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里的老物件】
老风衣
妈妈是一位节俭的人,在担任西安好利来总经理时,买的最贵的衣服就属那件绿色的老风衣了。
那件风衣,边缘是灰色的,里外共五个兜,还配了顶帽子。妈妈虽说身体素质好,但也耐不住西安的冬天。正是这件风衣,让她不畏风雪,克服从小一直阻碍她的心理障碍,当上了总经理。
八岁那年夏天,我想看雪,妈妈把我小时候在西安玩雪的照片拿给我看。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张张照片,突然,我拿出一张照片,跑到衣柜前,翻出了妈妈的老风衣。
我问道:“妈妈,你当时就是穿着这件衣服照的,对不对?”
妈妈笑了笑:“是啊!这衣服比你还大呢,都十多岁了!”
当时我惊讶极了,总觉得我应该比它大,但原因却说不上来。
又过了两年,我两年前的衣服都已绷得紧紧的,受我嫌弃,但妈妈的风衣却依旧合身。
一次,我上完课正准备往回走。突然狂风暴起,雷雨骤至。我试图跑回家,又被雨逼了回来。我只好躲在屋檐下倚墙慢行。
突然,听见有人叫道:“大宝,别走啦!”
我朝声音的方向一望,见妈妈骑着自行车,穿着风衣冒雨而来。她一脸焦急,不停地挥手。到我身边后,她迅速地交给我一把伞,我立即上车。她等我坐好后,立刻骑走。妈妈不让我给她打伞,以免挡她视线。
在途中,我没淋到几滴雨。当我们到家了,妈妈一回头,我发现她满眼镜的雨滴,我眼睛一红,幸好光线极暗,妈妈没有发现。
今年,风衣和我都长了两岁,妈妈却老了两岁。每次,我在雨中打伞回家,都希望能再看见接我的绿色风衣。
【篇二:家里的一个老物件作文】
谷风车
在我老家杂物间里堆放这各色各样的物品,其中一台陈旧的木制玩意儿静静地站立在角落里,表面积满了厚厚的灰尘,看上去很笨重。
我很好奇这玩意儿是干嘛用的。爷爷告诉我,这是一台谷风车,它的作用是,把饱满的稻谷筛选出来,干瘪的稻谷剔除掉。谷风车的上面是一个巨大的倒三角形槽,是用来盛放刚晒干的稻谷的。在槽的左下方有一个木栓,只要轻轻往外一推,槽里的谷子就会落下来。槽的右下方是一个手动的转盘,转动转盘,风车转动了,发出呼呼的声音,打开木栓,落下来的干瘪的谷子被风吹得远远的,饱满的谷子刷刷的从出口倾泻下来,像一条黄色的小瀑布。
在谷风车槽表面是四个苍劲有力的毛笔字:五谷丰登。爷爷说他小时候,农村经济条件很差,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种出来的粮食产量都很低,农民们很多时候都填不饱肚子。大家都希望每年都能种出高产量的粮食,来解决大家的温饱问题,所以在谷风车上写上“五谷丰登”。
随着新型农村经济改革,老家的农民们不用下地种田了,也不用担心温饱问题了,谷风车早已派不上用场了。爷爷把谷风车留下来是为了留个纪念,为了让子子孙孙记住以前的艰辛岁月,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篇三:家里的老物件】
外婆家有一张老床,年代是清末民国初期的文物。
它长约2米,宽1。5米,高2米,长方形床体,分床额,床身,床座。
整体雕刻面涂金彩,底色为褐红色,造型稳重大方。床门左右牙板上雕有古代人物故事,左边最大一幅上雕着一个男孩拉着妈妈的衣袖,像在撒娇。右边则是男孩手里拿着一本书,妈妈望着孩子,像是在教他读书,又像慢慢地陪伴,把母子之间这种亲密展现出来。
床额分成一个个方框,每个都刻有不同的人物,总体是孩子嬉戏耍闹的情景,有孩子一起踢毽子,一起吹笙,一起放鞭炮,还有抱拳行礼,各不相同,孩子们的脸上或喜或怒,憨态可掬。
床身原本是几根横木搭着几块木板,后来为了睡着舒服,又专门找人做了棕丝床垫。这种人工拉棕丝的技艺听起来很神奇,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看到?
古床原本还有一个踏板,专门放置鞋子,因为房屋的改造,已经不知所踪。
据舅舅说,早些年还有人专门跑来看古床,想出高价购买,被拒了。这张床在大家有记忆的时候,陪过我的外太爷爷,后面传到舅舅手上,舅舅的整个童年都有它的影子,所以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传承。
每次看到它都忍不住摸摸上面的花草动物,仿佛像是穿越到那个古色古香的年代。
【篇四:家里的老物件】
我们家里有一张方桌,边长约有一米,是朱红色的。它中间有一块大理石,大理石的边长约为40厘米。
这东西好像在我刚出生时就已经有了。
有一次,我问爸爸:“爸爸,我们家的那个方桌是哪儿来的啊?是多久买的?”
爸爸有些意外地说:“这桌子可是很老的哟!比你爸爸还要大呢!有四十多岁了。你看,这桌子新吧!没有掉漆呢!还是朱红色的漆。”
说完,他摸了摸中间的大理石,又眉飞色舞地说:“你摸摸这大理石光滑吧。你不要小瞧我们以前的人,他们也是十分聪明,有一些好手艺的哟。”
我点点头说:“哦,爸爸,这个是爷爷奶奶买的桌子,他们只有两个人,买这么大的桌子有什么用呢?”
爸爸又解释道:“这个桌子原来是靠墙的,配了两个大圈椅。进门正对着的就是那桌子,桌子的左手边就是你爷爷的位置,右手边就是你奶奶的位置。”
我听完爸爸的讲解,想:这个桌子可真讲究呀!位置都要固定死。
爸爸说:“我补充一下,这两个位置只能是爷爷奶奶坐,像我都没资格坐。”
我想了想说:“那两个大圈椅跑哪儿去了?不可能是它自己长脚跑了吧!”
爸爸又解释说:“那两个大圈椅因为被虫蛀了,早坏掉了。那个方桌能留下来还不是因为它刷了红漆。”
我又说:“那椅子你都不能坐,那桌子你应该也不能用啰!”
爸爸答了句:“嗯!”又接着说:“我当然不能用。”
我又问了句:“爸爸,爷爷奶奶只有两个人,他们一般用桌子来干什么?”
爸爸继续说:“他们只把桌子用来放茶、放水果、点心,吃饭不用这个桌子。”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这个桌子已经不用来放东西了。
这桌子就是我们家的老物品,我们要让它一代代传下去。
【篇五:家里的老物件】
我的外婆家装修得十分华丽,漂亮,可在二楼的梳妆台下,却放着一张油漆斑驳的椅子,外公还十分珍惜它,珍爱它。我觉得奇怪,便去问外婆。
“外婆,”我好奇地问道,“外公为什么那样喜欢楼上那把椅子呀?”“因为么,那把椅子是你外公的爸爸妈妈在世时用过并传给他的。”这就是从外婆口中得知的答案。原来外公一见到这椅子便会记起自己童年的快乐时光,怀念已故的父母,还有全家团团圆圆围在一起吃饭时的幸福。
我总觉得这张椅子背后还藏着一些秘密。或者椅子是太太太太…外公外婆流传下来的;又或者这把椅子被曾经调皮捣蛋的外公弄坏了,太外公没有责骂,还瞒着太外婆悄悄地修好了;又或者……这些秘密也许随着时间的逝去,就像这把椅子一样已经渐渐被磨练的模糊起来,但它对于外公来却弥足珍贵,谁让这椅子是传家宝呢。
嘻嘻,这张椅子会传到我这儿吗?我可不知道。你家有“老古董”、“传家宝”吗?它们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快来和我分享吧!
【篇六:家里的老物件】
“当,当,当……”
那一口老钟,又顽强地用它那已上年纪的摇摆,整点报时。
这口老钟,可谓是家里的老成员了,年龄估计和我爸年龄差不多。
细细观察,红棕色的外壳,一根细细的金属丝吊住摇摆,太阳光照在上方的银白色,发出耀眼的光圈,彩虹般炫丽。钟的上方,还顶着一个黄色的塑料片,形状是奔腾的马儿向着前方迈进。摇摆下有一部分的小空间,记得以前奶奶常将买东西的收据、孩子的学费收据什么的放在那里,在奶奶心中那仿佛是一个小宝箱。
摆放老钟的屋子里,还有几件简单的旧式家具,老式电视机,它们是老钟的好伙伴,一直安静地听老钟低语。老钟的主人,我的爷爷奶奶也和屋子一起老了。他们拒绝更换屋子里的这些老伙伴,他们在这些老物件中,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和那座老钟一样安静。上午在门口晒晒太阳,中午有一句没一句的拉家常,晚上再打开电视机看看。余下的,只有时间推动分针,一次又一次地聆听时间来过的声音。
“当,当,当……”
人老了,关节不灵便;钟老了,零件也时时失灵。有的时候,时光真的推不动表盘上的指针,奶奶这个时候便会帮忙来给它上弦,咯吱咯吱的,让人担心这根弦马上就会绷断。奶奶上得很小心,让它挺住,陪着自己走完余下的时光。奶奶给钟上完弦,就又走到阳光里,好好地晒太阳,好好地保重自己。她小心的做所有的活,小心地绷紧自己的弦,不让远方的孩子担心。时不时,奶奶便把目光盯着那摇动的钟摆,思绪就会飘远。人老了,就靠回忆过日子了。
“当,当,当……”
每次孩子们要回家了,奶奶耐心地等在门口的那棵老梨木下,一动不动地就像一根老树桩。钟声也会响起,迎接孩子们;在家里,一家人围下来吃饭时,钟声便在热闹中沉默;等到离别时,钟声又何尝不曾敲击在孩子们的心头,仿佛在向孩子们离别,又好像在对孩子们宣诺会好好陪伴奶奶,但又似乎在抱怨孩子们走的太急。
于是,钟声仿佛又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响起,时光也在悠悠地回应它……
时光在默默地陪伴老人,但又无声无息中带走他们身上的一切,压弯他们的身躯,坚强的身躯还能跟随他们几年?
如果时光能帮我做一件事,我不要求它能走慢点,也不要求时光能停下来,我只想要求它能回到十年前,让我能再多十年陪伴他们。