好。如果是努力,那这样的奖励也不一定就好。他可能会越来越好,也可能因此飘飘然起来,下一次变得马虎大意,又重新退了回去。父母这样看成绩,好吗?

反观生活中,这样的父母还少吗?在中国式教育中,一直是“分数至上”,难怪教育局迫切呼吁改革。去年曝光的一件事,令人不寒而栗:一个小女孩,只不过是顶了几句嘴,就被毒打得倒地不起,多么可怕!可这难道不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缩影吗?

真正良好的教育,应该借助成绩来帮助孩子。如果退步了,就要分析退步的原因,并改掉这些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果进步了,也应该分析原因,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保持进步。何况,我们不能只看分数,道德品质、自立能力同样重要!

在此,我呼吁各位家长,你们应该重视孩子的所有方面,而不能只看成绩,更不该以体罚来教育;用沟通、讲道理的方法,效果不是更好吗?

【篇二:比分数更重要的】

在学生眼中,分数是命根,是至关重要的通行证;在家长心中,分数是孩子优秀的标志凭证。可是,你们是否想过,世界上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

比如说亲情。家长们只顾孩子的分数,却总是因此断绝了沟通的渠道。不断地压迫孩子“考试一定要考前三!”“再做三张练习卷!”凡是不顺意,定会遭到惩戒。可家长们,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培养孩子的怨气。有时不让孩子参加聚会,走亲戚,甚至见亲人最后一面……这么做,为小小的分数失去难以挽回的亲情,心中留下终生的遗憾,根本不划算。

比如说友情。朋友对于少年时代的我们,是至关重要的。而一些家长却秉持着“他学习不好,别跟他玩”的理念,导致孩子们缺少友情。我曾经听到过这么个事例:一位家长不让孩子跟一位学习差的学生玩,强迫他与“优等生”相处。但前者是他的好朋友,他不想这样,却担心挨骂;照做吧,又怕失去一份真挚的友情,只好左右为难。选择朋友是我们自身的权利,为分数而如此逼迫,岂不是太不值了?如果真的以分数作为择友标准,那成绩差的人不就没朋友了?强迫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就算不考虑孩子,那也得为别人考虑呀。

还有乐趣。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是体育运动,有的是乐器,但年龄越大,学得越多,家长们便会让孩子抛弃自己的兴趣,将学习放到最重要的一位,对孩子说“再玩下去就玩傻了”这一类的话,孩子们只好“忍痛割爱”,一味的学习,抛弃了篮球,抛弃了绘画,抛弃了演唱会,抛弃了集体活动……这丧失乐趣的学习,对孩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如果只是为了分数,只是为了考试不断学习,而不劳逸结合,那人不都成一台学习机器了?机械地学习,脑中空空,生活无趣,人生又有何意义?想想吧,这么多孩子因为这个得抑郁症,精神失常,甚至与家人对峙,而这一切都源于自由被剥夺。

除了分数,世界上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东西,别因为分数,而失去这么多重要的东西,活跃,乐观,开朗,孝顺……为仅仅一个分数这样,真的不值得。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